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尋找一生的女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自古王朝,多以孝道治理天下,而皇太后,作為皇帝本人的母親,往往身份尊貴,享受天下供奉榮華,在后宮之中更是尊貴無匹,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之中,有一位皇太后卻失蹤了,為了找到這個女人,從她的丈夫一直到其兒子,兩代帝王苦苦搜尋,數(shù)十年的天下尋人,卻最終無果放棄,她的夫君、兒子——唐代宗、唐德宗兩代帝王最終懷著深深地遺憾,抱憾而逝。
一個被皇室退回的女孩兒
開元年間,湖州刺史按照常例為朝廷貢送了一名當(dāng)?shù)氐拿琅蚴希欢氘?dāng)皇妃哪兒那么簡單?在皇室選妃的層層PK之下,毫無背景的沈氏最終落敗,沒有得以選入皇宮之中,不過即便落選,皇室依然本著絕不浪費的原則,將這名女孩兒送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太子?xùn)|宮,做了一名宮女。
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離開父母家庭,被送入皇室,后來又被退回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見到的人都是陌生的人,遇到的事全是陌生的事,這里的天地和自幼生長的那個湖州完全不同,陌生得讓人恐懼。
然而,人必須要學(xué)會適應(yīng),沈氏開始學(xué)著小心翼翼地跟周圍的宮女打交道、學(xué)習(xí)太子宮內(nèi)的禮儀,在承平日久的唐代,王室之內(nèi)的奢靡繁華,讓初見此景的沈氏驚嘆之余,也不由地更加收斂了自己,在這里,自己不能踏錯一步,因為一步錯,就有可能萬劫不復(fù)。
廣平王妃,數(shù)年榮華如一夢
此時的太子李亨雖然宮內(nèi)美女如云,但他卻沒那個放開心胸、招攬蜂蝶的心情,因為自己這個太子當(dāng)?shù)脤嵲谑翘嵝牡跄?,先前三個哥哥(包括先太子)被父皇無情斬殺的那一幕,直接讓他對面前的那個老爹產(chǎn)生了懷疑,這是父親干的事?這是人干得出來的事情?
為了不被他人抓住把柄,李亨不僅在朝堂之上謹(jǐn)小慎微,而且在府內(nèi)也是舉止小心,生怕有暗探埋伏其中,向上報告自己的不端行為,這幾年因為被人抓住把柄,自己已經(jīng)兩次離婚,而最后這次娶的老婆雖然暫時安穩(wěn)無事,其為人性格卻比較強勢,因此李亨也不敢有染指府內(nèi)他人的想法。
然而,在一次機緣巧合之際,他看到了府內(nèi)的這個小宮女沈氏,那份沉穩(wěn)和小心,讓李亨仿佛看到了自己,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李亨竟不由地心動了,這么好的姑娘,自己不能擁有,那就留給兒子吧,讓兒子有個賢內(nèi)助也是好的。
“兒子,你要老婆不要?”
“要!”廣平王李豫對娶老婆的事情,自然絲毫不拒絕。
于是,在父親的撮合之下,廣平王李豫便有了新王妃——沈氏,從宮女到王妃,年輕的沈氏只用了一年的時間,便從眾多宮女中脫穎而出,而更加幸運的是,沈氏很快便為李豫產(chǎn)下了一子——李適,這個孩子成為了太子的長孫,也成為了眾人眼中的那個寶貝,而沈氏自然水漲船高,身份地位也更加穩(wěn)固。
廣平王和沈氏守著這個孩子,一家人甜蜜地過了十五年,他們原以為,歲月靜好,大家可以一直這樣向前走下去,然而,世事難料,一場潑天的災(zāi)禍,隨即打破了寧靜,整個大唐隨即開始動搖起來,而這場動蕩,讓所有人都身陷其中,無一幸免,沈氏自然也不例外。
亂世紅顏,被遺棄的王妃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天寶十四年,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大批亂軍南下,讓朝廷的局勢一天天的緊張起來,而此刻,在廣平王府邸之內(nèi),李豫和王妃依然過著平靜的生活,因為自己的父親尚且需要低調(diào),自己這個太孫則更不敢妄言國事了。
當(dāng)個太平王久了,李豫對那些朝事都懈怠了,只是每日亂軍南來的消息卻漸漸成為了府中的常談的事情,沈氏聽著人們的議論,看著自己的丈夫還有漸漸長成大人的兒子,臉上也不由多了絲擔(dān)憂。
“都會沒事的,朝廷隴西的軍隊都派過去了,潼關(guān)天險之地,亂軍打不進來?!崩钤グ参可蚴系?,至少自己的皇爺爺也是這樣說的。
然而誰也無法預(yù)料,分別竟來的如此突然,在天寶十五年,乙未日黎明,皇宮內(nèi)傳來旨意,全體皇子、皇孫入朝議事,李亨帶著李豫、李適匆匆進入朝堂,卻得到亂軍即將進城,皇族需要立即隨駕逃亡的旨意,來不及通知家人,這些龍子皇孫們便被匆匆塞上了一輛輛車馬之上,倉皇地離開了長安城,在車上,李豫和李適兩人相顧無言,他們都在擔(dān)心同一個女人,沈氏。
亂軍即將進城,而被皇家遺棄的這些女人,命運會是怎樣,他們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
失而復(fù)得,得而復(fù)失
李豫失去了自己的王妃,十五歲的李適則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在家國的恥辱之上,兩個男人的心里又加上了一道親人離散的痛苦,等我們,一定要活下去,我們一定會找到你!
