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馬謖實力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馬謖,字幼常,馬良最小的弟弟。馬謖自幼就非常聰明,和四個哥哥一起被稱贊為馬家五杰。
當初馬謖和哥哥馬良一起,追隨劉備從荊州到益州,當過縣令、郡守等職務,諸葛亮南征時,馬謖代表劉禪去勞軍,諸葛亮問起南征的策略時,馬謖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諸葛亮非常滿意馬謖的策略,因此留馬謖在軍中擔任參謀。
而后諸葛亮對于馬謖可謂是青睞有加,欲將其作為接班人來培養(yǎng)。不過天不遂人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馬謖失街亭而失敗,立下軍令狀的馬謖被諸葛亮以軍法處置。
那么,如果馬謖當年沒有被處死,他能否接諸葛亮的班呢?
如果沒有街亭之敗,馬謖當是諸葛亮接班人無疑。
雖然馬謖能力不行,但只是相對而言。正所謂矮子里面拔高個兒,在人才凋零的蜀漢,馬謖無疑是諸葛亮接班人的有力爭奪者。在正史上,馬謖從地方官開始歷練,逐步升遷,而且諸葛亮對他青睞有加,經(jīng)常通宵達旦和他討論軍略就證明他絕非無能之輩。而諸葛亮平定南蠻時攻心為上的戰(zhàn)略正是馬謖所獻,這也可以證明馬謖有一定的軍事戰(zhàn)略才能。
而且馬謖除了能力之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優(yōu)勢。比如派系方面,馬謖和諸葛亮乃是一派,是蜀漢政權(quán)中南陽派的代表,他選擇接班人也必然會首先考慮從南陽派選擇。畢竟蜀漢政權(quán)的權(quán)力架構(gòu)是南陽派、東州派和益州派三駕馬車,其中占據(jù)優(yōu)勢的南陽派聯(lián)合東州派對益州本土派勢力予以壓制。
此外馬謖與諸葛亮的私交甚厚,很顯然,要想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必然要與諸葛亮有較為密切的私人感情。馬謖在這一點上優(yōu)勢明顯,首先馬謖的哥哥馬良與諸葛亮本人的感情非常好,特別是馬良因為夷陵之戰(zhàn)慘死之后,諸葛亮對馬謖更是格外關照。加上馬謖喜好談論軍略,而且還能與諸葛亮通宵達旦地談論軍略,更是讓諸葛亮對他視若子侄。
在北伐中,諸葛亮堅持讓馬謖擔任先鋒,也表明諸葛亮想繼續(xù)在軍事上歷練馬謖,同時通過這種歷練讓馬謖在軍中積累聲望和資歷。
種種表現(xiàn)都看得出來,諸葛亮就是將他當作接班人培養(yǎng),只是馬謖他自己不爭氣。
所以,話說回來,接不接是一回事兒,接不接得起又是一回事兒。以馬謖的能力,能否在諸葛亮死后撐起蜀國,我還是很懷疑的。
劉備是怎么說馬謖的?他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在三國群雄里面,論知人善任,劉備絕對是頂尖的存在。他的識人水平那可是多年的摸爬滾打里練出來了的,吃了不少虧。他對于馬謖的看法評價,絕對要比諸葛亮靠譜。歷史結(jié)果也證明了馬謖不堪大用。
以街亭之戰(zhàn)為例,馬謖的表現(xiàn)完全就是不及格。
“街亭之戰(zhàn)”是一場由諸葛亮精心策劃的“防衛(wèi)戰(zhàn)”。街亭中有一汪源源不斷的清泉,這汪清泉可以作為蜀軍的水源,能夠提供據(jù)守街亭的蜀軍半永久性的飲水供給,也就是說,只要馬謖依托城池和水源的先天優(yōu)勢來防御魏軍的進攻,街亭便有希望守住。
諸葛亮這個人打仗,沒什么別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穩(wěn)。
所以他派馬謖守街亭,在兵力時間等客觀因素上是計算得很好的。
諸葛亮命令馬謖守住街亭的目的是扼住隴西的通關要道,從而使關中的曹軍無法進入隴西救援,那么諸葛亮便可以擊中經(jīng)歷進攻祁山。
祁山之地非同小可,祁山對于魏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軍事要地,祁山是魏軍入蜀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諸葛亮運輸軍糧、圖謀隴西的通關要道,倘若諸葛亮在“一伐”中能夠拿下祁山,那么以后便不會再出現(xiàn)蜀軍軍糧不足、軍糧運輸不暢、后勤補給跟不上的情況了。
因為祁山能夠作為蜀軍的糧道,拿下祁山之后諸葛亮再拿下隴西,隴西就可以作為蜀軍的糧草供應基地,可以說諸葛亮“一伐”的最終目的就是祁山。 事實上,只要馬謖守住街亭,為諸葛亮攻打祁山提供足夠的時間,待諸葛亮拿下祁山之后,“一伐”的目標便已經(jīng)達成了。
可以說諸葛亮給馬謖的任務非常簡單,無非就是拖延個時間嗎。
街亭中有水有糧,馬謖依靠手中的兵馬,再筑起防御工事,守一個小小的街亭,拖一些時間,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吧。
但是馬謖偏偏要“作死”,駐軍山上,以所謂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來個背水一戰(zhàn),甚至于馬謖認為張郃率領的大軍經(jīng)過長途跋涉之后必然疲憊不堪,所以馬謖準備以逸待勞,猛虎下山,打張郃一個措手不及,只要消滅了張郃,還怕得不到諸葛亮的心嗎?
