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李元霸是不是真的無人能敵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名將輩出,那么,誰才是其中最厲害的那一個?
這個說法就多了,有說是商末的姜太公姜尚,說他七十多歲還在河邊釣魚,但是,一出山就助武王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國祚;有說是戰(zhàn)國的白起,說他為秦國開疆辟土,一生無敗績;也有說是漢初的韓信,說他助劉邦奪得半個天下,功績無人能敵... ...
當然,還有句出處不詳?shù)脑挘凶觥巴醪贿^項,將不過李”不過,這句話說的太死,很多人是不同意的,但是,它至少說明了句子里的這兩個人,在民間是有一定地位的。
那么,這幾個分別人是誰呢?
對中國歷史略知一二的人,看到話里的前半句,可能馬上就會反應過來?!巴醪贿^項”說的不就是項羽,因為中國歷史上姓項的名人實在不多??墒?,看到后半句,便有人躊躇了,這個“李”究竟為誰,李廣?李世民?李靖?
都不對,它指的是唐末的一個驍將,叫:李存孝。地位在民間相當于《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使8百斤的禹王槊,人稱“飛虎將軍”。
說這個人之前,我們先看一則近年的新聞。根據(jù),某家媒體的報紙報道,在山東和江蘇交界之處的馬陵山區(qū),有一大一小的兩個腳印。這兩個腳印為當?shù)氐囊粋€景點,每天慕名來此觀看的人絡繹不絕。那么,問題來了,這兩個腳印究竟有何稀奇?竟引得如此多的人前來一探究竟。
原來,根據(jù)當?shù)貍髡f,唐末第一名將李存孝年少之時,曾在此地放過羊。當時,他還不叫李存孝,而是叫安敬思。傳說,某日他在放羊途中忽遇一只老虎,要是普通人見了此景肯定是嚇得腿都軟了,可是,安敬思卻不是如此。
他見了老虎,心里一點不慌,反而想到:“這老虎在此地作惡多時,鄉(xiāng)人深受其害,我不如順手做件好事,把老虎給打死?!币f,這唐末第一猛將真不是吹的,最后,老虎還真就被他三五拳打得沒了氣息。
說到這里,我想人們最關(guān)心的還是那兩個腳印,究竟是不是李存孝當年打虎留下來的?
不著急,這里我們先留下個懸念,待會再說。
話說,這打虎的場景,恰好被隔著一座山頭的李克用給看到了,見他年紀輕輕便如此英雄,遂將其招入麾下。
那么,李克用是誰呢?
他乃是當時橫行四方的河東節(jié)度使。
唐末時期,皇權(quán)衰微,藩鎮(zhèn)林立,這些藩鎮(zhèn)之主大多聽調(diào)不聽宣,甚至,互相攻伐,以擴張地盤。而李克用,便是這樣一個藩鎮(zhèn)首領(lǐng),他雖名為節(jié)度使,實際上,卻宛如一方諸侯,權(quán)力無邊。這期間,他曾剿滅黃巢軍,收復長安;擊敗關(guān)中軍閥,與朱溫對峙爭霸... ...
