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匈奴不殺漢人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前幾天看紀錄片《歷史眼·河西走廊》,開篇講的就是張騫出使西域,有關張騫開拓絲綢之路的事,要是慢慢講來還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
話說漢武帝想要聯(lián)合北方一直被匈奴打壓的大月氏、與其夾擊匈奴,于是派遣張騫率領使團從長安出發(fā)前往西域,公元前139年,張騫使團到達河西走廊時,由于大月氏已經(jīng)西遷,此地落入了匈奴的控制,導致張騫使團被匈奴騎兵抓獲,當時的軍臣單于得知張騫要出使大月氏后,對張騫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
可以說,張騫已經(jīng)犯了匈奴的大忌,以漢朝書中對匈奴人形象的描寫,應該是把張騫等人全部殺了,砍下腦袋做酒,結果意想不到的是,張騫使團僅僅是被軟禁起來,大概軍臣單于想要拉攏張騫,還給賜婚,讓張騫在匈奴生活,這一待就是十年,由于張騫時刻不忘使命,在被軟禁十年后,背棄妻子,趁著匈奴人監(jiān)視松弛,張騫逃出匈奴人的控制區(qū)。
張騫爬山涉水,一直往西走,終于不負漢武帝的重托找到了大月氏,巴拉巴拉,這些不表,就說張騫返回漢朝的時候,為了避開匈奴勢力,打算從塔里木盆地的南部經(jīng)過青?;丶遥Y果又被當?shù)厝俗サ剿偷叫倥抢?,按理說,這次匈奴認應該會一怒之下殺了張騫吧,讓人震驚的是,匈奴又把張騫送到他匈奴妻子那里,打算再次感化張騫。
在被匈奴騎兵扣留一年多后,張騫帶著他的妻子,趁著匈奴爭奪王位期間,逃回長安,后面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了,張騫成為漢朝的傳奇性人物,受到萬人敬仰,后來還被拜為博望侯,風光無限。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為什么匈奴人兩次抓到想要對匈奴“使壞”的張騫,最后都沒有殺死,反而優(yōu)待他們,甚至讓他們?nèi)⑵奚印?/p>
漢朝著名外交使臣蘇武,在出使匈奴的時候,也被扣留,匈奴多次威逼利誘,希望蘇武能夠投降,均被蘇武拒絕,匈奴人因此將他遷到北海牧羊,揚言,如果公羊生子就放他回國,后來蘇武在匈奴持節(jié)不屈,生活了十九年,被釋放回漢朝。
如果說張騫和蘇武的事例是個例,是匈奴人想要招安他們,而沒有對他們痛下殺手。
那么,漢武帝時期的著名將領李廣的孫子李陵,也有相似的遭遇,李陵在對匈奴作戰(zhàn)時幾乎全軍覆沒,當時有人勸李陵假投降,學趙破奴將軍,到時候再從匈奴處逃回長安。
這個趙破奴也是西漢時期的將領,在打仗的時候全軍覆沒,被匈奴生擒,后來也逃回了漢朝,李陵后來被俘虜后,漢武帝聽說李陵投降了,于是將李陵滿門誅殺,李陵不得已只能投降匈奴了,關于李陵到底是真投降,還是詐降,都不是本文所要考證的,本文想說的是,趙破奴也好,李陵也好,他們在被匈奴俘虜后,都沒有被殺。
尤其是李陵,單于對他禮遇有加,不僅將女兒嫁給了他,還立其為右校王,成為匈奴中掌握實權的貴族。
漢昭帝即位后,大將軍霍光輔政,霍光與李陵相識,當時的漢朝已經(jīng)沒有發(fā)動大規(guī)模對匈奴的戰(zhàn)爭,于是想要說服李陵歸漢,但是李陵卻沒有答應。
由此可見,李陵在后來是真的被匈奴感化了。
我們對西漢之前歷史的了解,主要來自司馬遷的《史記》,司馬遷又是“李廣粉”,所以給李家說了很多好話,估計我說李陵最后被匈奴感化了,大家可能無法接受,事實上,匈奴人辦事的確是比漢朝要“講究”的多。
俘虜這么多人,卻都能夠善待他們,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相對于匈奴,漢武帝的一系列騷操作,才是真的無恥,在大部分的歷史書中,認為漢武帝與匈奴的戰(zhàn)爭是匈奴先大舉侵略在先,而漢軍反擊在后,其實,漢匈戰(zhàn)爭的開端是馬邑之謀,當時漢武帝埋伏了三十萬大軍,引誘匈奴主力到馬邑,然后打一場伏擊,徹底干敗匈奴。
結果因為百密一疏,被匈奴識破了,逃之夭夭了。
回歸正題,想要搞明白匈奴為什么善待俘虜?shù)臐h人,其實還是要看匈奴有著怎樣的歷史。
其實,匈奴并不是單一的民族,而是秦漢時期,中原以北的混合游牧民族,是一種民族同盟集團,而并非單一種族。
包括古典籍中“獯鬻”、“獫狁”、“儼狁”、“葷粥”、“恭奴”等名稱的各種北方部族,在秦漢時期都被稱為匈奴,在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李牧曾經(jīng)以一國之力擊敗匈奴,其實應該是擊敗其中一個部落,大概是為了讓人們更好的理解北方的部族,后來統(tǒng)一以匈奴相稱。
但是整體來說,先秦時期北方游牧民族勢力并不強大,一直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還曾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秦軍將游牧勢力趕出河套地區(qū)。
為了能夠一勞永逸,秦始皇讓蒙恬修筑長城,防止這些游牧民族南下,然而也正是長城隔斷游牧民族與中原民族的融合,使得北方游牧民族逐漸融合起來,并且不斷南侵,也就是說,在秦朝時期,不止是中原完成了統(tǒng)一,北方游牧也逐漸完成了統(tǒng)一,在冒頓單于即位后,匈奴勢力逐漸擴大,吞并了很多游牧部落,中原在反秦戰(zhàn)爭,楚漢戰(zhàn)爭之后,匈奴也在西漢初期達到了全盛時期。
為何西漢初期,中原王朝要向匈奴采取“和親”政策,并且饋贈物資,就是因為當初劉邦率領32萬大軍與匈奴對戰(zhàn),結果被包圍,劉邦賄賂冒頓的夫人,才得以解圍,一直到漢武帝之前,漢朝再未敢對匈奴用兵。
匈奴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強大,并不是人口的快速增長,也不是生產(chǎn)力的提高,而是部落的融合,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其攻戰(zhàn),斬虜首賜一卮酒,而所得鹵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p>
也正是因為融合,讓匈奴人更知道人口的重要,在戰(zhàn)爭中,俘虜?shù)娜?,都是重要的奴隸,他們不會因為民族類別而采取差別政策,所以,在俘虜張騫、蘇武、李陵等人,他們不是想著把他們殺了,而是想著把這些優(yōu)秀的人融入到“匈奴”中,以使得這個游牧大聯(lián)盟變得更強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31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