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禪學思想的影響,“詩佛”王維的詩歌作品,因其獨特的禪意美著稱。尤其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往往會表現(xiàn)出高度的空靈美,流露出禪機哲理思想。如《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便是在一片死寂的氛圍中,營造出了一種人物一體、空靈寂靜的禪境??傊?,品讀這類詩,需要同信徒聽禪師道法一般,在心中細細領(lǐng)會。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終南別業(yè)》,便是王維眾多富含禪機的詩歌作品中的一首代表作。此詩是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寫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也就是王維晚年的作品。雖然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但是他早已經(jīng)看到了仕途的艱險,于是便吃齋奉佛,欲超脫俗世的煩擾,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督K南別業(yè)》便是王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感而發(fā)。
而說到這首詩中的禪機,它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坐看云起時”5字上。對于云這一意象,在普通人的眼中,它可能只是悠閑自在的象征。但是在佛家眼中,云卻象征著“無常心”、“無住心”,蘊含了一種“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機,即所謂的“五蘊皆空,六根清凈”,是一種超脫世俗的淡泊寧靜。也就是說,如果人能放下內(nèi)心的執(zhí)著,同云般無心的話,那么便可以擺脫煩惱,得到解脫。
相比較其他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被迫隱居尋求解脫來說,王維的隱居明顯是主觀上的一種選擇。所以相對來說,王維就更容易自得其樂,也更容易在尋常的自然景色中悟出禪機,進而超脫世俗。雖然說這首詩平白如話,但是真要準確理解其中詩味、理趣,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維的這首《終南別業(yè)》: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首聯(lián)“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說的是王維自中年開始,就有了一顆好道的心,于是便在晚年的時候,搬到了終南山腳下的輞川別墅。由此可見,王維在詩的一開頭,就強調(diào)了自己中年以后就看透了世俗,從而信奉佛教。并且為了表明崇佛的虔誠心態(tài),在晚年過上了隱居生活。
頷聯(lián)“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即南山的隱居生活無比自在,興致來臨的時候,我便獨自在山中信步閑走,只可惜如此美好的事,卻只有我自己能心領(lǐng)神會。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王維不是沒有人可以一同閑走,而是強調(diào)興致來了的時候,是來不及邀人同往的,是一個灑脫的隱者形象。
頸聯(lián)“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此詩的千古名句。它的意思是說,獨自在山間信步閑走,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溪水的盡頭,于是便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風起云涌。單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兩句詩主要就說明了一點,即山間的流水、白云,乃至萬物,皆能引發(fā)王維無盡的興致。不因溪水到了盡頭,就悵然若失,不因前面沒了道路,就急忙歸去,多么的悠閑自在啊。
尾聯(lián)“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即偶然在林中遇到一位老翁,盡情談笑沒有具體回去的時間。其實詩到了這里,王維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已經(jīng)躍然紙上了。讀完這首詩,你會發(fā)現(xiàn)它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但是卻給人一種山間處處是樂土的感受。
綜觀王維這首詩,他就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以一種悠閑自得的心境,為我們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好。最主要的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還富含禪機,讀懂了會擺脫煩惱。如果是你,當你走過繁華,你還會決絕地舍棄繁華,走向空境嗎?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29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中國書畫家、詩人林鍇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