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為啥不愿意當駙馬?
首先在娶了公主之后就會處處的受氣,因此男子根本就不愿意選擇成為駙馬。唐朝成為駙馬也并不是如此的簡單,會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符合要求。
成為駙馬好像看上去是一個非常風光的事情,但是公主會有著尊貴的身份,因此即便成為了駙馬,在公主的面前始終也需要卑躬屈膝。這對于男人來說是沒有辦法接受的,認為這就是一種屈辱,而且就算成為皇親國戚,整個家族能夠蒙受皇恩,相信很多的人都會說這是一個吃軟飯的。這對于一個男人而言總會覺得沒有辦法接受,是一個很丟面子的事情,因此根本就不愿意選擇這么做。
古代的這些公主,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就會恃寵而驕,仗著自己的身份在家里面一直作威作福,更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如果一個男人娶了其他的妻子在家中還可以得到照顧,自己就可以成為一家之主,可是和公主走到一起就成為了一個受氣包,這自然就不愿意被接受。
對于唐朝的駙馬會有著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這些駙馬有著俊俏的長相,也必須要求駙馬的身份還有背景都能夠得到保障,畢竟可以和公主門當戶對的人,大部分的情況下全部都是大臣的后代,一般的人如果想要成為駙馬也并不是如此的簡單??扇绻谴蟪嫉暮蟠?,明明會有著較高的條件,擺在眼前的女子特別的多,就算不是和公主在一起,同樣也能夠和名門之后在一起,為什么非要選擇去要這樣的一個頭銜,對自己也沒有什么太多的幫助。
而且唐朝的公主是非常多的,那個時候的君王可能就會讓一些大臣女子變成公主,也就是說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的公主,就算和這些人走到一起,和君王之間也沒有什么直接的關(guān)系,因此很多的人都不愿意這么做,寧可去選擇名門之女。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唐朝貴族男子為什么都不愿做駙馬
唐朝人為何不愿做駙馬?公主多半品德不佳
世美的案子發(fā)生在宋代,他為了想得到駙馬這位置,冒了生命危險,也果真付出生命代價.但這種事情,在唐代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因為唐朝人對于擔任駙馬這件事情,不但不羨慕,大多數(shù)還非常排斥.舉一個唐代跟陳世美境遇相似可是結(jié)果卻相反的例子.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宣宗皇帝要宰相在當年的新科進士中,選拔一位當駙馬,于是便有人向宣宗推薦當年新科進士王徽.但是,王徽聽到了這消息后,便趕快跑到宰相劉瑑面前,哭泣哀求說:“我王徽今年已經(jīng)年過四十,年老體衰,又體弱多病,實在不適合匹配公主,懇請相爺在皇上面前替我解說,千萬別招我為駙馬.”這件事情跟宋代的陳世美似乎剛好相反,陳世美是拼了命想當駙馬,而唐代的王徽是聽說自己會當上駙馬后,便趕快去向宰相哭泣,祈求宰相幫忙推托,就是不想當駙馬,可見唐代當時的進士大多數(shù)是不想當駙馬的.此外,在唐憲宗皇帝時,有一年,曾要求公卿大臣家中子弟來娶公主,結(jié)果公卿大臣紛紛托辭躲避,可見當時很多公卿大臣都很害怕娶公主,也害怕與皇室結(jié)為親家.
不僅新科進士不歡喜娶公主,早在唐玄宗時,玄宗想把她妹妹玉真公主許配給方士張果(也就是民間傳說中“八仙”之一張果老),張果便跟他兩位朋友王迥質(zhì)和蕭華說:“娶婦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這句話意思是說:娶個公主過門,等于平白生出個官府來管你,這是多可怕的事啊?張果在說這話時,剛好皇帝派的使者也來到,說要將玉真公主許配給張果,張果便大笑不肯接受.方士,其實在唐代時社會地位并不高,但連一個區(qū)區(qū)方士都不肯娶公主,可見當時人對公主的印象實在不好.
另外一件事是在更早些前的唐高宗時,當時高宗皇帝想把女兒太平公主許配給薛紹,但薛紹的哥哥薛顗感覺到太平公主平時就氣勢強盛,是位被寵壞的驕蠻公主,非常擔心弟弟的婚事.所以薛顗便問他的族祖薛克構(gòu)的想法,然而薛克構(gòu)也同樣憂心地說:“俗話說:‘娶婦得公主,無事生官府’,實在令人感到可怕.”由張果跟薛克構(gòu)的話都大同小異來看,這恰好是反映了當時社會上一般人的看法,認為娶公主是一件既可畏又可怕之事,才可能產(chǎn)生類似諺語不斷流傳.既然社會上一般人都認為娶公主不是件好事而不愿跟公主結(jié)婚,所以唐朝的世家大族就更不愿跟皇室結(jié)為親家.是故,在唐憲宗之前,沒有世家大族的子弟做過駙馬.所以早在唐太宗時就曾經(jīng)講過:“我貴為天子,可是一般社會人士都寧愿跟門閥世族聯(lián)姻,卻不愿意跟我們皇室結(jié)為親家,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唐太宗這點疑惑,一直延續(xù)了百余年之久,直到唐憲宗以后,才出現(xiàn)極為少數(shù)的士大夫、世家大族愿意與皇室聯(lián)姻之例子,但也是極其少數(shù).
