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3年前的今天
戰(zhàn)爭賠償是戰(zhàn)爭遺留問題的重要內容
國民政府在對日索賠問題上肯定了以下幾項重要方針:日本的重工業(yè)應保存在1914年的生產水平
;輕工業(yè),特別是紡織工業(yè)必須列入賠償范圍,由中國予以拆遷當戰(zhàn)爭還在進行的進程中
,國民政府即著手進行戰(zhàn)爭損失的調查,以備在戰(zhàn)后作為對日索賠之根據。1943年11月開羅會議期間,蔣介石也同美國總統羅斯福談到過日本戰(zhàn)后的賠償問題。蔣介石當時主要想讓日本對中國進行實物賠償,即把日本的一些工業(yè)裝備和車船裝備等移交中國充作賠償。當獲知蘇聯方面在著手研究戰(zhàn)后德國的賠償問題時,蔣介石也曾唆使國民政府參事室對蘇聯的方案加以認真分析,以便將來為中國鑒戒。1944年3月,國民政府參事室草擬了《戰(zhàn)后對日媾和條件綱領》,初步提出了對日索取軍費賠償和經濟賠償的若干原則。抗克服利后
,對日戰(zhàn)爭索賠問題很快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國防最高委員會的國際委員會與行政院、內政部、經濟部、外交部等有關部門,就對日索賠問題屢次開會討論,并組建了專門負責對日索賠的機構。1945年11月除此以外
中國方面的上述對日索賠政策與戰(zhàn)后早期美國肯定的重辦日本的政策基本上是符合的。
美國在戰(zhàn)后早期制定的對日政策的最高目標是既不讓日本將來再構成對美國的要挾
,也不讓日本對將來的世界和平構成要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為具體地了解日本的賠償能力
,在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國就派總統特使鮑萊等專家前昔日本、中國、朝鮮等地進行實地考察。1945年12月,鮑萊發(fā)表了關于日本賠償問題的臨時報告。報告認為,過去的日本工業(yè)的發(fā)展,帶有極為濃厚的擴充軍備的色采,即便在遭到戰(zhàn)禍的今天鮑萊將其臨時報告提交給美國政府后
因而,美國根據遠東委員會的組織程序
遠東委員會不同意中國提出的方案,肯定了要以1930年至1934年的平均生活水平為今后日本工業(yè)生產的標準
1946年5月
國民政府雖然在戰(zhàn)后早期就對日本賠償問題進行過反復研討
首先
其次
再次
雖然存在以上分歧,國民政府還是根據遠東委員會的臨時拆遷計劃
當時
美國操縱通過的《舊金山和約》
戰(zhàn)爭賠償問題如果僅僅從懲辦發(fā)動戰(zhàn)爭本身的角度來解決
戰(zhàn)后的日本賠償問題
在亞洲
,伴隨著中國內戰(zhàn)的發(fā)展進程,美國也逐漸調劑著它的亞洲政策。隨著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的失敗,美國已沒法再期望國民黨中國作為它在亞洲對抗共產主義權勢擴大的戰(zhàn)略基地,因此,在中國之外確立新的戰(zhàn)略重心便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日本對美國的戰(zhàn)略價值,也就是在這類情況下開始凸現出來的。美國要以日本來代替行將垮臺的蔣介石政權,把日本作為其在亞洲推行侵犯政策的前哨基地和反共堡壘。美國的對日政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產生變化的。由于扶持日本成了美國現時的戰(zhàn)略要求
,而要日本對已過去了的戰(zhàn)爭支付賠償,必定會削弱日本的經濟能力。在追究過去的戰(zhàn)爭責任與滿足現實的戰(zhàn)略需要之間,美國的選擇無疑會是后者。因此,美國對日基本政策的調劑,不可避免地直接影響到了日本的賠償問題。1949年5月12日
,美國政府終究在日本的戰(zhàn)爭賠償問題上作出了1個重大決定:取消1947年4月的臨時指令,停止先期拆遷。另外,它還聲明:第1,日本現有工業(yè)裝備都須加以保存,以便使日本的經濟得以恢復,即便是軍需工業(yè),除必須燒毀部份外,也應當全部保存,移作民用;第2,爾后美國將向遠東委員會建議取消或修改日本關于賠償及工業(yè)水平的一切現行決策。至此,戰(zhàn)后早期美國制定的先期拆遷計劃告終。美國停止實行先期拆遷計劃,為日本回避戰(zhàn)爭賠償責任創(chuàng)造了極大的便利
