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7年前的今天,1836年7月29日 ,法國巴黎凱旋門建成。
凡是到法國首都巴黎去旅游的人,都要到凱旋門攝影紀念,而歷來沒有去過巴黎的人,也很少有不知道凱旋門這個名字的。久負盛名的凱旋門是1836年7月29日建成的,距今已有177年的歷史。
凱旋門座落在巴黎西北面的戴高樂廣場,12條大街以它為中心放射形散開,因此,戴高樂廣場也稱星際廣場。
凱旋門的建造,始于古羅馬。1806年2月22日,拿破侖1世在歐斯代爾利茨戰(zhàn)役中打敗了奧俄聯(lián)軍,凱旋回國,經過星際廣場,在國民的喝彩聲中,拿破侖突然萌生1念,決定在星際廣場建筑1座城門,以迎接往后得勝歸朝的法軍將士。當年8月15日,城門依照法國建筑大師夏爾格蘭的設計方案破土開工,中間幾經波折,時建時停,經歷了30年,到1836年7月29日,這座高50米、寬45米的凱旋門才全部竣工。
凱旋門4面有門,門內刻有跟隨拿破侖遠征的386名將軍的名字。另外還有4塊記載重大戰(zhàn)役的浮雕,其中最負盛名的是面向愛麗舍田園大街、由法國著名雕刻家弗朗索瓦呂德設計的《1792年志愿軍動身遠征》,后來的法國國歌《馬賽曲》就是由此產生的。這塊浮雕在19世紀的法國以致世界雕刻史上,都處于重要的地位。
修建凱旋門時,原計劃門眼前后的4塊巨石浮雕全由呂德設計,但是大臣梯也爾又改變了主張,只讓呂德完成其中1件。呂德在反復思考以后,決定采取《出征》的內容。這塊浮雕問世以后,立刻在思想和藝術上壓倒了其他3塊:考爾托維的《凱旋》和艾爾克斯維的《抵抗》和《和平》。呂德沒有具體描繪1792年法軍從馬賽動身的具體情節(jié),而是賦予了當代革命者以古羅馬共和主義者的英雄形象。他塑造了6個志愿兵和1個寓意的女神。女神騰空飛騰,右手持劍。在女神之下,老軍人與裸體小孩處于突出的位置;4名戰(zhàn)士一觸即發(fā),斗志高昂。全部畫面不過7個人物,卻反應出千軍萬馬、勇往直前的氣勢,彌漫著法蘭西人民的愛國主義和爭取自由的思想。
從凱旋門建成到今天,巴黎人民始終保存著這樣的傳統(tǒng):每逢重大節(jié)日盛典,1個身穿拿破侖時期盔甲的戰(zhàn)士,端著鋒利的劈刀,守衛(wèi)在《出征》雕像前,以此令人牢記法蘭西民族的自豪,鼓舞法國人民為自由而戰(zhàn)役。每一年法國國慶閱兵式和其他盛大的國家慶典都在凱旋門舉行。凱旋門的無名兵士墓地是供來訪的各國元首憑吊的場所。1988年6月至1989年7月,法國政府用了1年多的時間,對凱旋門進行了全面維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62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錢穆:教育最大的錯誤是模仿西方
下一篇: 中國有色金屬冶金專家邱竹賢教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