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李世民的兒子李恪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古代眾多的朝代中,唐朝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強盛的朝代,但是可惜的是,英明一世的唐太宗卻并沒有選好接班人,將唐朝的攪得血雨腥風。
作為一個看透世事的皇帝來說,無論選擇哪個皇子作為繼承人都會覺得太年輕,我們說李世民不該選擇李承乾,同樣李泰也不適合,難道李治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的么?
事實證明,其實李治也并不是一個的選擇,有人就會想如果選擇第三子李恪作為接班人,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為什么說選擇他會更好一些呢?
李世民為什么對他如此喜歡呢,甚至還想要立他為太子呢?李世民喜歡李恪最重要的一點,相比于李承乾、李泰,李恪能夠知錯就改,這也是作為皇帝最為重要的一個品質(zhì)。
先拿他這個知錯就改的來說,其實是因為權(quán)萬紀也很嚴厲,能夠壓得住李恪,之前給他做長史的人也曾經(jīng)多次對他進行勸說,但是他卻不以為然。
雖說李恪的一生并沒有那么優(yōu)秀,但是后人確實對他確實非常的懷念,這里面有兩點可以證明:《舊唐書》在寫李恪所犯的錯誤時候,說李恪當初被罷官是因為游獵破壞了老百姓的莊稼,但是在《新唐書》之中,是說他在跟他乳母的兒子玩游戲,他的錯,顯然是比破壞莊稼的性質(zhì)輕了許多。
還有一件事情,南唐為了讓國家顯得正統(tǒng),特地在李唐宗室之中找了一個人來作為他們的"義祖",而他們所找到的人就是曾經(jīng)當過吳王的李恪,除了對他的懷念,更重要的就是對他的認可啊。
李恪最后的悲慘遭遇也是源自李世民,而為什么說李世民為什么要為李恪的死負責呢?一切從他開始找到長孫無忌商量廢掉李治的時候就已經(jīng)給李恪的死埋下了隱患。
不用想也知道,長孫無忌怎么可能會同意把自己的外甥給廢黜了,而去同意選擇一個跟自己沒有關(guān)系的人,畢竟每個人首先考慮都是自己的家族,其次才會真正考慮國家。
而李世民在找到了長孫無忌的時候也知道這一點,竟然還直言點明了長孫無忌心中的想法,在后來也沒有做出防范,而長孫無忌利用房遺愛造反案,成功的將李恪給冤枉了,導致最終被冤殺。
相比之下,李恪的能力還是不錯的,所以千百年來人們才對他如此的懷念,而人們也才會設(shè)想,如果他真的做了皇帝是不是會讓國家更加的輝煌。
李恪確實是李世民非常欣賞的一個兒子,而且李世民一度想立他為太子?!缎绿茣分杏涊d,李世民對長孫無忌說:“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钡牵且驗槔钽∈芾钍烂褓p識,李恪不但沒獲得太子之位,還被冤枉致死。不過,唐中宗李顯繼位后,立刻給他平反昭雪。五代時期,南唐甚至把他追封為皇帝。這是怎么回事呢?
