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碇扉?chuàng)造的“五個第一”是什么?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最近熱播古裝劇《大明風華》,讓明成祖朱棣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上了各大網站之熱搜,且指數(shù)一路飆升?!洞竺黠L華》這部古裝劇,許多情節(jié)都很狗血,也不符合史實;虛構情節(jié)太多,讓人吐槽不斷。例如,有再造大明之美譽的于謙,居然是一個嗜酒如命之徒,還被瓦剌大軍俘虜,著實搞笑了。要知道,于謙可是十足的文官,品行高潔,“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封建帝國時代臣子之楷模,豈會是“酒囊飯袋之徒”呢?不管怎么說,這部劇畢竟帶火了明朝一波人,尤其是明成祖朱棣。在此,筆者就來聊聊朱棣創(chuàng)造的“五個第一”,帝制時代2000余年,無人能及,堪稱世界級大帝。
01.第一個靠武力成功逆襲的藩王
自從周公制禮作樂以來,嫡長子繼承制便成為皇位更迭之主要方式,這在客觀上有助于帝國在權力過渡時期政局之穩(wěn)定。當然,這只是一種理想化之意愿,皇位繼承大多時候都是充滿血腥、暴力、陰謀;嫡長子往往死于非命,或者被排除在核心權力之外。同樣是皇帝兒子,憑什么讓嫡長子繼承呢?此時,許多手握重兵的藩王就想靠武力逆襲,奪取最高權力,可結果都失敗了。漢代景帝時爆發(fā)“七國之亂”,西晉爆發(fā)“八王之亂”,唐朝李氏諸位王爺起兵反對武則天,但結果都很慘。其中西晉最倒霉,諸侯王不但未能奪取王位,還讓北方“五胡”軍隊南下中原,致使社稷崩盤。朱棣呢?手握800兵馬的燕王殿下,北平九門還處在朝廷控制之中,他居然敢起兵“靖難”,用4年時間奪取了天下。關鍵是,朱棣起兵造反時,北方蒙古很老實,不敢攻入大明。如此,朱棣成為史上第一位靠武力逆襲成功之藩王。
02.第一個將“獨立領地”重新奪回之君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古代中國帝王之“國家觀念”與“世界意識”。因此,古代中國并沒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主權國家”與“民族國家”之概念,而是“家國不分”,涵義空洞。因此,古代封建王朝對邊疆地區(qū)管理,一般都是比較松動,往往采取羈縻制度,后者要求對方朝貢即可。安南、朝鮮是個例外,多數(shù)時候都算是中國之一部分,朝廷還在此處設立郡縣管理,并征收賦稅徭役。但是,安南、朝鮮獨立性很強,漢朝之后,朝鮮獨立,此后再也沒有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唐朝時也如此;五代末期,安南獨立并建國,宋、元沒法將其收復。朱棣繼位后,考慮到太祖朱元璋已經許諾朝鮮以“藩屬國”之名義存在,便不再折騰。安南呢?朱棣很惱火,這幫人老是鬧事,于是讓張輔率30萬大軍南征,攻滅之,并設置交趾布政司,再次將其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如此,朱棣成為史上第一個成功將“獨立領地”收復的皇帝。
03.第一個五次御駕親征,敢于親自沖鋒陷陣,還無一敗績
談到中原王朝之武力值,許多人都認為秦朝、漢朝、唐朝這三家最牛。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卻敵七百余里,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衛(wèi)青、霍去病連續(xù)出征塞外,追殺匈奴,致使漠南無王庭,匈奴大部被迫西遷。李靖、李績、蘇定方等橫掃東突厥、西突厥,草原部落不得不奉行唐朝正朔,叫李世民一聲“天可汗”。不過,這并不能算皇帝特別牛,畢竟帶兵沖鋒打仗的是大將,而非皇帝本人。秦始皇、漢武帝、李世民,繼位之后,并沒再次沖鋒陷陣;李世民雖然御駕親征,但在高句麗慘敗,跟隋煬帝一個下場,只是后來李治獲勝,唐朝才洗刷恥辱。朱棣呢?當上皇帝之后,還五次御駕親征蒙古草原,且大獲全勝;首次出征時還親自操刀上陣,打破阿魯臺軍團。就此戰(zhàn)績而言,帝制2000余年,誰能比擬。日本學者那珂通世:“昔漢武、唐宗者,雖屢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將而非親征。漢人天子遠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p>
04.第一個重視“海洋戰(zhàn)略”,著眼全球之帝王
農業(yè)是立國之本,歷朝歷代基本都是奉行重農抑商政策;農業(yè)是本,得到重視,商業(yè)是末,受到歧視。在此背景下,中原王朝就成了如今西方史學家所說的“農耕文明之守護者”,“綠色文明之捍衛(wèi)者”;而西方則是“海洋文明之開拓者”,“藍色文明之創(chuàng)造者”。確實,中國帝王,很少重視對海洋之開發(fā),海外貿易大多是民間進行;帝王只知道捍衛(wèi)華夏疆土,很少去考慮開發(fā)與利用外海資源。漢朝、唐朝、宋朝雖然重視海外貿易,“絲綢之路”玩得不亦樂乎,但并不能算是國家的“海洋戰(zhàn)略”。朱棣則不一樣?他是第一個重視“海洋戰(zhàn)略”著眼全球之帝王,西方史學家說他是“世界級大帝”。鄭和下西洋,不只是老生常談的朝貢貿易,炫耀國威,尋找建文帝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聯(lián)合印度洋國家,抄襲帖木兒帝國后路,讓其不敢輕舉妄動。要知道,帖木兒帝國可是大明帝國之外,世界第二強國,前不久還干翻正在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并成功將其肢解成四份。
05.第一個將首都建于邊境線,由君王鎮(zhèn)守邊疆之雄主
拿著東南之財稅收入,去捍衛(wèi)西北邊防,這是中原王朝之一大戰(zhàn)略特色;防御游牧民族入侵,保護農耕文明之發(fā)展,是歷代帝王之目標。面對游牧民族入侵,該如何解決呢?出兵征討可以,但不能常用,因為成本太高,很容易將帝國財政拖垮,成為帝國滅亡之導火索。所以,還是守住邊境,將其擋在外面最靠譜,長城之重要性由此而來。修筑了長城、要塞,自然要由得力悍將鎮(zhèn)守,以確保防線收到預期效果。朱棣是個例外,將領守邊關固然好,但距離朝廷太遠,皇帝不好及時了解軍情,快速做出反應與部署。為此,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將國都修建在邊境線附近,由君王來守衛(wèi),也就是“天子守國門”。這一點很了不起,面對北方草原強敵入侵,中原帝國都是能躲就躲,保住性命才是關鍵。西晉、宋朝、金國等無不是如此,外敵一來就想遷都,要逃避。朱棣呢?你來了正好,免得去找你;打你沒得商量,這叫霸氣。
綜上所述,大明成祖朱棣(朱老四)確實是一代雄才大略之世界級帝王,創(chuàng)造了“五個第一”,從秦始皇到溥儀退位這帝制2000余年,無人能及?!睹魇贰穼ζ湓u價:“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笨芍^名副其實,一語中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2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