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位將漢獻帝趕下臺后為何還對他優(yōu)待
劉協(xié)在位期間,就是曹操一直就想要控制他,所以才會把三個女兒全部嫁給他,但是曹丕原本就不是一個喜歡嗜殺之人,于情于理這本身就是自己的妹夫,自然就應該為三個姐妹考慮吧。一旦選擇殺掉他,那么自己的三個姐妹自然就會守寡,所以自然就會優(yōu)待對方。
劉協(xié)將自己的大全江山直接就交給了曹丕,從這一點方面就可以看出這本來就是一個明事理,識大體的人,他自然不會選擇繼續(xù)折騰,也同樣沒有必要去反悔。如果自己繼續(xù)為非作歹,那么必然就會死路一條,曹丕也會相信漢獻帝肯定不會這么做,所以才會選擇好好的對待對方。
其實從漢獻帝的這一個角度來看,這同樣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解決方案,只要能夠和曹魏搞好關系,從此之后自然就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不僅僅可以得到失去許久的自由地,而且也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漢獻帝在經(jīng)過三次讓位之后,曹丕才以一種看上去心不甘情不愿的樣子上位,這也就說明曹丕真的還是特別害怕天下人的看法,就是想要做出自己是漢獻帝上趕子催著才做出的樣子,也擔心外人,覺得自己可能是逼宮上位,所以更加不可能會選擇將漢獻帝殺掉。
其實漢獻帝也并非是一個無能之輩,只是在當時的時代,個人的能力根本就沒有辦法展現(xiàn)出來,一直都會被條條框框所束縛著,沒有任何的外界條件能夠有效去支持自己去恢復漢室,所以就只能夠選擇這種下下策。曹丕和劉協(xié)全部都是聰明人,所以這完全就是做給天下人的一個戲碼,漢獻帝也會知道大漢在自己的手中不能夠被挽救,所以才會選擇盡力的配合,選出一個對于雙方都沒有太大損失的結局。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曹丕篡位將漢獻帝趕下臺后 曹丕為什么還要優(yōu)待他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漢獻帝禪讓魏文帝曹丕,以及魏元帝曹奐禪讓晉武帝司馬炎如出一轍,而且策略完全相同,曹操作為漢臣,只有不斷傾軋漢獻帝的空間,才能將實際權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假如曹操直接殺死漢獻帝或直接逼迫漢獻帝禪讓魏王,也是曹操所不愿的,理由是,早期的曹操軍事集團首先尚未根基穩(wěn)固,他需要一個名義上合法的國家共主存在,因為法統(tǒng)的合法性,他可以制約其他的部分軍閥不敢越雷池一步,所謂的狹天子以令諸侯,假如當時曹操自立登基,那么這些地方軍閥失去了制約,會同時獨立稱帝,就像五代十國的局面,這樣的話,對于曹操的南征會每多掣肘,打這個其他四五個諸侯王來襲,那么統(tǒng)一大業(yè)會被延長,這時劃不來的,當曹操后期在北方軍事上徹底獲取掌控權,這時曹操登基是否可以?是可以的,但是卻有兩個原因,使得曹操不愿走這一步,第一,常年的狹天子令諸侯,使得天下人都知道曹操是個權臣,可權臣還是臣,他不是君,這時稱帝只能被貼上篡位的頭銜,佞臣名聲就跑不了了,雖然梟雄都不太在乎這種名聲,可由于第二個理由,導致父親曹操絕不會僭越稱帝,第二個理由是,軍事集團充斥著大量的機會主義分子,他們通過軍功獲取富貴,在威望極強的創(chuàng)始者麾下,自然是不會有非分之想,一旦創(chuàng)始者亡故,對于任何繼任者都會導致反水事件,那么新繼任者必須給與這些亡命之徒極大地甜頭才能穩(wěn)定局勢,這個甜頭策略也是歷史上常用的的手段,就是曹操不上位,將所有的將軍謀士收在曹府,可是卻沒有顯赫的官職和勛位,一旦曹操直接登基,必然會封賞功臣,于是大招就放完了,曹丕上位只是個儒口小兒,無足夠的恩