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頌槭裁磩畈荒ê陧椨?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我國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朝代變遷,幾乎每一個朝代建立后,都會抹黑前一個政權(quán),來凸顯自己取得政權(quán)的正當性。舉例來說,唐朝建立后,便極力抹黑隋朝,否定隋文帝、隋煬帝的功績,將其妖魔化,從而讓人們認為唐朝的建立是順應(yīng)天意。
往前追溯,早在商朝末年,武王姬發(fā)也是一邊丑化紂王一邊聯(lián)合諸侯們伐商的。
不過,在悠久漫長的歷史上,也有著一些與眾不同的案例。例如,劉邦在擊敗項羽,建立統(tǒng)一全國的漢朝之后,便沒有對項羽加以"污化"。
劉邦不但不將項羽塑造成人人畏懼厭惡的形象,反而對其親屬還十分優(yōu)待,將其中好幾位都封為了侯,還將自己的姓氏"劉"賜給他們以示親密。
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關(guān)于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即劉邦為何不抹黑項羽,以及劉邦為何善待項羽的家人。那么首先,我們來看看劉邦不把項羽塑造成人民公敵的理由:
第一、劉邦和項羽關(guān)系其實并不差。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劉邦和項羽作為爭奪天下的雙方,關(guān)系一定是非常惡劣的,不過,其實他們二人的關(guān)系比想象中好得多。漢二年(前205),劉邦率軍襲取了項羽的首都彭城,并在城中大肆慶祝,不過緊接著,項羽便奪回了城池,并俘虜了劉邦的父親、妻兒。
兩年后,為了逼劉邦投降,項羽將其父劉太公放到砧板上,威脅他如果不降就煮了其父。面對項羽的恐嚇,劉邦答復(fù)道:"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項羽和劉邦曾經(jīng)結(jié)拜為兄弟。最終,項羽沒有真的傷害劉太公,而是將其送還,可見二者其實也沒什么深仇大恨。
第二,污化項羽缺乏必要性。
在我國古代的戰(zhàn)爭中,師出有名是十分重要的,要是想推翻現(xiàn)在的政權(quán),一定是要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
如上文所說的,為了能夠更加正當?shù)挠懛ゼq王,武王細數(shù)其罪行,表示自己是順應(yīng)天意。
然而, 等到項羽兵敗身死,天下大定后,人們很自然便接受了劉邦和漢朝,用不著再抹黑項羽博取支持,劉邦自然也就懶得多此一舉了。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為何項羽的親屬會被劉邦優(yōu)待。
在說這之前,筆者想要舉一個人的例子,此人便是雍齒。
秦朝末年,雍齒本來是跟隨劉邦起兵,但后來劉邦發(fā)展的并不是很好,雍齒便投奔了其它勢力。后來又經(jīng)過機緣巧合,雍齒還是回到了劉邦的麾下。不過,因為之前的叛逃行為,二者之間始終關(guān)系尷尬。
漢朝建立后,劉邦將自己所親信的大臣封為高官,引起了其他功臣的不服。于是,張良便詢問劉邦最恨功臣中的誰,劉邦答道:"雍齒與我故,數(shù)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
聽到這話,張良便讓劉邦厚賞雍齒。這樣,人們見最被劉邦厭惡的雍齒都能受封,自己也就有了升遷的希望,不滿的念頭自然就消失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劉邦、張良對于人心是十分看重的,而這一點也可以用來解釋他們對項羽親屬的優(yōu)待——項羽本是劉邦的敵人。然而,劉邦卻能夠不因此遷怒,而是厚厚獎賞他們,可見劉邦實在是個有容人之量的英明君主。
因此,劉邦之所以優(yōu)待敵人的親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形象,換取更多人的愛戴。
第二個原因,則是這些親屬確實值得被封。
我們從被優(yōu)待的人物入手,可以發(fā)現(xiàn),項伯、項襄、項他三人雖是項家人,卻個個被封為侯那么,他們曾經(jīng)做了什么,讓劉邦對他們格外好呢?