只是讓李豫沒有料到的是,上天竟然真的給了自己一次機會,而這次機會卻讓其最終更加追悔莫及。
公元757年,李豫隨著朝廷軍隊一舉收復(fù)長安、洛陽,而在進入洛陽城內(nèi)之時,他在掖庭之內(nèi),意外地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沈 氏。
此時的沈氏,一身粗衣,憔悴不堪,早已沒有了往昔的風(fēng)采,而站在其面前的李豫,看著妻子的遭遇,更是羞愧難當(dāng),他決定,只要戰(zhàn)事一結(jié)束,自己便立即帶著沈氏回去,勝利的榮耀屬于自己,也應(yīng)該屬于這個女人,不管她遭遇了什么,她都是自己的王妃。
軍情緊急,李豫將沈氏暫時安置在了洛陽,在他看來,洛陽已經(jīng)克復(fù),軍中不能攜帶女人,而此番朝廷九路大軍前去清剿叛亂殘余勢力,勝利指日可待,因此洛陽是比較安全的,所以他放心地將沈氏安頓在了洛陽,想等著天下太平之后,回軍之際,帶著沈氏重歸長安,然而事實證明,他太大意了。
重整旗鼓的安史叛軍再次站穩(wěn)腳,重新反撲,而九路朝廷大軍在鄴城最終崩潰,大敗而退,乘勝追擊的史思明再次占領(lǐng)了洛陽,而得到這個噩耗的李豫,內(nèi)心更是無比的抓狂,自己這次大意,讓自己的女人再次失陷入亂軍之手,一次可以幸免,第二次,命運還會眷顧自己的妻子嗎?李豫不敢想,他覺得,自己真是沒臉見兒子李適了。
兩代帝王一生尋找,找出了一堆假太后
當(dāng)再次收復(fù)洛陽之后,李豫派人將整個洛陽找了個底朝天,卻沒有王妃的絲毫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尸,而身后長子那憂郁的目光,更讓李豫感到了深深的自責(zé),我一定要找到你。
公元763年,李豫登基,成為了大唐的皇帝,他登基之后,很快便下了一道旨意,那就是全天下搜尋自己的老婆,皇帝的老婆丟了,這事情破天荒第一次遇到,于是天下州郡都忙活了起來,年齡相仿的女人都被盤查,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沒有任何消息,直到李豫死前,依然沒有找到沈氏,而心懷愧疚的唐代宗終其一世,沒有再立皇后,這個皇后的位置,始終為沈氏留著,等她回來。
臨終之際,他拉著兒子的手,說不出話的李豫眼中充滿了遺憾,最終撒手人寰。
而隨后登基的李適,干勁比老子還足,畢竟老爹還有很多妃子,而自己只有一個娘親,這場尋人啟事,從代宗開始,又開始傳遞接力,全天下找太后,而此時的沈氏也被唐德宗李適尊稱為了“睿貞皇太后”。
這場尋人規(guī)模比先前更加龐大,而且還提高了懸賞金額,只要能找到皇太后,要錢給錢,要官給官,在這種誘惑之下,一些人開始眼紅了起來,皇帝和太后畢竟分離這么多年了,印象肯定不那么清晰了,作假的成功率比較高。
不久,李適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娘在洛陽被找到了,地點、年齡、經(jīng)歷都很吻合,而且被派去確認(rèn)的老宮女也都一致認(rèn)為,這個女人應(yīng)該就是太后,因為當(dāng)年宮內(nèi)陳年舊事,人家都是如數(shù)家珍,而且沈氏當(dāng)年切瓜之時,左手指曾經(jīng)受傷,而這個老婦左手指也有陳年傷痕,種種跡象表明,太后找到了。
自己的娘親找到了,唐德宗簡直高興壞了,他迫不及待地就想立即去洛陽迎接母親,幼年失母,讓母親在外面顛沛流離,受苦多年,自己這個做兒子的,必須好好補償母親的委屈,讓其能夠頤養(yǎng)天年,唐德宗立即下令布置,準(zhǔn)備去洛陽迎接母親。
