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砬〉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長壽的帝王,在他88歲的一生中,共寫下44028首詩,甚至有資料稱他的詩共有10萬多首。(1)
乾隆詩集包括: 40卷本《樂善堂全集》 中詩22卷,1388首;《御制詩初集》 44卷, 共4166首;《二集》 90卷, 共8463首; 《三集》 100卷, 共11629首; 《四集》 100卷, 共9902首; 《五集》 100卷, 共7729首, 《余集》 20卷, 共750首, 以上合計為44028首。
4萬多首詩是什么概念?
按照乾隆皇帝88年的壽命計算,假如他從8歲開始寫詩,共寫了80年,也就是29200天,再算上每四年出現(xiàn)的一次閏年,又可增加20多天。
29220天寫41836首詩,這樣計算的話,乾隆皇帝平均每天至少要寫大約1.5首,而作為日理萬機的皇帝,又喜歡下江南的乾隆,似乎不大可能每天都有空奮筆,所以,有學者認為他的詩應該有相當一部分為別人代筆之作。
我們再縱向對比一下對4萬首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清代康熙年間,曾輯錄有《全唐詩》一部,共收錄唐代2200多位詩人共48900余首詩。
乾隆一人寫詩的數(shù)量幾乎與整個唐代2000多位詩人的傳世作品比肩,可見其詩作數(shù)量之多,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無人能出其右!
乾隆皇帝對此也引以為豪,晚年得意洋洋地宣稱:“予以望九之年,所積篇什幾與全唐一代詩人篇什相埒,可不謂藝林佳話乎?”(2)
乾隆詩作數(shù)量雖然無人能及,但質(zhì)量卻實在不敢恭維!
請此刻閱讀本文的各位讀者捫心自問,有誰不查資料,就能立即背誦出一首乾隆皇帝的詩呢?
沒有吧?肯定沒有!
就算是研究清代詩歌的學者,恐怕也背不出乾隆的詩!
出現(xiàn)這種情況,并非人們有眼不識荊山玉、孤陋寡聞,而是乾隆詩作水平太低,人們根本不屑去背誦!
從乾隆的4萬首詩中隨機挑選幾首,其水平一目了然:
《種松戲題》
清明時節(jié)宜種樹,拱把稚松培植看,欲速成非關插柳,挹清芬亦異滋蘭,育材自合求貞干,絜矩因之思任官,侍百十年詎云遠,童童應備后人觀。
《菜花》
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閑花野草流。
《除夕》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慶年。古今難得者,天地錫恩然。父母敢言謝,心神增益虔。近成老人說,云十幸能全。
《過蒙古諸部落》
識路牛羊不用牽,下來群飲碧溪泉。兒童騎馬尋亡牯,只在東溝西谷邊。
《清閑口號》
人言難得是清閑,我略清閑輒赧顏。設使樂斯更何慮,滿招憂亦在其間。
《圣水盆》
垂崖迸水落絲絲,冬不凝冰事匪奇。應為仙家修養(yǎng)法,將臨玉女洗頭時。
……
看完乾隆的詩,有沒有一種周星馳電影中“你家墳頭來種樹”、“汝家澡盆雜配魚”的感覺?
著名學者錢鐘書曾一針見血的批評其為“令人作嘔(3)”。
乾隆皇帝寫詩也并非閉門造車,而是先后學習過不少古代大家,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蘇軾等大家,也模仿過《楚辭》、《詩經(jīng)》,其中,乾隆最推崇的古人當屬杜甫、韓愈和蘇軾。
雖然乾隆皇帝苦心孤詣學習、模仿先賢數(shù)十年,但無奈自身資質(zhì)太差,最終只落得東施效顰的可悲結果。
今天在我們看來一文不值的乾隆詩作,在清朝時,尤其是乾隆年間,那可都是神來之筆,絕世神作!
每當乾隆皇帝大筆一揮之后,立即有人站出來,諂媚高呼:“其斯為萬古之大文歟!(4)”
喝彩聽多了,乾隆難免飄飄然,將自己的詩作集結成集,幻想能夠成為后世的“藝林佳話”!
然而,歷史卻狠狠地扇了乾隆一巴掌,他自詡的“藝林佳話”局面不僅沒有出現(xiàn),反而淪為后世的笑柄,假如乾隆泉下有知,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當然,乾隆皇帝也并非一無是處,他始終不以詩人自居,可見多少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1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