只能說馬謖的如意算盤打得太爛了,縱然張郃是遠道行軍,但張郃可是一位有勇有謀、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魏國大將。連諸葛亮都要忌憚張郃三分,真心想不通未打過硬仗的馬謖哪里來的自信有膽子和張郃一對一的正面剛。
置之死地而后生沒錯,山上駐軍有地利優(yōu)勢也沒錯,但是這同樣也是將自己逼入絕境,且是在水源這樣的生命根本物資被截的情況下。明顯馬謖的考慮,欠了些周全,說好聽點兒是膽大勇猛,說難聽點就是頭腦簡單。
馬謖錯誤的軍事行動直接導致街亭被攻破,諸葛亮腹背受敵只能收兵祁山,“一伐”就此宣布失敗。
很多人都說,既然街亭那么重要,諸葛亮為什么要派馬謖去鎮(zhèn)守呢?
因為鎮(zhèn)守街亭很簡單啊。馬謖只要依托有利地形、依靠城中水源,利用張郃遠道行軍疲倦不堪的有利時機,死守。反正就一句話,此路是我開,想過?弄死我先,然后從我身上踏過去。
所以,馬謖雖然有才,但相較而言,在諸葛亮這些人面前,略顯平庸,不堪大用。其智商、謀略和諸葛亮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即便馬謖不死也無法接過諸葛亮的權(quán)柄成為蜀國的頂梁柱。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nèi)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文/秋小辭
公元226年春,魏文帝西去,魏明帝曹叡即位。然而正逢朝政一派清明之時,邊疆不久傳來的一場戰(zhàn)事打破了魏國沉靜的政堂。曹叡即位兩年后,諸葛亮趁魏朝政不穩(wěn)之機欲斬獲戰(zhàn)果,遂發(fā)動了第一次北伐。
就在蜀國戰(zhàn)事順利之際,諸葛亮違眾提拔馬謖鎮(zhèn)守街亭,然而馬謖違亮授意,剛愎自用,將軍隊駐扎在山上,終為張郃斷水所破。 街亭的丟失,使得蜀軍糧道不再,隴右五郡與曹魏關中的道路被打通,蜀軍隨時面臨被包圍的危險,諸葛亮不得已迅速撤軍。
我們不禁惋惜道,倘若馬謖秉承亮旨聽取王平之意,將軍隊當?shù)礼v扎依水設防,那么街亭之戰(zhàn)能否取勝呢?竊認為仍然逃脫不了失敗的結(jié)局,且為君等一一細述。
街亭是一個寬六公里,長十幾公里的開闊地帶,四周又缺乏城郭,幾乎是無險可守。因而馬謖將軍隊駐扎山上憑高視下,或許也是明智的選擇。 倘若馬謖將軍隊當?shù)礼v扎于此,在有限的兵力下防守極為困難。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zhàn)略重點在于快速攻取隴右五郡,因而諸葛想要利用馬謖軍隊牽制魏國軍隊的主力,為其戰(zhàn)事爭取時間。 馬謖若真執(zhí)行諸葛旨意,必定迅速被張郃擊潰,也就不能完成諸葛交代的任務。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由于歷經(jīng)兩年準備,可謂傾巢而出,總兵力為十萬,缺乏后援,并分與謖兵兩萬五。 然而馬謖統(tǒng)領的部隊是由青羌、板楯蠻族組成的雜牌軍,戰(zhàn)力較低。
而魏國雖倉促備軍,未能充分調(diào)動全國兵力,臨時部隊為八萬上下,但后續(xù)數(shù)十萬大軍可接連而至。 對戰(zhàn)將領張郃統(tǒng)兵四萬五,且魏騎兵強悍機動性強,與謖相比,明顯占優(yōu)。
因而街亭之戰(zhàn)中,馬謖想要取勝,須得集中兵力伺機而戰(zhàn)?,F(xiàn)實來看,馬謖將軍隊駐扎在山上,想要避免與魏交鋒保存實力,或許也是無奈之舉。倘若馬謖將軍隊當?shù)礼v扎依水設防(構(gòu)建大型防御軍事,十分耗時費力,此時魏蜀雙方都在搶時間),蜀軍構(gòu)防時間不允許。 魏國騎兵效率較高,未等馬謖將防御設施建設完畢,魏國大軍已至矣,正面力拼,從軍隊數(shù)量與質(zhì)量來看,蜀軍必不能敵。
張郃早期作為袁紹手下大將,官渡之戰(zhàn)后為曹操效力,多年來久經(jīng)沙場, 曾跟隨曹操攻烏桓平馬超降張魯,常年征戰(zhàn)于西北,對此地地形極為熟悉,作戰(zhàn)經(jīng)驗十分雄厚能力過硬,軍中威望頗高。
而馬謖在跟隨諸葛亮后,一直建言獻策佐于中軍之側(cè),未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 然而從其曾經(jīng)出使東吳圓滿完成任務,以及諸葛對其的評價可知,馬謖擅于口辭,短于沙場。