正當(dāng)唐德宗熱情似火之時,旁邊的一個高品宦官高承悅內(nèi)心卻極為抓狂,因為這個“太后”自己是知道的,那是自己的親戚,洛陽城內(nèi)知道這么多而且左手受傷的除了太后,還有自己這個親戚,這位當(dāng)年曾是廣平王府的宮女,自然知道昔日的秘事。
高承悅一面暗罵對方利令智昏,一面糾結(jié)要不要趕緊舉報,因為萬一事情敗露,這種冒充太后誅九族的事情可是要牽連到自己的,思來想去,他私下提醒唐德宗,這個太后不一定是真的,看著高承悅這個態(tài)度,唐德宗也懷疑了,萬一真是假的,自己去接,那可就丟大人了。
為了驗證高承悅的懷疑,德宗便派高力士的養(yǎng)孫樊景超前去洛陽再次驗看,結(jié)果樊景超一看,對方自己太熟悉了,那可是自己的姑母,不禁驚叫道:“,姑母呀,你可真大膽,這太后也好冒充嗎?一旦敗露,倘圣上加罪怎么得了!”
誰曾想,這個假太后死不承認(rèn)自己認(rèn)識樊景超,依然堅持自己就是太后沈氏,而樊景超見姑母還在自己跟前裝傻,這種掉腦袋的事情,誰敢含糊,于是便大聲喊道:“有詔下來,高女偽充太后,令即刻解京問罪!”
對方一聽這話,方才慌了神,忙說:“我為人所強,并非自己的本意?!狈俺脤崳R上返報德宗,并替姑母請罪。
唐德宗最終長嘆了一聲,饒恕了假太后,他說:
“朕寧受百欺,而求一真。倘高女因此得罪,誰人再敢向朕報告太后消息?”
為了找到自己的母親,唐德宗寧愿受騙也不追究欺騙自己的那些騙子,而這也導(dǎo)致后來時不時都有人出來冒充太后,使得唐德宗一朝,假太后事件層出不窮,然而換一種思維來講,也許唐德宗也沉溺于這個虛假消息之中,那種尋找母親的希望感覺,讓這位少年失去母親的皇帝,始終抱著那個幻想,也許明天,明天就能找到自己的母親了,我太想自己的母親了。
這個尋人工程一直持續(xù)到了唐德宗臨死之時,這個尋找自己母親的皇帝,用了大半生來尋找母親,卻最終依然抱憾而終,而到了唐憲宗時期,已經(jīng)過去這么多年,理論上,自己的奶奶活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于是唐憲宗就于肅章內(nèi)殿為沈氏發(fā)喪,尊為太皇太后,這場結(jié)束了耗時幾十年的尋找,最終落下了帷幕。
沈氏,最終走入了歷史之中,而她的最后的蹤跡也隨之隱入了謎團之內(nèi)。
作者:正二位都承旨
毫無疑問,張禧嬪在朝鮮 歷史 上的名氣,可謂是“人盡皆知”。這位早年不幸沒入宮廷的女性,憑借著超凡運氣和強烈野心,成為朝鮮王朝 歷史 上首位以平人身份登鼎國母之位的王妃。但是,承旨本期所要講述的人物并非張禧嬪,而是她一生的仇敵、仁顯王后閔氏。
與張禧嬪一樣,仁顯王后閔氏的人生亦充滿傳奇色彩,時至今日仍為人津津樂道。如果說,張禧嬪的傳奇在于階級大跨越,那么閔氏的傳奇則在于王妃寶座的失而復(fù)得。
據(jù)肅宗親筆手書的《御制仁顯王后明陵志》記載,仁顯王后閔氏,本貫忠清道驪興,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四月二十三日生于漢陽西部的盤松坊私第,父親是時任集賢殿副提學(xué)(正三品)的閔維重,母親是恩城府夫人宋氏(西人黨領(lǐng)袖宋浚吉之女),她是閔維重與宋氏所生的第2個女兒。
閔氏的降生,跟朝鮮 歷史 上那些著名人物一樣,有著撲朔迷離的傳說。朝鮮宮廷女性三大杰作之一的《仁顯王后傳》記載道, “閔氏出生之日,家門上方瑞氣縈繞,產(chǎn)室內(nèi)部香氣裊裊。” 而《明陵志》里亦有 “日月生于兩肩” 的記載。閔氏父母得知后,為了避免引火燒身,遂秘密囑咐全家上下三緘其口,禁止對外聲張??梢?,閔氏一門的家風(fēng)甚是嚴(yán)謹(jǐn)。
