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元朝滅亡和朱元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也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由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大一統(tǒng)王朝。
但也許成吉思汗鐵木真和忽必烈這兩位所謂的“世界征服者”怎么也想不到,他們打下的鐵桶江山居然短短98年就崩潰了,要真知道,估計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會氣得從棺材里好好的教訓這些不肖子孫吧!那么滅國無數(shù)的蒙元帝國怎么會在短短的不到一百年就滅亡呢?有人說,是朱元璋太生猛了,他領導的明軍戰(zhàn)斗力太強了,事實上,大部分元史明史研究學者都認為,元朝滅亡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朱元璋算不上“殺人兇手”,充其量就是其中一個“幫兇”罷了。
為什么說朱元璋算不上滅亡元朝的“真兇”呢?
下面小徹帶大家來簡單地回顧一下那段戰(zhàn)火紛飛的歷史。元朝末年,在朱元璋還屬于起義軍當中的路人甲路人乙的時候 ,韓山童父子領導的紅巾軍和方國珍領導的浙東軍就已經(jīng)在元朝混得風生水起。
哪怕是在朱元璋成為郭子興接班人之后,朱元璋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經(jīng)濟實力,亦或者是“王霸之氣”,也都只能算中等水平。
在南方各大起義軍當中,占據(jù)長江中游的陳友諒,號稱“南方首富”的張士誠,這幾股軍閥實力都要比朱元璋這個小字輩要雄厚得多。這其中,陳友諒是最值得去“拼字數(shù)”一寫的梟雄人物,在朱元璋打敗陳友諒之前,陳友諒可是兵力最為雄厚的南方軍閥,沒有之一。在當時一些世家門閥智囊團分析的結(jié)果當中,陳友諒是最具潛力成為最后勝利者的人選。
在這里,小徹也要和大家聊聊金庸大師《倚天屠龍記》一書當中的丐幫野心家陳友諒,《倚天屠龍記》的陳友諒充其量是一個不成氣候的陰謀家,一個小丑而已。而真實歷史的陳友諒卻是一個曹操一般的梟雄,“既生元璋何生友諒”這句話,小徹認為用在陳友諒身上也非常恰當。根據(jù)《明史》記載,朱元璋對陳友諒評價是很高的:“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p>
正如歷史學家所說的一樣,元朝的滅亡,從軍事層面來說,朱元璋也最多只能說起到一個“幫兇”的作用。元朝的滅亡,軍事層面的因素只是其中之一。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蒙古鐵騎在元朝中后期徹底淪為二三線部隊
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鐵騎可謂是橫掃天下的一支無敵之師,在網(wǎng)友們的評選當中,無一例外,蒙古鐵騎都成功當選為“中國古代十大王牌部隊”之一。和金國的野狐嶺之戰(zhàn),蒙古軍以不足十萬人迎戰(zhàn)金軍30萬大軍,卻能打得金國人徹底懵圈,此戰(zhàn)金國人簡直對蒙古軍有了心理陰影,蒙古人也徹底崛起。
在成吉思汗晚年征伐西方世界花剌子模帝國時,號稱西方軍事一等一的強大帝國也在蒙古鐵騎下顫抖。哪怕是在忽必烈指揮下的蒙古鐵騎也可謂是所向無敵,區(qū)區(qū)幾萬蒙古鐵騎就能打的幾十萬南宋政府軍落花流水,南宋最終被逼的只能崖山之后無中國。
對比之下,到了元朝中后期,蒙古鐵騎戰(zhàn)斗力退化得非???,元朝統(tǒng)一全國以后,尤其是一代雄主忽必烈死后,元軍大面積戰(zhàn)斗已經(jīng)基本沒有,大部分元軍處于馬放南山狀態(tài),尤其是蒙古上層貴族因為成為帝國特權(quán)階層,生活迅速腐化,和蒙古草原艱苦的條件不同,中原奢華的生活讓蒙古高層變得貪圖享樂,甚至開始貪生怕死。
《亮劍》李云龍就說過一句話:將熊熊一窩。這樣的蒙古鐵騎缺少了悍不畏死,缺少了一種特別的勇悍軍魂。用個數(shù)據(jù)化的表示法來說明,那就是成吉思汗手中的蒙古軍戰(zhàn)斗力幾乎是滿格,而元朝后期的蒙古軍戰(zhàn)斗力數(shù)值估計及格分都很難達到。
第二:元朝人才選拔機制存在大問題
蒙古能夠統(tǒng)一全國,靠的還是強大的武力,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人命如草芥的時代,軍事力量的確能夠在某種特殊時刻,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滅國效應。但哪怕是軍事強人成吉思汗,他也不是一味地蠻干,他也明白人才的重要性,比如說他知道重用契丹人耶律楚材,知道重用漢人郭寶玉,知道西域人鎮(zhèn)海。
