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砹嗣峰囊恍┤な?,歡迎閱讀評論。
她父親江仲遜是一名醫(yī)生,因為老來得子,所以對這個小女兒特別寵愛,從小培養(yǎng)她吟詩作賦,琴棋書畫,她的才華堪比晉朝才女謝道韞,因為她長相素凈淡雅,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所以父親給她取名采萍,她從小十分喜歡梅花,她的父親就不惜花大量價錢從各地給她買梅栽種在自己家院子當(dāng)中供她欣賞,視她為掌上明珠,周圍鄰居都說江家有一小才女,誰娶了誰有福氣。而這個有福氣的男子不是別人,就是當(dāng)代的皇上唐玄宗。
在武惠妃去世后,皇上整日哀聲連連,悲痛不已,于是他的臣子高力士就決定給他在各地選妃,從而轉(zhuǎn)移皇上的注意力,高力士來到民間聽說江家有一位女子才華橫溢而且長相十分漂亮,于是就前往江家見此真容,就這樣,采萍被帶入了宮中。
皇上雖然后宮妃子眾多,但她們平日里的妝容都是濃妝艷抹,早已厭煩了這些世俗女子,一見眼前這位素雅的采萍,就像是那剛出土的蓮花,就猶如一股清風(fēng),淡雅不是莊重,和宮里的那些女子宛然不一樣,而且她還擅長樂器和歌舞,文詩筆墨更是不在話下,馬上就得到了皇上的恩寵,得知她喜愛梅花后,更是命人將各種梅栽種在她的宮中,并且封她為梅妃,為她建立梅閣。一時間成為了唐玄宗的寵兒,得到皇上的專寵。
可自古皇帝的女人就換得十分頻繁,雖然當(dāng)時得到皇上的專寵,但沒過幾年,皇上在咸宜公主的婚禮上,對身材豐腴的楊玉環(huán)又一見傾心,但是卻被他的兒子搶先一步納入王妃,可皇上畢竟是皇上,他想得到的東西總會想辦法得到,想了一個辦法最后讓兒媳成為了自己的妃子,封為楊貴妃,從而冷落了梅妃,一直得寵的梅妃自然心里有些許不快,于是就作詩給皇上,大概意思就是說楊貴妃不顧倫理道德,為了攀龍附鳳竟然拋下夫君投入公公懷抱,還自認(rèn)為長相肥美,從而引誘皇上。
楊貴妃得知后,當(dāng)即大怒,于是就仗著當(dāng)下皇上對她的寵愛撒潑打滾,陷害梅妃將其打入冷宮。就這樣,梅妃徹底失了寵,她獨自一人在冷宮時,經(jīng)常聽到外面的馬蹄聲,便詢問下人得知原來是皇上派人給楊貴妃送荔枝的,于是就想起那年皇上為了自己也曾命人給她送各地的梅花,不禁潸然淚下。梅妃深知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已不復(fù)存在。直到有一年梅花綻放之時,皇帝見此景想到了梅妃,就趁著楊貴妃不在邀請梅妃來一同賞梅,可楊貴妃很快就得知了皇上的行蹤,不請自來,嚇得皇上抱起梅妃慌忙躲到了屋內(nèi)的夾墻中,對于她的無禮和咄咄逼人,皇上將她趕回了娘家。覺得有愧于梅妃,就將從國外進(jìn)貢回來的珍珠送給她,不料她卻做了一首詩來謝絕,可見這是一位性子剛烈的女子,絕不與其他妃子一般。
到安史之亂時,叛軍攻入城中,皇上慌忙帶著楊貴妃逃走,可他卻把梅妃遺忘宮中,她為了保住自己的貞潔不被叛軍玷污,于是就決定自盡。在后來唐玄宗回京還專門派人尋找過她,并且說只要有人找到她就賞白銀萬兩,一位宦官還專門為皇上畫了一幅她的畫像,皇上見狀感嘆像是像只可惜不是活的啊,他經(jīng)常在夢中夢見梅妃,覺得自己一生都愧對于她。
梅妃自打入宮,從沒有與人爭風(fēng)吃醋,更沒有仗著皇上對她的喜愛禍害別的妃子,自己始終是一朵潔白的清蓮,她的優(yōu)良品質(zhì)深得后人的贊頌,而她為了保住自己的貞潔從而自盡,可想而知她的一身正氣,是一個性情剛烈的女子,值得后人為她贊頌。
不過是唐玄宗喜新厭舊罷了,楊玉環(huán)的到來使梅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過去,梅妃以其冷靜優(yōu)雅的外表打動了皇帝的心,而楊貴妃的性感浪漫之美卻讓皇帝神魂顛倒。在皇帝的心目中,他早就習(xí)慣了梅妃冷靜優(yōu)雅,突然來了一個性感尤物,讓他興趣大增,于是梅妃敗了。
我國歷史上曾有許多“戀愛腦”的皇帝,其中唐玄宗就是一例。然而,皇帝的迷戀并不意味著他專一,能夠維持很長時間。事實上,大多數(shù)癡迷的皇帝也很深情。但他們一生中寵愛不止一個女人。唐太宗后宮里有許多受寵的妃子,包括禍國殃民的楊貴妃和英年早逝的武惠妃。擁有獨特天賦的梅妃也獲得了19年的青睞。