。美國以本身的戰(zhàn)略利益作為最高原則來處理像戰(zhàn)爭賠償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不但不符合追究日本發(fā)動侵犯戰(zhàn)爭責任的道義要求,同時也是對2戰(zhàn)中橫遭日本侵犯的各受害國和為擊敗日本而作出貢獻的同盟國家利益的嚴重背叛。美國停止先期拆遷方案的時候
,盟國與日本之間的戰(zhàn)爭狀態(tài)仍然存在。根據國際法的有關規(guī)定,戰(zhàn)爭狀態(tài)的結束只有通過盟國與日本締結和平條約的情勢才能得以實現,由于和約將載明雙方恢復和平關系的條件,規(guī)定戰(zhàn)敗國應實行的義務和應受的法律和道德束縛。1950年11月24日
,美國政府向遠東委員會成員國提出了關于對日和約的7點原則,其中關于戰(zhàn)爭賠償的原則是:締約各方放棄1945年9月2日之前因戰(zhàn)爭行動而產生的權利要求,但下述情形例外:(1)一般說來盟國將占有在他們領土內的日本財產;(2)日本將歸還盟國財產,如不能完全歸還,可按雙方協議的關于損失價值的百分率以日元賠償之。這項規(guī)定的實質,是要各受害國放棄對日本的戰(zhàn)爭索賠要求。1951年9月
,美國1手操縱的對日媾和會議在舊金山召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舊金山和約》戰(zhàn)爭賠償條款的出籠是美國尋求1己私利、置亞洲各國人民利益于不顧的卑劣行動
。它沒有使日本通過支付戰(zhàn)爭賠償來承當起發(fā)動侵犯戰(zhàn)爭的責任,也使各受害國失去了通過普遍和約的情勢完全解決戰(zhàn)爭賠償問題的機會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沒有參加美國1手操縱的對日單獨媾和
在美
舊金山和會后,美國著手策劃日本與臺灣國民黨當局簽訂所謂雙邊和約
海峽兩岸處于分治的局面使日本鉆了空子
1947年6月
舊金山和會后,吉田茂屢次宣稱: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約請日本政府在上海設立海外事務所
,日本也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日本設立類似機構;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今后3年內提議根據《舊金山和約》與日本討論并締結和約,日本政府自然愿意談判并締約。同1時期
,日本內閣官房主座岡崎勝男也對國民黨駐日大使董顯光表示:如果日本同國民黨中國締結和約,可能傷害大陸上的中國人的感情而給北平政權以敵視日本之口實。實際上
,日本政要的這些言論決不意味著日本真的打算謝絕同國民黨當局締結和約,日本之所以打大陸牌的目的在于:日本自知其處于美國控制之下不可能不顧美國的利益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約雖然日本表示有可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約只是一種策略,但此舉還是引發(fā)了美國的不安
吉田信件的發(fā)表雖然免除臺灣當局的擔心
戰(zhàn)爭賠償問題是和平條約的重要內容之一
日本方面就連《舊金山和約》中所規(guī)定的對盟國具有意味意義的服務補償
臺灣當局雖然追隨美國,在1950年下半年就已正式作出了放棄對日索賠的打算
1952年2月20日,臺灣當局外交部長葉公超與日本原大藏相河田烈作為雙方全權代表開始就締約問題進行談判
雙方談判的基礎是臺灣當局事前準備好的所謂《中日和約初稿》
但是
3月17日
由于臺灣當局在談判中所處的不利地位
,決定了它在這場談判中必定要被日本牽著鼻子走。在日方的堅持下,臺灣當局不能不作出妥協。在3月19日的談判中,臺灣當局代表表示只要日本接受其他方面的意見,愿自動放棄服務補償的要求在條約中
,臺灣當局連《舊金山和約》中所規(guī)定的日本應承當的具有意味意義的服務補償也未爭取到,最后不能不完全放棄對日本的索賠要求,這既是其追隨美國政策的結果,也是在日本的外交壓迫下作出的屈辱妥協。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76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