由于年代久遠,現(xiàn)代人無法考證此類記載的真實性,但古人熱衷為名人披上神話外衣的做法,倒頗有一番趣味。閔氏出生后,很快就表現(xiàn)出非同常人的氣質(zhì)?!睹髁曛尽酚涊d曰 :“自幼嬉戲,絕異凡兒,不與人較爭,不言人過失,或有論人是非者,輒笑而不答?!?/strong> 很難想象,這是一位幼童的作風(fēng),但正是這“笑而不答”的沉穩(wěn),成為閔氏日后能夠重返宮廷的關(guān)鍵砝碼。
在當(dāng)時的朝鮮國內(nèi),驪興閔氏屬于名門大族,最早可以追溯至高麗時代。始祖閔稱道受高麗王賞識,位居尚書奉御,自此驪興閔氏開始崛起。截至閔維重一代,閔氏儼然盤踞朝堂之上,擁有相當(dāng)分量的話語權(quán),更何況閔維重還是“西人黨”核心成員,地位不容小覷。當(dāng)然,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子孫里還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明成皇后”,想必會更加得意。
按道理講,閔氏的家庭背景如此龐大,應(yīng)該盡享榮華富貴,可事實上并非如此。在小閔氏6歲那年,宋氏不幸病逝,喪母之痛令閔氏無法接受。失去母親后,小閔氏旋即被鞠養(yǎng)于仲姑洪氏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然而,命運不會讓閔氏太舒服,一場風(fēng)波即將降臨。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八月十八日,在位15年的顯宗大王李棩薨逝于昌德宮齋廬,享年34歲,葬于崇陵,王世子李焞即位于仁政門,是為肅宗大王,成為朝鮮王朝第19代國君。肅宗即位后,素與西人黨有仇的南人黨立刻發(fā)難。翌年,閔維重被冠以 “附麗時烈,主張邪論,壞亂朝綱” 的罪名,與閔鼎重、李?、李翊、李選等人一道罷官??滴跏四辏ü?679年)六月十四日,閔維重被流放慶尚道興海,一去就是近一年。
父親淪落荒野,年僅12歲的閔氏被迫跟隨父親及家族前往流放地。一路上,父女倆飽受折磨,也讓閔氏品嘗到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在興海的日子里,閔氏放下兩班大小姐的身段,盡心照顧父親。每當(dāng)餐食上桌,只要閔維重沒動筷子,她也不動,如果有孩子爭搶食用,她就會斥責(zé)對方。閔氏的端淑,令閔維重大感溫馨,稱贊她 “諸子女無能及者” 。
閔氏父女的命運,很快隨著南人黨的內(nèi)訌得到轉(zhuǎn)機。原來,在閔維重等人被判流放前夕,左尹南九萬給肅宗上了封奏疏,爆出南人黨領(lǐng)袖許積的庶子許堅毆打妾室,鬧得整個漢陽滿城風(fēng)雨。同時,他還怒斥許堅 “掠人妻妾,奸騙狙詐” ,痛訴許積在“李東龜女被掠”一案中,利用權(quán)勢打壓民事訴訟,幫助兒子逃離牢獄之災(zāi)。消息一出,整個王廷為之側(cè)目。
南九萬的奏疏一石激起千層浪。果然,肅宗李焞勃然大怒,當(dāng)即同意判義禁吳始壽的建議,命令義禁府捉拿許堅歸案。隨著審問的深入,越來越多猛料被挖出。同年四月九日,被刑具折磨得痛不欲生的許堅招供,除了陳訴自己掠人妻女的事實外,還爆出打算安排武士埋伏宮門外,趁夜殺掉自己父親及其黨羽,進而廢黜肅宗,另立臨城君李熀為王。
