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和明代宗誰更適合皇帝位?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nèi)容。
明英宗朱祁鎮(zhèn)是明宣宗朱瞻基長子,生母是孝恭孫皇后。朱祁鈺呢與朱祁鎮(zhèn)是異母兄弟,朱祁鎮(zhèn)登基時,冊封他為郕王。原本一個當皇帝,一個當富貴王爺也都各自安好。事情的轉折在正統(tǒng)十四年,明英宗御駕親征,發(fā)生了“土木堡之變”,郕王朱祁鈺臨危受命登基,即明代宗。他穩(wěn)定明朝朝局,同時打贏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將瓦剌大軍趕回去了。這才有了異母倆兄弟都成為了皇帝,這就有了比較。
朱祁鈺也是一個挺慘的皇帝,當時的明朝江山搖搖欲墜,朱祁鈺接過這個燙手的山芋之后,先是作了郕王的監(jiān)國,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他才當上了皇帝,但是成了皇帝以后,他的日子并不好過,他想立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但是遭到了別人的阻撓,最后兒子也沒有當成太子,自己在生重病之際立下的遺言也被篡改了,沒幾天就病逝了,之際生前建好的陵寢也被他哥哥給刨了,帝號也被他哥給廢了,之際生前寫的實錄也被他哥給搶了,這么多年的皇帝算是白當了,實在是可悲。
明英宗正統(tǒng)三年(1438年)六月,麓川平緬宣撫司長官思任法發(fā)動叛亂,制造分裂。朝廷決定以武力征伐。從正統(tǒng)六年至十三年(1441~1448年)派出南兵大軍“三征麓川”,直至十四年(1449年),獲得勝利,平定了麓川。其中于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年),朝廷對云南西南邊境重新調(diào)整改置“三宣六慰”。
朱祁鎮(zhèn)重新當上皇帝之后,自然不可能放過朱祁鈺。所以后來的史書對朱祁鈺污蔑甚多,朱祁鈺本身死后也沒能進入皇陵,而是按藩王之禮安葬。不過后來的皇帝對朱祁鈺評價還不錯,例如明憲宗朱見深對自己的叔叔就平了反,非常肯定他在瓦剌入侵時的表現(xiàn)。明代中可能是真的因為身體不好,導致自己在位時間太短,又被哥哥重新復辟,導致自己風評不佳,但是從他抵抗瓦剌入侵來看,絕對算得上是明君。
在中國古代,向來一朝之中只會有一個天子,這也就是民間俗語“一山不容二虎”的最顯著表現(xiàn),而且在我國封建時期還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說法。但是在明朝這個奇葩的朝代,居然出現(xiàn)了一朝臣子共尊兩個天子的時期,明英宗和明代宗兩個人就好像在輪流的做天子一樣。雖然這個樣子顯得很不可思議,但是兩個天子同時出現(xiàn)也有明朝的無奈。
一朝臣子侍奉兩個天子的局面還得從著名的土木堡之變說起。明朝在建國之初的一段的時間一直對北方的蒙古用兵用來鞏固自己的北方邊防,因為明朝的窮追猛打,蒙古最終分裂成瓦剌與韃靼倆部分,而瓦刺在英宗時期逐漸強盛起來,開始返回邊境地區(qū)并且不斷騷擾明朝。此時在位英宗仗著國力尚可,再加上身邊宦官的王振的不斷的慫恿,便心血來潮發(fā)兵攻打瓦刺。
奈何明英宗和宦官王振兒童一般的指揮水平,幾十萬明軍在土木堡全軍覆沒,王振死于亂軍之中,明英宗被俘。瓦刺因為抓住了明英宗,于是準備以英宗為籌碼,向明朝提出要求。因為明朝朝廷震動,紛紛準備遷都南方,但是這個時候,名臣于謙挺身而出,迎立英宗同父異母的弟弟為新帝,在非常時期得到了群臣認可,即位為明代宗。
