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靖難之役的蒙古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明朝雖然在中國歷史上不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但是明朝的歷史卻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在公元前1399年,朱棣的官職被撤走,這對于他來說無異于是巨大打擊,自己一手的努力被別人隨便一句話就化為泡影,朱棣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于是,著名的靖難之役就此展開。
而這場靖難之役的最終結(jié)果果然沒讓朱棣失望,在長達和建文帝三年的斗爭中,朱棣成功的打敗了建文帝,自己登上了龍床。不過倍感疑惑的是,靖難之役的這三年里,大明朝處處充斥著內(nèi)斗,全國上下都充滿著火藥味,而正是這危難之時,盤踞北方的蒙古人為啥沒有主動出擊,接這個機會卷土重來呢?
朱棣的未雨綢繆
如果說蒙古人真的卷土重來那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朱棣必將遭受滅頂之災,到時候朱棣面對的是前后夾擊,自己將絕無生存的可能。而朱棣在發(fā)動靖難之役之前其實已經(jīng)預料到了這一點,所以在籌劃靖難之役之前朱棣已經(jīng)做好了全面評估。
為了防止蒙古這個敵人成為自己真正的敵人,朱棣早就拉攏了蒙古的一些部落,而在發(fā)動靖難之役的時候這些蒙古人不但沒有成為自己的敵人,反而成為了對抗建文帝的有力幫手。說白了,朱棣之所以敢發(fā)動靖難之役還多虧了這些蒙古人的幫助。要不然給他朱棣十個膽子,也不敢挑戰(zhàn)整個大明朝啊。
朱元璋把基礎(chǔ)打扎實了
朱元璋雖然是一個乞丐出身,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朱元璋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在把元順帝給趕出去以后,朱元璋還不放心,對元順帝又展開了大規(guī)模進攻,歷史記載中的八次紅發(fā)蒙古之戰(zhàn)就是朱元璋的杰作。
當時明朝雖然建立,國家雖然還沒有完全穩(wěn)定,但是朱元璋堅持派兵出入荒漠大,將常遇春等人都曾多次進入北漠對蒙古人展開追殺。而戰(zhàn)爭給明朝帶來了太多的戰(zhàn)利品,特別是牛羊馬等用作戰(zhàn)爭物資的用品。朱元璋早期的一系列對蒙行動,不但趕走了盤踞在北方的蒙古人,而且也讓北元勢力斷開了與蒙古的聯(lián)系,各個部落之間獨自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quán)。
蒙古各族部落四分五裂
歸根到底,雖然朱棣有著未雨綢繆的本領(lǐng),也多虧朱元璋早期打下的堅實基礎(chǔ),不過單單憑借這兩點還不足以讓朱棣全身心投入到和建文帝的斗爭中。最主要的讓朱棣放心的是蒙古族自己也有內(nèi)斗,他們也無暇顧及其他事情。
我們都知道,蒙古族之所以強大是在他們各部落統(tǒng)一的前提之下,但是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的時候整個蒙古部落四分五裂,就算有一些蒙古部落想要卷土重來,但是實力當面差距甚大,有什么資本和朱棣叫板呢?
歸根結(jié)底,蒙古人沒有卷土重來并不是他們想不到這一點,而是事實情況根本不允許他們實施計劃。靖難之役,雖然成就了朱棣,不過長遠來看也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雖然蒙古人沒有卷土重來,但是卻也導致了蒙古人南遷,最終導致朱棣不得不北伐。
雖然也成就了朱棣統(tǒng)治期間的盛世現(xiàn)象,不過一個土木堡之變徹底讓明朝歷代以來的積累徹底化為泡影。歷史就是如此讓人捉摸不透,誰也想不到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歷史的步伐總是走在我們前面!
