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唐德宗的生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唐朝史上已經非常有趣的事情,同時也是當時震驚唐朝的一樁案件,那就是唐德宗的生母到底是誰?說到唐德宗,他是當時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間功過相當沒有太大的功勞也沒有太大的過錯,當然了,唐德宗在位的時候,安史之亂已經平息,所以說,唐德宗也就是處理一些剩余的小事,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唐德宗的生母到底是誰?為什么說唐德宗的生母被冒充呢?
震驚唐朝的假冒皇太后案!唐代宗沒干完的事,唐德宗繼續(xù)干。李適15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母親,常年隨父親和爺爺顛簸于戰(zhàn)火之中,對母親的思念可想而知。他即位后,尊沈氏為“睿貞皇太后”,并派出比父親時期更為龐大的尋親團奔赴全國各地尋找,對于提供線索者開出了驚人的高價??吹交实圻@么尋母心切,一些人開始眼紅了,她們認為畢竟皇帝和沈太后分開已經是多少年前的事,作假的機會很大。
在某種程度上講,皇太后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為她們的肚子就是一座工廠,專門負責“組裝”皇帝,締造國家的領導人,王朝的延續(xù)、百姓的福祉全賴她們掌控。所以,皇太后在封建社會的地位極其尊貴。個別的女強人,如呂后、蕭燕燕、慈禧等等,都是掛著太后的羊頭賣著皇帝的狗肉,其風光程度是他們的皇帝老公都比不了的。然而,即使這么尊貴的萬金之軀,在歷史上也曾有人冒充過,公然要認皇帝做兒子。令人奇怪的是,冒充這位太后在當時還成為一種潮流,一個冒牌貨倒下,千萬個冒牌貨跟著站起來,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話說在唐玄宗開元年間,人杰地靈的湖州地區(qū)有戶名門大家,家里有個聰明美麗的女兒沈氏。她知書達理,人見人愛,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市花”。豆蔻之年,正趕上皇帝選妃。當地官員為了撈政績,就把她推薦了上去。唐朝的選妃慣例是各地州府層層推舉,地方覺得沒意見的集合組團送到京城,由皇帝依據個人的審美進行最后的篩選??上?,湖州的“市花”香味不夠,沒有征服了唐玄宗。不過,皇宮歷來沒有退貨的習慣,既然來了,就要“物盡其用”,于是她就做了太子東宮的一名宮女。當時的太子就是后來的唐肅宗李亨,他本人有個很強勢的皇后,雖然十分喜歡沈氏,卻不敢變成自己的老婆,只好把她變成兒子的老婆。他的長子是廣平王李豫,見到天下掉下來的沈妹妹既漂亮又賢惠,喜歡得不得了。沈氏的肚子也爭氣得不得了,很快就生下了日后的唐德宗李適。
