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古代書生很文弱嗎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中國這么長的歷史中,讀書人往往是一直被人看重的。三教九流各種職業(yè)之中,也以讀書為最高。但是讀書人一直給人一種文縐縐的感覺,所以很多人給他們掛上了懦弱、空談的牌子。很多人提起讀書人,想到的不會是在慷慨激昂地雄辯,或者羽扇綸巾的在指點江山,而是幾個清瘦,手無縛雞之力的人臉紅脖子粗地在說著窮酸的話。不過你要是因為這個歧視古代的書生,那可就是大錯特錯了。
從春秋戰(zhàn)國開始,讀書人就漸漸變多,當時的讀書人可是想辦法成為各個國家的中流砥柱,想發(fā)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讓自己流傳千古。就連孔子都曾在戰(zhàn)爭中擂鼓以壯士氣。所以當時讀書人個個都是雄辯之才,信奉“讀千卷書,走萬里路”,身體也自然都是倍兒棒。當時讀書人碰面都是先客套一番,比如是“您就是誰誰誰吧?久仰大名啊,兄臺你有龍鳳之姿啊……”“哦哦哦,您就是那個誰誰誰啊,我也聽說您好久了,你真是個厲害人……”,然后慢慢談著,到了說自己的政治理念時,常常就會因為不同的信仰變得越來越不客氣,有的脾氣爆的直接就要上手決斗,不決斗的也會扔下幾句狠話,要用事實證明。后來這些有才能、在各個國家擔任要職的掀起了不少不必要的戰(zhàn)爭。
接著聊聊隋唐,這時候開始了要影響未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雖然這時候文舉和武舉是分開的,但卻絲毫不能影響書生們的體格。 就如最著名的詩人李白一樣,他離開家鄉(xiāng)后,并沒有直接去趕考,而是繞著當時的中國轉(zhuǎn)了大半圈,讓自己的名聲大振起來,傳到長安城。這么長時間的游歷下來,怎么可能是一個柔弱的書生能做到的。當時書生都信奉俠士,千里殺人不留行的那種,那么多的詠嘆大江險峰的詩,可都是自己一步步走過去的。
元朝時候人們一直稱為蠻人的游牧民族占領了中原,當時的士子怎么都忍不下這口氣,在作詩表達失國之恨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恢復漢人天下的渴望,所以當時判斷的人大多數(shù)都是讀書人,他們拿起了刀槍,勇敢的去反抗,比如忠義的文天祥,可提刀上馬作戰(zhàn),又可以揮動大毫寫文章,可以說是文武雙全。
接下來八股文的出現(xiàn)讓一切都變了,讀書人要想去科舉,必須寫固定古板的東西,在家需要天天去看,沒有營養(yǎng)的,八股文。這不僅僅限制了他們的思想,都讓他們的體魄變得極其脆弱。等到清朝更是大興文字獄以便于統(tǒng)治者掌控人們的思想,讀書人從這時候就開始慢慢的變了??婆e雖然讓做官變得公平,讓所有人都可以有機會參加科舉考試,但是,以前的世家子弟,通過察舉制來當官,必須要精通六藝,騎馬射箭,寫文章,樣樣精通。我們也只能說兩種制度各有好壞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9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西晉公主流落街頭被賣去當丫環(huán),恢復身···
下一篇: 祖大壽的傳奇一生,投降滿清后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