在歷史長河中,寇準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一代名相,同時也是著名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后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
寇準出身于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寇相學問很好,在五代后晉時中過進士,曾在一個貴族府第做秘書一類的小官??軠食錾蟛痪?,父親就去世了,因此家境貧寒,可是深受書香世家影響的寇母十分重視寇準的學習。少年時的寇準,聰明好學,從書本上學得許多知識和道理。尤其對《春秋》三傳,讀得爛熟,理解得很透徹。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為人剛正不阿,禮賢下士,不趨炎附勢,敢直言進諫,卻被排擠陷害,而致兩度罷相,后貶為雷州司戶參軍。
寇準頗受百姓愛戴。
寇準為官清正廉潔,在廣大中原人民群眾中享譽崇高,甚至于連遼邦也深為敬佩??軠试趲资甑幕潞I闹?,官位升到執(zhí)掌國家大權的宰相,卻沒有為自已建造一所私宅府第。當時處士魏野贈詩說:"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即見他不貪不欲,憐惜民財的品質。寇準廉潔清正的官德,在華夏官吏上樹立了一個楷模,一千多年來受到人們的贊美。宋太宗趙光義曾贊賞云:"朕得寇準,猶李世民之得魏征。"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名臣,最后卻落得貶死嶺南的下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公元1017年,北宋全國沉浸在"天書"、封禪等迷信鬧劇之中??軠蕦傧碌能姽僦炷芑锿谢鹿僦鞈颜卧?天書",想通過寇準上呈,博取皇上恩寵。寇準從自己的政治前途考慮,不辨真?zhèn)危桓倪^去反對迷信的初衷,將"天書"送呈皇上,由此獲寵二度入相。
一天晚上,寇準喝湯時弄臟了胡須,博學多才而狡詐過人的參知政事丁謂非常殷勤地為他拂拭干凈。哪知寇準并不領情,帶著酒意戲弄他說:"參知政事乃國家大臣,難道是為長官拂須的嗎?"一句話說得丁謂無地自容,憤恨難當。不久"天書"事件東窗事發(fā),朱能自縊,周懷政斬首,寇準受牽連,丁謂趁機在皇上面前極力詆毀寇準。隨后,寇準被貶到偏遠的嶺南雷州半島,由于生活條件艱苦,精神抑郁,第二年,寇準病死雷州。
寇準一生仕途坎坷,曾因為政績顯赫兩任宰相,卻又因為為人耿直、剛強果斷、不畏權貴而七度被貶。但不論他位居何職、身居何處,一心為國、剛直不阿的性格和精神始終沒有變。當寇準遠貶雷州時,京城老百姓中便流傳著"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欲得天下寧,須除眼中丁"的歌謠,這個"寇"便是寇準,這個"丁"便是奸臣丁謂,可見,民心如鏡,誰忠誰奸個中一照就明。我們學習寇準,就是要學習他身處逆境不忘造福百姓的氣度和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寬大胸懷,無論什么年代,清正廉明、勤政為民的好官都會被老百姓永遠記住的。
寇準在做官的幾年當中的確立下了不少功勞,但是在立功的同時,他也得罪了很多的人。要知道宋代最盛產小人了,所以寇準的晚年過的不是很好。
寇準一直都是主戰(zhàn)派,因為政治立場不同,所以引起當時怯戰(zhàn)派群體的不滿,很多的大臣都開始攻擊他,而且開始誹謗他。雖然當時的皇帝也認為寇準對宋朝有大功,但是奈不住大臣你一言我一語的,對寇懷說了非常多的壞話。
而宋真宗本身又是一個耳根子比較軟的人,聽了大家的話之后不夠有主見,也就開始疏遠寇準。但是寇準對這些事情卻不以為然,因為他的確立下了很多的功勞,再加上畏高權重,所以做事難免有一些獨斷獨行。
也就是因為這些行為使得宋真宗對寇華開始逐漸不滿。尤其是在任命官員這件事情上面,寇準當然是希望能夠多用自己看上的人才,但是宋真宗卻不希望,最終宋真宗也被罷免了宰相的職務。
雖然寇淮后來又重返朝廷中樞,但是因為他的個性就是不可能隨波逐流,而且又喜歡挑別人的刺,所以又得罪了很多的人。
進入中樞不到一年的時間,又再次被罷免了職務。在經歷了一番波折之后,寇淮又重新登上了宰相的位置,但是宋真宗到了晚年卻迷信宗教,開始用一些奸臣,而且不理朝政。
后來因為政事上面的意見不同,寇淮被各方勢力圍攻,一貶再貶。最終在宋真宗駕崩之后,他被貶去參軍,就相當于是被流放到一個非常遠的地方。最終享年63歲,在病榻上走完了自己最后的人生道路。
他是北宋一代名相,更是猛人一枚,他拉著皇帝不讓退朝,更是逼著皇帝御駕親征,抵御了強敵的入侵。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國之棟梁,卻被奸臣謀害,最后更是敗于一個女人之手,落得一個客死他鄉(xiāng)的悲慘結局。他死后,家貧如洗,只能埋在半路,不能魂歸故里,令人不禁落淚!