遇給他們,那么會很快就看到反叛,那么曹操將這個機會壓制住,只等到曹丕登基,大賞眾將,有大恩情給與他們,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憑此恩情穩(wěn)住軍隊,再加上穩(wěn)固之后的帝位,滲透威信,穩(wěn)住政局,平穩(wěn)的繼承和轉換,加上曹操在世時,權利完全出于曹府,它早已是事實上的皇帝,他要不要這個虛名都無所謂了,這就像是日本的幕府,將軍絕不殺天皇道理一樣,而曹丕為什么要走這一步呢,日本的武士階層是世襲的,每個大名也是獨立承襲地位,所以天皇的虛位永遠要存在,不可動搖,而中國的將官都是刀兵博取富貴封妻蔭子,曹家軍在曹操死后再不向上走一步,終極目的就達不到了,將關門會因失望而散去,曹操的地位都是所謂的漢獻帝恩賞的,他要是登基就是篡位,而曹丕的威望是承襲而來的,在宣傳口上就是多代積德所致,當漢獻帝被逼讓位后就理所應當?shù)睦^位了,這就叫天予不取是為災的道理,司馬家也是一樣,不過更謹慎,積存了三代才出手,能把威望積存到三代,是因為第二代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在軍事能力上也是超級水平,否則司馬氏軍事集團在就分崩離析了;
01
公元220年,這一年延續(xù)400年的大漢王朝要換旗幟了。新上位的魏王曹丕是個十足的小人,先是通過各種上不了臺面的手段擠掉了自己的兄弟,然后便開始盤算著如何擠掉漢獻帝劉協(xié)。
此時的劉協(xié)已經(jīng)無力回天,也可以說劉協(xié)從一開始就是高級的橡皮圖章,他換過一大批得力的部下(或者說主子),先后耗死過董卓、李傕、郭汜、王允等,連一代梟雄曹阿瞞都得恭恭敬敬稱呼他一聲陛下。這些得力的?部下?如今都已經(jīng)作古了,
而新上位的曹丕不想學老爸曹操裝模作樣了,他想自己坐一次人人羨慕的皇位,做一回光明正大的主子,于是他為踢掉劉協(xié)開始做準備了。
02
禪讓?政治秀?要演好
從220年二月開始,新上位的曹丕就下令關津減稅,恢復什一稅制,還下令賞賜手底下的文臣武將,同時煞有介事地派遣使者巡查郡國等等。所有的行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收攬人心。而收攬民心的唯一目的就是在為踢掉劉協(xié)做準備。
在皇權轉移中,意識形態(tài)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簡單地說,此時的曹丕需要往自己臉上貼金。
神話自己是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讓天下百姓相信自己乃是天神下凡,相信自己代替劉協(xié)乃是上天的安排。巧的是,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總會有大批的?祥瑞?出現(xiàn)。
先是民間開始傳言曹丕出生的時候,有青色的云氣像車蓋一樣漂浮在小曹丕的身上,終日不散。風水師傅們一致認為這是曹丕極貴的證明。這時,淳樸的百姓才明白:
原來曹丕從出生的時候,就不是凡人。
此間又出現(xiàn)一個叫殷登的老人,說自己記得早在50年前,譙地(曹操老家)出現(xiàn)了黃龍祥瑞。大名士單飏曾說?祥瑞黃龍的出現(xiàn)預示著譙地將有王者出現(xiàn)?。公元220年,黃龍再次出現(xiàn),殷登再次親眼目睹,并大肆宣揚這件事。為此,曹丕還單獨召見了殷登,詢問了關于黃龍出現(xiàn)的詳細情況。
之后,魏國形勢一片大好。三月,各地附屬部落都派來了使者向中原進獻貢品。四月,饒安縣又出現(xiàn)了祥瑞白雉,這讓中原地區(qū)舉國歡慶。
時間到了五月,劉協(xié)?命令?曹丕追封祖父曹嵩為太王,封王子曹睿為武德候(劉協(xié)的?命令真是及時?)。
六月辛亥日,曹丕在東郊閱兵,集中兵力開始南征。這次南征,公卿相隨、華蓋相望、金鼓震天,完全是曹丕一個人的政治表演秀,也是對天下百姓的一次試探,整個軍事行動完全就是一場盛裝游行。
