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藝術藏品交易背后的“騙局”
1、騙子和你簽委托合同,并且以估價為基礎按比例向你收取推廣費,一般是1%。想想幾個月后,幾百萬巨款就能到手,幾萬的推廣費也就很痛快地支付了。
2、有些皮包公司打著藝術品拍賣的旗號,偽裝成正規(guī)的藝術品公司,派一些銷售人員去尋找接觸一些大的藏家或珠寶玉器古玩店店主,聲稱他們公司要采購一批藝術品或珠寶,并且把采購價提的很高,采購數(shù)量也十分巨大,并和店家簽訂采購意向書。等到要付款結(jié)賬的時候,銷售人員便會告訴藏家店主,要先給領導送一些提成領導才同意在他們這采購,不然領導沒好處不簽字。這時如果店主先向?qū)Ψ絽R去所謂的提成,那大多這些錢會竹籃打水一場空,之后對方公司就會百般抵賴不執(zhí)行采購合同,騙取收受害人送的好處費。
3、拍賣或私下交易不成 交退費詐 騙:當你接到業(yè)務員闡述私下交易或拍賣不成 交不收費你們就要注意了,免費操作邀約上門,簽合同操作需要交保證金和定金,防止單方違約,保證金和定金到了他們公司,他們就把資金拿到別的地方做投資,拍賣不出去定金退還,扣手續(xù)費1000-2000不等,這樣公司拿著你們的錢賺錢,只賺不虧,遇到不好的公司宣布破產(chǎn),你的錢就退不出來了。
4、玩的人都一定聽過很多故事,也會講很多故事,一面銅鏡,可以照一段顛沛的歲月;一塊美玉,可以鎖一段啼笑因緣;一張書法,可以托一場人生感悟;一堆瓷片,可以寄一則奮進箴言;一張條案,可以訴幾多人生無奈;兩枚大錢,可以講一樁“撿漏”奇談…可是對于古玩行千奇百怪的故事,我們應經(jīng)得起推敲,我們都不應輕信。看不準的東西,就千萬不要存著僥幸心理去狂賭血拼。人不能被故事誤導,一切要用事實說話。
5、假扮民工,欺騙心地善良的買家.“假扮民工”是近年出現(xiàn)的新招,每到傍晚下班高峰,或者周 末,隔三差五總會看到路邊蹲著個民工模樣的人,面前擺一個蛇皮袋,里面裝一對滿是泥土的瓷瓶、一尊銅佛造像等等。這些基本是不入流的蹩腳贗品,開價也不高,一兩千塊錢,一旦有人詢問,他們就說是在工地上挖到或者拆老房子時撿到。事先這些人一定先做好功課,找一個附近正在施工的工地打底,反正上海處處有工地。這類騙子欺騙的對象是對古董似懂非懂,又對純樸民工心存好感的人。
6、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些人雖然身懷寶物,可沒人知道它的價值,所以就想找人來宣傳一下,也有人專門做這種生意,從中收取不少的“宣傳費”,可最終的結(jié)果卻差強人意,這樣的冤枉錢,還是少交為妙。
7、隨著近年來各種電視鑒寶節(jié)目的大量播放,很多人對文物古董等開始興趣濃厚,不少人甚至夢想著能低成本代價從各種渠道弄到點古董,以便發(fā)橫財甚至一夜暴富。騙子們正是抓住了人們的這個心理,在街頭設局釣魚,行詐 騙搶劫的勾當。這一類騙局,首先得端正心態(tài),但絕心里癥,災禍自然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13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著名劇作家吳祖光逝世
下一篇: 刀劍中的貴族——精美華麗的工藝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