安敬思入伍之后,跟隨李克用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無數(shù)戰(zhàn)功。而李克用見他如此驍勇,遂收他為義子,并給他取名為李存孝。民間傳說,李克用一共有十三個兒子,時人呼為十三太保,而李存孝正好排名第十三位,但是,卻是十三個人當中最有名的那一個。
這里的十三太保分別是: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審、十太保李存賢、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稻ⅰ⑹@畲嫘?,因皆被封為太保而得名,有時也特指第十三位義子李存孝。
李存孝的勇武堪比秦時的項羽,從他打虎故事中可見一斑。
他常年在軍中擔任先鋒,不避刀劍,所過之地無人能敵。許多敵人光是聽到他的名字,就嚇得開城門投降了。演義里說他最厲害的一仗,曾帶著十八名騎兵攻破長安城,把黃巢的十萬兵馬打得是潰不成軍,連當時武功天下聞名的王彥章,都是他的手下敗將。
不過,到了后來,他與李克用的另一個兒子李存信鬧了矛盾,使得李克用便不再像以往那樣信任他了。話說,這李存信雖然名為“存信”,然而,為人卻無絲毫的信義可言。由于,李存孝多年來戰(zhàn)功卓著,深得李克用的厚愛,于是,李存信便暗生妒意,開始向李克用誣告說李存孝想謀反。
而李克用也是一個不分忠奸的傭人,聽了他的話未仔細探查便信以為真了。
不多時,竟派兵攻打李存孝,經(jīng)過一番征戰(zhàn)之后,李存孝兵敗被俘。話說,在乾寧元年(894年)3月,李存孝登上城樓,哭著對城下的李克用道:“兒蒙王的大恩,位至將相,難道愿棄父子關(guān)系而投仇敵?這是由于存信誣陷的緣故。希望能活著見王,說句話就死?!?/p>
李克用很感傷,派劉氏入城慰諭。劉氏帶李存孝回來,他磕頭請罪道:“兒于晉有功而無過,之所以至此,是存信的緣故!”李克用呵道:“你寫給朱全忠、王熔的信,大肆毀謗我,這也是李存信逼你干的嗎?”最終,李存孝遭受了車裂之刑,被大卸五塊,時人無不嘆息。
傳說,死前的時候李存孝心想:“反正自己已經(jīng)到了這般地步,肯定是必死無疑,如果,再苦苦掙扎,又有何益?與其活受罪,倒不如早解脫,了卻一切?!?/p>
于是,他對李存信說:“四哥,咱兄弟倆到了這種地步,什么也不用說了。 但是,你這樣是弄不死我的,也沒法向父王奉命。我和你說,‘如果你想車裂死我,那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挑斷我的手筋腳筋,讓我的手腳無法發(fā)力;打碎我的膝蓋肘骨,讓我四肢無法相連,再用五馬之力,才有可能將我弄死。你我做了這么多年兄弟,看在弟弟的面上,給我個痛快吧。’”
聽到李存孝這么說,李存信點點頭,并依樣照做了。這次,五馬齊奔,終于將李存孝徹底分開。一代名將、天下無雙的十三太保,就此含冤殞命。其實,李克用本不想殺他,希望諸將為他求情,就此順勢免了他的罪,誰知諸將都妒忌他,沒一個為他求情。李克用為此深恨諸將,但是,卻沒有譴責過李存信。李克用惋惜存孝,為之十多天不理政事。
而李存孝死后,李克用也快速走向了衰落,天下最終落入了朱全忠的手中。然而,明眼人可以看出,關(guān)于李存孝的記載,確實是有一些不實之處。這其中,就有很多夸張的戰(zhàn)例,都來自所謂的野史或傳說。不過,他的事跡能在民間被人們?nèi)绱舜蹬?,也表明他在當時確實不是一般人。
這里,再回到我們前面的那個疑問,這兩個印究竟跟李存孝打虎有沒有關(guān)系?
按照我個人的推斷,關(guān)于這兩個腳印的故事,估計就是當?shù)厝藶榱苏袛堄慰投鴱娦懈綍先サ摹G也徽f腳印,這種東西在自然條件下究竟能不能留存這么長時間,光是翻一翻歷史書,就能看出端倪。
史載李存孝是代州人,代州在哪?在山西。而前面也說了,將李存孝收入帳下的李克用為河東節(jié)度使,河東為哪?也是山西。當然,李存孝打虎之事,歷史上確有提到,但是,再怎么樣,打虎的地方也只能是在山西某地,而不是在山東與江蘇交界的馬陵山。
據(jù)說,在全國各地,像這樣的“李存孝打虎之印”還有很多。
李元霸一生天不怕地不怕,但也有例外,隋唐演義中似乎有二怕。怕老天打雷。有點怕十八好漢中排行第七的羅成。李元霸為什么怕羅成?
