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李通。
李通在《三國演義》中沒什么戲份,唯一出場就是潼關之戰(zhàn)一槍被馬超刺死,不過回歸《三國志》,陳壽對李通的評語就一點也不普通:
臧霸、文聘應該就不算雜魚型將領吧?而李通竟然可以和它們并列,并且陳壽還說他們都是曹魏鎮(zhèn)守四方州郡的大將,評價非常之高。就連講話一向苛刻的曹丕,也贊李通秉義不顧,特別追謚剛侯。
那么李通究竟有什么樣的功勞,可以和臧霸、文聘并列呢?
一、豪強造反,鎮(zhèn)守汝南李通原是江夏郡的地方豪強,為人非常講義氣,遇到災荒,常散盡家財救濟災民,深得家鄉(xiāng)父老的信任。黃巾之亂時,李通揭竿而起,一呼百應,成為反賊之一。
李通勇猛善戰(zhàn),果斷機智,當他發(fā)現(xiàn)另一個盜伙首領周直,只是表面跟他合作但背地里通敵,縱然盟友陳恭反對,他依然毫不猶豫的直接干掉周直及其親信。后來,陳恭被另一賊寇陳郃所殺,李通為友報仇,擊殺了陳郃,并將陳郃的頭放在陳恭的墓前祭奠。
在那個混亂歲月中,李通擊敗各路黃巾賊與亂軍,收攏招服不少賊寇。當曹操迎天子到許縣后,李通率眾歸降,被任命為振威中郎將,駐守在汝南西邊,負責防御張繡。
雖然《三國志?魏書?李通傳》沒有寫得很清楚,但我合理懷疑,李通應該跟汝南黃巾有交情,甚至很有可能,根本就是黃巾賊,不然,為什么要讓他駐守在汝南這個充斥著黃巾賊的地方。
后來,曹操討伐張繡,初戰(zhàn)因為劉表派兵協(xié)助張繡,使得曹軍敗北。這時,李通率兵與曹操會合,擔任大軍先鋒,大破張繡,從此在曹營中步步高升,成為鎮(zhèn)守汝南的大將。
二、官渡之戰(zhàn),封都亭侯
官渡之戰(zhàn)時,袁紹除了派遣劉備去汝南,騷擾曹操的后方,還派使者任命李通為征南將軍,打算將其策反。同時,劉表亦暗中聯(lián)絡,準備招攬,但都被李通所拒絕。
并且,李通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不僅殺死袁紹的使者,更將勾結袁紹、劉表人都殺死,并將這些人的人頭和征南將軍印綬通通送到曹操那里。
李通的霹靂手段,震懾了汝南地區(qū)所有對曹操心懷二心的人,穩(wěn)定了局勢。戰(zhàn)后,曹操論功行賞,任命李通為汝南太守,封都亭侯。
三、南郡破敵,英雄早逝
史書上,李通最后一次活躍是南郡之戰(zhàn),當時曹仁被劉備和周瑜圍困于江陵,情況非常的危急。因為關羽截斷曹仁北歸的退路,援軍無法前往接應,就在眾人束手無策之時,李通親自下馬和部下將攔路的鹿角拆除,然后發(fā)動突襲,打破關羽層層的防御,成功接應曹仁撤退。
雖然此戰(zhàn)李通勇冠三軍,但因為戰(zhàn)況實在太激烈,李通身受重傷,在撤退途中,就傷重不治逝世,死時四十二歲。
很多人會說,此戰(zhàn)關羽缺兵少將的,李通所以戰(zhàn)勝不過是運氣好。這個說法或許沒錯,可是陳壽之所以李通這么高的評價,不僅是因為此戰(zhàn),更重要的是李通在官渡之戰(zhàn)時,穩(wěn)定了汝南局勢。如果李通當時選擇投靠袁紹或劉表,勾結劉備,那么曹操就將面臨前后夾擊,官渡之戰(zhàn)的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但李通在汝南期間,一直對曹操忠心耿耿多次擊敗張繡、劉表,更成功救援曹仁撤退,是最讓曹操放心的將領。如果李通不是這么早死,后來關羽北伐時,是否還可以威震華夏,真的不好說。
所以李通在汝南,就像文聘在江夏擋住東吳,臧霸在青州擋住袁紹,都是曹操倚重,不可缺少的大將。千萬別在說人家沒名氣,那不過是羅貫中看不上他而已,而不是他能力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0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