蒙古人雖然成功入主中原,但畢竟骨子里還是游牧民族的那一套,他們信奉的還是鐵與血,他們認為馬刀能夠征服一切。1230年,蒙元大臣別迭就這樣向蒙古國第二代汗王窩闊臺建議:“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钡麄儾⒉幻靼?,打江山易守江山難。要想讓江山永固,特別是蒙古人遠遠低于其他民族的特殊國情下,人才選拔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雖然忽必烈也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帝王,也頒布了不少融合各個民族的的法令,漢化運動也搞得像模像樣,但在強大的蒙古貴族階層的集體抵制下,忽必烈的一些人才體制的改革幾乎很難產(chǎn)生效果。
仔細研究《元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元朝統(tǒng)治時期,元朝政府和軍隊高層基本上都被蒙古人所承包,當然少數(shù)來自西域和中西亞的色目人也有少量的席位,但色目人也只是擔任一些財務大臣的角色,畢竟蒙古人不善于經(jīng)濟。而作為國家第一大民族,我們漢人卻很難進入元朝的上流階層。
這一點,滿清就做得非常漂亮。滿清雖然骨子里還是防著漢人,但是對于漢人,他們是大膽起用,再加上滿清出色完善的文化思想“毒化”,大批杰出的漢人精英可謂是為大清死而后已。從皇太極時代的范文程,乾隆時代的張廷玉,到清朝中后期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正是因為有些這樣一批能力強,對清朝也愚忠的漢人精英們,這才讓大清帝國享近300年國運。
第三:坑爹的皇位繼承制度讓元朝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宮變最頻繁的朝代
蒙古人特有的游牧民族特性,造就了他們特殊的皇位繼承制。從成吉思汗時代開始,他們就通過忽里臺大會選舉部落首領。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以后,不同于我們漢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蒙古帝國采取的繼承方式類似于“有能力者上”的一種制度,當然,皇帝候選人必須要出自于黃金家族。
這種皇位繼承制度有一位強權(quán)皇帝在位,當然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他可以讓更為強悍更為睿智的人擔任帝國的皇帝。
但是到了元朝中后期,隨著忽必烈死后,那些繼任者們越來越昏庸無能,而那些手握兵權(quán)的權(quán)臣們卻能通過這樣不明確的皇位繼承制度,來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傀儡皇帝。在整個元朝98年的時間里,有官方資料的政變宮變就至少幾十起,南坡之變更是讓元朝開始走下坡路,皇帝被殺也是見怪不怪。
正如很多歷史學家所說的一樣,不斷的內(nèi)耗讓元朝人的底蘊變得越來越薄,哪怕是到了元朝末期,哪怕是各地起義軍風起云涌的時候,元朝內(nèi)部斗爭也是非常殘酷,損失的金錢就不說了,就以軍隊來說,不斷的內(nèi)戰(zhàn)也讓一批批蒙古精銳鐵騎悲劇的死在自己人手上。
第四:經(jīng)濟戰(zhàn)略出現(xiàn)很大的失誤
蒙古人本身不懂得理財,哪怕是在奪取全國政權(quán)以后,掌握帝國經(jīng)濟政務方面的還是色目人,但各地的國情不同,再加上色目人對于蒙古人的忠誠度也是有限,再加上一些不懂經(jīng)濟的蒙古高官瞎指揮,這也導致了元朝中后期經(jīng)濟陷入一片混亂,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人民生活進一步陷入到水深火熱當中,活不下去了,加入造反大軍的窮苦百姓自然越來越多。
總結(jié)語:
一些歷史學家分析道,元朝的“短命”,這幾乎是一種必然,朱元璋的出現(xiàn),至多也就是讓元朝滅亡速度加快了一些罷了。元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在于,在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等多方面,元朝都出現(xiàn)了根本性的錯誤。其實,從成吉思汗時代,他們對于百姓的一系列殘酷和野蠻,這已經(jīng)注定他們的統(tǒng)治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是嗎?
