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漢武帝和匈奴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匈奴之禍是秦漢兩代的心腹之患,在漢武帝時期漢朝發(fā)起了大規(guī)模反擊匈奴之戰(zhàn)。雖然這幾次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取得了勝利,給匈奴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是漢武帝并沒有徹底解決匈奴之禍。衛(wèi)青、霍去病北伐戰(zhàn)功頗豐,但是在之后李廣利、李陵、趙破奴又被匈奴打得全軍覆沒。為什么漢武帝不能徹底解決匈奴之禍?將軍的指揮固然是一個因素,但是更大的因素是龐大的戰(zhàn)爭成本掣肘了北伐規(guī)模。今天我們就從戰(zhàn)爭的成本上看漢武帝為什么不能徹底解決匈奴之禍。
養(yǎng)一個兵的開銷
吃飯
“民以食為天”這是亙古不變的,想要士兵打仗就必須填報士兵的肚子。士兵在前線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的不穩(wěn)定性太大了,而且北方草原上人煙稀少、西北更是百里無人煙,天然的“堅壁清野”。士兵的吃飯只能靠朝廷補給,這一個后勤成本非常大。漢武帝的大臣主父偃就曾經算過一筆賬,要是把中原的糧食運到北方,每運一石糧就要消耗192石的糧食(注釋1)。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居延漢簡》記載一個士兵每個月需要吃3.3石的糧食,從后方運過來3.3石的糧食的代價大概需要600石的糧食損耗,要知道一個五口之家一年累死累活的耕種、不吃不喝的存糧也勉強才300石(注釋2)。前線士兵吃一月的糧食夠后方十個百姓吃十二個月,這就是差距。而且在當時一個大將軍的月俸也不過350石,一個將軍的工資也勉強夠往前線運1.5石的糧食。
這個糧食不是你說運就運的,在當時運輸手段是有限的,只能靠人挑馬馱。而且戰(zhàn)端一開,戰(zhàn)馬都用到軍事領域了,誰還給你拉糧食用啊。葛劍雄教授根據秦漢史料以及《夢溪筆談》推算在當時要想供一個前線士兵吃飯,那么至少需要有15個民夫專門為他拉運糧食。綜上所述,要想供一個士兵在前線吃飯,需要7760石左右的糧食(25個家庭不吃不喝的年收入),15個民夫為其拉運糧食。漢軍第一次出塞派遣了四萬騎兵,但是有5萬步兵、十萬民夫為這四萬騎兵提供后勤保障,由此可見在當時騎兵的后勤成本要比步兵的成本還大。而且這還是最簡單的吃飯問題,你總不能只讓士兵啃饅頭大米吧。我們就別說肉了(一個家庭年收入才夠買一頭豬(注釋3)),一些配菜、鹽巴這些東西總需要準備的吧?
這一點漢朝也有對應的記載,一石鹽巴能讓27個士兵吃一月(注釋4),運一石鹽巴同樣需要192石糧食的消耗。而且還有士兵的衣服、裝備之類的開銷,這些從后方運過來之后就是天價的東西。我們就算不去算那些雜七雜八的開支,僅在前線養(yǎng)十萬士兵一月就需要6000萬石的糧食,夠后方百萬百姓吃十二個月。這只是養(yǎng)一個月的成本,成年累月的屯兵和征戰(zhàn)需要多少糧食?《兩漢軍費問題研究》對漢朝士兵的開支也有所梳理,漢史專家胡宏起認為西漢一年要支付一個士兵3900錢的生活費。除了生活以外還有工資、獎勵,這些成本也是非常大的。
有人會說漢軍屯田也會帶來收入,但事實上這些收入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由于西北降水量不夠,土地畝產還不足0.7石(《兩漢經濟史料論叢》陳直著),在這里屯田的收益絕對是虧本的?!稘h書·食貨志》記載七十萬人被安置到邊境,然后全部由政府負責提供生產、生活資料,開銷“費以億計”。漢朝多次安置百姓到邊境,其目的并不是開發(fā)邊疆,而是要百姓戍邊。
喪葬費
喪葬費就不想單獨拿出來講了,因為在北伐時期將士們死后暴尸荒野的太多了,國家哪來的錢把你的尸體從北方運回來。而且就算國家有錢運尸體,路途那么遙遠,還沒回來尸體就腐爛了。關鍵是腐爛的尸體散播細菌,很容易導致瘟疫橫行。喪葬費對應的就是撫恤金,但是由于沒有史料證實,所以這件事存疑,不好統(tǒng)計成本。
