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怼爸悄摇尻隋e是個怎么樣的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有“智囊″之稱的晁錯對漢朝有大功,卻由于性格缺陷,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正是司馬遷蘇軾及晁父評說的,多所變亂,忠以謀國,無以存身,是一個悲劇。晁錯在史記漢書中都與袁盎列在同一傳記中,其實,他更接近的人應(yīng)該是賈誼,二人的才學都驚艷,二人的建議,都對漢初政局和后世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二人都是堅定的削藩撤藩者,不同的是,賈誼遇到文帝,柔順治國,做事不激進,徐徐削地。晁錯比賈誼運氣要好,遇到言聽計從的君主,使他的建議得以施行,君主的采納,卻成了他身敗名裂的主因,這可能也是二人不能同傳的原因吧,一人有善終,一人有始無終。
漢文帝劉恒邊塞王出身,深知民情民生,上位當政以來,不瞎折騰,順勢而為,以柔術(shù)治天下制權(quán)臣,先碰到意見飛揚的奇才賈誼,用其策而貶其人,以致賈誼郁郁而終。又發(fā)現(xiàn)了學法家之術(shù)的另一大才晁錯,也是情緒激昂,對各王國虎視眈眈,誓不兩立。文帝不意外地擱置他的建議。而對他的邊塞之策,卻贊賞有加并立即采納,還寫回信鼓勵。晁錯的政府扶持,引民實邊,屯田固本等對匈奴的戰(zhàn)略,意義深遠,作用極大。文帝便讓他教導當時的太子后來的景帝劉啟,當太子家令,晁錯也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人,能說會道,不久就與劉啟打成一片,以致言聽計從的地步,這從劉啟當上皇帝后對他的寵愛可見一斑。
晁錯的性格很有問題,史書說他嚴厲、剛直、苛刻、心狠,標準的法家人物,做事有點飛揚跋扈,仗著景帝的信任,做事大開大合,不太顧忌同僚面子,把丞相申屠嘉、外戚竇嬰、大臣袁盎酈商等大臣都逼成他的對手。這一點也造成袁盎進讒時,景帝周圍竟然無人為他解圍,沒有人挺身而出說句公道話,也是可堪嗟嘆的事。晁錯認為不削藩,地方權(quán)力過大,政令不一,天下必然會大亂,他的法家性格在此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沒有謀劃周全下,突然大舉下令削藩,不幸的是景帝不如其父文帝老道,竟然聽從了,激起吳楚七國之叛。削藩激起叛亂,應(yīng)該是預料中事,因晁錯之前就曾說過,削之則反,不削也會反。
說明有預期的,但卻沒有準備,沒有做好應(yīng)對叛變的處置各策,叛亂發(fā)生,又自以為是,不識人心深微,勸景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大后方,這是小孩子才敢提的建議,把皇帝置于險境,讓他上前線與叛軍交戰(zhàn),而激起這場叛亂的晁錯,卻想置身事外。不管是不是真的這么想,外人看來就是這樣的。景帝也不例外,心中極不爽,卻沒有理由可以駁斥。在這時,小人袁盎就乘間進讒,認為斬殺晁錯可以讓吳楚等國師出無名,亂事自平,景帝私恨公恨一齊爆發(fā),腰斬晁錯,當時晁錯的朝服還未脫下就被腰斬棄市。雖說袁盎進讒是一個原因,而對晁錯處以腰斬,折射出景帝心中實是對他痛恨至極。
這也是晁錯謀事不周、輕舉妄動的后果。正如其父自殺前對他說,你這么做,劉氏是平安了,我們可就大禍臨頭了。果不其然,后來鄧公進言為晁錯說公道話,景帝雖然表示后悔,卻沒有進一步行動比如平反追封等,可見還是耿耿于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6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