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韰蚊蓨Z荊州對江東政權有什么影響?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呂蒙這個人物很有爭議,在“荊州之戰(zhàn)”中從“白衣渡江”到勸降傅士仁、糜芳,再到善待荊州士庶并利用關羽使者透露出去,整個作戰(zhàn)計劃天衣無縫,嚴絲合縫,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一舉拿下孫權魂牽夢繞的荊州(劉備所占),堪稱戰(zhàn)術上的大師。然而呂蒙襲取荊州的后果就是劉備和孫權之間的關系徹底破裂,劉備因為伐吳消耗大量的蜀漢的元氣,直到建興三年(即公元225年)才有所緩和;而東吳拿到荊州之后,由于大別山脈的阻礙,無法形成《隆中對》中那種益州、荊州兩路出兵鉗擊關中、河洛地區(qū)的效果。所以也有人認為呂蒙襲取荊州是戰(zhàn)略上的短視和失敗。一提到東吳或者說江東集團的戰(zhàn)略,人們往往想到周瑜、魯肅等人提出的“天下二分之計”,而忽略掉呂蒙。其實呂蒙也提出過自己的戰(zhàn)略。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江東集團在戰(zhàn)略上的變化
一提到江東集團的戰(zhàn)略,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所謂的“天下二分之計”。其實江東集團的戰(zhàn)略一直是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處于變化之中的。孫策時期兼向北方和西方擴張;孫權初期放棄北方,一路進攻西方,這個時候的江東才可以說是堅持執(zhí)行了“天下二分之計”的戰(zhàn)略;等到“赤壁之戰(zhàn)”爆發(fā)的時候,這個時候江東集團的戰(zhàn)略又發(fā)生變化,曹操進軍到荊州,“天下二分之計”面臨很大的困難,魯肅提出與劉備聯合,另扶植一個勢力幫助自己抵抗北方的壓力。這也是劉備崛起的一個契機。
周瑜在世的時候,孫權一直在“天下二分之計”與“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之間搖擺不定;而周瑜去世后,孫權終于選擇魯肅的戰(zhàn)略,借至關重要的南郡給劉備。然而劉備向益州擴張已經破壞了魯肅戰(zhàn)略的原先的設想。一個強大的劉備既可以是共同面對曹操的助力,也可以是孫權的威脅。尤其荊州在揚州上游,孫權最賴以生存的天塹就是長江,劉備與孫權共之,且占據上游的水利,這一直是孫權的心頭之患。
隨著劉備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孫權的擔憂就越來越重,兩家的關系越來越危險,魯肅的戰(zhàn)略的實行就越來越受到阻礙。在魯肅在世的時候,盡管魯肅一直小心維持著雙方的關系,但此時兩家的矛盾激發(fā)已經不是魯肅能夠遏制的了,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孫權令魯肅抵御關羽;令呂蒙襲取荊州南部三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一事就是一個體現。魯肅去世后,呂蒙繼承了魯肅的兵馬和工作,防備關羽的威脅。這個時候呂蒙這個對蜀漢的鷹派終于抬頭,隨之而來的也是江東集團的戰(zhàn)略的大變動——襲取荊州。而這種改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有著上述的發(fā)展的過程,并且已經出現端倪。
呂蒙提出的戰(zhàn)略
雖然江東集團這種戰(zhàn)略上的變化是大勢所趨,而具體還是由呂蒙提出來的。值得一提的是,呂蒙很早的時候,大致在劉備入蜀的時候就已經提出這個戰(zhàn)略,只不過一直被孫權擱置,直到與劉備的矛盾愈演愈烈、江東集團北伐不順、兼之鴿派魯肅去世之后,才重新提上日程。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呂蒙所提出的戰(zhàn)略。主要可以總結成三點。