你的意思是:元朝很大,就算失敗了也能夠也有足夠的地盤用于周旋吧。但是,我們必須得知道,領土大了必定會面臨兵力的問題。元朝末年,戰(zhàn)亂連連,可以說到處都得用兵,因此兵力必然會分散。而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朱元璋的實力應該在不斷地發(fā)展。這樣,一個兵力消減一個兵力增長,當朱元璋的實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元朝必定會派出自己的精銳力量對付朱元璋,可是前提依然是元朝力量減弱,朱的力量壯大。當兩股力量遇到一起肯定是元朝吃虧。既然最強大的力量都打不過人家那其他力量也就別說了。
另外,領土那么大,且元朝經(jīng)營工作過那么多年,可以說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日子,人一閑必生隙,這時想從那么大的空間調(diào)集兵力也不可能,至少需要時間,這樣下來,早就被滅了。
最后,還是人的問題,朱元璋強在戰(zhàn)心,是生死之戰(zhàn),而元朝未必會想到自己會滅亡,還在做著皇帝的夢,沒有那么強烈的站心,這也是元朝滅亡的原因。
首先來說,元朝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矛盾嚴重。俗話說說的好,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元朝軍隊打不過朱元璋,責任并不在于軍隊本身,而是將領不給力。當時元朝最有能力的將領就是擴廓帖木兒,漢名叫王保保,這家伙后來多次讓明軍吃虧。但是由于當時朝廷內(nèi)部爭奪權(quán)力十分嚴重,他被迫下臺了,因此在幾次重要戰(zhàn)役中,元朝軍隊都敗給了朱元璋。
公元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決戰(zhàn),雖然朱元璋是以少打多、以弱打強,但最終的結(jié)果卻是朱元璋擊敗了陳友諒的60萬水陸大軍,逼得陳友諒自殺身亡,朱元璋這次勝利奠定了天下局勢,此時的中原大地上終于是朱元璋一人獨大。
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以后決定向蒙元殘余力量發(fā)動進攻,想要一舉滅亡元朝,解放華夏大地。隨后在1367年,朱元璋親率明軍精銳力量北伐蒙元,僅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就解放了北京城,俘虜了一大批蒙古皇上成員,沒被俘虜?shù)囊捕继拥搅吮狈讲菰貐^(qū)。但事實上朱元璋并沒有對這些女人趕盡殺絕趕盡殺絕,他將所俘虜?shù)拿稍尤酷尫?,就連很多王公大臣的家世也全部釋放了,但也附加了很多讓蒙元女子無法接受的條件。
而這些條件,雖然不血腥,但卻很殘忍。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蒙古人的婚姻采取的是繼承制。如果說父親死了,那么兒子則是可以繼承父親的所有妻子,如果哥哥死了,作為弟弟也是可以娶哥哥所有的妻子。朱元璋的這一招不可謂不狠,這一招完全就是讓蒙古族滅族的辦法,要求蒙古女人和漢人通婚一次沒有什么關(guān)系。關(guān)鍵是作為他們的后人,到時候還需要繼續(xù)和漢族通婚,后人的后人也需要繼續(xù)通婚,這么多次的通婚下來,所有蒙古人也都忘記他們是蒙古人了,在他們心中自己就是漢族人,自己是大明朝治理下的子民。
最后兩種辦法,其實就是朱元璋為了防止蒙古族人再次叛亂想出來的好辦法。我不打你,也不殺你,就讓你們和漢族人通婚,結(jié)了幾次婚之后,就會徹底忘記自己是蒙古人,從而開始認為自己是漢族人。當然了如果有蒙古女人不想和漢人通婚怎么辦?由于這些人生活得比較分散,最后基本上也都被漢化了,而那些死性不改,不接受漢化的人,也都被殺掉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2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嫻妃無子封后靠的是什么討好太后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