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鍇
2006年5月24日,中國字畫家、詩人林鍇去世,83歲。1946年考入福建省立師專藝術科,接受謝投8、林子白諸老師指點,學畫才算步入正軌。他對中西畫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學習很認真,又經(jīng)常去造訪福州老畫家陳子奮先生,陳老詩字畫印全能,頗受其教益。讀完師專1年,到杭州考入國立藝專國畫系。受黃賓虹、鄭午昌、潘天壽、吳茀之、諸樂3等畫家確當面指導,學業(yè)進步很快。
林鍇主攻山水專業(yè)。開始臨摹古法,以元4家、明4家、清4王為主攻方向,重在純熟古人的筆墨變化;旁及4僧、8怪,旨在領會其奇情逸趣;也兼向近現(xiàn)代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諸家的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感到傳統(tǒng)方法太陳腐,要加以改進,就必須汲取其他畫種的長處。因此課馀常常跟隨西畫教室的同學外出作西畫寫生。每周除專業(yè)技法外,還設有書法、篆刻、詩學、美術史及各門理論課。因自幼練過顏真卿、柳公權、蘇東坡等人的字帖,書法有點基礎。開始迷戀過趙之謙,繼而學習魏碑。魏碑中方筆一種從《張猛龍》進而愛好《嵩高靈廟》、大小爨;圓筆則喜《石門銘》、《瘞鶴銘》,取其拙樸古厚之神味。對篆刻的興趣也始于此。曾把積攢下的1百多首舊體詩送請潘天壽先生批改,遭到贊美和鼓勵。
1950年藝專畢業(yè),分配到當時的遼西省康平縣當中學美術教師,1年后到北京進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以美術創(chuàng)作為主,也弄一部份編輯。前后工作達3108年之久。創(chuàng)作了大量連環(huán)畫、年畫、插圖、宣揚畫,重點是連環(huán)畫?!稘蓴啻菇鹕取贰ⅰ秼D女主任》等被認為刻畫人物性情比較成功的作品。《3岔口》則是以國畫水墨來表現(xiàn)的連環(huán)畫,贏得好評?!都孜绾?zhàn)》于1963年獲全國第1屆連環(huán)畫評獎2等獎?!渡谠u價大會》于1956年獲北京市青年美展國畫1等獎。1957年為中國軍事革命博物館繪制抗日題材《鬼子的汽艇又來了》。1959年為中國革命博物館繪制大型歷史畫《捻軍大敗僧格林沁》。1963年為配合記念曹雪芹誕生200周年,與劉旦宅、賀友直共同繪制大型水墨組畫《曹雪芹傳》12幀,參加展覽。
『文化大革命』中,林鍇遭受迫害,1970年下放湖北咸寧『57干?!粍趧?。1972年返回原單位,任原職。1975年他對舊體詩有了新的認識,認為舊體詩完全可以反應新時期。因而曾荒廢了210多年的舊體詩又重新?lián)炱?,繼續(xù)寫作。中斷了好多年的篆刻也逐步拾起來,經(jīng)過集中幾段時間的探討,他深感金石篆刻的功效,關鍵處不在刀與石上,而在于書法的根抵及藝術的素養(yǎng)。他對篆刻,偏愛沉雄蒼勁1路,尋求奔放而復整嚴,拙厚而不臃腫的風格。上窺秦漢,近取吳昌碩、齊白石、來楚生諸家之長,并參考同時期流行之佳作,力求自出新意。
1979年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創(chuàng)作室,從此林鍇以國畫為專業(yè)。山水、人物、花鳥齊頭并進。昔年側重傳統(tǒng)的探討,本日熱情自我風格的創(chuàng)建。除作畫,也統(tǒng)籌書法。以碑帖合參,遇圓則圓,遇方則方,行筆自若,保存魏碑的結構而參以明清書家黃道周、沈曾植用筆的使轉(zhuǎn)方法,方勁中寓流走,拙樸中具秀逸。他體會到:詩字畫印分之為4門,合之為1體,是互為影響互為補充的。詩有畫意,畫有詩情,畫的布局影響印,印的金石趣味有助用筆,而書法又是印學的基礎。4門要求兼工,又要有所側重,繼先輩文人畫之長,熔詩字畫印于1爐,并予以發(fā)揚光大,是我們這一輩畫人的職責。
林鍇自1988年退休以來,身患痼疾,仍舊工作不輟。1994年7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他還是國家1級畫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在510多年藝術實踐進程中,其作品常常參加國內(nèi)外展出,發(fā)表在各報刊雜志上的詩字畫印及文章不計其數(shù),且屢次獲獎。
2006年5月24日上午9時20分,因痼疾去世,享年83歲。5月24日上午,遺體告別儀式在順義潮白陵園舉行,200余名生前友好參加了告別儀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29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經(jīng)濟學家汪堯田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