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飛和百萬雄兵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三國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猛張飛當陽橋前喝退曹操百萬雄兵。話說,曹操南下取荊州,在新野大敗劉備,劉備扔下妻小倉皇而逃。忠肝義膽的趙云孤身犯險,單騎救主,在曹營七進七出,救出了阿斗,向劉備撤退的方向逃去。文聘和夏侯杰率兵追擊,追至當陽橋遇到殿后的張飛。張飛在當陽橋前大喝三聲,嚇死了曹將夏侯杰,喝退曹操百萬雄兵,張飛也全身而退。
其實原因很簡單,當年曹操攻打張繡失去典韋,而典韋主要的責任就是保護曹操。在那時許褚跟典韋一樣,就是保衛(wèi)曹操,如果曹操沒有發(fā)話,他是不會擅自行動的。張遼、夏侯惇等人,盡管武力超群,但是他們沒有跟張飛對面交手過,對張飛并不了解。
其實,追擊劉備最前沿的是曹操的虎豹騎,由曹純率領,約五千人,為追劉備一夜行軍三百多里,已是強弩之末,被趙云長坂坡一陣玩命沖殺,已經(jīng)膽寒,又遇上一個不要命的。故此都不愿出頭上前。
至于許褚、夏侯惇、張遼、張郃、徐晃,都在曹操中軍,壓根就不在虎豹騎(當陽橋現(xiàn)場)?;⒈T是騎兵,是曹操為了追上,攔住劉備,給后面大軍到來圍殲劉備爭取時間。
在幾員猛將針鋒相對時,出戰(zhàn)已經(jīng)意義不大了。許褚、張遼等人都是名將,自有遠見,此時出戰(zhàn),已經(jīng)無法對劉備形成重大意義上的打擊。其次,張飛讓人在橋那面虛張聲勢也有一定作用,畢竟貿(mào)然出手,被人圍了的滋味絕不好過。當然,這幾人都是一時人杰,識英雄、重英雄,不忍做掉張飛也是有可能的。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經(jīng)典的一幕,張飛只身當陽橋,喝退曹操百萬雄獅,嚇死名將夏侯杰。那么歷史上真的有這件事發(fā)生嗎?小說中描述當時曹操的大將許諸,夏侯惇,張遼等都在場,那么他們?yōu)槭裁床怀鰬?zhàn)呢?
個人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以下皆為演義分析。
一、曹操謹慎小心,沒有允許進攻
三國志中描述,曹操隨虎豹騎與眾將領追趕劉備等人于當陽橋時,只發(fā)現(xiàn)了張飛一人站立于當陽橋頭,并且張飛一副胸有成竹,自信滿滿的樣子,從當時戰(zhàn)場的實際情況來分析,當陽橋窄而長,并不合適輕敵冒進。
再加上當時張飛并不是沒有任何準備,三國志中描述,張飛當時派遣了二十軍士騎馬系以斷木來回奔馳,揚起塵土,制造出有千軍萬馬埋伏的假象,曹操在歷史上本就陰險狡詐,生性多疑,這眾所周知,張飛的這些舉動,令曹操難免不懷疑會有埋伏,所以他并沒有貿(mào)然進攻也是情理之中。
張飛在當世也是名聲大噪,曹操也曾聽關羽說過張飛勇猛異常,并且親眼看見過張飛與呂布對陣百回合于不敗,這讓他從心里對張飛其實也有所忌憚。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曹操當時并沒有下令出戰(zhàn),而在古代,沒有主公的命令,將領也沒有未經(jīng)請示擅自出戰(zhàn)的資格。因此才出現(xiàn)了夏侯惇、張遼等人沒有出戰(zhàn)的怪象。
二、曹操愛惜人才,無奈退卻
這個原因在當時的背景下也不是不可能的,當時在當陽橋之前,劉備麾下名將趙云就于長坂坡帶著劉備的孩子劉禪在百萬雄兵包圍下七進七出,斬殺曹操將領無數(shù),當然了,這其中不免有些夸張成分,但是當時趙云能夠如此肆無忌憚,所向披靡,自身的勇猛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曹操當時下令不能放箭偷襲,這明顯是曹操起了愛才之心,從收留關羽,并讓他有過五關斬六將的事跡就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愛才心切的梟雄。