李元霸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唐高祖竇皇后第三子。是古典小說《說唐》與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中登場的虛擬人物。天下第一條好漢,隋唐十八好漢之首,傳說為金翅大鵬鳥轉(zhuǎn)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無人能敵。使一對鐵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坐騎為"萬里云",日行一萬,夜走八千。
于晉陽宮金殿之上同大隋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比力比武,力舉金獅上殿,隋煬帝御封為"西府趙王"、"猛勇大將軍"。四明山一戰(zhàn),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00大軍。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于天昌關(guān)殺死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紫金山一戰(zhàn),殺死宇文成都,匹馬雙錘面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尸山血海,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逼得李密獻上玉璽,各路反王遞上降表。
《說唐演義全傳》中,李元霸為上界大鵬金翅鳥臨凡,力大無窮,所向無敵。晉陽宮比武,力挫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一戰(zhàn)成名。后奉旨赴四明山保駕,三錘擊走第三條好漢裴元慶,匹馬雙錘,一下午將十八路反王185萬人馬殺的只剩65萬(平均每秒打死55人)。曾見義勇為,救下清官劉文靜。后于紫金山再挫各路反軍,玉璽獨收。收軍回長安時,舉錘罵天,死于雷雨霹靂之中。
羅成羅成,是《隋唐演義》《說唐》《興唐傳》等小說的虛構(gòu)人物,是天下第七條好漢,燕王羅藝的兒子,秦瓊的表弟,精通槍法,因皮膚白皙面容俊俏但卻不茍言笑,人送綽號"冷面寒槍俏羅成",而后跟隨秦瓊、程咬金等人在瓦崗寨參加起義軍,并大破楊林的一字長蛇陣。瓦崗軍解散后加入王世充陣營,轉(zhuǎn)而投奔李世民,被封越國公,小說里被稱為可以比肩趙云。
在清初褚人獲的講史小說《隋唐演義》中,虛構(gòu)了羅成羅公子,是燕山羅藝的兒子,秦瓊的表弟,精通槍法,在《興唐傳》胯下閃電白龍駒、手中五鉤神飛槍。他家的羅春,在《說唐》是老家人,在曲藝評書《興唐傳》、《大隋唐》、《瓦崗英雄》羅春與羅松都是羅成的兄弟。羅成被封為越國公?!墩f唐》、《大唐秦王詞話》中的羅成在唐軍與劉黑闥軍的戰(zhàn)斗中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算計,被蘇定方設(shè)計騙至淤泥河處亂箭射死。袁于令《隋史遺文》、褚人獲《隋唐演義》中的羅成沒有戰(zhàn)死。隋唐時期有羅士信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和小說中虛構(gòu)的羅成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被認為是羅成的歷史原型(在《隋唐演義》中,羅士信與羅成是同時存在,且在各類小說中,羅士信是齊郡通守張須陀的部下,與秦瓊不存在表親關(guān)系,所以羅士信并非羅成)。
李元霸為什么怕羅成?
