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元朝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修史,尤其是官方修史,并不僅僅是為了記錄過往、以史為鏡,這還是一項很重大的政治任務(wù),表明本朝對前朝的蓋棺定論,正史一成,這個政權(quán)的地位就定了。
什么地位呢?就是正統(tǒng)性。
班固《典引》載:“膺當(dāng)天之正統(tǒng),受克讓之歸運?!?/p>
正統(tǒng)指的是承天應(yīng)命、統(tǒng)一全國,與“僭竊”、“偏安”相對,按照其定義,同一時代只能有一個正統(tǒng)。
在三國以前,理論完美符合現(xiàn)實,從三皇五帝開始到夏商周,再到秦漢,頂多中間加個西楚,太史公以自己的意見加了個《項羽本紀(jì)》,漢朝官方也沒封禁。
兩漢之交是這個理論受到的第一次挑戰(zhàn),王莽代漢建新,結(jié)果新又被漢(玄漢)滅了,可玄漢并未統(tǒng)一全國,其時天下群雄并起,既有劉姓的東漢、赤眉漢等政權(quán),也有異姓的成家等政權(quán),最終劉秀的東漢剪除群雄,統(tǒng)一天下。
劉秀給自己找的理論是“實為開創(chuàng),名為繼承”,尊漢元帝為自己的宗法父親,也就是兩漢一家,至于王莽的新朝,自然是“僭竊”的偽政權(quán)!
偽政權(quán)只配在《后漢書》中享有一篇列傳,絕不可能有一部《新書》來講述其歷史。
隨后這個理論又幾經(jīng)挑戰(zhàn),比如三國時期的曹魏跟蜀漢,一部分人認為曹魏是正統(tǒng),一部分人認為蜀漢是正統(tǒng),只有蜀漢滅亡后,曹魏才算得了天命。《三國志》以前者思維著述,所以曹魏君主有本紀(jì),蜀漢和東吳君主都是列傳。
又比如南北朝時期,是隋唐前身北朝為正統(tǒng),還是漢人正朔南朝為正統(tǒng)?扯不清楚,干脆分置正統(tǒng),既修《南史》,也修《北史》。而北朝之前的十六國政權(quán),那就簡單了,載記里見(沒給列傳已經(jīng)很給面子了)。
與南北朝同樣的爭吵在元朝也上演了一次,是強勢的遼金為正統(tǒng),還是孱弱的兩宋為正統(tǒng)呢?吵來吵去,元朝還是只能學(xué)唐朝,都修史!
值得注意的是,元朝群臣的爭論從來不涉及西夏,這貨跟大理一樣,從沒人認為他們是正統(tǒng),原因很簡單,實力不夠。
遼金都能把宋朝吊著打,遼國差一點只能拿錢當(dāng)宋朝弟弟,金國可是拿錢當(dāng)老爺?shù)?,完顏?gòu)一口一個“臣構(gòu)”,哪還有半分正統(tǒng)的樣子?
西夏則不同,它雖然也收錢,但卻是收錢叫叔叔的,向遼、金、宋、蒙都稱過臣,圓滑就是這個政權(quán)最強的生存本領(lǐng),當(dāng)然,在絕對實力的碾壓下,西夏還是被蒙古汗國碾成了粉。
按照上述原則,元朝官方只能把西夏的歷史散在記錄在《遼史》、《金史》和《宋史》中,不會搞出個《夏史》。
至于民間修史,元朝官方?jīng)]禁止,西夏人也沒被殺絕,其實一直都有。
首先,西夏人本身也是有修史傳統(tǒng)的,他們自己修了一套實錄,被稱為《李氏實錄》,這些書籍給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材料。
其次,西夏享國189年,長期盤踞西北,跟遼金宋蒙的糾葛都不小,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這跟偏安西南的大理不同,大理跟宋朝的交往都少,想記都不知道記什么好。
兩相結(jié)合,民間學(xué)者對于西夏史學(xué)也是很上心的,尤其是清朝中后期,出現(xiàn)了一批專門研究西夏的史學(xué)家,比如周春著《西夏書》,吳廣成著《西夏書事》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35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