再加上曹操深知劉關張三人都不平凡,都是不可多得人才,并且他們都已經(jīng)被自己逼到走投無路了,而自己卻擁有眾多精兵良將,張飛等人或許以后可以為自己所用,所以在當陽橋,并不想對張飛還有還未走遠的劉備等人趕盡殺絕。所以并沒有讓許諸,張遼等人出戰(zhàn)進攻,反而下了退兵的命令。
三、新野之火,前車之鑒
大家都知道,曹操追趕劉備,大敗劉備之前,曾經(jīng)派遣夏侯惇等人率領重兵進攻過劉備鎮(zhèn)守的新野。但是因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夏侯惇的輕敵冒進。使軍隊死傷無數(shù),大敗而歸。
這場戰(zhàn)爭使諸葛亮名震遐邇,再加上身邊謀士對諸葛亮的贊美,使得曹操對諸葛亮產(chǎn)生了恐懼,也知道了劉備有諸葛亮的輔佐,自己萬事都要小心。
當陽橋上,怕張飛勇猛是一方面,他還可能害怕的是這是諸葛亮的埋伏,畢竟諸葛演義中是bug一樣的存在。若貿(mào)然殺過去,像新野之戰(zhàn)一樣,損兵折將,那就得不償失了。于是只能先行退卻,等待機會,這樣的情況下,張遼,許諸等人也只能退卻,更不用說經(jīng)歷過新野之戰(zhàn)慘敗的夏侯惇了。
還不知道:怒吼長坂坡的讀者,下面我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溫酒斬華雄,怒吼長坂坡等等這些傳奇故事,不僅在當時聞名天下,就是現(xiàn)在人們也津津樂道。其中張飛在長坂坡的那一戰(zhàn)著實令人佩服,那一聲震耳欲聾的怒吼,嚇得曹操軍中一個士兵吐血身亡。那么為什么張飛怒吼一聲,許褚,李典,張遼等全體沉默,不敢迎戰(zhàn)呢?
要說呂布可以稱為是三國第一戰(zhàn)神,但他也怕的一個人,那就是張飛。
張飛屢次向呂布發(fā)起挑戰(zhàn),偏偏因為他背后的關羽和劉備,所以呂布屢次吃虧。搞的三國第一戰(zhàn)神看見張飛就跟看見瘟疫一般躲著跑,可見張飛是何等的厲害。并且他的戰(zhàn)斗力也是無話可說,他與關羽齊名都是萬人敵的存在,萬軍叢中取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張飛之所以能這么輕易的就攔住曹操手下的眾多大將,原因不外乎于這幾點,當年曹操因為自己的私心讓他失去了典韋,那時典韋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衛(wèi)曹操,許褚和典韋一樣,其主要任務就是保護曹操,因此如果沒有曹操命令,許褚是不會輕舉妄動的。至于張遼和夏侯惇等人,盡管他們武藝高超,但都沒有和張飛正式對戰(zhàn)過,對于張飛的實力并不是很清楚。
看到趙云成功救出阿斗后,自己非但不逃命,反而連聲叫戰(zhàn)。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張飛目光如注,一副想要同歸于盡的氣勢唬住了曹軍,曹操作為一個愛才之人,極不愿意為了拿下阿斗,就失去自己身旁的猛將。再加上當時情況所迫,不得已只能退兵,讓劉備等人得以安全撤離。
熟讀古代戰(zhàn)史的讀者都知道,兩軍對壘大將一對一單挑那樣的事情,只會出現(xiàn)在演義小說和影視劇中。真正的戰(zhàn)爭講的是兵不厭詐人多欺負人少,即使再勇悍的名將,也架不住三十個小兵的群毆號稱三國第一勇將的呂布,就曾被袁紹的三十個小兵嚇得連夜逃走。
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無論是正史《三國志》還是小說和電視劇《三國演義》,都出現(xiàn)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張飛獨自橫矛立馬于當陽橋上,大聲通報自己姓名之后,曹營諸多名將和無數(shù)大軍,為何沒有一人沖殺向前?
經(jīng)典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完美而又深刻地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張飛兩次通報姓名,對面的曹仁似笑非笑地看向了獨眼將軍夏侯惇,夏侯惇低頭不語。于是我們禁不住發(fā)問:大家都是老熟人,張飛有啥必要兩次通報姓名?曹仁似笑非笑的表情里,到底藏著啥秘密?