李元霸怕羅成,在王玥波的《大隋唐》里面確實是有的,其實也很簡單,李元霸第一次和羅成交手羅成使出“梅花七蕊”,抖出七個槍頭,李元霸第一次見到這種怪招,所以嚇的用擂鼓甕金錘擋住上半身,結(jié)果被羅成把腿給扎了,敗走。
當時秦瓊帶兵打戰(zhàn),楊義臣為阻止秦瓊通過東嶺關(guān),就專門在東嶺關(guān)外擺下“銅旗陣”,可是這個陣法需要一員猛將,楊義臣與北平王羅藝關(guān)系比較好,就叫羅藝來幫忙,當然羅藝沒有時間,最后也就派羅成去幫忙。
而羅成與秦瓊兩人是表兄弟關(guān)系,一直以來交往都不錯,羅成當然不愿意幫助楊義臣,而是幫助秦瓊,但是戲總得演一下,兩人在城樓之下,你來我去,看似好像真的在打戰(zhàn)一樣,這時候李元霸出現(xiàn)了。
李元霸是李淵派去支援秦瓊的,因為曾經(jīng)秦瓊救過李淵父子,救命之恩,李淵怎可不報,此時秦瓊沒有在李淵麾下,李淵擔心他日戰(zhàn)場相遇,因為私情影響大局,這次派李元霸來支援秦瓊,就是為了報恩。
李元霸一到現(xiàn)場,就看到羅成與秦瓊正在打得不可開交,迅速不分青后皂白,舉著大錘就沖過去,一錘下去,羅成閃躲開來,隨后又是一錘,羅成依舊閃開,羅成揮舞“梅花七蕊”,一時間李元霸只看到七個槍頭,又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正在分辨之際,羅成已經(jīng)有一個槍頭刺進李元霸大腿,痛得他連忙后退逃跑,從此以后,李元霸就有心理陰影,再也不敢惹羅成。
總結(jié):這里王玥波后來找補,說其實李元霸還是第一杰,羅成第七,但這次是意外,羅成占了點小便宜,以后李元霸注意這種怪招,就不會吃虧了。他之所以害怕羅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羅成足夠聰明,他知道拼力氣自己打不過李元霸,可是論智謀,李元霸斷然不是自己對手。
本名李玄霸,字大德, 唐高祖李淵第三子,母竇皇后。
后世因避諱清康熙帝玄燁名改稱為李元霸。
幼辯惠,隋大業(yè)十年薨,年十六,無子。
武德元年,追封衛(wèi)懷王,又贈秦州總管、司空。
以太宗子李泰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陽。
后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李瓊子保定嗣。
薨,無子,國除。
由上述歷史人物演義而來,但完全背離史實(一說是由歷史人物李元吉-李淵的另一個兒子演義的)。
他是隋唐第一條好漢,“年方十二歲,生得尖嘴縮腮,一頭黃毛促在中間。
戴一頂烏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
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捻鐵如泥,勝過漢時項羽。
一餐斗米,食肉十斤。
用兩柄鐵錘,四百斤一個,兩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
坐一騎萬里云,天下無敵?!痹诋敃r幾乎沒有人能在李元霸馬前走上三個回合,可以說趙王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
四明山李元霸擊敗反王二十三萬大軍;先后殺死名將伍天錫、宇文成都,在紫金山面對一百多萬軍隊,一對金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尸山血海,迫使李密交出玉璽,反王獻上降表。
然而在回家路上被“老天爺”干掉了——“只見風云四起,細雨霏霏,少頃虹電閃爍,靂靂交加。
那雷聲只在元霸頭上落落落地響,猶如打下來的光景。
元霸大怒,把錘指天大叫:‘呔!你天為何這般可惡,照少爺?shù)念^響?也罷!’把錘往空中一撩。
抬頭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錘掉將下來,‘撲’地一聲正中在元霸臉上,翻身跌下馬來。” 這么一位無敵兇神后被雷劈死了。
