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秦始皇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01 儒家學說經(jīng)歷大劫難--秦始皇“焚書坑儒”
儒家學說是由孔子創(chuàng)立,主要是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儒家由孔子所創(chuàng)立、孟子所發(fā)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綿不斷。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tǒng)治者長期奉為正統(tǒng)思想。
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特別是先秦時,雖然儒家是最有影響的學派,但也只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其它諸子百家一樣地位本無所謂主從關系。后來,儒家也經(jīng)歷過一場大的劫難。那這場劫難就是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實行“焚書坑儒”政策。
秦朝的這種焚書坑儒是企圖采用暴力手段統(tǒng)一思想,妄圖毀滅民間的文化典籍和禁絕社會上一切學術活動,借以消除民眾的反抗情緒,鞏固封建專制。秦始皇"焚書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創(chuàng)。結果卻適得其反,除了造成文化遺產(chǎn)不可彌補的嚴重損失以外,更增添了一批王朝的反對者
所以陳勝起義之后,以孔子九世孫孔鮒為代表的魯?shù)厝迳颓巴鶇⒓?孔鮒還當了陳勝的博士,最后在陳犧牲。陳勝出身雇農(nóng),在統(tǒng)治階級看來,地位微賤,不足為道。但孔鮒這樣具有文化知識的儒生,竟然也投奔農(nóng)民起義軍,并堅持斗爭,直到犧牲,卻不能不引起統(tǒng)治階級的震動。何況,在當時這種情況還并不是個別的,在劉邦的隊伍中也有一些儒生,著名的如陸賈等一批知識人才。
02 劉邦采納儒生建議,推行仁義治國,禮儀管理百官
當漢王朝建立后,陸賈時時對劉邦講述詩書。劉邦生氣地罵他:我是以馬背上奪得江山的,哪用得著什么詩書?陸賈卻說:打天下固然是在馬背上,治理天下難道也可以僅僅停留在馬背上嗎?秦王朝正由于迷信暴力才垮了臺,如果秦王朝懂得效法古代圣人推行仁義,您怎么能奪得天下?劉邦雖然很不高興,還是覺得陸賈的話有幾分道理。便叫他總結秦亡漢興的教訓以及古代國家成敗的歷史經(jīng)驗,寫出來供自己參考。陸賈寫成《新語》一書,劉邦讀了也非常贊賞。
還有一位叔孫通,當時任劉邦的博士,他也對劉邦說:儒生雖然不能參與打天下的斗爭,但是治理天下的事業(yè)還是用得著的。當時劉邦正苦于那些從前同他平起平坐的開國功臣經(jīng)常借酒發(fā)狂,不講禮貌,并未把他當作皇帝來敬重。在劉邦的贊助下,叔孫通征集魯?shù)厝迳?0人和他的弟子們共同制訂了漢王朝的禮儀制度,在漢七年十月朝會長樂官時試行。當時,皇帝在森嚴警衛(wèi)下高高上坐,王侯將相文武百官在司儀引導下各就各位低頭端坐,各按官爵高低依次祝酒,有失禮的立即被司儀帶走強制退席,自始至終沒有人敢喧嘩鬧嚷。事后,劉邦十分高興地說:我到今天才曉得當皇帝的尊貴呀!立即給叔孫通升官并賞賜黃金500斤,連他的弟子們也都給官當。這說明經(jīng)過叔孫通改造的新儒學已很能適應專制皇帝的政治需要了。
03 開了皇帝祭祀孔子先河,儒家學說又重新興起
所以后來劉邦晩年路過魯,還曾命令“以太牢祠孔子”,這是歷代皇帝祭祀孔子的開端。此后漢王朝的文化學術事業(yè)便慢慢發(fā)展起來,朝廷設置博士,研習各種學說,民間講學活動也逐步恢復。
惠帝四年正式廢除了“挾書律”,詩書百家語漸得公開傳習?;食陀行┩鯂泊罅λ鸭瘯?焚禁之余的文化典籍又復聚積起來,為學術活動的開展準備了條件。比如此時的年輕學者賈誼就因能“誦詩屬書”、“頗通諸子百家”而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文帝本人在政治思想上也很帶有先秦儒家“民本”的思想色彩。文景時期的博士并不限于儒生,但是儒家學說卻越來越占優(yōu)勢。
武帝即位的頭一年即建元元年(前140),丞相衛(wèi)綰就提出,各地所選的“賢良”有些人是研習法家、縱橫家學說的,對國家政事有妨害,請求予以罷免。這一建議得到批準,說明聽任各家學說自由爭鳴的政策開始轉變,統(tǒng)一學術思想的問題已提上日程。
建元五年,政府設置五經(jīng)博士,明顯表示提倡儒家經(jīng)典的傾向,值得注意的是這時掌權的還是武帝祖母竇太后,她本來是崇尚道家思想,而且曾經(jīng)貶黜提倡儒家學說的丞相竇嬰、太尉田粉和御史大夫趙綰等最高級官員的。她都不能不批準表彰儒學的政策,說明當時儒家思想的發(fā)展已經(jīng)難以阻擋了。
04 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的正統(tǒng)理論
建元六年,竇太后去世,武帝在政治上更無拘束。次年元光元年(前134)考試“賢良”時,漢武帝便在著名的“天人三策”中,要求解答總結歷史治亂經(jīng)驗、指導當時政治活動的根本理論問題。