明代宗即位后,明英宗依然在北方瓦刺手里,但是代宗下令不準與瓦刺和談。明朝繼續(xù)征伐瓦刺。但是后來明朝有一隊派往瓦刺的使臣居然把明英宗毫發(fā)無損地接回了京城。兩個天子在朝的局面形成。
古語有云:“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也不能有二君。在一個朝廷中,若是同時存在兩位皇帝,那會鬧出天大的笑話。
但是在我國歷史上的明朝時期,就存在過一朝同時有兩位皇帝的情況,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和明代宗朱祁鈺時期。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這要從“土木堡之變”說起,正統(tǒng)年間,北方的瓦刺開始侵擾明朝的邊疆。
當時明朝已經(jīng)在走下坡路了,而年僅二十幾歲的朱祁鎮(zhèn)正是意氣風發(fā)之時,加上宦臣王振的慫恿,朱祁鎮(zhèn)便決定親自出征,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反對他都聽不進。
果不其然,朱祁鎮(zhèn)在土木堡戰(zhàn)敗被俘。而古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于是孫太后與朝中大臣便擁護朱祁鈺為皇帝,是為“景泰帝”。
然而朱祁鎮(zhèn)只是被俘而非被廢,這樣從名分上說,明朝就有了朱祁鎮(zhèn)和朱祁鈺兩個皇帝。而瓦刺那邊呢?本來是想以朱祁鎮(zhèn)作為談判條件的,誰知道明朝干脆換了個皇帝。八年后,明代宗病重以至于不理朝政,整個皇宮人心惶惶。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大內(nèi)太監(jiān)曹吉祥、武清侯石亨、太常卿許彬等朝中大臣率領親兵、家丁等數(shù)千余人發(fā)動“奪門之變”。
他們的目的便是幫助朱祁鎮(zhèn)復辟,重新奪回皇位,雖遭抵抗但最終還是成功了。朱祁鎮(zhèn)上位后又是抓捕當初擁護朱祁鈺之臣,又是改年號。
然而他卻唯獨沒有在成功復辟的當天廢除朱祁鈺皇帝的稱號,直到半個月后的二月初一,朱祁鎮(zhèn)才下旨“廢帝為郕王,遷西內(nèi)”。不久后,朱祁鈺暴斃而亡。
由于把持朝政的需要,我們能夠理解在朱祁鎮(zhèn)被瓦刺俘虜時,為什么需要第二位皇帝朱祁鈺,嚴格來說并不算一朝二帝,畢竟做決策的還是朱祁鈺。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鈺病重。此時沒有冊立皇嗣、承位人的弊病,也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其實朱祁鈺也并非沒有皇嗣,只不過在景泰四年,他唯一的兒子朱見濟6歲夭折,此后的幾年間他又再無所出,本來他正值壯年冊立儲君之事也不用太急,但這樣一場大病卻將冊立誰為繼承人推到了風口??此瓢卜€(wěn)的朝局,實則各方角力不斷,暗流涌動。
有流言稱王文等意欲上表勸說冊立襄王朱瞻墡(仁宗朱高熾的兒子)的長子為皇儲,如果此舉被采納,對于當時作為太上皇,幽居南宮的朱祁鎮(zhèn)以及廢太子朱見深而言,則因為著承統(tǒng)之權的喪失,從此朱祁鎮(zhèn)一脈再無承祚的可能;而對于石亨等武將而言則意味著文官集團的徹底獨大。
很快出自切身利益的考慮,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三人在獲得孫太后的首肯之下,一場奪門之變發(fā)生。明英宗,也在錯失皇位8年之后再次榮登大寶,改元天順。對于朱祁鈺所倚重的于謙、王文等人則盡皆下獄。為了明正典刑,獲得“奪門之變”的理由,于謙等人也被斬首、棄市,家眷流徒。