朱元璋建明]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應(yīng)天(今南京)即皇帝位,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立馬氏為皇后,朱標為太子,設(shè)官分職。至此,明王朝正式建立。
[建文改制]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元漳在位31年,死時刀歲,同月十六日葬于孝陵,溢號高皇帝,廟號太祖。同日,皇太孫朱允文即帝位,以第二年(公元1399年)為建文元年。
[靖難之役]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當建文帝準備肖U奪燕王時,燕王朱棣便舉兵反叛。明建文四年(公元 1402年)六月,燕軍攻入京城,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文皇帝,改元永樂。
[遷都北京]
北京宮殿、郊廟的大規(guī)模營建開始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歷經(jīng)四年完成。永樂十九年(公元 1421年)正月初一遷都基本完成,十一日大祀南郊,十五日大赦天下。從此,北京就成了明王朝的都城。
[鄭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為了鞏固海內(nèi),耀威異邦,撫剿逃亡海外的臣民,獲取異國珍寶奇貨,從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起派鄭和幾次下西洋。
[永樂北征]
永樂年間,明成祖五次率兵親征,打擊居于漠北的蒙古貴族對內(nèi)地的侵擾和破壞,這就是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zhàn)。
[永樂大帝去世]
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 1424年)同年七月十八日,成祖回師至榆木川(今內(nèi)蒙烏珠穆沁東南)時,因病去世。
[仁宣之治]
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熾即帝位,改元洪熙,是為仁宗。
朱高熾經(jīng)歷了坎坷的道路才得以繼承大統(tǒng)。他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年),為朱棣的嫡長子,洪武二十八年(公元 1395年)被明太祖朱元漳冊封為燕世子。宣德元年(公元 1426年)八月初一,朱高煦乘北京地震之機,在樂安(今山東廣饒東北)舉兵造反。明宣宗親率大軍征伐,很快將其擊潰,并把他囚禁入獄,后殺之。
[明英宗即位]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大學士楊士奇、楊榮等擁朱祁鎮(zhèn)為帝,即為英宗。
[土木堡之變]
正統(tǒng)十四年(公元 1449年七月,也先分東、西、中三路大軍攻打中原,北疆告急。
[于謙保衛(wèi)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城,勢不可
擋,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迂都城。兵部侍郎于謙極力反對遷都,要求堅守京師,并詔令各地武裝力量勤王救駕。隨后,調(diào)河南、山東等地軍隊進京防衛(wèi),于謙主持調(diào)通州倉庫的糧食入京,京師兵
精糧足,人心稍安。正統(tǒng)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初六,也先挾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衛(wèi)戰(zhàn)開始。
[奪門之變]
也先率領(lǐng)瓦刺軍在北京城下慘遭失敗后,賊野心勃勃地企圖卷土重來。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也先又開始與明朝展開激戰(zhàn),都被明朝軍隊挫敗。軍事上的屢次敗退導致也先進犯明朝的實力大大減弱,加上明朝已另立皇帝,挾持英宗已失去了當初的意義。也先于是改變對明朝的策略,送回英宗,與明朝議和。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英宗返回北京,做了太上皇。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鎮(zhèn)正式復位,改年號為天順。朱祁鎮(zhèn)命徐有貞掌管機務(wù),第二天加封其為兵部尚書,將于謙、王文等逮捕入獄,全部殺害。二十一日,明英宗宣布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封石亨為忠國公。朱祁鎮(zhèn)復辟帝位終于成功。歷史上稱這件事為“奪門之變”。