這下可好,“淫亂”加“謀反”,許堅坐實了“國賊”罪名。三天后,許堅被凌遲處死于軍器寺前路,還順帶拉上了福善君李柟。這位王子沒能逃脫死亡,被肅宗強勢絞死。許堅被殺,所造成的蝴蝶效應(yīng)是巨大的,首當(dāng)其沖便是他的父親許積。
作為南人黨的領(lǐng)袖,縱使肅宗對他保有 情感 ,但拗不過其子謀反事實,加上忌憚南人黨勢大的緣由,最后肅宗還是選擇棄車保帥,將許積免職,相關(guān)人員遭到制裁,蹦跶不足一年的南人黨轟然倒臺。
南人黨倒臺,西人黨無疑是最高興的。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四月二十九日,在興海漂泊的閔維重被赦免,重回權(quán)力中樞,擔(dān)任工曹判書。翌月,改任戶曹判書。閔維重復(fù)官,讓閔氏擺脫了牢獄之災(zāi),這場朝鮮 歷史 上著名的【庚申大黜陟】,不僅對盤踞朝堂的勢力進行新一輪洗牌,而且也為閔氏入宮創(chuàng)造了條件。
同年十月二十六日夜晚,仁敬王后金氏在慶德宮薨逝,享年21歲,葬于翼陵。金氏是肅宗李焞的原配,從王世子嬪到王妃,金氏陪伴了自己丈夫11年,期間還為肅宗產(chǎn)下2個女兒,但均因疾病早夭,此后沒能留下子嗣。雖然金氏沒能誕下嫡子,但肅宗還是很敬重妻子,對她多加照顧。
仁敬王后升遐,中宮之位空懸,宮廷內(nèi)外暗潮涌動。到底誰家女子有幸續(xù)任國母?市井坊間談?wù)摬恍?。見兒媳早逝,肅宗的母親、明圣王后金氏憂心忡忡,而身為王室家長的莊烈王后趙氏(仁祖李倧的繼妃,此時被尊為“慈懿大王大妃”)自然也倍感憂慮。于是,她當(dāng)即頒布懿旨挑選淑女入宮。
《揀擇令》一出,瞬間吸引了兩班貴族的目光,這是壯大家族勢力的天賜良機。清風(fēng)府院君金佑明是已故顯宗大王李棩的丈人,亦是當(dāng)今明圣王后的父親,他跟閔維重私交不錯,又聽聞其女德才兼?zhèn)洌焐献啻箦e薦閔氏入宮。恰逢此時,閔維重的岳父宋浚吉也上疏肅宗,力保閔氏入宮。兩位重量級人物出面,讓莊烈王后欣喜不已,她旋即派人詔見閔維重,擬立閔氏為王妃。
承旨在前文談到,閔維重的家風(fēng)很嚴(yán)謹(jǐn),尤其對政治話題很敏感。如今大王大妃擬立自己女兒為王妃,讓閔維重有點手足無措,常年混跡官場的他太了解宮廷生存的險惡。所以,他領(lǐng)旨后百般推脫,先后推辭了3次,婉拒王室盛意。
肅宗是一個極好面子的人,閔維重和稀泥的行為,令他很不高興,遂把他叫來臭罵了一頓。眼看無法渾水摸魚,閔維重只好召集家人,當(dāng)眾宣布消息,讓女兒跟隨中使前往于義洞接受中宮教育。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五月二日,肅宗李焞與閔氏在仁政殿舉行大婚,冊封閔氏為朝鮮王妃,授予閔維重“驪陽府院君”爵號,并向宗主國清朝呈遞國書。芳齡14歲的閔氏就這樣步入宮廷,是為仁顯王后,開啟了充滿傳奇色彩的后半生。
仁顯王后閔氏入宮后,很快發(fā)現(xiàn)宮廷生活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閔氏和肅宗大婚后整整7年,肚子一點變化都沒有,這就引起宮廷內(nèi)外的猜疑。盡管閔氏很用心服侍丈夫,甚至在肅宗感染天花時日夜不離地照顧,卻沒能換來嫡子的降生。在古代宮廷,無法生育的女人是很悲慘的,她們隨時會被打入冷宮。閔氏深知此理卻無能為力,肅宗似乎對她不感興趣。
