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來源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些都是我們大家所熟習的。孔子將人生分三個階段,對人慎戒的名言。我們加上年齡、經(jīng)驗、心理、生理的體驗,就愈知這三句話意義之深刻。1、少年戒之在色,就是性的問題,男女之間如果過分地貪欲,很多人只到三四十歲,身體就毀壞了。有許多中年、老年人的病,就因為少年時的性行為,沒有“戒之在色”,而種下病因。中國人對性這方面的學問研究得很周密,這是在醫(yī)學方面而言,但是很可憐的,在道德上對這方面遮擋得太厲害,反而使這門學問不能發(fā)展,以致國民健康受到妨礙。據(jù)我所了解,過去中小學幾乎沒有一個青少年不犯手淫的,當父母的要當心!當年德國在納粹時代,青少年都穿短褲,晚上睡覺的時候?qū)⑹纸壠饋矸旁诒蛔油饷?,這是講究衛(wèi)生學,為了日耳曼民族的優(yōu)越。這樣做法,雖然過分了,但教育方面大有益處。現(xiàn)在年輕一代的思想,女孩子愿意嫁給有錢的老年人,丈夫死了,反正有錢再嫁人;男孩子受某些外國電影的影響,喜歡愛戀中年婦女。這是一般的風氣,也是一個嚴重問題。所以知道了青少年的思想后,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育問題很多。至于外國,如美國的男女青年,很不愿意結(jié)婚,怕結(jié)婚以后負責任,只是玩玩而已,以致社會一片混亂。這是人類文化一個大問題,所以孔子說:“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边@句話真的發(fā)揮起來,問題很多,性心理的教育,要特別注意。2、壯年戒之在斗,這個斗的問題也很大,不止是指打架而已,一切鬧意氣的競爭都是斗。這里說戒之在斗,就是事業(yè)的競爭,處處想打擊人家,自己能站起來,這種心理是中年人的毛病。
3、老年人戒之在得,這個問題蠻嚴重,不到這個年齡不知道。譬如說一個人的個性相當慷慨,自己就要常常警惕,不要老了反而不能做到。曾經(jīng)看到許多人,年輕時仗義疏財,到了老年一毛錢都舍不得花,事業(yè)更舍不得放手。早年慷慨好義,到晚年一變,對錢看得像天一樣大。不止錢這一點要“戒之在得”。別的方面事情還多。有一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其中描寫一個做官的人做上了癮,臨死時躺在家里床上,已經(jīng)進入了彌留狀態(tài),這時他的心里只有一個意念:還在做官,還要過官癮。于是兩個副官站在房門口,拿出舊名片來,一個副官念道:“某某大員駕到!”另一個副官念道:“老爺欠安,擋駕!”他聽了過癮。以前覺得這部小說寫得太挖苦人,等到年齡大了,就知道寫得并不挖苦人,的確有許多這一類的人。有人在做事情的時候,生龍活虎,退休下來以后,在家就閑得發(fā)愁、發(fā)煩。此外還有一個人,聽人說某一著名大建筑是他蓋的,已經(jīng)很有錢了,一位將軍問他,既然這樣富有,年紀又這樣大了,還拼命去賺錢干什么?這位老先生答說,正因為年紀大了才拼命賺錢,如再不去賺錢,沒有多少機會了。這又是什么人生哲學呢?有個朋友說某老先生,也很有錢,專門存美鈔,每天臨睡以前,一定要打開保險箱,拿出美鈔來數(shù)一遍,才睡得著。看這類故事,越發(fā)覺得“戒得”的修養(yǎng)太重要了,豈只是為名為利而已?人生能把這些道理看得開,自己能夠體會得到,就蠻舒服,否則到了晚景,自己精神沒有安排,是很痛苦的,所以孔子這個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孔子研究人生的道理說:人在少年,戒之在色。這個時候,喜歡談戀愛。到了中年,戒之在斗。這個時候,喜歡爭氣、爭事業(yè)。到了晚年,戒之在得?!暗谩笔鞘裁炊枷胱プ。绕涞搅死夏?,覺得前頭有限,后慮無窮,沒得可靠的人!別的已沒得抓,只想抓權(quán)力、抓金錢,這是很可憐的。我們歷史上很多帝王,研究他們的心理,就是這樣。像唐明皇是大家較為了解的,其他的皇帝大家較不熟悉。唐明皇年輕的時候,很太保、也很有味道;好玩,也有氣魄。他很年輕便起來把韋皇后——武則天的兒媳婦推翻了。唐明皇廢掉了韋皇后,后來他就自己登基,為唐玄宗。唐玄宗年輕時政治手段很高明,跟唐太宗一樣。但是到了晚年,卻把國家政治搞得一塌糊徐,大家都歸罪于楊貴妃,其實楊貴妃、西施,都沒有那么壞,可以說不應(yīng)該負歷史上的責任。這些跟她們都沒有關(guān)系?;实蹅兊幕杪?,決不是楊貴妃、西施讓他們昏聵的。這里邊歷史的道理很多,可以說楊貴妃、西施,都是背了歷史黑鍋的人物。——《易經(jīng)系傳別講》
?關(guān)注京博國學,免費獲取更多精彩文章?

京博國學
最 有 格 調(diào) 的 國 學 微 刊


↙點擊“閱讀原文”,發(fā)現(xiàn)更多好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65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現(xiàn)代遺傳學奠基人孟德爾逝世
下一篇:
老羅斯福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