曹丕先是到了屢次出現(xiàn)祥瑞的老家譙地,大宴百姓,犒賞的宴席擺了好幾天,軍民同樂。
到了冬天,曹丕大軍終于到達長江以北,孫權整軍以待。曹丕看到東吳孫碧眼軍容整齊,說道?東吳還是有將才的,我們暫時先回去吧?。這話讓孫權聽得一愣一愣的,
他壓根就不知道曹丕這次帶著大軍本來就不是來打仗的。
03
禪位大戲正式開演
自繼位以來,祥瑞頻出,軍民同樂。做足了前期工作,禪位大戲就要正式開演了。
關于這次禪讓,正史和野史的記載略有不同。
《三國志》的曹丕傳記幾乎一大半篇幅都用來記載曹丕如何拒絕,而劉協(xié)又是如何一而再再而三的下詔禪讓,以致后來劉協(xié)痛哭流涕,漢室衰廢,就要咽氣了,可魏王曹丕就是不肯接受禪讓。經(jīng)過百官和天子幾次三番的勸進,魏王曹丕才?勉為其難?的接受,于是大臣們和天下百姓歡天喜地的開始慶祝一代明君即將誕生。
這段完美的記載總讓人懷疑真實的情況是否如此融洽,是否如此順利。
《三國演義》以及其他野史則完全為我們描述了一副百官逼宮的畫面:
華歆等一班文臣武將去見劉協(xié),要求漢帝禪讓。華歆更是惡狠狠的說:?魏王德布四方,仁及萬物,是古來第一人。漢祚已盡,請陛下效仿堯舜,以山川社稷為重,禪位于魏王?。他還撂下一句狠話:?只有這樣,陛下才能安享清閑之福,免遭禍端?!
第二天,百官再次云集金鑾殿,命令宦官請出劉協(xié)。劉協(xié)嚇得不敢出來,百官推舉曹洪、曹休將漢帝劉協(xié)強行架了出來。
當權力斗爭的失敗者在尋找撤退的底線時往往發(fā)現(xiàn):其實生命才是每個人最基本的訴求,但遺憾的是,在殘酷的政治斗爭中,曾經(jīng)權傾天下的王者到最后,連這最基本的訴求都成了奢望。
經(jīng)過百官的連哄帶嚇,漢帝不得已只能妥協(xié)。作為皇帝,漢帝劉協(xié)啟動了漢王朝最后一項工程:筑造受禪臺。公元220年十月,東漢王朝的禪讓儀式正式開始。
驚恐、悲涼又無助的劉協(xié),為了保住性命,無奈的只得把祖宗的江山禪讓給曹丕,不知道他跪在地上,是以什么樣的心情聽著大臣們宣讀的布告:
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于上皇后帝:漢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王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并見,推術數(shù)者,慮之古道,咸以為天之歷數(shù),運終茲世,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shù)終之極,魏家受命之符。漢主以神器冝授於臣,憲章有虞,致位于丕。丕震畏天命,雖休勿休。羣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將士,洎于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羣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tǒng)。丕祇承皇象,敢不欽承。卜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謹擇元日,與羣寮登壇受帝璽綬,告類于爾大神;唯爾有禪,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魏世享。
曹丕的這篇布告,
主要意思是魏代漢立是上承天意,下順民心的事,曹丕繼位是眾望所歸。這篇布告也為之后王朝的禪讓秀定了基調。
曹丕受禪后,封劉協(xié)為山陽公,實邑萬戶。劉協(xié)在封地內行漢正塑,直到14年后才自然死亡,
大家都知道曹丕在位時間只有6年,也就是說曹丕死的時候,劉協(xié)還活蹦亂跳活得好好的,不知道曹丕死的時候山陽公是不是高興的手舞足蹈。
04
禪讓制度對后世的影響
