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律詩(含絕句)、樂府詩和古體詩,平時見得比較多的一般是律詩,但很多古體詩同樣非常出色,如李白的《月下獨酌》、《夢游天姥吟留別》、杜甫的《佳人》、白居易的《長恨歌》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岑參是與高適齊名的邊塞詩人,并稱“高岑”,可見岑參的邊塞詩是非常出色的,只是由于“七絕圣手”王昌齡的詩句比較短,如“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等名句更容易為大家所熟知而已。岑參的代表作除《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絕句外,其他作品大多稍微長一些,以古體詩為主。當然大部分的古體詩是以雙句入韻的,岑參有一篇名作,比較特殊,是以三句入韻,非常有氣勢。這就是《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yīng)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p>
這種入韻方式非常特別。李白個別詩句中也有以單句入韻的,如《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就是以七句入韻,但只有一韻,通篇三句入韻的很少見,這是岑參這首詩特別之處。
走馬川這條河流在今新疆地區(qū),雪海在天山主峰和伊塞克湖之間,點明唐軍出征依次經(jīng)過這些地方。茫茫無邊的沙漠,望不到盡頭,接連不斷的狂風將黃沙吹向天空,直達天際。圍繞“風”寫出征過程中的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過走馬川、雪海邊,穿過戈壁沙漠。狂風怒卷,黃沙飛揚,迷迷茫茫,一派混沌。把白天風的猛烈寫得歷歷在目,這是明寫。
行軍由白天持續(xù)到夜晚,風已經(jīng)看不見,但感受卻險惡。九月份的風沙已經(jīng)很大,像發(fā)狂的野獸,在怒吼,在咆哮,沖起斗大般的碎石,滿地打滾,如一條大河向前奔騰而去。這是寫感受,暗寫風的慘烈。
匈奴部落趁著牧草繁茂,軍馬肥壯,侵入金山(今阿爾泰山)西面,煙塵滾滾。大唐軍馬也只好迎戰(zhàn),誓死捍衛(wèi)邊關(guān),開始西征。將士們身著明亮的鎧甲,夜里也不脫下來,半夜行軍時士兵的兵器彼此碰撞著發(fā)出各種聲響??梢妼④娨陨碜鲃t,而夜間一片漆黑,大軍疾走,足見軍容整肅嚴明。凜冽的寒風吹到臉上如刀割一般。馬毛雖然掛著雪花,卻是汗氣蒸騰,瞬間就在馬的身上結(jié)成冰,營寨中寫檄文用的墨水轉(zhuǎn)眼就凝結(jié)凍住了。
匈奴聽到大唐軍馬出征,應(yīng)該膽戰(zhàn)心驚,料他們不敢和我們正面短兵相接,勝利指日可待,我就在車師城西門等待向?qū)④姭I上賀捷的詩章。
這首詩雖然比律詩長,但不難懂。除了以三句入韻非常有特色外,最為重要的就是通過對惡劣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突出將士們的大無畏英雄氣概,高昂斗志。抓住邊疆特征的景物寫環(huán)境的艱險,極力渲染大風、狂沙漫天蔽日。但這種描寫不是直接描述,而是通過兵士感受傳達,在天寒地凍中,封將軍嚴陣以待,使敵軍聞風喪膽。
這首詩雖然敘述征戰(zhàn),卻一直寫寒冷,這樣得來的勝利是非常不容易的。其語句豪邁,真實動人,三句一轉(zhuǎn),別具一格,節(jié)奏明快,急切有力,堪稱壯懷激烈,慷慨激昂,氣勢磅礴,是一首難得的邊塞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68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英、德簽訂《津浦鐵路借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