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國的傳世名畫,最為人熟知的要屬《清明上河圖》和《富春山居圖》了,但如果了解過我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位列其中的《漢宮春曉圖》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漢宮春曉圖》明代 仇英
《漢宮春曉圖》為明朝繪畫大家仇英所繪,是他平生得意之作,也讓他以“重彩仕女”著稱于世。畫卷以春日晨曦里的漢人宮廷為題,隨著畫面的徐徐展開,卷首處,曉霧彌漫、柳枝輕揚、靜謐安詳,當視線滑過半開半掩的大門,嬪妃們和諧愉悅的春日百態(tài)一下讓整個畫卷格外生動起來。每個人物的表情大多都帶有笑意,或賞鳥、或澆花、或理妝,或舞或演、或乘涼驅(qū)熱、或成群閑聊、或下棋解悶,或讀書、或刺繡、或彈琴、或以扇撲蝶,生活優(yōu)越,輕松的春日氣息隨處可見。
女子們有琴棋書畫、鑒古、蒔花等文人式的休閑活動;有聚在一起彈奏琵琶、阮、古琴、古箏、箜篌等樂器的“合樂圖”;還有斗草、撲蝶、采花等,春季特有的戶外活動。其中的畫師在為宮妃畫像,為突顯這位畫師的技藝高超,不僅展示了現(xiàn)場作畫的樣子,還有兩張已完成的畫像在妃子手中傳閱。還有桌案規(guī)格的繡架,兩頭嵌入支撐刺繡的繃棍,方便更換繡圖,展現(xiàn)古代女子刺繡這門必修課。她們個個身著唐裝,大多色彩艷而不媚;她們的宮殿、園林、家具,似乎是明代風格;畫面中侍從所持的可以引風遮塵的長柄扇,更顯出她們地位的尊貴。
匠人出身,一生都在畫畫的仇英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后移居吳縣(今蘇州),明朝著名畫家,“明四家”之一。
他“初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后徙而業(yè)畫”。開始學畫時他沒有老師指點,全憑自己,所以他總是想辦法借名人畫作來臨摹學習,這看看,那仿仿。十七八歲時,他獨自到蘇州,一邊當漆匠,一邊學畫。他常游走于蘇州街頭的書畫裝裱店和買賣書畫的古董店,大概在那里認識了當時著名畫家文徵明。文徵明很驚訝仇英自己琢磨出來的扎實的筆頭工夫與他出身之間的落差,對他的努力與才華十分佩服。而仇英結(jié)識文徵明更是他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大概從那時起,仇英從漆匠轉(zhuǎn)變成了畫匠。
正德十二年時,文徵明邀請了仇英一起繪制《湘夫人》,當時文徵明認為“使仇實父設色。兩易皆不滿意。乃自設之以贈畫履吉先生。” 這件事對仇英大概打擊不小,也促使仇英后來對用色鉆研很深。仇英從文徵明處學來山水的格調(diào)、學來含蓄優(yōu)雅的畫風。文徵明赴京后,將仇英托付給了周臣,仇英又從周臣處學到了很扎實的基本功,習來了界畫和花鳥的基礎,學來嚴謹與穩(wěn)健的“院體”風格。另外,同為周臣徒弟的師兄唐寅給他開辟了另一塊園地——仕女圖。從此他便將主觀意趣與自然之景相結(jié)合,將青綠山水和亭臺樓閣相結(jié)合,融入仕女畫中,以獨特的繪畫技巧,成為明代蘇州非常有代表性的職業(yè)畫家之一。明末的藏書家姜紹書曾經(jīng)說仇英的仕女畫是“神采生動,雖(周)昉復起,未能過也?!痹俸髞砑词钩鹩⒃讷@得相當聲譽后,他依然花了十余年時間,在江蘇嘉定著名的收藏家項元汴家里,閱讀臨摹其所藏歷代名跡,深得傳統(tǒng)精髓。所以他的作品,博取眾長,集前人之大成,顯示出各種風格相協(xié)調(diào)的特點。