公元前206年,劉邦搶先入關(guān)滅亡了秦朝,而項羽則是緊隨其后,為了避開項羽的鋒芒,劉邦主動向項羽示弱,而項羽則是設(shè)下酒宴宴請他。
當時,項羽的謀士范增害怕劉邦會成為日后的威脅,于是暗中布置,準備在席間將其殺死,而作為項羽的伯父,項伯也得知了此消息。
當年,項伯曾與張良有舊,因為擔心故人安慰,項伯前往劉邦陣營告知了張良。然而,張良卻立刻上報劉邦,并把項伯也脫下了水。
第二天,被說服協(xié)調(diào)劉、項關(guān)系的項伯保護劉邦安全度過了危機。也因此在項羽兵敗后被封為射陽侯,待遇十分優(yōu)厚。
至于項襄、項他,一個是在項羽兵敗前就投降了劉邦,一個是在項羽兵敗前被捕,后來也接受了投降。劉邦厚賞他們,無疑能夠鼓勵那些識時務(wù)及時投降的人。
至于將項家人賜姓為"劉",則一是能淡化和消弭仇恨,二是能讓項家子弟更好地為己所用,三是能向天下展現(xiàn)自己的大度和氣魄,算是一正確的舉動。
出于舊情。項羽與劉邦之間的戰(zhàn)爭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就如棋盤上的楚河漢界一樣,他們二人也是不能容下對方的。但是大家僅僅知道了劉邦與項羽之間的敵對關(guān)系,只知道他們二人是死對頭。但事實上,在前期的時候,他們二人也曾結(jié)拜為異姓兄弟,互相稱兄道弟,關(guān)系十分親密。
因此如果說,他們二人之間沒有感情是不真實的,他們二人雖然在追求天下共主的位子上,有過各種明爭暗斗,但事實上,他們二人之間還是有一些情誼的,就比如鴻門宴上,項羽因顧念舊情遲遲沒有向劉邦下手一樣。還有一個典故就是項羽抓了劉邦的父親要煮了他的時候,劉邦曾說,這是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之后項羽無奈只能放了劉邦的父親,這也足以見證他們二人之間的感情。
事實上一開始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十分堅固的,項羽年少有為劉邦那時還只是一個小人物,僅僅是小有建樹,因此他十分喜歡拍項羽的馬屁。但事實上劉邦也是十分傾佩項羽的,而項羽對劉邦也是真心相待,那是他們二人之間還沒有那么多的是非糾葛,兩人之間的感情十分純粹。從好幾件事情上可以看出項羽是十分的顧念舊情,反而劉邦則不是,這也可能跟劉邦一開始比項羽要弱的原因。
到后期劉邦依靠識別能人為自己所用而占據(jù)大壁江山的時候,項羽卻因為他的剛愎自用的性格,失去了很多助力,最終變成了孤家寡人一個,最后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自古以來成王敗寇,項羽已死,劉邦則成為了垓下一戰(zhàn)的最終勝利者,成為了天下共主。他沒有像唐太宗他們一樣摸黑項羽更多的也是因為他是一個重感情之人,對項羽也存有舊情,因此沒有摸黑他。?
我想對于歷史比較了解的人來說,應(yīng)該都不會對劉邦感到陌生吧,他自身擁有極為出眾的才能,最終更是憑借如此建立起一番基業(yè),成為了統(tǒng)治者,不過大家知道嗎?他在最早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成為君主的想法,而到底是因為什么導(dǎo)致他最終產(chǎn)生如此的野心呢?
其實他之所以會做出如此的舉動,也是被形勢所逼的無奈之舉。當時在210年他身為秦王朝的一名官員,負責(zé)押送一批壯丁去給統(tǒng)治者修建陵墓。但是在途中很多壯丁趁機溜走,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作為此次押送任務(wù)的看守人,自然會受到一定的牽連,而他在經(jīng)過種種權(quán)衡與考慮之下,索性將看守的人員全部釋放,將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而這批壯丁中的一些人則被他這種精神與舉動所感動,決定跟隨他一起發(fā)展。
而這時王朝內(nèi)部也不斷出現(xiàn)種種動亂與變故,各地也涌現(xiàn)出了許多的起義隊伍,王朝各地都遺留下戰(zhàn)爭所帶來的痕跡,而此時他的家鄉(xiāng)沛縣也響應(yīng)此次的造反活動,于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帶領(lǐng)手下的人馬回到了家鄉(xiāng),但是沒想到縣令在看到他的隊伍已經(jīng)有了雛形,怕他的歸來會影響自身的統(tǒng)治與地位,就將城門關(guān)閉,更是派人想要將他的幾名好友抓起來。
但是沒想到,這一消息被蕭何等人提前知曉,所以他們連夜逃離與劉邦進行匯合,最終劉邦通過種種部署與準備工作,成功將縣令擊殺,而沛縣也成為他這一陣營的根據(jù)地。
當他剛進入到縣城時,就飽受民眾的追捧與愛戴。最終在一群民眾的擁立下,他這一組織正式宣布加入到這場造反的熱浪當中,而后便率領(lǐng)千余人馬四處征戰(zhàn)與討伐,逐漸獲得了一定的名氣,自身的實力也得到了顯著的增長。
而此時項羽剛好也參與進造反運動當中,二人難免會產(chǎn)生一定的競爭與矛盾。而他們二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一件事情就能夠說明。
在208年,他們二人約定先進入都城的人,為最終的勝利者。當時項羽的實力極其雄厚,而劉邦與之相比則顯得極為羸弱,劉邦想要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就要通過一定的捷徑。于是他趁項羽正在巨鹿與王朝的將士廝殺時,率領(lǐng)手下的將士一路激進,并將周邊的幾座城池占據(jù),最后更是逼迫子嬰投降,他則率領(lǐng)手下的將士成功進入都城。
當時他們本想讓軍隊進入都城好生修養(yǎng)一番,因為不斷經(jīng)過戰(zhàn)火的洗禮,戰(zhàn)士們難免顯得有些勞累,劉邦剛好也有如此的想法,可是當他剛要下達命令時,一些人則向他提議:不能讓將士們貿(mào)然進入都城。
在聽聞如此的消息后,劉邦瞬間清醒過來,甚至讓將士們?nèi)繌某侵谐烦?,并和城中的民眾進行了一定的商討。而在不久后,項羽就率領(lǐng)手下將士火速趕來,將統(tǒng)治者擊殺、秦王朝的宮殿燒毀。在看到如此的情況后,城中的民眾對項羽的好感度迅速降低。
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出,項羽不適合做一名君主。因為身為一名統(tǒng)治者,所依靠的不僅僅是軍事實力,最重要的還得是人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39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