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人的鞋子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介紹劉備時說: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yè)。這里面的履,指的便是咱們中國人眾所周知的草鞋。古代其實鞋分三種檔次,材質(zhì)為絲的叫履,材質(zhì)為麻的叫屝(fei)材質(zhì)粗劣也就是原生態(tài)的叫屨(ju)。戰(zhàn)國以后,鞋的叫法不再那么繁瑣,統(tǒng)稱為履。
后來為適應戰(zhàn)爭的需要,引進了西北地區(qū)胡人的穿戴,短衣、長褲和革靴。從此,既便于泥沼寒冷之地行走又便于馬背騎乘的鞋飾--靴子盛行了兩千年。隋唐宋元明幾乎代代皆穿用,直到清朝才改為布制的靴子。
鞋子分左右腳,這是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但如果時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腳,還是頗為另類的現(xiàn)象。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稱為“運腳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幾千年的時間里,古人穿鞋始終不分左右。
左右不分的鞋子是不是很難穿?非也!古代制鞋的材料大多非常柔軟,如草鞋、麻鞋,即使用動物皮也處理得很柔軟。而且,古人穿的鞋子做得相對寬松,尺碼比較大,不會有穿不上或是磨腳的現(xiàn)象。有意思的是,古代鞋子不講尺碼,只說鞋號,稱“腳第幾”。
今天我們平時穿布鞋,在高級宴會上穿皮鞋,古代正好相反。因為沒有棉花之前,古代的布鞋都是用蠶絲織的,叫絲鞋,要用五顏六色的絲織,還要織出好看的花紋。這種鞋子,只有貴族才穿得起。相比之下,反倒是皮鞋或皮靴是平民百姓的穿著了。
鞋在古人特別是古代女性心目中,一直與性、婚姻聯(lián)結(jié)在一起?,F(xiàn)今被視為“中國鞋”的繡花鞋,在古代常被作為一種定情、吉祥之物來使用,在唐宋時已成風俗。
繡花鞋又叫“繡鞋”、“扎花鞋”,在晉南一帶又稱作“晉國鞋”。繡花鞋的出現(xiàn)傳說與晉獻公有關,他在完成晉國霸業(yè)后,要求宮妃在鞋面上都繡上石榴花、桃花等10種花果圖案。同時還規(guī)定晉國女子出嫁時要穿上繡了花的鞋,“繡花鞋”從此流行,成為古代中國女性的保留鞋款。實際上,繡花鞋并非漢族獨有,在少數(shù)民族中也是傳情之物。如毛南族的女孩與男孩子定情“坐夜”時,會贈對方“欖子鞋”;仫佬族姑娘在“走坡”時,則會暗測情郎腳的大小,做雙繡花鞋,下次會面時作為定情物送給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4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