梅妃她非常漂亮,是典型的南方女人,性格平靜,美麗。皇帝見到她時非常喜歡她,所以他給她取名為梅妃,并在她臥室的房子周圍種了梅花。當(dāng)梅花在宮殿里綻放時,她拿著一個卷軸,喜歡在梅樹上看書或朗誦詩歌,或者徘徊在梅花之間。當(dāng)皇帝看到她時,他哀嘆她就像一個仙女,并為她刻字。
她已經(jīng)在皇宮待了幾十年,一直是唯一的寵兒,但是皇帝總是喜歡新的,厭倦舊的。雖然她清新脫俗,但她也逐漸失去了皇帝的興趣,于是多情的皇帝開始尋找新的目標(biāo)。這一次,高力士再次出現(xiàn),將十八皇子的皇妃楊玉環(huán)呈獻(xiàn)給皇帝。當(dāng)皇帝聽說這位美女非同尋常時,他立刻找到了一個讓這位美女進(jìn)宮的理由,不管對方是否已經(jīng)是他的兒媳婦。
年輕時站在皇帝面前,皇帝的靈魂似乎被帶走了。這個女人腰部柔軟,笑容迷人。皇帝想立刻把她帶進(jìn)后宮。然而,年輕畢竟是皇帝的兒媳婦,所以皇帝不得不讓美女出家,然后給他的兒子安排一個新的貴妃,然后皇帝把年輕的楊玉環(huán)帶回皇宮。
梅妃,姓江名采萍,在今莆田亦稱江東妃唐玄宗早期寵妃。出生于閩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親江仲遜,家族世代為醫(yī)。其體態(tài)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妝雅服。多才多藝的江采萍,不僅長于詩文,還通樂器,善歌舞,而且嬌俏美麗,氣質(zhì)不凡,是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楊貴妃入宮忌妒又有心機,梅妃性格柔和善良、遠(yuǎn)非對手,最后竟被楊貴妃設(shè)法貶入冷宮上陽東宮。她曾作有《謝賜珍珠》和《樓東賦》等著名詩賦。
網(wǎng)絡(luò)配圖
提起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人們自然會想到讓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貴妃楊玉環(huán),他們之間纏綿徘惻的愛情故事,在后世眾多的詩、文、詞、曲、小說、戲劇、民間傳說乃至神話故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記述。殊不知在楊玉環(huán)之前,還有一位梅妃江采萍曾經(jīng)深得皇帝的寵幸,自楊玉環(huán)入宮開始,兩人為爭寵甚至到了宮中路遇互不行禮的地步。楊玉環(huán)專寵后宮后,梅妃獨居?xùn)|宮,后不明不白地死去,為同情她凄苦境遇的人們留下了又一個千古之謎。
梅妃,人如其名,飄逸俊秀,清麗可人。她本姓為江,祖籍福建。九歲的時候就能吟誦《詩經(jīng)》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還對父親說“身為女孩,我要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益的后妃。”父親見女兒小小年紀(jì)就有如此的志向,便為女兒取名“采萍”。采萍十五歲時被高力士相中,選送入宮。
當(dāng)時宮中繽妃幾近四萬,個個濃妝艷抹、盛裝俗飾,采萍的到來,仿佛為宮中送來一縷清風(fēng),她溫柔婉約,淡妝素裹,清爽宜人。最難得的是,采萍不僅容貌秀麗,而且文才八斗、擅樂器、曉歌舞,還尤其喜愛梅花,她的住所周圍,梅樹隨處可見,花開時節(jié),便徘徊其間,賞花作賦,悠然忘我。玄宗憐惜她這份對花的癡愛,稱她為“梅妃”。這段時間里,梅妃幾乎是在獨享玄宗的愛,其他殯妃雖心中不悅,但較之梅妃,都自愧不如。
網(wǎng)絡(luò)配圖
然而好景無多,隨著楊玉環(huán)的入宮,梅妃漸漸受到冷落。楊玉環(huán)與梅妃都堪稱絕代佳麗,但兩人的氣質(zhì)性情卻迥然有異,梅妃嬌小玲瓏、清新淡雅、斯文柔弱,玉環(huán)卻豐盈飽滿、盛裝華飾、千嬌百媚。機警狡儈的楊玉環(huán)憑借自己雍容的風(fēng)采和聰慧的天賦,極盡歡歌、暢舞、彈琵琶、擊磐制曲之能事,很快就集三千寵愛于一身,讓唐明皇癡迷地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楊玉環(huán)恃寵嬌縱,妒意十足。一次皇上回想起住日與梅妃在一起的朝朝暮暮,入夜偷偷派心腹宦官接來梅妃,一路上摸黑前行不敢點燈,生怕被貴妃發(fā)覺。這一夜,玄宗與梅妃情意綿綿、互訴思念之情,不覺之中誤了早朝。敏感的貴妃妒火心中燒,徑直來到皇上居所大鬧一場,皇上驚慌應(yīng)對,被藏在帷帳之間的梅妃也只得按照太監(jiān)的說法悄悄地步行回到被貶居的上陽東宮了。