李豫對兒子非常喜歡,母以子貴,因而沈氏也十分受寵。一家三口就這樣美滿地過了十五年,直到公元756年的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對于突然爆發(fā)的這場叛亂事前毫無心理準備,在身邊一干弄臣的誤導下只知道逃跑。跑就跑了吧,還跑得極其狼狽,丟三落四,一堆老婆里只帶上了楊貴妃。自己的老婆尚且如此,別人的老婆就更不在乎了。沈氏和許多皇子皇孫的老婆就這樣成了安祿山的戰(zhàn)利品。她先是被安祿山帶到了洛陽,后來被關到了掖庭中。與此同時,李亨半路撇下唐玄宗,帶上部分士兵和自己一家人北上靈武,擅自即位為皇帝,然后重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抗擊安祿山。沒等到他們動手,安祿山先死在自己兒子手中。郭子儀趁機發(fā)動大反攻,于公元757年一舉收復長安、洛陽。當時攻打洛陽的正是沈氏的丈夫李豫,他幸運地找了妻子,由于戰(zhàn)尚未結束,他顧不上兒女情長,把沈氏暫時安置在洛陽。這注定是李豫后半都將為之后悔的一個決定。
就在唐朝大軍清剿安祿山殘部的時候,史思明突然在洛陽舉起了造反大旗。留在此地的沈氏首當其沖是被通緝的對象,可惜的是,沈氏到底被抓還是被殺,此后一直沒定論,我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沈氏從此消失了,再也沒見過她的丈夫和兒子。李豫心中極其愧疚,再次收復洛陽后,他派人四處尋找,總是沒有結果。公元763年,他即位為唐代宗,以圣旨的形式傳遍天下,要求各地紛紛尋找沈氏。結果直到自己死,除了找著一堆騙子,連沈氏的一根頭發(fā)都沒找到。
老子沒干完的事,兒子繼續(xù)干。李適15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母親,常年隨父親和爺爺顛簸于戰(zhàn)火之中,對母親的思念可想而知。他即位后,尊沈氏為“睿貞皇太后”,并派出比父親時期更為龐大的尋親團奔赴全國各地尋找,對于提供線索者開出了驚人的高價。看到皇帝這么尋母心切,一些人開始眼紅了,她們認為畢竟皇帝和沈太后分開已經是多少年前的事,作假的機會很大。萬一成功,不僅有了個皇帝兒子,還能享受天下最好的榮華富貴,冒一次險值了!抱著這種心態(tài),很多騙子開始登場了。公元781年,李適得到一個驚人的好消息,他娘在洛陽被找到了,絕對是貨真價實的。李適那個高興呀,立即準備動身去洛陽接親娘。
其實這個老太太是唐玄宗時期的高力士的養(yǎng)女。年輕時進宮,與沈氏經常見面。當時宮女們都發(fā)現,她與沈氏容貌特別相像。巧合的是,沈氏哺育德宗時,削水果不小心傷了左指,而她在宮中切瓜時也傷了左指??尚Φ氖?,她寓居洛陽,年紀一高,就愛說話,而說的都是宮里的事情,于是接觸她的人不免動疑。剛好德宗繼位,尋找生母,一個最明顯的特點是左手指有傷。于是認識她的人為了貪功,馬上向官方報告,說她即是太后。地方官只想著升官,沒經過確認,馬上向朝中奏聞。朝中為了準確起見,立派幾個老年宮女去洛陽驗貨。有個女官叫李真一,到洛陽一看,果然就是太后,再問她當年宮中事情,她竟如數家珍。問她是不是太后,她卻含糊其辭起來。當地官員為了邀功請賞,便不管好歹,把高氏老太太奉養(yǎng)起來。
此事轟動洛陽,只有高力士的養(yǎng)子高承悅洞悉內情,他怕此事惹惱圣上,慌忙奏說太后恐非是真。德宗便派高力士的養(yǎng)孫樊景超去洛陽驗看。樊景超一看,竟是姑母,不禁說道:“太后也好冒充嗎?倘圣上加罪怎么得了!”
不想假太后仍無動于衷。樊景超見姑母裝傻,便突然大聲喊道:“有詔下來,高女偽充太后,令即刻解京問罪!”高女聽了這話,方才著慌,忙說:“我為人所強,并非自己的本意?!狈俺脤崳R上返報德宗,并替姑母請罪。德宗說:“朕寧受百欺,而求一真。倘高女因此得罪,誰人再敢向朕報告太后消息?”