讀者諸君都知道,張飛跟著劉備在曹營呆了很長時間,還曾經(jīng)跟夏侯惇等人并肩作戰(zhàn),夏侯惇那只眼睛,就是在支援劉備的時候,被呂布部將射沒的。
張飛是一個很豪爽很愛交朋友的武將,為此后來還曾吃過蜀中名士劉巴的閉門羹。與?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的關羽不同,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在古代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不在人品而在社會地位,按照社會地位來講,當時的諸曹夏侯無疑是屬于君子階層的。
建安三年,劉關張一起依附曹操,劉備受封左將軍豫州牧,張飛受封中郎將,關羽太牛而曹操還沒發(fā)現(xiàn)他的價值,所以沒有任何軍銜。
從建安三年到建安五年,張飛跟曹營諸將做了兩年戰(zhàn)友,跟誰喝過多少次酒,這一點史料不會記載,倒是《三國志平話》有過描述。
當年張飛突出重圍找曹操救劉備,
?東南帳里二將皆出,內(nèi)中一人叫張飛下馬,同見,二人相見甚喜。曹公曰:?乃是夏侯惇也。
這樣看來,就像關羽后來跟張遼徐晃關系很好一樣,張飛一開始就跟夏侯惇關系很好,可以說是有過出生入死的過命交情。
張飛的豪邁性格,必然會給曹營諸將留下深刻印象。按理說他在長坂橋阻擋曹軍的時候,即使不大吼著兩次通報姓名,曹營諸將也都認識他。但是《三國志?卷三十六》卻留下了這樣的記載:
?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飛據(jù)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曹營諸將?不敢?決戰(zhàn),當然不是畏懼,因為沒有人規(guī)定不允許群毆,即使樹林后甚囂塵上,也嚇不住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諸曹夏侯乃至五子良將和許褚文聘。這些人都知道劉備有多少家底,即使有伏兵,也嚇不住混不吝許褚和曹洪:這二位連率領西涼鐵騎的馬超都不怕,又怎么會害怕人單勢孤的張飛?
至于那個似笑非笑的曹仁,就更厲害了: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就是奈何曹仁不得,曹仁在險些被大水淹沒的樊城,一直堅持到勝利。
但是很奇怪,這些人大眼瞪小眼,誰也不肯上前,等到拆了橋張飛走了,大家才想起架設浮橋追擊。
看了經(jīng)典版《三國演義》,我們不能不佩服導演和演員深厚的歷史文化功底,他們在當陽橋邊的表現(xiàn),足以證明他們知道三國時期那令諸曹夏侯都感到尷尬的秘密:大家都很糾結,一擁齊上暴打張飛,導演不讓,曹操也不讓,打贏了更是會成為一個大笑話。
之所以說打敗或生擒張飛就會成為一個大笑話,是因為張飛和諸曹夏侯之間有一個盡人皆知卻誰都不好意思挑明的關系:此時的張飛,見了曾經(jīng)肩膀頭齊論弟兄的諸曹夏侯,按照禮節(jié)不是叫叔叔就是叫大爺,張飛叫不出口,諸曹夏侯也不好意思答應。
張飛之所以比戰(zhàn)友矮了一輩,純屬是自找的。當年劉關張被曹操打散,劉備逃亡,關羽被擒,張飛進了芒碭山,結果遇見了夏侯淵的侄女:
?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chǎn)息女,為劉禪皇后。?
夏侯淵對這個侄女相當疼愛,史書也對此大加贊揚:
?時兗、豫大亂,淵以饑乏,棄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夏侯淵含辛茹苦把侄女養(yǎng)到十三四歲,沒想到在建安五年便宜了張飛。
讀者諸君都知道,張飛這個人粗中有細還有些懼內(nèi),所以建安十三年在當陽橋邊遇到諸曹夏侯蜂擁而至,肯定心里也是極其忐忑:做了人家八年侄女婿了,對面是一群?真大爺?,這仗可咋打?如果他們假裝不認識而黑了我可咋整?我還是自報姓名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3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劉伯溫為何提議殺了明朝大臣張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