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講禮記解義》 資料圖片
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
0 1
儒家的家國情懷基于先秦儒家提出的“三綱領(lǐng)八條目”。
相傳為曾子所作的《禮記·大學》云:
大學之道
朱熹在其所著《大學章句》中,對《大學》的中心思想作出概括
,將“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稱為“《大學》之綱領(lǐng)”,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稱為“《大學》之條目”,后世稱為“三綱領(lǐng)八條目”,簡稱“三綱八目”。儒學從其產(chǎn)生之日起便是“為己之學”,即注重儒者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學問,而這“三綱八目”將儒者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與家國情懷聯(lián)成一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基于“三綱領(lǐng)八條目”這個根本理念的家國情懷 0 2 當儒家 老子對于當時社會政治問題的基本看法是,產(chǎn)生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人們沒有尊重事物的內(nèi)在本性 道家的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莊子,因其“齊萬物”“同死生”“泯是非”等思想 清初學者林云銘在《莊子獨見》中說:“莊子眼極冷 0 3 中國佛家不僅修煉“菩提心”,而且修煉“忠義心”。 佛學本是“出世”之學 “菩提心”即佛家所追求的“覺悟”之心,它代表佛門的最高智慧。“忠義心”即儒家所提倡的“忠君愛國”之心,它代表著封建社會世俗生活領(lǐng)域的最高行為準則。在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之初,按照當時的教義 不但要忠于君 未有忠于君而不孝于親者 宗杲不僅強調(diào)了“忠”與“孝”的一致性 這種世間化傳統(tǒng)和家國情懷,在當代中國佛教代表人物趙樸初的“人間佛教”思想中得到了繼承和發(fā)揚 在我們信奉的教義中應提倡人間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內(nèi)容是五戒 此處提出的“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表明了人間佛教期盼祖國繁榮昌盛 簡言之, 就家國情懷而論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余秉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23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著名女演員翁美玲自殺身亡
下一篇:
中國海軍艦艇首次進行環(huán)球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