李元霸曾雙手各提三千斤的金獅子,舉上舉下十數(shù)遍,如此神力除了自刎西江的西楚霸王項羽,何人可敵? 宇文成都當時號稱無敵將軍,殿前比試全力卻撼不動李元霸伸直的一根胳臂,他只不過把手一掃,宇文成都撲通翻筋斗,仰后就是一交,之后更被他活擒撕裂。
如此兇殘蠻力,豈負霸王之名? 秦瓊欺李元霸為報恩不愿與自己動手,厚著臉皮想拼力刺死他(秦瓊此人實在不地道,我以后再論這廝)。
他只不過用鐵錘輕輕一擋,“當”的一響,就把八十斤虎頭槍,打脫了不知去向。
嚇得秦瓊立即下馬告罪求饒;羅成挺槍來戰(zhàn),被元霸一錘把槍打做兩段,震開虎口,回馬逃命;裴元慶迎戰(zhàn)李元霸,招架三合即驚呼:“果然好厲害!”回馬便逃。
元霸大叫:“好兄弟,天下沒有人當?shù)梦野脲N,你能連接我三錘,也算是個好漢,饒你去吧!”如此威猛氣勢,舍李元霸更有何人? 李元霸在四明山匹馬雙錘,擊敗十八路反王二十三萬大軍,打死大將五十員;后又赤手撕裂伍天錫、徐元朗,將一百八十萬反王大軍殺到只剩六十二萬,迫李密獻出玉璽,逼十八路反王跪伏獻上降表。
如此豐功偉業(yè),除霸王項羽,又有何人可建? 《說唐》中李元霸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就是他是個“永動機”一般的人物,幾乎不存在能量消耗。
他不像排在第二的宇文成都,后者在力氣消耗的時候(以一敵三:雄闊海、伍云召、伍天錫)竟會抵擋不住排在他后面的裴元慶;李元霸卻可以只憑匹馬雙錘將十八路反王的所有大將打到俯首臣服。
他殺人甚至比切豆腐更容易,你幾乎可以把他當成使用太陽能的碎紙機一樣對待。
如此一個蓋世的霸王,怎么也會死呢? 《說唐》一書中,也蘊含著濃濃的宿命觀。
李元霸的師父 *** 真人曾叮囑他,若他日對敵之時遇見使流金鐺的,萬不可傷他性命,否則必定不得善終。
然而李元霸最初還記得師父的教誨,不忘手下留情,放過宇文成都;之后縱橫天下,殺心大起之時,卻再也不遵從師父的教誨,不但開始殺了,而且不止一個。
使混金鐺的伍天錫雖然拼命告罪,還是被他生生撕裂;使雁翅流金鐺的宇文成都放過一次,第二次還是忍不住兇性大發(fā),將其依樣畫葫蘆撕裂。
師父的讖語猶在耳旁,李元霸“不得善終”的結(jié)局也早已注定。
李元霸回到潼關(guān)時,雷光閃爍,霹靂交加,大雨傾盆而降。
那雷聲只在元霸頭上響,如打下來的光景。
元霸大怒,把錘指天大叫道:“天,你為何這般可惡,照我的頭上???”就把錘往空中一撩,抬頭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錘墜落下來,撲的一聲,正中在元霸臉上,一代霸王就此煙消云散。
這是個荒誕的結(jié)局,但李元霸本身豈非就不是來自平凡的塵世?胯下馬、掌中錘,錘人便如錘蒼蠅般,不知造下多少殺孽?更喜把人擲向空中,扯住雙腿生生撕裂,回想那血肉橫飛的場景,映襯著一個十二歲少年的黃瘦面容,縱是遠古的煞神也不過如此吧?――也許只有這個結(jié)局才能配得上無與倫比的霸王? 《興唐傳》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結(jié)局:他是在殺死宇文成都后,被宇文成都的師父魚俱羅用計斬殺的。
這個結(jié)局,一直為我所不喜。
不僅僅是因為當時魚俱羅已經(jīng)是個年近90的老頭,遠遠不符合常理;更因為這個結(jié)局遠遠不夠詩意化,落入俗窠,無法去承載一個霸王的結(jié)局。
然而我們必須尊重歷史,歷史上的李元霸究竟是怎么樣的呢? 很遺憾,盡管我萬分不情愿,還是必須承認:歷史上的李元霸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他是被虛構(gòu)出來的,他一直活在評書藝人代代相傳的口中,活在《說唐》冰冷的紙上。
但他還是有虛構(gòu)的原型的,那就是李淵的第三子李玄霸:早死,無后,被追封為衛(wèi)王。
李玄霸雖然同樣早死,但卻沒有李元霸生前那樣輝煌的生命歷程。
詳細內(nèi)容請參考 ://baike.baidu/view/58499.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0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