獎勵費
獎勵費就是獎勵士兵作戰(zhàn)有功的費用,元朔六年、元狩二年、元狩四年三次獎勵總數170萬斤黃金,而且這只是大規(guī)模戰(zhàn)役,漢武帝時期漢朝發(fā)動了44次北伐,獎勵費難以統(tǒng)計。當然了這筆錢可不是一筆小數字,要知道這筆開支差點拖垮漢朝,所以很多士兵往往都得不到這筆獎勵。由于沒有全部發(fā)放,所以不能按照史書記載的數字統(tǒng)計,但是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軍費負擔已經非常大了,漢朝連給士兵的獎勵費都沒了。
龐大的軍費導致的后果
龐大的軍費沉重著壓迫百姓,從而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危機出現,具體如下:
1:農業(yè)發(fā)展停滯
最直接的一點就是農業(yè)發(fā)展停滯,朝廷安置七十萬百姓在邊疆,這需要多少人為他們運送糧食?而且多次出兵北伐,士兵們的后勤都需要農夫押運。我們之前也算過賬,邊境一個人的生活需要15個人專門為他押運糧食,這么多人吃飯需要多少人押運糧食?占用如此大量的人口,農業(yè)發(fā)展怎么可能不停滯?在這種情況下,漢朝七十多年積累的農業(yè)發(fā)展毀之一旦,國強民富的局面一去不返。
2:人為制造通貨膨脹
這一點就是印錢了,老祖宗對這一手也非常熟悉。漢武帝先是收回了郡國的鑄幣權,然后通過人為制造通貨膨脹來搜刮天下財富。對于這一點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我簡單來說一下漢武帝是怎么操作的。漢武帝最初是和地方一起發(fā)行五銖錢,但是漢武帝又單獨搞了一個赤仄錢,然后強令后者的價值是前者的五倍。漢武帝通過“一當五”的手段強令用虛幣斂財,導致官吏和百姓紛紛抵制幣制改革,因此在幣值頒布一年后就廢除了。不過漢武帝是換了比較溫和的手段,通過控制錢幣質量來人為制造通貨膨脹,幾次貨幣改革之后朝廷獲利頗豐,但是朝廷的信用大打折扣,民怨四起。
3:朝廷與民爭利
這一點其實涉及到很多政策,比如均輸平準、算緡告緡、鹽鐵專賣等政策。前者均輸平準主要內容就是催生了官商,但是這些官商利用權力、財富把其他商人迅速搞垮,自己壟斷市場牟取暴利;算緡告緡其實就是制定一套個人所得稅的收稅標準,然后鼓勵百姓告發(fā)別人偷稅漏稅,朝廷借機嚴懲那些偷稅漏稅的商人和富戶;鹽鐵專賣的目的并不是打壓商人,而且通過控制鹽鐵價格來收隱形稅。我們后世已經很難體會這些政策對百姓的破壞了,但是史書記載漢武帝晚年時天下流民數百萬,平均十個人就有一個流民,這是一個非??植赖谋壤?/p>
總結
漢武帝晚年都在反思自己的做法,而且擔心漢朝會布秦二世的后路,所以立霍光為輔政大臣,并且開始長期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這一些的根本都是因為龐大的軍費開支拖垮了漢朝的財政,為了打仗漢武帝破壞了民生、經濟、農業(yè),漢朝多項領域都因軍事遭到或多或少的打擊。而且我們在上面也算了漢武帝北伐的開支,龐大的開支限制了北伐規(guī)模。如果中原有百萬大軍揮師北上,那么游牧民族的問題自然好解決。但是中原無力讓百萬大軍北上,若干年后隋煬帝嘗試揮師百萬東征,最后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當然了,漢武帝北伐的獲利也是非常大的。收回河西走廊就是最大的收獲,而且俘虜牛羊百萬頭。從經濟上看這絕對是虧本的,但在軍事領域絕對是賺的。只不過漢朝無力支付龐大的軍費開支,所以無力解決北方游牧民族的問題。
注釋
1:《漢書·主父偃傳》:"使天下飛芻挽粟,起于黃腄瑯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鐘而致一石。"顏師古注:"六斛四斗為鐘,計其道路所費,凡用百九十二斛,乃得一石至。
