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著名指揮家塞爾吉烏切利比達克去世
塞爾吉烏切利比達克1912年生于羅馬尼亞羅曼市。在1996年8月15日,慕尼黑愛樂樂團的音樂季開幕演出還沒有開始他就去世。他的指揮藝術(shù)歷一生磨煉,到了晚年儼然是出神入化了。他有1句名言:『音樂不是美,美只是通向音樂的釣餌。音樂是真!』1個『真』字注定了切利大半生的顛沛流離,但也是1個『真』字讓切利晚年得以升華,到達了自己比較理想的境地??ɡ瓝P1心想融會富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卻一生都沒有做到;而切利卻是誰都不買帳,只做自己,所以能自得其樂了。兩人境地之高低,我想最少在我們東方人眼里是很容易辨別的了。
1963 年他受聘擔負了新組建的瑞典國家廣播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同時還兼任了丹麥廣播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 70 年代中期,他又開始在法國和德國謀求事業(yè)上的發(fā)展,1975年到1976 年,他是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指點與常任指揮,1976 年到1977年,他又接過了德國南部廣播交響樂團常任指揮的職務,爾后他便常常以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為中心,廣泛地展開他的指揮活動。進入到8、910年代以后,他又將他的指揮活動擴大到了世界的范圍內(nèi),在這一0幾年里,他前后在中美洲的一些國家的交響樂團和美國的許多交響樂團中擔負客席指揮,取得了人們的一致好評,并且還贏得了『著名樂隊訓練家』的美譽。
切利比達克名望不響的緣由大致有2。其1,他以極為嚴格乃至刻薄的標準訓練樂隊,不達他心中的音響理想絕不善甘罷休。為此,他所要求的排練次數(shù)之多(常常1套曲目需排10次以上,而一般慣例是一到3次)幾近『臭名昭著』,因此在普遍講求效力的西方,一流樂隊都對他『敬而遠之』(直到其生前最后17年,飄泊一生的切利比達克才終究找到了理想的居住之所:慕尼黑愛樂樂團);其2,他生前謝絕發(fā)行唱片,認為唱片只是僵死的文獻,絕對不能和活生生的音樂同等。唱片與音樂的關(guān)系,大致相當于罐頭與新鮮食品。因此,切利比達克仿佛是心甘甘心封殺了自己。直到1998年――他于1996年去世,迫于世界市場上未經(jīng)授權(quán)的切利比達克盜版唱片愈來愈多,他的遺孀和兒子才同意與唱片公司簽約,同意正式發(fā)行他生前的現(xiàn)場工作錄音。因而,我們這些永久無緣在現(xiàn)場凝聽切利(愛樂者對他的昵稱)的晚生,終究有機會得以窺見1絲這位大師棒下的音響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71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原創(chuàng)十個方法幫你遠離邪淫
下一篇: 學會付出懂得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