[明憲宗即位]
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初七,明英宗朱祁鎮(zhèn)去世,時年38歲。天順八年正月二十一日,長子朱見深即帝位,是為明憲宗。大赦天下,以翌年為成化元年。
弘治中興]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憲宗朱見深去世。九月六日,明憲宗第三子朱佑樘即皇帝位,是為明孝宗,大赦天下,以第二年為弘治元年,廟號孝宗。
[武宗亂政]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明孝宗朱佑幢去世,其長子朱厚照即帝位,以第二年為正德元年,大赦天下,是為武宗。
[寧王謀反]
朱袁壕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嗣寧王,早已心蓄異謀,不安王位,加之術(shù)士的教唆,野心逐漸增長。先后行賄劉謹,拉攏兵部尚書陸完,向權(quán)臣獻金獻寶,又投朱厚照(武宗)所好,貢上特別奇巧的四時燈數(shù)百個。
朱袁壕為實現(xiàn)其篡位的愿望,竟想出以
子入嗣的辦法,拜托錢寧、減賢等設(shè)法使其子“司香太廟”。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朱厚照近臣江彬、張忠與錢寧、臧賢相互傾軋;張忠多次向朱厚照稱贊朱袁壕既賢且勤,意思是說武宗反而不賢不勤。朱厚照即下旨收寧王護衛(wèi),歸還所奪民田。朱袁壕知道這一消息,干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自立為帝,且以致仕都御史李士實、舉人劉養(yǎng)正為左右丞相,參政王綸為兵部尚書總督軍務(wù)大元帥職,糾集兵馬10萬,準備出鄙陽湖,下九江、南康等地,攻下南京后正式即皇帝位。
康戌之變]
嚴嵩當權(quán)之際,邊患嚴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俺答率軍犯大同。
[嚴嵩遭貶]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 1562年)五月,明世宗勒令內(nèi)間首輔嚴嵩辭官,其子嚴世藩被捕入獄。
[蕩平倭寇]
明代倭患早在洪武二年便已開始。
[張居正改革]
大學土張居正(公元1525~1582年),湖廣江陵縣沖湖北江陵人,字叔大,號太岳。嘉靖二十六年(公元
1547年)進士,歷任編修、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吏部左侍郎兼東間大學士、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等職,是明代著名政治家。
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七月,他與宦官馮保的私交很好,兩人共同輔助幼年明神宗執(zhí)掌朝政。神宗即位只過了一個月,大學士張居正即利用宦官馮保將高拱排擠掉,代之為首輔,并推薦禮部尚書呂調(diào)陽兼文淵間人學士,參顱機務(wù)。至此,張居正、馮保兩人執(zhí)掌明王朝政權(quán)。
萬歷三大征]
萬歷三大征是中國明代萬歷年間平息叛亂的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鮮抗擊日本侵略的朝鮮之役的統(tǒng)稱。
[寧遠大捷]
天啟六年(公元
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兵13萬攻明,連續(xù)攻克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連山和塔山七城,繼而圍攻寧遠,致書袁崇煥要他投降。當時袁崇煥官任寧前參政,在大兵壓境、外無援兵的危急關(guān)頭,袁崇煥大氣凜然,毫不害怕。他和總兵滿桂、副將朱梅、參將祖大壽等集將士赦血誓師,堅守寧遠。
[李自成起義]
李自成于崇幀十七年(公元
1644年)春節(jié),正式宣布建國。將西安改名為西京,國號“大順”,建元“永昌”。
崇幀帝自縊煤山]
崇幀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大順軍隊十北京城下會師。十七日,李自成親率大軍環(huán)攻九門。十八日,大順軍將士架云梯奮力攻城,越墻而人,攻破外城。與此同時,明太監(jiān)曹化淳獻彰義門出降。
[南明政權(quán)的抗清斗爭]
南明政權(quán)的抗清斗爭是發(fā)生在清初(1644-1662年)的一件影響重大的事件。
滿族是由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女真族發(fā)展來的。明朝初年,他們分散居住在黑龍江兩岸和松花江、牡丹江、綏芬河流域。16世紀80年代起,女真族的杰出首領(lǐng)努爾哈赤用了30多年的時間,基本上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他建立后金國(后來改國號為清),他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和他的兒子皇太極(即清太宗)逐步統(tǒng)一了我國東北地區(qū),并屢次侵入長城以南地區(qū)。
