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黻愑颜徠迌旱慕Y(jié)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起陳友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元朝末年時期群雄之一,農(nóng)民起義軍的領袖,陳漢政權的開國皇帝。早年的時候,徐壽輝起兵造反,建立了天完政權,陳友諒便開始投靠到徐壽輝帳下,當了一名簿書掾。
公元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遂,連夜逃亡黃州,投奔陳友諒。但是陳友諒并沒有收留倪文俊,而是趁機將他處死之后,吞并了他的軍隊,并自稱宣慰使。次年,陳友諒率領大軍攻陷了江西、安徽和福建等地。公元1359年,陳友諒殺掉了徐壽輝大將趙普勝,以此要挾徐壽輝遷都江州之地,并自立為漢王。次年,陳友諒在攻陷鳩州之后,便將徐壽輝處死,自立為帝,建國號漢,改元大義,自稱為“大漢皇帝”。
朱元璋——劇照
在元末群雄逐鹿的時代中,陳友諒、張士誠和朱元璋算是元末起義軍中最大的三支力量,甚至一度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不過張士誠生性多疑,遇事難絕,雖然財力豐厚,但卻也不是另外兩人的對手。從軍事力量強弱的角度來看,陳友諒和朱元璋算是此時的地表最強者。不過歷史終將要篩選出最后的勝利者。于是在公元1363年的鄱陽湖上,兩人便展開了一場空前絕后的水上大決戰(zhàn)。
鄱陽湖之戰(zhàn)的結(jié)局我們都很清楚,最后朱元璋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陳友諒兵敗身亡。關于這場戰(zhàn)役是如何開展的,朱元璋又是如何勝利的,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我們來看一下,在陳友諒戰(zhàn)死后,朱元璋究竟是如何對待他的妻兒的。
陳友諒——劇照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陳友諒的兩個兒子——陳善和陳理;
陳友諒戰(zhàn)死之后,戰(zhàn)敗后的陳漢大軍開始四處潰逃,而朱元璋的軍隊則開始追捕清理陳漢軍隊,俘虜了上千余人。在這堆俘虜里面,明軍發(fā)現(xiàn)了陳友諒的妃子阇氏和陳友諒的太子陳善。朱元璋得知后非常高興,但是他并沒有將陳善處死,而是將他軟禁起來,好吃好喝的招待著。至于陳善后來的情況,在史書中并沒有明確的記載,筆者推斷應該是被囚禁致死了。
而至于陳友諒的另外一個兒子陳理,陳友諒兵敗之后,在張定邊等將領的保護之下,得以逃離并重返武昌稱帝。不過朱元璋并沒有給陳漢政權一點喘息的機會,雖然陳理已經(jīng)坐上了皇位,但是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朱元璋便率領大軍殺到了武昌城下。陳理自知不是朱元璋的對手,于是便打開城門,投降朱元璋。朱元璋自然也很講“義氣”,在陳理歸降之后,便將其敕封為歸德侯。不過到朱元璋晚年的時候,擔心陳理起兵造反,于是便將他發(fā)配到了高麗,最后老死于此地。
鄱陽湖之戰(zhàn)
以上便是陳友諒兩個兒子的下場了,接著我們再來說一下陳友諒妻子們的命運。
陳友諒有記載的妻妾總計有四位,分別是楊苕華、婁玉貞、陶氏、阇氏。不過在史書上只介紹了婁玉貞和阇氏,其余兩位并沒有相應的事跡記載。
婁玉貞原本是將門之后,但后來家道中落,被迫淪落到風塵之地。但是婁玉貞知書達理,聰明伶俐,在結(jié)識陳友諒之后,被其魅力所吸引,于是便死心塌地的追隨陳友諒。而陳友諒也非常的喜歡她,兩人結(jié)為了夫妻。婁玉貞對于陳友諒來說,不僅只是一個妻子而已,很多時候還充當了他的軍事參謀,陳友諒每當在軍事上有疑惑的時候,婁玉貞都會幫助他解決。
比如有一次朱元璋委托陳友諒的故友康茂才寫信給陳友諒,說要一同攻打金陵,正當陳友諒猶豫不決的時候,婁玉貞就說:這信是假的,其中必然有詐。但遺憾的是,陳友諒并沒有聽從妻子的建議,貿(mào)然發(fā)動進攻,最后果然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敗而歸。