曹魏以禪讓的形式建國,雖然看上去很溫柔很仁義,但實質卻是影響惡劣,給后世帶來了非常不好的政治風氣。
曹丕以及黨羽假惺惺的動作,都是粉飾和權謀而已。
魏晉南北朝時期,禪讓逐漸成了一種政治游戲,規(guī)則被固定化、公開化,失去了之前的神圣和嚴肅。尤其是南北朝時期的禪讓,將人性陰暗的一面淋漓盡致的展示出來。盡管這些禪讓使得本來陰暗的內幕半遮半掩,但天下對這些游戲規(guī)則一目了然。
更惡劣的影響是,禪讓制度沉重打壓了政治道德,讓現(xiàn)實政治大行其道。東漢末年,政壇上還殘留少許道德,儒家經(jīng)典還為人信服,
但后世的禪讓就沒這么溫柔了,禪讓的政治秀逐漸變成無休無止的陰謀和殺戮,而曹丕作為禪讓制度的開啟者,自然也要為這些負責任。
曹操一輩子顧慮重重,為什么曹丕還敢篡位?其實你站在曹操女兒的角度想一下曹丕篡位后等待她的下場就能理解她為什么要阻止曹丕了。假設曹丕不篡位,雖然漢獻帝只是個傀儡,但畢竟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是至高無上的皇帝,而曹操的女兒做為皇后也自然是母儀天下,是天下最尊貴的女人。如果漢獻帝死后她的兒子繼位,她就是太后,新皇帝如果還年幼那她就可以以太后的身份名正言順的臨朝干政,從而成為事實上的皇帝,雖然在曹丕把持朝政的情況下這種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性很小,但即便只是形式上的“尊重”這位“太后”想必誘惑也不小吧。
而一旦曹丕篡位成功那這位前朝皇后又該如何自處那?如果她離開漢獻帝首先有違倫理綱常,且不說曹丕顧及曹氏顏面會不會允許,就算同意她自己臉上也掛不住啊,況且與皇帝“離婚”后去哪那?回娘家娘家人怎么看她,再嫁人誰敢娶前朝太后?可如果不離開漢獻帝又會怎樣?曹丕出于猜忌必然會對漢獻帝進行監(jiān)視監(jiān)禁,也就是說等待漢獻帝的必然是“牢籠”般的生活,做為曹操的女兒如果對皇帝不離不棄也就只能陪皇帝一塊“坐牢”了。
而且漢獻帝以及他身邊的前朝宗室舊臣會怎么對待她這個“逆賊”之后那?曹丕沒篡位之前他們或許還對她投鼠忌器,保持著表面的尊重,一旦撕破臉了他們難道不會把對曹氏的不滿宣泄到她身上嗎?所以可以想象的到等待曹操女兒的必然是身與心的無盡折磨。曹操的女兒有那么杰出的父親與兄弟,必然是個聰慧的女人,兩種結局的下場她不會想不明白,所以當曹丕篡位時她必然會死命阻止了。
皇帝降為“山陽公”
曹操死后,曹丕襲魏王和漢丞相職。一些大臣威逼漢獻帝學習唐堯虞舜把皇帝位禪讓給曹丕。220年十月,曹丕如愿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曹丕從魏王升到了皇帝,皇帝劉協(xié)降為了山陽公。不過這個山陽公還比較尊貴: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效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濁鹿城。
劉協(xié)離開都城前去山陽的時候,曹丕還非??蜌獾卣f: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
曹家對這位東漢末代皇帝、曹家的女婿還算厚道,以漢天子的規(guī)格和禮儀安葬了他,謚號孝獻皇帝,陵曰禪陵。和東漢大部分帝陵在洛陽附近不同,獻帝陵孤零零地在今修武縣方莊鎮(zhèn)古漢村。
260年,曹皇后與漢獻帝合葬禪陵。據(jù)介紹,許昌市張潘鄉(xiāng)也有一個獻帝陵,稱為“愍陵”,這是個衣冠冢。劉協(xié)因曾居許昌二十五年,后人為表紀念而建陵,今僅存一長方形土臺。
根據(jù)相關的資料看來,劉協(xié)雖然被奪去皇位,可是還是沒有遭到殺害,反而能夠獲得自由,即使天天備守軍監(jiān)視,可是至少比被關進天牢來的舒服,可以說,曹氏家族還是厚待劉協(xié)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