2:《前漢紀·文帝二年》載有晁錯復說上之言曰:“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過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
3:《鹽鐵論·散不足》:“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p>
4:《漢書· 趙充國傳》: “愿罷騎兵,留弛刑應募,及淮陽,汝南步兵與吏士私從者,合凡萬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萬七千三百六十三斛,鹽三百八斛”。
漢武帝一生在與匈奴作戰(zhàn)但是卻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直到漢宣帝才解決了匈奴問題。而漢宣帝能夠成功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采取了跟漢武帝不同的策略,憑借著他的聰明才智才解決匈奴這個問題的。漢宣帝強在了謀略方面。
漢武帝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國內的形勢已經轉變了,在這期間匈奴不斷侵犯漢朝的邊境,總是想要搞事情,所以漢武帝就把他的精力放在了處理匈奴的問題上。他一共在位五十四年,在位其中的四十四年都在跟匈奴作斗爭,可見匈奴問題讓他多么的頭疼。
漢武帝曾用衛(wèi)青霍去病等武將多次攻打匈奴,這種大規(guī)模的進攻攻勢如此兇猛,令匈奴損失慘重,也是在雙方作戰(zhàn)期間漢朝成功收回了甘肅、河南等地,就連新疆等地也都成為了漢朝的一部分,漢武帝成功讓漢朝的版圖擴大。
但即便他有如此大的功勞也依舊沒有完全解決匈奴問題。直到漢宣帝時期,才完全解決匈奴的問題。他采取了跟漢武帝不同的策略,漢宣帝不但派兵去攻打匈奴,還讓周圍各國孤立匈奴,派使者到各個小國與他們聯盟一起驅趕匈奴。
同時漢宣帝還在西域建立西域都護府,派兵看守。不但如此漢宣帝還堅持和親政策,他用和親來拉攏匈奴,達到分化匈奴的目的。這就使原本很強大的匈奴因為內訌而變弱,對漢朝的威脅也減小了,至此漢宣帝完全解決了匈奴的問題。
? 中原地區(qū)的富饒廣闊對于居住在荒涼地帶的匈奴人來說,一直是巨大的難以抗拒的誘惑。從秦漢時期,北方的匈奴的存在對中原王朝始終是個巨大的威脅,雖然匈奴曾一度被秦朝蒙恬擊敗,退守漠北,十多年都不敢南下。但秦朝滅亡后,蟄伏多年匈奴趁楚漢相爭、難以顧全北面的機會,在冒頓單于統(tǒng)率下,重新控制了中國西北部、北部和東北部的大部分地區(qū),后來西漢王朝建立,匈奴成為了漢人百姓生活的重大威脅,他們多次入侵邊境,攻城奪物給北方地區(qū)的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 ?漢朝剛建立不久,國庫空虛,面對匈奴的屢次侵犯,頭疼不已,最終,劉邦決定采用和親的辦法,希望匈奴能夠安穩(wěn)一些。
? 但歷經幾朝,和親已經滿足不了匈奴,他們想要的是土地。而這時漢朝的統(tǒng)治者是漢武帝劉徹。劉徹在位五十四年,花費了四十四年攻打匈奴。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劉徹從繼位開始就對祖輩用和親去安撫匈奴的方法不滿,他想要一舉擊潰匈奴,讓匈奴人再不敢來犯漢朝的國土。?而匈奴作為游牧民族,他們的流動性特別強,攻打他們時,他們可以退兵至更北邊生存。一旦撤兵,他們又會緊跟著偷襲。這種游擊式打法給北邊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所以,為了國家安定,漢武帝才會選擇不斷的去鎮(zhèn)壓匈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3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萬歷中興的鋪路人是誰是張居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