李世民立的太子是長子李承乾。李承乾腿有毛病,但是李世民對他傾注了巨大的希望,派了不少名臣去輔佐他。但是輔佐的效果適得其反,李承乾耽于喜樂,又變得陽奉陰違。同時,因為李世民非常喜歡第四子李泰,而李泰又經(jīng)常陷害李承乾,因此,李承乾決定造反。不過,并沒有付諸行動,便已經(jīng)被告發(fā),一場宮廷政變胎死腹中。李承乾因為謀反被廢。
同時,李世民認為,如果立李泰為太子,他將來一定會殺掉李承乾。再加上李泰在立太子問題上用力太猛(他竟然對李世民說,將來他會殺掉自己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因此,最后李世民連李泰也不立。不立李承乾、李泰,在大臣長孫無忌等人的極力攛掇下,李世民立了第九子李治為太子。但是,李世民一直覺得李治很柔弱,怕他將來不能主政,就想改立太子。
他把長孫無忌找來,對他說,想立第三子吳王李恪為太子。長孫無忌堅決反對。當時,李世民直截了當?shù)貙﹂L孫無忌說,你之所以反對,那是因為你是李治的親舅舅,不是吳王李恪的親舅舅罷了。長孫無忌還是堅持認為李治很不錯,不應(yīng)該換太子。李世民最后聽從了長孫無忌的。不想,正是這件事,最后害了李恪的命。
那是在唐高宗李治當皇帝的永徽四年(653年),高陽公主謀反的時候,李恪被牽涉進去了。高陽公主(李世民的女兒)是房遺愛(房玄齡的次子)的妻子。房玄齡去世后,房玄齡的長子房遺直繼承了爵位和財產(chǎn),高陽公主覺得不公平,找房遺直鬧。李世民斥責了高陽公主。后來,又發(fā)現(xiàn)了高陽公主與一個和尚私通,李世民更加生氣,處死了那個和尚。因此,高陽公主非常恨她的爹李世民。李治繼位以后,高陽公主覺得李治柔弱,就聯(lián)絡(luò)了一大幫人造反,準備擁立荊王李元景為皇帝。
這件事很快就敗露了。敗露以后,就要調(diào)查并抓同伙。長孫無忌因為一直非常忌憚吳王李恪,于是就把李恪也牽涉進來,誣陷李恪也是參與造反的人。李恪有冤無處伸。當時李治向大臣求情說,李元景是他叔父,李恪是他兄長,可不可以不殺?但是長孫無忌等大臣不同意。就這樣,李恪被冤死。死前,他大罵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竊弄威權(quán),構(gòu)害良善。若宗社有靈,當見其族滅!”長孫無忌后來被武則天削爵流放,自縊而死。
李恪的死,可以說間接幫了武則天的大忙。這讓武則天后來在打擊李唐子孫的時候,沒有像李恪一樣有能力有魄力的人站出來,最后李唐江山被武則天奪得。唐中宗李顯繼位后,為了增加李唐的勢力,給李恪平反昭雪,并把他的兒子們封王。后來南唐為了彰顯自己是唐朝的嫡傳,把李恪追認為他們的祖先(李恪是吳王),并追封李恪為定宗孝靜皇帝。(參考資料:《新唐書》《資治通鑒》)
雖然李恪是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但是由于他既不是嫡子,母親是前隋唐的公主。以至于他沒有強大的娘家人為他說話撐腰。所以李世民即使想要立他為太子,也要多方考慮,需要取得朝中過半以上的大臣同意,不能一意孤行。結(jié)果是李恪盡管有才華,卻與太子之位緣。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李世民在李承乾和李泰接連出現(xiàn)問題后,就面臨著重新選擇立儲的問題。李恪作為他的第三個孩子,又非常有能力。屬于被考慮的對象。長孫無忌作為李治的舅舅,他建議皇帝立李治為太子。但是李世民對李治并不滿意,覺得他性格懦弱,沒有什么才能,就表示想要立李恪為太子,但時遭到長孫無忌的反對。當時長孫無忌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如果他反正就意味朝中有一半大臣反對。由于害怕因為易儲引起朝中動蕩不安,再加上李世民已經(jīng)廢過一次太子,再廢儲會引起天下亂。于是李世民打消了立李恪的想法。假設(shè)李恪有個向長孫無忌那樣的舅舅估計就有希望被立蓄??上в捎诔袥]有人替他說話,李世民也是需要平衡各方利益,讓他失去機會。
不過李恪尷尬的身份也是非常有爭議的,他的母親是前朝公主,在他的身上留著一般前朝的血液,如果讓他登上皇位,就意味著把大唐天下一半又拱手送給了隋朝。這也是李世民放棄的原因之一,如果沒有這個因素,或許李世民不會被長孫無忌左右。因為李世民是非常欣賞他這個兒子的。
李恪如果能夠登上皇位,以他的才能可能會創(chuàng)造又一個盛唐,起碼會比李治強。武則天也不會那么容易得手,中國歷史也會被改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2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