隨后,朱祁鎮(zhèn)廢朱祁鈺為郕王,幽禁永安宮。但僅僅不足月,朱祁鈺便溘然辭世。關于朱祁鈺的死因,在明朝也頗為禁忌。但在淡遷《囯榷》等典籍之中則有:“太監(jiān)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記載,兇手也直指朱祁鎮(zhèn)。
在朱祁鈺死后,朱祁鎮(zhèn)不僅贈惡謚“戾”,還對朱祁鈺還進行了全面的批判,指摘他“不孝、不弟、不仁、不義,臭名昭著,神人共憤”將他尸身葬于西山。朱祁鈺也為朱棣遷都北京之后,唯一一個沒有被葬入帝陵(明十三陵)的皇帝。
這種憤怒也不僅僅體現(xiàn)在朱祁鈺本人身上,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政治一體下,連帶朱祁鈺的五個美貌嬌妻,也都沒有太好的結果。
朱祁鈺共有五位后妃,為汪皇后、杭皇后、唐貴妃、李賢妃、李惜兒。
其中汪皇后,乃是朱祁鈺的結發(fā)妻子,她為朱祁鈺誕下兩位公主。史載這位汪皇后剛毅偏執(zhí),心懷仁德,因此在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土木堡之變被俘,朱祁鈺登基之后,作為皇后的她對于朱祁鎮(zhèn)的皇后錢氏——這位前朝皇后也是照顧有加,但正是這種偏執(zhí)與仁德,也讓她惹上了麻煩。景泰三年,在嘗到了一人之下的稱孤道寡滋味之后,朱祁鈺不惜使出亙古未聞的帝王躬身賄賂大臣的方法,來實現(xiàn)廢朱見深,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但這也遭到了汪皇后的反對,最終汪皇后因為觸怒朱祁鈺被廢,誕下朱見濟的杭妃則成為繼后。
不過禍福相依,這正是因為汪皇后的仁德以及在改立太子之事上的堅持,朱祁鎮(zhèn)對汪氏也算可以,在復位后準許汪氏遷回郕王府,為郕王妃。雖然汪氏曾因為一塊玉玲瓏而觸怒朱祁鎮(zhèn),并被罰沒財物,但在朱祁鈺死后,也正是因為念及有所出以及前朝之功,她也沒有被殉葬。
說到這里,有讀者可能會說朱祁鎮(zhèn)不是廢除了殉葬制嗎?怎么郕王朱祁鈺死后,還允許殉葬呢?一點就是當時朱祁鎮(zhèn)還未廢除殉葬制,廢除殉葬制是英宗彌留之際的遺詔;二點就是,所謂的廢除殉葬制,究其目的也只是朱祁鎮(zhèn)為了自己心愛的、無所出的錢皇后的“不得已而為之”,并非是我們很多人認為的那般“歷盡艱險,嘗盡人情冷暖”的良心發(fā)現(xiàn)之舉。
至于杭皇后等眾人,則可以用悲慘稱之。杭皇后作為繼后,頗受朱祁鈺寵愛,但是在景泰七年,年紀輕輕便崩逝,朱祁鈺贈謚“肅孝皇后”。但即便是早已亡故,英宗也未停止對她的迫害,在廢除謚號的同時,還將她的陵墓搗毀,對于她繼后、景泰帝正妃的地位也拒不承認。
而唐貴妃,則更為凄慘,原本入宮既得寵,似有燦爛前程卻因這樣的一場變故而戛然而止,還搭上了性命,都被朱祁鎮(zhèn)殉葬。李賢妃,則因為缺少記載,結局并不清晰,但當是與唐貴妃一般都被殉葬了。
至于李惜兒,在《明實錄》中記載,她出身自教坊司優(yōu)伶。教坊司是明朝掌管教習音樂的結構,其內(nèi)多為犯官子女,因此地位低下,這也成了明英宗朱祁鎮(zhèn)指摘朱祁鈺“好色成性”的“鐵證”。
事實上,她當出身軍戶,否則景泰帝當不會明目張膽的將她納入后宮。在明英宗復位之時,李惜兒已經(jīng)身懷六甲,并在景泰帝被幽禁時產(chǎn)子。為了掩蓋事實,明英宗將她逐出宮外,后又誣造戶籍,將所產(chǎn)之子歸于建庶人名下,天順六年吳太后下葬時,李惜兒被殉葬。可見,朱祁鈺這5個美貌嬌妻,除卻了汪皇后外,幾無好結局。這也是政治斗爭之下的必然結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1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