作為明四家之一,仇英對人物、山水、花鳥、界畫無一不精,且往往于山水臺榭中可見人跡。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引錄的顧愷之《論畫》:“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倍鹩t同時精于這最難,次難,還包括難成易好的臺榭。仇英的畫兼工帶寫,工筆重彩畫越到晚年,畫越得細,再加上他的性格沉穩(wěn),一幅畫,畫好幾年也不疲不松,氣息一致,這對于同樣身為職業(yè)畫家的唐寅來說,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但他又不善于詩文,也不精于書法,所以他的畫一般不留下什么文字,名款也總是小小的,“實父”是他的字,其中一款印章是葫蘆形狀,里頭刻的是他的號“十洲”。
《漢宮春曉圖》的藝術特色
《漢宮春曉圖》在構(gòu)圖、布局上安排的都極富空間感。一排排的宮廷房屋從右向左貫穿于畫面,房屋的一半只露于畫面上,并沒有畫出房頂,這種構(gòu)圖使得畫面的橫向空間增大,也源于仇英對“界畫”也有很高的造詣。為了表現(xiàn)樓臺殿閣、畫棟雕梁這類建筑物的造型美,他采用前人直筆界尺畫線和青綠重彩的技法,對丹樓朱閣加以精繪妙制,故使他的“界畫”工整細密、華麗端莊,具備古雅厚實之趣。
《漢宮春曉圖》局部
國畫中寫意與工筆一直是中國古典繪畫上的兩大畫體,也稱為“粗筆”和“細筆”,而在嘗試將兩種技法融合,在工整中仍舊能夠保留了文氣的,仇英無疑是做的最好的一位。仇英的筆力剛勁,尤其善于用粗細不同的筆法表現(xiàn)不同的對象,又善于白描,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強,形象秀美,線條流暢。所以畫卷中的仕女,個個面目不一、神情各異,仇英用細勁之筆勾畫出人物動態(tài),再層層渲染,直至奪真,體現(xiàn)了仇英精湛的繪畫技巧。再看人物面部,仕女均采用三白法畫面色,以白粉提額,鼻以及下頦,并施朱唇,閑適的神色與綾羅綢緞和珠光寶氣配合,粗細靈活。再加上仇英更善于捕捉人物行為動作的瞬間圖景。這些瞬間就像相機一樣,被他敏銳的視覺捕捉后,落在紙上,格外生動。而且仕女這一繪畫題材在老百姓那兒最受歡迎,兼之仕女圖可以作為春宮圖的基礎,總是喜聞樂見的。
此外,畫中仕女的服飾,但并非一味細謹?shù)褡粒乓畸?,而是比較含蓄蘊藉,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調(diào),因而具有“雅俗共賞”“文質(zhì)相兼”的藝術特色。畫中林木,勾勒、渲染、夾葉、點綴并用,靈活多變,設色濃艷鮮麗,又注意色調(diào)的統(tǒng)一與柔和,顯得艷而不媚。奇石直逼宋人畫法,敷色自然。從這幅圖可以看出,仇英無論是在人物畫方面還是在山水畫方面都體現(xiàn)了極高的藝術水準和獨運匠心的巧妙構(gòu)思。
畫中仕女的服飾含蓄蘊藉,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調(diào),具有“雅俗共賞”“文質(zhì)相兼”的藝術特色。
《漢宮春曉圖》大約于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540—1544年)間創(chuàng)作完成后,經(jīng)由明代收藏家汪愛荊等人所鑒藏,后于隆慶初年被項元汴所購得;至清代時,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作為恭慶康熙六十大壽的賀禮進入清宮廷,著錄于《石渠寶笈》卷十五?,F(xiàn)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編輯:溫英杰
如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版權,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東方文化雜志(ID:dfwh-hk)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74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安培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