為保官位而聯(lián)姻
士大夫跟世家大族不愿意尚公主,便造成唐代公主婚姻的困難.于是,公主可以下嫁的對象,便多半是集中在功勛大臣的家族,尤其是那些不是出身于世襲門第或世家大族的功勛大臣們,這些人因為出身沒有世家大族那么名貴,也因為他們的地位,都是來自于朝廷給的官名,所以為了保持自己的高官爵位,功勛大臣們也就不得不接納公主為妻或媳婦.一旦某個這類家族接納了第一位公主以后,這個家族往往就會陸續(xù)接納第二個、第三個公主嫁給自己家族的其它成員,這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親上加親”之觀念.所以我們看有幾個家族跟李唐皇室的婚姻關(guān)系是非常密切,以下我們舉數(shù)例:
一、楊貴妃家族:楊貴妃本人嫁給唐玄宗,而她堂哥楊锜也娶了太華公主,她另一位堂哥楊國忠,也接納萬春公主與延和郡主為自己的兒媳婦;楊貴妃又有一位堂兄弟楊鑒,也娶了承榮郡主.
二、中唐時幫助朝廷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家族亦復如此:郭子儀兒子郭曖娶了齊國昭懿公主(即升平公主),郭曖的女兒也就是郭子儀的孫女又嫁回李唐皇室,即是唐憲宗的正妻郭皇后;又,郭曖的另兩位兒子郭鏦與郭铦,也分別娶了漢陽公主跟西河公主.
三、武則天皇后家族:武則天是唐高宗的正妻皇后,而武后的侄兒武攸暨也娶了她女兒太平公主;又,武攸暨的親弟弟武攸止的女兒又嫁回皇室,也就是唐玄宗前半生最心愛的武惠妃;又武后的另外三位侄兒武三思、武承嗣、武承業(yè),也分別也納了安樂公主、永泰公主、新都公主為媳婦.
四、此外像盛唐時干預朝政的韋皇后家族也是一例:韋皇后是唐中宗的正妻,她妹妹也嫁給皇室的嗣虢王李邕,韋皇后堂兄弟韋濯,也娶了安定公主,韋濯的孫女又嫁回皇室,也就是唐德宗的韋賢妃;又,韋皇后的堂侄兒韋捷,則娶了成安公主,以上是韋家的例子.
像這類與李唐皇室數(shù)代聯(lián)姻的家族例子甚多,以上僅舉四個家族為例,這類家族的特點之一就是幾乎都不是出身很有社會名望的世襲門第家族,所以要藉官位保持權(quán)力來源,就必須不斷與皇室聯(lián)姻,來增加家族的政治地位.
我所知道的大唐,風氣是十分開放的,沒有經(jīng)歷過程朱理學的荼毒,女子的地位還不錯,約束也沒有那么多,但總體上依然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形態(tài),正因如此,一般有些身份和地位的男人是不愿意取一位公主的,尤其是駙馬有風險,尚主需謹慎??!
首先,如果有個男人娶了一位公主,意味著他的家庭地位不會太高,在還沒有三從四德概念的年代,唐朝公主的權(quán)利不小,甚至能夠插嘴朝政,她們從小就養(yǎng)尊處優(yōu),結(jié)婚之后,即使有了丈夫,即使丈夫的身份也很是不低,但在皇權(quán)面前,一切皆俯首,作為丈夫,甚至公婆都輕易不敢冒犯公主,因為一旦冒犯,皇權(quán)就能壓得你抬不起頭來,所以駙馬更像是一個入贅到皇家的女婿,面對公主,總是少了幾分底氣,沒了大男子的尊嚴。
其次,在古代,公婆的地位是崇高的,婆婆作為家里的女主人,需要兒媳們捧著供著,可是一旦娶了皇家公主,婆婆的地位一落千丈,雖然在倫理面前,公主要尊敬婆婆,但是有幾個婆婆敢給公主立規(guī)矩,碰上比較跋扈的公主,把房子給拆了都是輕的,更別提對公主動輒呵斥,看不慣了就欺負欺負了。公主不僅僅要駙馬供著,全家都要供著有木有。
第三,我們都知道唐朝的公主開放,有些公主而作風就很有些豪放之風,養(yǎng)面首是常有的事,甚至成為一種風氣,而這種戴綠帽子的事別說那是的男子無法忍受,就是在現(xiàn)代,提倡男女平等的社會,依然接受無能。可想而知,當時的駙馬要忍氣吞聲,內(nèi)心的痛苦和憋屈不足為外人道也。
舉個大家都熟知的例子,太平公主,這是一個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女子,她曾經(jīng)為了讓她的母親武則天享受到美男子的服務,自己物色了張氏兄弟,并且親身試驗了一下,覺得張氏兄弟顏好,服務也不錯,于是推薦給武則天,武則天欣然接受。試問如果你是男人,你能忍不?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尚主是一個家族的榮耀,這說明皇帝重視你啊,但是風險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唐朝,公主們和各個皇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甚至有的公主能夠影響朝政。她們渴望公主的榮光,渴望有一天她們支持的皇子能夠榮登九五,那樣她們就有了從龍之功,新帝即位,她們的地位和權(quán)勢也跟著水漲船高,但更多的人會失敗,高陽公主失敗了,太平公主也沒有善終,她們的失敗不是一個人的失敗,而是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失敗,作為夫家,駙馬的家族是難逃傾頹之勢。
可見風光背后隱藏著兇險,榮華背后隱匿著殺機。娶得公主固然臉上有光,可是如果遇到一個生活糜爛,為人跋扈,甚至有野心的公主可不是好事。如果一個家族比較守成,沒有野心,最好不要尚主。跟何況帶上、幾頂綠帽子,也不是多光彩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武惠妃是什么結(jié)局被嚇死是因為什···
下一篇: 大將軍年羹堯死后后人都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