全據長江防線
江東集團在防御上的重中之重就是全據長江防線,這一點也算是江東集團的老生常談了。早在孫策創(chuàng)業(yè)時期,張纮就提過“荊、揚可一”;后來魯肅、甘寧、周瑜都提出要跨有荊州、揚州,全據長江防線,只不過在一些細節(jié)上有所不同。呂蒙提出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他提出的時間太不合時宜,劉備和孫權已經聯盟,而且關羽已經坐鎮(zhèn)荊州,兩家的關系又不是太差,孫權又有北伐的雄心。所以這個計劃當然被孫權無視掉了。
全部控制江陵、江夏、襄陽
要論荊州哪些地點的戰(zhàn)略價值最高,那應該就是武昌、江陵、襄陽。武昌可以扼守荊州到揚州之間的長江水路,作為揚州在西方的一個屏障;江陵位于荊州北部的一片平緩地區(qū)的中心部位,西進可以入川;南下連通荊南;北上可以沿漢水向襄陽進發(fā),從劉表統(tǒng)治荊州時期就是軍事重鎮(zhèn);襄陽則攻守兼?zhèn)?,襄陽鄰近大巴山脈,東北方有大別山脈,兼有漢水的水利,足以成為江陵以及武昌在北方的屏障。更重要的是襄陽同時也是向中原地區(qū)擴張的基石?!堵≈袑Α分小翱缬星G、益”的前提條件具體下來就是兼有漢中和襄陽。
所以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有這樣的評價:“湖廣之形勝,在武昌乎?在襄陽乎?抑在荊州乎?”呂蒙提出的戰(zhàn)略中,就是要全部控制這三處要地。武昌就在孫權手中;孫皎占據江陵;呂蒙自己占據襄陽;加上潘璋深入到白帝阻擋劉備,這個時候孫權在荊州就處于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
一支萬人以上的機動兵團
全部占據荊襄要地,并且深入到白帝之后,呂蒙還提出讓蔣欽率領一支一萬人以上的機動兵團,沿著長江水路伺機游動,以便隨時支援各處。這就有點類似蜀漢中張飛擔任的閬中太守,或者后來在漢中、南中、永安之間設置的江州都督,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
呂蒙戰(zhàn)略的執(zhí)行程度
呂蒙原本想為孫權攻取江陵、襄陽兩個重鎮(zhèn),然而“荊州之戰(zhàn)”后不久就病死了。孫權也可以說是執(zhí)行了他留下來的戰(zhàn)略,但是程度有限。比如說對益州這邊,江東軍隊只深入到秭歸,即使在“夷陵之戰(zhàn)”之后也僅僅到與白帝所在的永安相鄰的巫縣,這也是蜀漢和東吳長久為動的國界線;在“襄樊之戰(zhàn)”之后,雖然關羽失敗,但也對襄陽、樊城的城防和軍資造成大量的破壞和消耗,曹魏一度放棄襄、樊,東吳派陳邵占據襄陽,但是后勁不足,不久就被曹仁奪回;解決掉荊州這個后顧之憂,以及在“夷陵之戰(zhàn)”大敗劉備之后,孫權和曹丕的聯盟或者說臣服自然就沒有必要了,曹丕大舉進攻東吳,迫使孫權與劉備再度聯手??梢哉f呂蒙的戰(zhàn)略只能說成功了一半,就是全據長江防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看呂蒙戰(zhàn)略中守護長江防線的人員,潘璋在上游位于荊、蜀之間的前線;孫皎居中坐鎮(zhèn)江陵作為后鎮(zhèn);呂蒙在襄陽充當進攻中原的橋頭堡;蔣欽在長江游弋,其中潘璋、呂蒙、蔣欽的政治立場都是淮泗集團,孫皎是孫權宗室,相對于江東世家大戶,都是更加信任和依仗的力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呂蒙、蔣欽、孫皎等人去世,陸遜、朱然等江東出身的將領展露頭角。雖然陸遜、朱然擔任要職離不開呂蒙的提拔,但也能看出隨著老一輩的淮泗集團的凋零,孫權需要更多的江東人的力量。尤其是陸遜這顆將星的升起以及大放異彩,更被一些人認為是江東世家崛起的重要標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9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