董仲舒在對策時宣揚經(jīng)過改造的儒家學說,認為這是夏商周三代各得鞏固其幾百年統(tǒng)治的指導思想,批評法家理論是導致秦王朝二世而亡的錯誤主張。最后建議為了鞏固漢王朝的統(tǒng)一,應當尊崇儒家學說為惟指導理論,廢止其他各家異說,以求統(tǒng)一全國民眾的思想,維護皇家法度的尊嚴。
董仲舒的這一主張得到武帝贊賞,同時還采納了他有關宣揚儒學的若干具體建議。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從此以后,儒家思想便逐步發(fā)展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理論并影響了幾千年之久。
05 暴力鎮(zhèn)壓不能統(tǒng)一思想,研習講習結合選官制度
秦始皇和李斯也曾打算統(tǒng)一思想以鞏固封建專制王朝,但是他們采用了暴力鎮(zhèn)壓的野蠻方法,只留下失敗的教訓。漢武帝和董仲舒統(tǒng)一思想的計劃卻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他們的方法就是把學習和選拔官吏聯(lián)系起來,用高官厚祿來鼓勵人們研習儒家的經(jīng)典。
根據(jù)董仲舒、公孫弘等人的建議,武帝在首都設置太學,為研習儒家經(jīng)典的博士配備弟子50名,各地還可選送部分優(yōu)秀青年來學習,“得受業(yè)如弟子”即參加旁聽。每年考試一次,合格的授予各種官職,不合格的取消,另外選人入學。同時,又推廣蜀郡太守文翁早于景帝時即在地方上興辦學校的經(jīng)驗,命令全國各郡、國普遍建立學校,講習儒家經(jīng)書,選拔其中優(yōu)秀者提任地方各級官吏。
從此以后,各級官員中學習儒家經(jīng)書的越來越多,太學生也陸續(xù)增至數(shù)千人,各地主郡國學和著名儒學大師私家傳授的弟子更不計其數(shù)。
06 儒家學說發(fā)展總結,如何評價儒家學說?
春秋時代,孔子創(chuàng)建儒家學派, 儒家是中國漢代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儒家學說逐步發(fā)展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要理論,一方面是它吸收了先秦各家思想,把自己改造得更適合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同時也由于漢武帝采取誘導鼓勵其發(fā)展的正確方針,不用粗暴禁絕的強制手段,比較適應學術思想斗爭的規(guī)律,所以能取得成效。而后人不斷繼承、改造、發(fā)揮,豐富于儒家學說的內(nèi)容,使它在中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占統(tǒng)治地位達二千年之久,為封建社會的繁榮昌盛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儒家學說的流行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在社會習俗、倫理道德諸方面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鞏固封建統(tǒng)一帝國意義十分重大。作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tǒng)的一種表現(xiàn)的儒家,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jīng)》。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tǒng)治結合的結果。
因此就會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會出現(xiàn)千百年來的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葛云飛、馮子材等愛國將領,他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為華夏人民所傳頌。儒家思想到現(xiàn)在還是華人的主流思想。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
當然,老龍在此還要闡明自己的另一個觀點,不管秦皇焚書坑儒也好,還是漢武獨尊儒術也罷,其實他們都是為了鞏固自己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儒家學說的本質,這就是儒家思想學說作為一種剝削階級的思想體系,它的消極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這兩方面都很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總結,以期實現(xiàn)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7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