公元1644年3月,正當清軍要打進山海關(guān)時,李自成攻進北京。不久,明將吳三桂引清軍入關(guān)。清軍在山海關(guān)打敗李自成的起義軍以后,乘勝向北京進軍。1644年5月,清軍進占北京。
與此同時,明朝在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將,決計擁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王朝。就在這年五月,他們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年號弘光,建立了南明的第一個政權(quán)。
[鄭成功收復臺灣]
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敗,武備廢弛,臺灣、澎湖的防衛(wèi)力量逐漸削弱,給外敵窺伺造成可乘之機。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推翻了明朝統(tǒng)治。1646年,清軍占領(lǐng)福建。1662年2月,荷蘭殖民者被迫在投降書上簽了字。荷蘭在臺灣的所謂“總督”科業(yè)特和他的殘兵敗將狼狽地從臺灣撤走。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臺灣,終于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鄭成功驅(qū)逐荷蘭侵略者的偉大斗爭,終于取得了勝利。
朱元璋殺不殺胡惟庸、李善長、藍玉,跟大明江山改不改姓沒有關(guān)系,他殺了也沒見大明江山改姓啊,只不過皇帝的世系從朱標一系轉(zhuǎn)到了朱棣一系。
朱標去世后,朱元璋就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朱允炆就成為朱元璋法律上的接班人,朱元璋可是有兒子的,但是選擇了孫子為繼承人,考慮是嫡長子繼承制,同時朱元璋為了讓朱允炆順利接班,他以各種罪名殺了胡惟庸、李善長和藍玉。
胡惟庸、李善長和藍玉被殺,自身也有很大的問題,但朱元璋殺功臣的主要目的還是擔心皇太孫朱允炆太年輕,無法管住這些功臣,為了讓朱允炆順利接班,朱元璋不止殺了胡惟庸、李善長和藍玉三人,還殺了很多人,比如馮勝、傅友德、周德興、朱亮祖、胡美等人,這無意也讓當初隨朱元璋一起起事的那批功臣死亡殆盡。
所以有人說,是朱元璋殺了功臣,導致朱允炆與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失敗,然后朱棣就代替了朱允炆,成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那么是不是這樣呢?
我認為即使朱元璋沒有殺功臣,朱允炆也不是朱棣的對手,也是要敗給朱棣的。
這一切是因為朱允炆的削藩太過急進與激烈了,失去人心。朱允炆一下子廢除了三個藩王為庶人,逼死了一個,這些可都是朱允炆的親叔叔,太過急躁的削藩讓藩王人人自危,也導致了朱棣的靖難之役。
再一個,朱棣無認無論是能力、閱歷、用人都是遠超朱允炆的,整個靖難之役,朱允炆完全就是瞎指揮,他沒有任何軍事經(jīng)驗,相反朱棣有,最為重要的就是朱允炆的用人,他把李景隆這個人提拔為軍事總指揮,可以說李景隆是一場勝仗都沒有打過,而且最后還投降朱棣打開了南京的城門。
我甚至都懷疑李景隆是朱棣的人,處處在幫助朱棣,包括打仗和開城門,當然這是后話,回到題目上來,如果胡惟庸、李善長和藍玉這些人在,面對朱棣發(fā)起的靖難之役,朱允炆也不可能取勝。
因為朱棣與朱允炆之爭,其實就是帝位之爭,對于朝臣來說,他們不太敢介于爭端,更多就是坐壁上觀或者消極觀望,從朱棣與朱允炆的對比來看,朱允炆雖然是皇帝,掌握著絕對的資源,但是朱棣能力強,資歷強,威望高,朱棣取勝的可能性更高。
有時候歷史就是這樣,朱棣與朱允炆之爭時,只要朝臣保持中立,朱棣贏的可能性就大,朝臣一旦深度介入這種事,就在拿身家性命賭誰贏了,只要是有點眼光的人,都會認為朱棣贏,尤其是像胡惟庸、李善長和藍玉這樣有眼光和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領(lǐng),這樣的話,歷史還是會選擇朱棣。
但是不管怎么樣,大明江山都沒有改姓,還是姓朱,只不過是換了個人來坐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1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朱棣和李世民有什么區(qū)別朱棣為何不效仿···
下一篇: 令妃剛剛生下皇子,為何皇帝就要她侍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