陳友諒——劇照
作為陳友諒的“謀士”,婁玉貞曾與陳友諒約定:每當戰(zhàn)事勝利之后,就要張旗揚帆,擊鼓奏樂。
但是有一次,陳友諒在得勝凱旋而歸的時候,想給妻子一個驚喜,于是就沒有張旗揚帆,也沒有擊鼓奏樂,而是降旗回營,一幅打敗仗的樣子。婁玉貞看到此景后,以為丈夫大敗而歸,心中內(nèi)疚難當,于是便跳進湖中自殺身亡。后來陳友諒得知此事后,痛苦難當,原本想給自己妻子一個驚喜的,沒想到卻變成了一場驚嚇。
陳友諒的第二個妻子阇氏,因其長得貌美如花,所以在陳友諒戰(zhàn)死后,就被朱元璋選進了自己的后宮,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達定妃。后來,達定妃還為朱元璋生下兩子:第七子朱博和第八子朱梓;
總結(jié):
在元末群雄逐鹿的時代中,陳友諒雖然成為了失敗者,但是他在歷史上還是起到過一定作用的,畢竟他也是反對蒙漢地主階級統(tǒng)治的英雄人物之一。對于他的悲慘結(jié)局,當時還是有很多人還是表示以同情和懷念的。
在陳友諒死后,殘忍的朱元璋,對待陳友諒妻子和孩子的態(tài)度主要是趕盡殺絕,也就是全部殺死,一個不留。這么做,一方面是朱元璋的性格使然,另外一方面也是當時的大勢所趨導致的。
一、 ? ?朱元璋不會容忍陳友諒的妻子和孩子留下來。
朱元璋由于從小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他這個人做事一向心狠手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他。對于不會原諒這群自己死敵的妻子和孩子留下來,這群人,對他來說,就是安裝在自己身邊的定時炸彈,如果自己不能主動的除掉他們,那么早晚有一天,會死在這群人的手里。而且,在攻打陳友諒的時候,朱元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對他來說,這群陳友諒的妻子,拿他們的死,來祭奠自己死去的兄弟,也沒什么不對的。因此,對待陳友諒的妻子主要是全部殺死的做法,體現(xiàn)了朱元璋本人的性格心狠手辣。
二、 ? ?朱元璋殺死陳友諒老婆孩子是大勢所趨。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大部分起義軍之間,無非是你死我亡的相互攻擊,而一旦一方敗亡,另外一方是有權力處理他的剩余勢力的。對于當時的朱元璋來說,他和陳友諒之間的攻擊以及相互的傷害是在所難免的,因此當他攻下陳友諒的城池的時候,按照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當時的大勢所趨。同樣,如果陳友諒當時攻下了朱元璋的城池,以及把朱元璋全部趕跑了的時候,他也一定不會對朱元璋心慈手軟,因為當時處于亂世當中,如果任何的心慈手軟,都可能導致自己的失敗,以及自己可能會最終滅亡。同樣朱元璋的手下也不會讓朱元璋對于這些人心慈手軟。因為他們知道如果現(xiàn)在不心狠一點,那么將來一定會后患無窮。與其在未來得到無數(shù)的后患無窮,不如就直接處理好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在陳友諒死后,殘忍的朱元璋一定會全部殺害他的老婆和孩子的,因為朱元璋本人就是心狠手辣的,他的性格不會允許這群人留下來,再者當時互相殺死對方的妻子,以絕后患也是時代所趨。
元朝末年,抗元三大領袖中,朱元璋對其余二人有著非常精準的評價:"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
也許正因為對陳友諒、張士誠這兩位老對手如此通透的了解,讓實力最弱的朱元璋笑到了最后。
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展開了一場決定他們命運的最后一戰(zhàn),即鄱陽湖水戰(zhàn),最終以陳友諒的慘敗而告終。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作為勝利者的朱元璋是如何處置陳友諒的妻兒的呢?