從諸葛亮安排王平、張休、李盛等輔佐馬謖,令高翔魏延處于街亭左右關隘以待援,以及張郃獨自領兵參戰(zhàn)可知,諸葛亮對于馬謖的軍事能力也是有所擔憂, 因此可以推斷馬謖、張郃二人指揮作戰(zhàn)能力差距較為明顯,魏國統(tǒng)帥在能力上強于蜀國馬謖。
因而,在街亭之戰(zhàn)中,即使理想來看,馬謖聽取王平之意,不把軍隊駐扎在山上,且防御工事提前完成,面對足智多謀的張郃,在近兩倍于己的魏國精銳士兵的輪番進攻下,街亭仍然難以把守。
打仗,除了人為因素外,其實打的就是戰(zhàn)爭持久力。
面對蜀吳多年來的侵襲,魏國仍然坐擁最強國力,可見魏國在人口、經(jīng)濟、軍事等綜合戰(zhàn)爭持久力方面都完勝蜀國。即使馬謖將軍隊當?shù)礼v扎,暫時守住街亭,面對蜀國積貧積弱的現(xiàn)狀,且又深入魏國境內(nèi)長途作戰(zhàn),后續(xù)糧草等補給必然不足。加之張郃極為熟悉魏國西北地形,面對馬謖死守街亭,張郃難免沒有其他應對方案。
縱然魏軍失去先機,在后續(xù)魏兵源和糧草不斷補充的情況下,張郃仍然可憑借優(yōu)勢國力迅速調(diào)整戰(zhàn)略應對馬謖。 因此街亭之戰(zhàn),魏國戰(zhàn)爭持久力更強,蜀國不能長久堅持。
綜上所述,從街亭地形、魏蜀兩國軍事力量對比、雙方統(tǒng)帥能力及戰(zhàn)爭持久力來看,竊認為街亭之戰(zhàn)蜀軍即使當?shù)礼v扎, 在戰(zhàn)事不斷深入進行、魏蜀兩國國力差距不斷增大的背景下,蜀國街亭之戰(zhàn)仍然輸多贏少。雖然有魏延等將領在街亭兩側(cè)的協(xié)助,然而遠水難解近渴。
換句話說,馬謖倘若在街亭此地靈活運用游擊戰(zhàn)相機而動,或有能力與張郃周旋一些時日。然而時過境遷,街亭之戰(zhàn)的往事早已飄然而逝, 歷史 也不能重來,唯有滲透其中的英雄情懷為人所頌傳銘記······
在諸葛亮最開始北伐時,馬謖就給出了合理化的建議,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這也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原因所在,也間接支持了諸葛亮的北伐,原因是內(nèi)部團結(jié)穩(wěn)定,沒有少數(shù)民族來犯。我們必須承認,馬謖是有著過人的才華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其次,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諸葛亮最擔心的就是曹魏的司馬懿,于是馬謖就使出了反間計,用散布謠言的方式解決了蜀漢的心腹大患司馬懿,這也足以證明馬謖的才華所在。
諸葛亮在南征過程中,完全采納了馬謖的建議。他率部進入南中,捷報頻傳,斬了他們的頭領雍。孟獲看不下去了,想要繼續(xù)為了獨立而戰(zhàn)斗。孟獲是當?shù)厣贁?shù)民族心中神一樣的存在,十分有影響力。諸葛亮命令部下一定要想辦法活捉他,要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后一次捉到孟獲時,還是要放他回去,這時孟獲心服口服地說,你真是有神威的人,我不再造反了。
南中平定后,面臨著一個治理的問題和如何防止反叛的問題。諸葛亮依然采取馬謖“攻心為上”的策略,蜀軍在南中不留下一個官員或者士兵,讓孟獲這個當?shù)仡I袖有對諸葛亮服氣的人物管理這個地方,用當?shù)氐牟柯涞娜巳ス芾懋數(shù)氐陌傩?去管理當?shù)氐氖聞铡_@一戰(zhàn)略思想的運用,大得人心,一直到諸葛亮去世,這里的少數(shù)民族再也沒有反叛。
這對于平定南中、穩(wěn)定蜀國后方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以后的北伐中,使諸葛亮能夠集中兵力對付曹魏,從而避免了兩線作戰(zhàn)。由此可見,馬謖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事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4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