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澶淵之盟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1004年,宋遼大戰(zhàn)再次爆發(fā),宋軍取勝后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澶淵之盟如此屈辱,卻為后世一直贊揚,這該怎么解釋?
自五代十國時期,遼國就已經(jīng)是中原王朝的大患難。
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燕云十六州后,中原王朝又喪失了北方屏障。
反觀北宋,重文輕武的國策已經(jīng)實行了將近半個世紀,軍隊戰(zhàn)斗力大大不如雍熙北伐時。
雍熙北伐,宋太宗御駕親征,集結(jié)了北宋所有名將,一百余名,北宋全國精銳二十萬大軍,卻被遼國十三萬大軍打得大敗而歸。
雖然前期取得勝利,如果繼續(xù)打下去,后果難以預測。
所以,澶淵之盟第一個功勞就是結(jié)束了長達二十余年的宋遼戰(zhàn)爭,換來的是近百年的和平。
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北宋經(jīng)濟安穩(wěn)發(fā)展提供了條件。
打仗所需要的軍費,可遠比每年三十萬歲幣要高得多得多。
還有就是上供的三十萬歲幣對于北宋來說真的不算什么。
可以看看當時簽訂歲幣的情況:契丹求和心切,也不敢獅子大開口,幾經(jīng)討價還價,雙方達成了宋朝每年給契丹三十萬銀絹的數(shù)字。
曹利用自覺很光榮地完成了任務,興沖沖地回去交旨,請見之時,趙恒正在吃飯,侍者就問曹利用許給契丹多少銀兩。
曹利用沒有說話,只是伸出三個手指放在額頭上,意思是三十萬兩。
侍者誤以為是三百萬兩,真宗得知后大驚:“太多了,太多了。”
便召見他親自盤問。
曹利用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答道:“三十萬兩?!?/p>
趙恒聽完嘀咕一聲:“才三十萬,這么少,你很會辦事,很會辦事!”
隨后重重地獎賞了曹利用。
由此可見,宋真宗壓根沒把這三十萬當回事,因為簽訂澶淵之盟時候的北宋,GDP占世界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折合成歲幣是在一億靠上。
這就好比一個億萬富豪買個三十多萬的手表一樣。
澶淵之盟后,兩國之間的貿(mào)易關系、民間交往和各民族融合,雙方互市,得利的是北宋。
北宋有的是錢,用錢可以買大量的馬匹和遼的特產(chǎn),再賣給他們糧食、布匹和絲綢,每年獲利近千萬。
可以說,用三十分之一的錢換這更多的錢,穩(wěn)賺不賠,又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北宋消費。
從積極意義上講,澶淵之盟換來了大宋百年盛世。
但同時,百余年沒有發(fā)生大的戰(zhàn)爭直接導致宋、遼雙方兵備松弛,后皆為女真建立的金國擊敗。
遼國殘余勢力只得西遷,在西域建立西遼茍延殘喘。
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國稱臣。
所以,澶淵之盟,到底誰占了便宜?一目了然。
宋朝自開國以來就一直削弱武將的實力,最后導致宋朝的軍事實力非常差,在與遼國的戰(zhàn)爭中常常都是出于下風的。在與遼的長期斗爭中,宋朝統(tǒng)治者認為遼國過于強大,不宜碰硬,于是和遼國簽訂了有屈辱性質(zhì)的澶淵之盟。根據(jù)澶淵之盟,宋朝每年都要向遼國納貢,有的人認為大宋虧了,我個人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大宋通過金錢換來了百年和平,其實并不虧。
遼兵兵臨城下,北宋簽下澶淵之盟。澶淵之盟是蕭太后帶著遼兵打到澶淵,很可能抵擋不住遼兵的進攻下簽下來的和約。雖然這個條約是有些屈辱的性質(zhì),但是北宋軍事實力不如遼國,能夠用這個和約將北宋統(tǒng)治再延續(xù)百年,是比較劃算的。在簽了和約之后,每年北宋會給遼國十萬兩銀子,20萬匹絹,這對于經(jīng)濟發(fā)達的北宋來說也不是沉重的負擔。
澶淵之盟簽訂后,給北宋帶來了百年的和平。遼國和北宋簽訂盟約之后,遼國也遵照盟約的規(guī)定,沒有和北宋發(fā)生戰(zhàn)爭。并且雙方都保持著友好往來,每年到了宋朝皇帝生日或者有皇子誕生,遼國都派使者來北宋祝賀,北宋也禮尚往來。遼國發(fā)生了災害,宋朝皇帝一邊要求宋軍邊境不要挑釁遼軍,一邊還派人去邊境救災。在雙方高層的友好往來下,遼國和北宋的百姓也過上了相當長的一段太平日子。
綜上所述,我認為澶淵之盟對北宋來說并不虧,用不算太多的錢財換來了宋遼百年的和平,避免了雙方作戰(zhàn)的生靈涂炭,這筆買賣雙方都得到了好處。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遼蕭太后與遼圣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蕭撻凜攻破遂城,生俘宋將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虜宋朝云州觀察使王繼忠,宋軍憑守堅城。宋廷朝野震動,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王欽若主張遷都升州(今江蘇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因同平章事(宰相) 遼軍至定州,兩軍出現(xiàn)相峙局面,王繼忠乘間勸蕭太后與宋朝講和。遼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初為真宗所拒。十一月,遼軍在朔州為宋軍大敗,岢嵐軍的遼軍因糧草不繼撤軍。遼軍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間)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軍守將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戰(zhàn)十多天未下。蕭撻凜、蕭觀音奴二人率軍攻克祁州,蕭太后等人率軍與之會合,合力進攻冀州、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則“詔督諸路兵及澶州戌卒會天雄軍”。遼軍攻克德清(今河南清奉),三面包圍澶州,宋將李繼隆死守澶州城門。
遼朝統(tǒng)軍蕭撻凜恃勇,率數(shù)十輕騎在澶州城下巡視。宋軍大將張環(huán)(一說周文質(zhì))在澶州前線以伏駑射殺遼南京統(tǒng)軍使蕭撻凜,頭部中箭墜馬,遼軍士氣受挫,蕭太后等人聞?chuàng)閯C死,痛哭不已,為之“輟朝五日”。《遼史》載:“將與宋戰(zhàn),(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蛘咛靺捚鋪y,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時宋真宗一行抵澶州??軠柿Υ偎握孀诘巧襄ぶ荼背情T樓以示督戰(zhàn),“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shù)十里,氣勢百寇準、畢士安堅持,無奈親至澶州督戰(zhà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7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