陳友諒一共有妻妾四人,楊苕華、婁玉貞、陶氏都死于非命,唯有小妾阇氏和陳友諒的兩個兒子活了下來。
阇氏之美,堪稱國色,就連英雄一世的朱元璋見了,都難于把持。于是被收入后宮,封為嬪妃,并在不久后誕下一子,即后來的潭王朱梓。
洪武十八年,朱梓前往封地之前,阇氏召他入宮密見,告訴他:"你的父親不姓朱?
朱梓大驚,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所聽。
阇氏道:"姓朱的是你的殺父仇人,你的親生父親姓陳,名友諒,乃是陳漢開國皇帝,那是何等地英雄了得。我苛且偷生這么多年,就是為了等到你長大的一天,能讓你為你的父親報仇雪恨"。
朱梓牢牢記下了母親的教誨,一到封地,便陰養(yǎng)死士,日夜練兵,甚至自制一塊銅牌,上刻"寧見閻王,不見賊王"八字,以示自己和朱氏王朝不共戴天之心。
然而他的一舉一動又豈能逃過老奸巨滑朱元璋的眼睛。朱元璋派出名將徐達之子徐輝祖兵臨長沙城下,朱梓眼見事機不密,陰謀敗露,只得舉家自焚,并將身上那塊銅牌扔出城墻之外。
朱元璋得知真相之后,手握銅牌,勃然大怒,將阇氏及隨從宮女一并殺戮。
和阇氏一同被俘的,還有陳友諒的長子陳善。關于此人,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記載,我們只能參照陳友諒次子陳理的命運去大致推斷,縱然活著,估計也是帶著國恨家仇碌碌無為地走完了自己的余生。
鄱陽湖水戰(zhàn)之后,陳友諒的心腹大將張定邊載著陳友諒的尸首和陳友諒的次子陳理,逃回了武昌,并很快擁立陳理為帝,改元德壽。
半年之后,朱元璋親征武昌,面對明軍表現(xiàn)出來的咄咄逼人的氣勢,陳漢王朝幾乎己無一戰(zhàn)之力,無奈之下,陳理只能選擇投降。
當十二三歲的陳理跪在朱元璋的面前時,不知是出于同情還是感慨,一向嗜殺成性,殺伐果決的朱元璋竟然沒有為難陳理,而是親自將他扶了起來,告訴他:"你放心,我是不會治罪于你的"。
他派人領著陳理進入府庫,任由他挑選里面的金銀財寶,同時封他為歸德侯,帶著他回到了南京。
陳理在南京城里過起了耍手大爺?shù)娜兆?,悠然自得,清閑自在,只是久而久之,倒把他閑出來一身毛病。他偶爾也會想到自己貴為一國之君的尊榮,悶悶不樂時,難免抱怨幾句。可他哪里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監(jiān)視之下。
朱元璋聽到屬下打探回來的消息,心道:"雖說這是小孩子的一時氣活,保不齊就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到時候真要鑄成大錯,朕也未必保全得了他"。
思之再三,在洪武五年正月,朱元璋等到陳理過完他在中國的最后一個春節(jié)之后,派人將陳理送往高麗國。
當時的陳理年方二十二歲。朱元璋擔心他在異國他鄉(xiāng)受到委屈,不僅派護送人員給高麗國王送去大量的金銀珠寶,還再三叮囑,要高麗國王善待陳理。
然而高麗國終究是一個貧窮的異域小國,生活條件自然不能與我大明王朝相比,再說陳理的身份尷尬,無非是變相的囚禁,因此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5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揭秘,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原姓不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