備受冷落的梅妃,孤寂落寞,再也看不到往日前來進(jìn)獻(xiàn)梅花的使者,卻常常見到為貴妃進(jìn)貢水果的地方使節(jié),不覺潸然淚下。她以千金重禮請求高力士找一個高明的詞人,像當(dāng)年司馬相如作《長門賦》那樣,為自己寫一篇情真意切的辭賦,喚醒皇上對自己的住日情懷。但高力士一心攀附權(quán)高勢重的楊家,草草地以“無人會寫’回絕了梅妃。心灰意冷的梅妃將滿腹哀怨和一腔赤誠訴諸筆端,帶著最后的希望自己寫就了一篇《樓東斌》,喻自己為一枝飄零孤苦的寒梅,只能在夢中遙想當(dāng)年與君王的綿綿情意,《樓東賦》呈獻(xiàn)給皇上后,梅妃就日日盼望皇上能夠為之所動,兩人可以重修舊好。然而她盼來的只是皇上賞給梅妃的一串珍珠,絕望的梅妃早已無心梳妝,她作了一首詩:“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如淚污紅峭。長門自是無梳妝,何必珍珠慰寂寥”。連同珍珠一起又由使者原物奉還。
網(wǎng)絡(luò)配圖
就這樣,有了嬌媚的楊貴妃,唐明皇雖偶爾也會想起梅妃。但總是怕激怒了貴妃而不敢有任何的舉動。直至安史之亂,楊貴妃死于馬嵬驛后,回到長安城的唐玄宗才開始四處尋找梅妃的下落。有人說兵荒馬亂之中她可能已經(jīng)流落他鄉(xiāng),唐玄宗馬上下詔,誰若發(fā)現(xiàn)梅妃,高額懸賞,官升三級,賞錢百萬。
一天,玄宗夢到梅妃哭泣著訴說自己已經(jīng)被葬于梅花樹下,便躍身而起,立即命人挖掘?qū)ふ?,終于在溫泉池邊梅花樹下發(fā)現(xiàn)了梅妃的尸體,駭然發(fā)現(xiàn)其肋下有明顯的刀痕,究竟是無人顧及的梅妃絕望地自盡,還是死于亂兵或誰人的刀下,都無從查考了。從此,又一個千古之謎伴隨著梅妃的尸體被重新安葬,也永遠(yuǎn)地留給了后人。
據(jù)《梅妃傳》載,唐玄宗的寵妃江采蘋,福建莆田人,才貌兼?zhèn)洌_元年間由太監(jiān)高力士至閩、粵選美時被選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賜號為“梅妃”。后來,唐玄宗奪媳楊玉環(huán)為妃,梅妃漸失寵直至被貶入冷宮上陽東宮。她曾作有《謝賜珍珠》和《樓東賦》等著名詩賦,后死于安史之亂。除了《梅妃傳》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間的《莆陽比事》中載有“梅妃入侍”。南宋時與陸游、辛棄疾齊名的莆田籍大詞人劉克莊亦有吟梅妃詩。明清的《開元天寶遺事十種》、京劇《梅妃》、雜劇《驚鴻記》、《一斛珠》及洪舁的《長生殿》,小說《唐史演義》”……乃至現(xiàn)代日本著名歷史學(xué)家井上靖的《楊貴妃傳》都有梅妃這個人物。文學(xué)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時,看到托姆斯的英譯《謝賜珍珠》詩(或稱《梅妃詩》、《一斛珠》),就把它譯成德文,登載在自己出版的《藝術(shù)與古代》雜志第6期上。郁達(dá)夫在《閩游滴瀝》中亦說:“福建美人之在歷史上著名的,當(dāng)然要首推和楊貴妃爭寵的梅妃?!?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時,曾作有《途次莆田》詩:“梅妃生里傳猶在,浹祭(鄭樵)研田有孑遺。”梅妃作為歷史名人已被載入《中國名人名勝大辭典》中。
相傳是梅妃故里的莆田縣黃石鄉(xiāng)江東村,現(xiàn)在還存有如浦口宮(梅妃宮)、鵝脰、抬頭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關(guān)梅妃的古跡和傳說,《江氏族譜》更記載梅妃的父親江仲遜是該村江氏第11代孫。