他就是北宋一代名相寇準,今陜西渭南人。他通過科舉制,走上仕途之路。寇準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宋太宗重用,32歲成為北宋的丞相。寇準剛入官場就是一個愣頭青,一次他在朝堂上大膽進諫,由于忠言逆耳,宋太宗聽不進去,生氣地離開了龍座要回宮,寇準直接上去扯住皇帝衣角,將皇帝按到了龍座上,非要將話講完不可。萬萬沒想到事后,宋太宗十分贊賞寇凖,高興地說:?我得到寇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得虧他是遇到了好脾氣的皇帝,不僅沒有被砍頭,還受到了重用。
這還不是寇準的巔峰,寇準的巔峰是逼著皇帝御駕親征,真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當時,遼軍大軍壓境,宋真宗驚惶恐懼,無心抗敵,想要遷都金陵??軠室宦牼捅┳吡耍埶握孀谥苯訑亓颂嶙h遷都之人。然后,又將宋真宗一頓猛夸,將了宋真宗一軍,逼得宋真宗不得不御駕親征。宋真宗好不容易北上御駕親征,但不敢渡過黃河,親臨第一線。寇準一看這可不行,他就聯合太尉高瓊逼著宋真宗渡過黃河,駕臨澶州城。宋真宗的到來,大大鼓舞了士氣,再加上遼軍孤軍深入,前鋒受挫,最終決定與宋朝議和。
寇準作為主戰(zhàn)派,堅決反對議和主張乘勢出兵、收復失地。但宋真宗不想再戰(zhàn),助長了妥協派的囂張氣焰,他們污蔑寇凖擁兵自重,逼得寇準被迫放棄了主戰(zhàn)的主張。隨后,妥協派的策劃下,宋遼雙方簽訂了澶淵之盟。在此戰(zhàn)中,從積極抗敵到澶淵之盟,寇準功冠朝臣,但是有功之臣卻由此招來不測之禍。
宋真宗剛回到京城,妥協派首領王欽若就開始攻擊寇凖,污蔑寇準不顧皇帝性命,拿皇帝作為賭注,孤注一擲。宋真宗聽了之后,就心存芥蒂,對寇準日益冷淡。不久之后,寇準就被免去相職。但隨后,寇準又回到京城復職,再當宰相。此時,宋真宗生病,劉皇后鼓動讓太子輔政,寇準堅決反對劉皇后干政,劉皇后與寇準結下怨仇。隨后,太監(jiān)周懷政企發(fā)動政變,但事情敗落,寇準受到牽連,劉皇后等一伙誣告寇準參與密謀。雖然寇準沒被問成死罪,三卻再次罷相,被逐出京城。
這次,寇準是被一貶再貶,被貶到千里之外的雷州。到任后,連個像樣的住房也沒有,條件極其艱苦。第二年,他就憂病交加,臥倒在床,不久就客死他鄉(xiāng)。他的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宋仁宗準奏。但因為費用不足,他的靈柩運至中途,錢已用完,只得寄埋在洛陽鞏縣。10年后,宋仁宗為其昭雪,寇凖才得以歸葬故里。
寇準雖然是一代名相,但是他的出名并不能代表他的君王會對他手下留情。
寇準這個人說好聽點是為人正直,說不好聽點就是過于迂腐。明明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可總要說的得罪別人才高興??赡苓@就是傳說中的情商低吧。
你說作為一代名相吧,才智是有了,可怎么總是腦子轉不過來呢。雖然說吧,作為臣下,要為君著想,要勇于點出君王的錯誤。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呢,人家可是掌握你的生死大權呢,就不能說好聽點啊。
只要寇準每次說話,君王都會撂挑子,每次朝會都會這樣不歡而散。人家君王可能因為你的才智,饒你一次,兩次,三次。但是人家可不會饒你一輩子呀!怎么說都是你的頂頭上司,掌握了你全家的生死大權。
結果你每次上朝就要跟人家對著干,頂著干,這不是找死。為了你點面子,人家還要說你剛正不阿,為人正直,是為民做事。我咋覺得別人這是坑你呢?
你想想你頂得誰呀?頂的是君王呢?你要是是剛正不阿了,那君王是不是腦殘?人家要是能不殺你才怪。
畢竟在你名聲在外的情況下,跟你對干起來,你是好的,另一個人不就是壞的了嘛。說你情商低還是有點道理的,你這早死也完全怪不了誰。
你要是是個御史還好,畢竟人家的本職工作就是勸諫君王。可你卻是一個宰相啊,你主要的工作是為君主分憂解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0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