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南宋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朝代末年的皇帝大多不幸凄慘,這一點在宋末三帝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南宋末年,社稷危難,國家即將傾覆,可是被人們推到臺前,承擔(dān)救國大任的,卻是三位幼主,他們分別是宋恭帝趙?、宋端宗趙昰和宋末帝趙昺。
宋恭帝趙?:傀儡一生,任人擺布
南宋末年的局勢已經(jīng)十分兇險,但是宋度宗卻不思進取,依舊縱情聲色,最終因酒色過度而死。公元1274年奸臣賈似道趁機扶持四歲的趙?做皇帝,他聯(lián)合趙?的祖母謝太皇太后,將謝太皇太后送上帝位,是為宋恭帝。
四歲即位的宋恭帝能有什么實權(quán)?他登基以后,由祖母謝太皇太后和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國家的軍政大權(quán)則被權(quán)臣賈似道把持。可以說,這時的宋恭帝,不過是眾人扶持上去的一個傀儡罷了。
只可惜,宋恭帝想要做傀儡皇帝都不行,這時的南宋,已經(jīng)到了懸崖的邊緣。元軍攻陷南宋重城襄樊以后,徹底打通了南下的通道,得以渡過長江向南宋都城臨安長驅(qū)直入。謝太后做了兩手準備,她一面在全國通令“勤王”,一面向元軍乞和??墒遣徽撉谕醯牟筷爜矶嗌?,元軍的攻勢都難以阻擋,而勢如破竹的元軍,自然也不會同意謝太后的求和。
迫于無奈,賈似道率領(lǐng)三萬大軍在蕪湖與元軍作戰(zhàn),但他指揮不當(dāng),導(dǎo)致宋軍全軍覆沒。在群情激憤之下,謝太后不得已殺死賈似道,但這時鏟除一個奸臣已經(jīng)改變不了南宋滅亡的形勢了。
不久以后,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對臨安進行圍城。南宋朝廷向元軍乞和,再次遭到拒絕,謝太后沒辦法,只好帶著五歲的小皇帝出城投降。就這樣,宋恭帝從一位傀儡皇帝,淪為亡國奴。當(dāng)初趙匡胤從后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大宋江山,如今江山又失于孤兒寡母之手,所以有后人寫詩譏諷道:當(dāng)日陳橋驛里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三百余年后,寡婦孤兒亦被欺。
投降元軍以后,宋恭帝被送到上都,忽必烈封他為瀛國公?;蛟S是為了排解亡國之恨,長大以后的趙?醉心于研究佛學(xué),元世祖于是下令讓他入吐蕃學(xué)習(xí)佛學(xué)。元代高僧釋念常在《佛祖通載》中記載:“宋主以王位來歸,學(xué)佛修行。帝大悅,命削發(fā)為僧寶焉。”。
趙?最終在西藏定居三十四年,公元1323年,這位曾經(jīng)的南宋皇帝,現(xiàn)在的元朝俘虜,西藏的得道高僧,結(jié)束了他的一生,享年五十三歲。至于趙?是自然死亡,還是被賜死,至今仍存有爭議。
宋端宗趙昰:臨危受命,悲涼一生
與宋恭帝相比,趙昰的一生要更加悲涼。當(dāng)元軍兵臨臨安,宋恭帝被謝太后抱著向元軍投降時,年幼的趙昰,則在母親楊淑妃和弟弟趙昺等人的陪同下,由江萬載父子護送著出逃婺州。來到婺州以后,陸秀夫帶著一部分南宋大臣來投,但是這里終究無法立足,趙昰只能繼續(xù)被人帶著向南逃跑。
到達福州以后,趙昰正式登基,改元景炎,是為宋端宗,而他這年只有七歲??墒翘齑蟮卮?,卻沒有南宋的容身之所,元軍不斷南下追擊,趙昰等人只能不斷向南撤離。宋軍離開以前,曾開倉濟民,所以直到元軍占領(lǐng)福州以后,還有當(dāng)?shù)匕傩占漓脍w昰、趙構(gòu)、文天祥等人。
對于趙昰來說幸運的是,他身邊有對他忠心耿耿的江萬載和張世杰等人,可是不幸的是,即使有他們拼死抵抗,趙昰還是只能逃到海上,在海上漂泊,還要時刻警惕元軍的追擊。
景炎三年(1278年)3月,元將劉深率軍追擊宋端宗。江萬載父子奮力擊退劉深,但他們卻不幸遭遇臺風(fēng),年幼體弱的宋端宗被卷入海浪當(dāng)中。年過七十的江萬載看到小皇帝落水以后奮不顧身撲入海中,將宋端宗救起,但他自己卻被海浪吞噬。
看到朝夕相伴在自己身邊的江萬載因救自己而被巨浪吞噬,宋端宗連害怕帶傷心,染上疾病。又加上元軍追趕甚急,宋端宗只能浮海逃跑,不到十歲的小皇帝怎能經(jīng)得起這樣的折磨,不到一個月,他就在碙洲去世,葬于永福陵(今香港大嶼山)。
宋末帝趙昺:末帝殉國,南宋悲歌
宋端宗去世以后,陸秀夫,張世杰、江萬載之子江鉦于同月在岡州擁立趙昺為帝,改年號為“祥興”,是為宋末帝。不久以后,文天祥被元軍俘虜,督軍府瓦解,南宋失去了一支重要的力量。
其實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南宋滅亡已是大勢所趨,但不論是陸秀夫還是張世杰,都不愿意背叛南宋,他們率領(lǐng)南宋最后的力量,在崖山與元軍展開決戰(zhàn)。戰(zhàn)前張世杰命人將島上的行宮軍屋全部焚毀,人馬全部登船,以示破釜沉舟的決心;他還將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間,詔示將士與艦船共存亡。
最終,南宋與元軍在崖山展開了殘酷的海戰(zhàn),雙方經(jīng)過激戰(zhàn),宋軍最后不支,敗給元軍。公元1279年3月左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背起年僅九歲的小皇帝躍入海中,以身殉國。聽到這個噩耗以后,南宋軍中哭聲震天,幾萬人跟隨陸秀夫和小皇帝投海殉國。
張世杰率領(lǐng)一部分水軍突圍出來,部下勸他上岸躲避,但被他拒絕,他絕望的說道:“無以為也。我為趙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復(fù)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幾敵兵退,別立趙氏以存祀耳。今若此,豈天意耶!”(《續(xù)資治通鑒》)說罷,張將軍投海殉國,自此,南宋徹底宣告滅亡。
其實,不論是投降的宋恭帝,還是病逝的宋端宗,亦或是投海殉國的宋末帝,南宋的滅亡都與他們沒有直接關(guān)系,相反,他們悲慘的一生,是南宋造成的。宋末三帝出生在國家傾覆的時代,這也決定了他們悲慘的一生。但是,在這個過程當(dāng)中,南宋也涌現(xiàn)出一大批如陸秀夫,文天祥,張世杰,江萬載等賢臣良將和慷慨殉國的數(shù)十萬大宋軍民,他們可能“不識時務(wù)”,他們或許“不知進退”,但也正是他們用自己的犧牲,譜寫了一首南宋的慷慨悲歌。正如文天祥那首詩“人生自古誰不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末三帝的那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2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