然而,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歷史上并無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關(guān)于楊貴妃的記載很多,而只字來見有載梅妃其人其事。不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一個能與楊貴妃爭寵的梅妃,而未載入正史,該不會是歷史學(xué)家們的疏忽吧?其次,我們所看到的有關(guān)梅妃的書籍,其內(nèi)容是從《梅妃傳》衍化而來的。而《梅妃傳》一文無作者(有人認(rèn)為是唐曹鄴所著,并無實據(jù)。)抄錄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傳》是最早記載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關(guān)于梅妃的記載都是晚于該文,而且大多是該文的轉(zhuǎn)抄,或者增加了傳說部分。其三,在《梅妃傳》里有這樣幾句話,值得注意:“今世圖畫美人者,號梅妃,泛言唐明皇時人,而莫詳所自也?!逼湟馑颊f,當(dāng)今(宋代)仕女畫中的梅妃,人們只泛泛地說她是唐明皇時的人,而對她的身世卻不大了解。因此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到:“《梅妃傳》一卷亦無撰人,蓋見當(dāng)時有把梅美人號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時人.因造此傳……”治學(xué)嚴(yán)謹(jǐn)?shù)奈膶W(xué)家鄭振鐸也否認(rèn)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發(fā)現(xiàn)有高力士到閩粵選美的記載;《梅妃傳》所記梅妃被貶所居之上陽東宮在東都洛陽.它與長安相距數(shù)百里,而洛陽上陽東宮又無翠華殿西閣,何以會出現(xiàn)唐玄宗夜召梅妃,當(dāng)被楊貴妃發(fā)覺后,又怎會有梅妃“步歸東宮”之事?《梅妃傳》一文至少有以上幾處與史實不符的地方。
江采蘋的父親叫江仲遜,是個醫(yī)生。他很重視兒女攻讀詩書。采蘋自幼聰明,九歲就能背誦古代許多詩歌名篇。
一天,采蘋趕鵝放牧,忽聽到一陣鬧哄哄的聲音:“朝廷選秀女來了?!彼仡^一看,一群官兵正緊緊追趕幾個鄰居的姑娘。采蘋慌了,撒腿就跑,一不小心跌了一跤,弄得滿身滿臉泥污。她趕快鉆進(jìn)附近的草叢中躲起來,等那班官兵過去后,才跑到江邊洗臉。奇怪,水里竟映出一張非常美麗的臉龐。她吃了一驚,以為自己花了眼,用手抹了幾下臉,水里那張臉龐越發(fā)漂亮了。這時,那班官兵忽然又折了回來,見到采蘋,如獲至寶,立刻帶她回京都去。
在成千上萬秀女中,江采蘋不但姿容出眾,談吐舉止也優(yōu)雅大方。唐玄宗非常喜歡,不久便封她為妃;因采蘋愛梅花,又戲稱為“梅妃”。
有一次,玄宗帶她到勤政殿觀看魚龍百戲?;貋頃r興致很高,問梅妃:“你家中尚有何人?朕封他為官。”
梅妃說:“父親已故,家里再沒有人了。愿陛下以蒼生為重,施恩百姓”。
玄宗說:“好,朕就送一個梨園戲班到莆田,讓你家鄉(xiāng)百姓一飽眼福,也顯顯皇妃的榮耀,你看如何?”梅妃立即下跪謝恩。玄宗又說:“你為何郁郁寡歡?有什么不遂心的,盡管說來,朕必令愛卿心滿意足?!泵峰f:“昔太宗有貞觀之治,百姓安樂。愿陛下也有開元之治?!毙诼犃?,怔了一怔,然后拈須笑道:“朕早有此志,愛妃不言,朕幾乎忘了?!贝稳?,玄宗即罷了游宴,親理萬機,勵精圖治。
哪知好景不長,沒多久,唐明皇把百般妖媚的楊玉環(huán)封為貴妃,“三千寵愛集于一身”,每日同她飲酒賞花,不理朝政。楊貴妃最會忌妒,而梅妃生性溫柔善良,斗不過她?;实蹫橛懞脳钯F妃便把梅妃遷到皇宮外的上陽東宮去。
一次嶺南送來荔枝,玄宗想分一點給梅妃嘗嘗,但不敢,怕楊貴妃發(fā)威,便叫人偷偷送去一斛珍珠賜于她。梅妃婉言謝絕了,還寫了一首詩給玄宗,抒發(fā)自己心中抑郁的心情。那詩寫道:“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這就是后人傳誦的《一斛珠》。
安祿山造反,唐明皇帶著楊貴妃倉皇出走,途中被迫賜貴妃自盡。平亂后回朝,唐明皇又想起梅妃,派人四處查訪,終于在上陽東宮的枯井中找到她的遺體。老宮人說,梅妃在兵亂時,全身用白綾緊裹投井全節(jié)。玄宗聽了,對她更加愛憐了。