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由此導致的一個惡果是假冒者此后越來越多,直到唐德宗李適病逝,也未能找到自己的母親。這項耗時巨長的尋人工程從唐代宗一直持續(xù)到唐憲宗,歷經四位皇帝。唐憲宗繼位時,僅從年齡上來說,沈氏活著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找到的可能性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唐憲宗就于肅章內殿為沈氏發(fā)喪,尊為太皇太后,結束了耗時幾十年的尋找。
安史之亂以后,唐室衰微。吐蕃兵 20 萬大舉入侵,攻入長安,唐代宗帶領隨身官員出走,于是宮中妃嬪陷入敵軍中,有的喪了性命,有的僥幸逃出。等到郭子儀驅走亂兵,很多宮人都沒有下落,唐代宗的妃子沈氏也不知去向。
十多年后,唐代宗的兒子唐德宗繼位,他的母親就是當年丟失的沈氏。德宗急于找到生身母親,下了好幾道詔書,讓普天之下都去查尋。
忽有人奏報,說東都洛陽,有一個老太太自稱太后,已被官員接入上陽宮中奉養(yǎng)起來,唐德宗不禁龍顏大悅,立即打發(fā)人去東都看望。
原來,這個老太太不是太后,而是唐玄宗時期的高力士的養(yǎng)女。她年輕時進宮,與德宗生母經常見面。當時宮女們都發(fā)現,她與沈氏容貌特別相像??汕傻氖?,沈氏哺育德宗時,削水果不小心傷了左指,而她在宮中切瓜時也傷了左指。TH5閃靚童網
可笑的是,她寓居洛陽,年紀一高,就愛說話,而說的都是宮里的事情,于是接觸她的人不免動疑。剛好德宗繼位,尋找生母,一個最明顯的特點是左手指有傷。于是認識她的人為了貪功,馬上向官方報告,說她即是太后。地方官不確認,馬上向朝中奏聞。朝中為了準確起見,立派幾個老年宮女去洛陽,有個女官叫李真一,到洛陽一看,果然就是太后,再問她當年宮中事情,她竟如數家珍。問她是不是太后,她卻含糊其辭起來。當地官員為了邀功請賞,便不管好歹,把高氏老太太奉養(yǎng)起來。
此事轟動洛陽,只有高力士的養(yǎng)子高承悅洞悉內情,他怕此事惹惱圣上,慌忙奏說太后恐非是真。德宗便派高力士的養(yǎng)孫樊景超去洛陽驗看。樊景超一看,竟是姑母,不禁說道:“太后也好冒充嗎?倘圣上加罪怎么得了!”不想假太后仍無動于衷。樊景超見姑母裝傻,便突然大聲喊道:“有詔下來,高女偽充太后,令即刻解京問罪!”
高女聽了這話,方才著慌,忙說:“我為人所強,并非自己的本意?!狈俺脤?,馬上返報德宗,并替姑母請罪。德宗說:“朕寧受百欺,而求一真。倘高女因此得罪,誰人再敢向朕報告太后消息?”
于是,一場鬧劇就煙消云散了
仙庾古廟
在湖南株洲市荷塘區(qū)仙庾嶺風景區(qū)的半山腰,有一座古樸的道觀,名曰仙庾古廟。仙庾廟始建于唐代,相傳唐德宗李適的生母沈珍珠,因“安史之亂”避難于此。沈珍珠后來改名李慈惠,在此修道成仙。今廟中供奉的仙女娘娘,即為沈珍珠。沈珍珠擅長醫(yī)術,修道之余常為當地婦女兒童施藥治病,深受人們愛戴。沈珍珠得道成仙之后,到此求簽問藥的人們更是絡繹不絕,故而古廟香火千年不衰。仙庾廟大門口的“仙人贊化,庾嶺回春”對聯(lián),據說是清朝乾隆皇帝所題。仙庾廟原址在仙瘐嶺山頂,清代道光十二年(1833年)重修時,官府考慮到朝拜者多為婦孺,登山過于艱難,遂將古廟遷建至半山腰。而山頂的仙庾廟舊址,后改建為一座七層寶塔,取名文昌塔,又名仙庾塔。
文昌塔又名仙庾塔
