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行動”支教活動旨在為教育相對落后地區(qū)提供優(yōu)質傳統(tǒng)文化暑期課程,而今年因為疫情,我們的教學活動移至線上。隨著五月的到來,前期緊張有序的準備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各個支教隊進入了網(wǎng)絡授課階段。面對“云”教學的挑戰(zhàn),各隊在實踐中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與創(chuàng)新,一起來看看大家是怎么應對的吧!
Q1:對于這次特殊的遠程線上支教,各位老師有什么想法呢?
由于疫情,本定于暑假的支教活動改為了線上教學,時間也提前到了五月份,這樣的變化無疑給了我們不小的壓力。一開始面對授課形式的轉換和隨之而來的課程內(nèi)容、作業(yè)安排等的改變大家都略顯慌亂。但我們很快調整好了狀態(tài),明晰難點,對癥下藥,很快進入了備課教學的正軌,相信同仁們一定可以突破重重困難,將最精彩的課程內(nèi)容帶給網(wǎng)絡另一端的孩子們。
精簡后的課程安排
Q2:線上教學分為直播與錄播兩種方式,輔仁行動選擇了哪種?
今年“輔仁行動”采用了直播與錄播兩種授課方式,各隊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課程錄播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線上教學意外情況的發(fā)生,但是互動性相對較弱,需要采用有趣的講授方法,把握好授課節(jié)奏。直播更為生動,但教學效果可能會受網(wǎng)絡影響,因此需要隊員們做好備案,增強臨場反應能力。
圖片為錄課的后期剪輯、調整
Q3:教學形式改為線上教學之后,教授的課程有沒有什么改動?
我們的態(tài)度和實際工作是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到了能開就盡量開。大部分基本課程,如“漢字與中國文化”、“孔子曰與課堂劇”、“詩詞吟唱與鑒賞”仍作保留。但是除常規(guī)課程以外,各隊還會有自己的特色課程,線上教學使得一些隊伍原本設計的新課程開發(fā)受到了影響。
Q4:教學形式改為線上教學之后,具體課程內(nèi)容有沒有做出什么改變?
如何在線上教學過程中保持孩子們的注意力,保證大家知識吸收的效果與效率,這是老師們在授課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 “漢字與中國文化”的理論性較強,因此我們對課時進行了相應壓縮,單節(jié)課程時長適度縮短,重點講解每節(jié)課的核心漢字。
● “孔子曰與課堂劇”則通過增加游戲環(huán)節(jié)等互動方式來彌補課堂劇的缺失。
● “詩詞吟唱與鑒賞” 把課程重心遷移到了理論知識方面,吟唱部分除了課堂展示外,我們還會在課下錄制示范音頻給學生,幫助學生自行練習。
教學截圖
Q5:線上教學的形式可能導致課程趣味性的缺失,對此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呢?
首先在課程內(nèi)容上,我們在精簡的同時選擇較為生動有趣的專題進行講解。其次,我們也在PPT的制作上花費了更多心思,通過設置動畫、著重號、有趣的圖片等增加趣味。在錄課的過程中,需要老師們時刻注意控制課堂節(jié)奏,盡量保持氛圍的輕松活潑,并適當搭配游戲環(huán)節(jié),為孩子們帶來不枯燥的國學課。
隊伍課程大綱舉例
Q6:線上教學的形式,使得教學中最重要的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受阻,對此有沒有什么補救措施呢?
為增加和孩子們的互動,各個隊伍設置了微信或QQ互動群,每次課后任課老師都會在群中進行答疑,及時解決同學們課堂上或作業(yè)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把握教學效果與教學反饋。平時,老師們也會在互動群中就同學們感興趣的問題和大家進行交流,并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點進行知識補充與內(nèi)容調整。
課程變動后的問卷調查
課程群中師生互動
Q7:遠距離線上教學,如何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
為了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有的隊伍通過微信小程序收集學生的作業(yè),有的隊伍設計調查問卷對同學們的聽課效果進行實時小測試,有的隊伍建立了一套積分獎勵機制,通過學生的作業(yè)與測試的完成情況進行獎勵,更好調動學生積極性,并且及時把握教學成果,改進教學缺漏。
線上問卷小測試
Q8:精心準備了這么久的國學網(wǎng)課,會在什么時候和大家見面呢!
本次“輔仁行動”國學網(wǎng)課在五月中旬已經(jīng)陸續(xù)開始與大家見面,大部分隊伍的線上授課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真心希望我們的課程可以給孩子們帶來各自不同又鮮活的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國學的魅力!
「輔仁行動」是由北京師范大學章黃國學與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會聯(lián)合舉辦的傳統(tǒng)文化公益支教項目,也是敦和種子基金項目的重要內(nèi)容。我們旨在打造優(yōu)質的傳統(tǒng)文化支教課程,為高校學子的支教活動提供充分的支持。
浙江安福利
生慈善基金會
浙江敦和
慈善基金會
文章原創(chuàng)|版權所有|轉發(fā)請注出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57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陸與臺灣發(fā)生閩獅漁事件
下一篇: 美國太空宇航員第一人艾倫·謝潑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