在梅妃的故鄉(xiāng)--莆田縣黃石鎮(zhèn)江東村,有一座“浦口宮”,殿中有梅妃塑像。如今人們還很想念1000多年前這位奇女子,稱她為“祖姑皇妃”。
貴妃醉酒的歷史典故
貴妃醉酒: 唐玄宗寵幸楊貴妃。一日,玄宗約在百花亭賞花,屆時卻到西宮梅妃處。楊貴妃在百花亭久侯不至,悶悶獨飲,不覺沉醉,自怨自艾,悻悻回宮。今天就給大家具體分享一下貴妃醉酒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貴妃醉酒的歷史典故
故事出處: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shè)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
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
遲之久,遲之又久。
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
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應(yīng)力。
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
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jiān),作種種醉態(tài),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白話文:
唐玄宗約好楊貴妃在宮中的百花亭品酒賞花,誰知唐玄宗竟然臨時改變行程去了楊貴妃的`死對頭梅妃哪里。讀過唐朝歷史的朋友應(yīng)該知道,楊貴妃雖然天姿國色,但是楊貴妃并不是在宮中沒有競爭對手,今天說到的這個梅妃就是楊貴妃最有力的對手之一。楊貴妃眼見唐玄宗去了自己的情敵那里,她的內(nèi)心是既氣又恨。無奈之下的楊貴妃只能借酒澆愁,喝的半醉半醒之際楊貴妃竟然翩然起舞,并且頻頻做出各種嫵媚弄姿的淫意之態(tài),以至于留下了“中國歷史上驚艷的飯局”這樣的美名。
相關(guān)歷史:
楊玉環(huán),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今陜西省華陰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huán)的姿色后,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zhí)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xiàn)珍玩者。嶺南經(jīng)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xiàn)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安史之亂后,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再前行,太子李亨、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發(fā)動兵諫,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專權(quán)誤國,民怨沸騰,而致使安祿山叛軍勢如破竹,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說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guān),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馬嵬驛兵變之后,唐玄宗已經(jīng)盡失人心,其皇權(quán)被架空,軍政實權(quán)由太子李亨掌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5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