沈珍珠得道成仙的傳說,自然不足為信。但安史之亂中,唐德宗的生母沈珍珠在戰(zhàn)亂中失散,一直下落不明,歷史上卻確有其事。史籍記載,沈珍珠系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出身名門望族,其父沈易直曾在朝廷擔任秘書監(jiān)職務。唐玄宗開元末年,沈珍珠作為“良家子”選入東宮,被太子李亨(即后來的唐肅宗)賜給其長子廣平王李俶(后改名李豫,即后來的唐代宗)當侍妾,人稱“廣平王妃”。天寶元年(742年),沈珍珠生下李俶的長子李適(即后來的唐德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fā)安史之亂。次年,安祿山叛軍攻陷京城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避難,來不及逃亡的沈珍珠被叛軍俘獲。其時,安祿山已在東都洛陽稱帝建國,沈珍珠于是被解送至東都掖庭。至德二年(757年),以廣平王李俶為天下兵馬元帥的唐軍,相繼收復了長安、洛陽,沈珍珠獲救。但因李俶繼續(xù)領兵北征,沈珍珠只好仍留在洛陽宮中。不久,史思明叛軍再度攻陷洛陽,沈珍珠從此杳無音訊。
仙庾古廟圣母殿
乾元元年(758年),廣平王李俶因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戰(zhàn)功卓著,被其父唐肅宗李亨立為太子,并改名李豫。寶應元年(762年),李豫即位成為唐代宗,并于當年收復洛陽。收復洛陽后,唐代宗曾派人四處尋找沈珍珠,但十余年間,除了出現幾個冒名頂替者之外,一無所獲。大歷十四年(779年),李適即位成為唐德宗,繼續(xù)尋找生母沈珍珠,并尊沈珍珠為“睿貞皇太后”。唐德宗在尋母過程中,假冒者層出不窮,但唐德宗對假冒者十分寬容。他說,我寧愿上當一百次,只要一次真的就可以了。如果對冒名頂替者治罪,以后就沒人敢提供線索了。遺憾的是,唐德宗終其一生,也未能找到親生母親。元和元年(805年),唐憲宗李純(唐德宗之孫、唐順宗之子)即位,估計其曾祖母早已不在人世,遂下詔終止尋找沈珍珠,并尊其為太皇太后,建衣冠冢與曾祖父唐代宗李豫合葬元陵。
仙庾古廟元辰殿
既然沈珍珠的下落是一樁懸案,那么株洲仙庾廟供奉的仙女娘娘李慈惠,是不是真正的沈珍珠,也就值得懷疑了。不過,安史之亂期間,中原地區(qū)戰(zhàn)火紛飛,大量人口逃難至湖南,卻是事實。例如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在京城長安紅極一時的梨園樂師李龜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就曾流落湖南,以賣藝為生。因此,沈珍珠在東都洛陽第二次淪陷后,跟隨南遷的人流來到湖南,也不是沒有可能。
仙庾古廟簡介
如果沈珍珠真的流落到了湖南,為何要改名換姓循入道觀呢?這得從沈珍珠兩次落入叛軍之手的不幸遭遇來分析。首先,天寶十五年(756年)長安失陷時,廣平王李俶帶著14歲的兒子李適出逃,卻將沈珍珠遺落在長安,表明廣平王對沈珍珠并不寵愛,大難之時任其自生自滅。其次,廣平王收復洛陽后,并未及時將沈珍珠護送回長安,而是將她留在洛陽,顯然十分薄情寡義。或許是因為她曾落入叛軍之手,有失貞之嫌,故而廣平王不再把她當作自己的家人對待。哀莫大于心死,悲莫過于無聲。所以,洛陽再次失陷后沈珍珠對廣平王心灰意冷,從此隱匿江湖,也就不難理解了。至于唐代宗登基后多方尋找沈珍珠,可能是看在沈珍珠是長子李適生母的份上,不想讓其流落民間而已。
電視連續(xù)劇《珍珠傳奇》
1987年,沈珍珠的故事被臺灣中國電視公司拍成電視連續(xù)劇《珍珠傳奇》。雖然劇情純屬胡編濫造,但播出以后卻在海峽兩岸引起了轟動。株洲仙庾廟也因此名聲大噪。此后,株洲地方政府專門撥款修繕,使得仙庾古廟再現光彩。據說農歷九月九日是沈珍珠生日,每年這個時候當地都舉辦民間廟會,以紀念這位“慈沾黎庶、惠及蒼生”的仙女娘娘。至于株洲仙庾廟供奉的仙女娘娘李慈惠,究竟是不是沈珍珠,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千多年后人們仍在孜孜不倦地用一個美麗的傳說,來紀念這位命運不濟的亂世王妃。如果沈珍珠在天有靈的話,一定會倍感欣慰。(文/謝志東)
仙庾嶺風景區(q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7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