就在閔氏日夜苦惱之際,一個人的出現(xiàn)打亂了她的思緒,這個人就是張玉貞,亦是日后叱咤風(fēng)云的張禧嬪。張玉貞出身譯官世家,屬于名門之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年初,張玉貞的父親張炯因病逝世,年僅10歲的張玉貞被堂伯張炫撫養(yǎng)。然而,由于張炫錯誤弄權(quán),被卷進【三福之亂】中,家族遭牽連,失去倚靠的張玉貞從此沒入宮廷,嘗盡了旁人的冷嘲熱諷。
幸運的是,入宮后的張玉貞憑借過人姿色和靈活頭腦,深得莊烈王后趙氏的喜愛。正值青春期的肅宗見到張玉貞后,自然也被對方美貌所吸引,兩人關(guān)系迅速升溫。肅宗偷偷寵幸內(nèi)人的事情,無法避免被明圣王后金氏所知,這位素來手段強硬的女人,從張玉貞身上窺見了前朝廢妃尹氏的影子,于是她在仁敬王后薨逝后,命令內(nèi)官把張玉貞轟出宮門。
本以為流落街頭的張玉貞會死心,結(jié)果對方陰差陽錯地受到“崇善君李澄”妻子申氏的禮遇,順理成章住進了宗親府邸。當(dāng)仁顯王后閔氏入宮后,承受“無子”折磨的閔氏從他人口中得知此事,本性善良的她遂向明圣王后進言,希望讓張玉貞回宮,畢竟她是目前唯一深得肅宗喜愛的女人,也是最有可能誕下子嗣的女人。不得不說,閔氏的格局確實大,她想到的是整個王廷和后宮的安定,而非一己私欲。
只是,明圣王后當(dāng)場駁回了閔氏的請求,她指責(zé)對方“過于單純”,完全沒有顧及后果,還把張玉貞比作“國家之禍”。在她看來,張玉貞回宮勢必會威脅到中宮權(quán)威,掀起不必要的爭斗,屆時宮廷將無寧日。幫她無異于自取其辱,厭惡之情表露無疑。
倘若仔細(xì)分析各自的立場,其實都有道理。閔氏站在宏觀角度考慮,明圣王后站在現(xiàn)實角度考慮,一時間難分對錯。所以,直至明圣王后薨逝,閔氏都不敢再提此事??滴醵辏ü?683年)十二月五日,41歲的明圣王后金氏在昌慶宮儲承殿的西別堂薨逝,葬于崇陵,限制張玉貞回宮的枷鎖被打破。
明圣王后駕鶴仙去,閔氏再次向肅宗進言讓張玉貞回宮。內(nèi)心竊喜卻猶豫不決的肅宗,為了維護正面形象,又假惺惺地跑去征求祖母的意見。宮里人都清楚,當(dāng)年張玉貞就是莊烈王后所屬侍女之一,她老人家肯定舉雙手贊成啦!就這樣,曾遭到明圣王后打壓的張玉貞重返宮廷,而作為張玉貞“貴人”的仁顯王后閔氏,也為自己的“天真”付出了慘痛代價。
張玉貞回宮后,很快與肅宗纏綿在一起,驕縱之情有過之而無不及。當(dāng)初明圣王后之所以把她趕出王宮,就是看出她品性不佳,如今正好驗證先見之明。肅宗對張玉貞的日益寵幸,與冷清的中宮殿形成了強烈對比。忘恩負(fù)義的張玉貞為了試探閔氏的態(tài)度,當(dāng)眾跑到內(nèi)殿(王妃居所)門前與肅宗打情罵俏。
自太祖大王李成桂開國以來,歷代王妃哪有受過這般羞辱,被氣得渾身顫抖的閔氏拼命壓抑憤怒,從容地說道: “汝當(dāng)奉承傳教?!?/strong> 就當(dāng)你是在教我夫妻相處之道了。閔氏的隱忍,讓張玉貞愈發(fā)狂妄,此后但凡王妃的旨意,她直接無視,甚至內(nèi)官來喊都喊不動。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忍無可忍的閔氏終于爆發(fā),她下令把張玉貞抓來寢宮,讓人把她狠狠打了一頓,以解心頭只恨。二人遂成仇敵,形同水火。打完張玉貞后,閔氏意識到形勢很嚴(yán)峻,倘若讓她繼續(xù)紅下去,后果不堪設(shè)想。
于是,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三月二十三日,她通過父親閔維重的關(guān)系,支持青陽縣監(jiān)金昌國的女兒入宮,意圖削弱肅宗對張玉貞的感情。只是,閔氏低估了肅宗的意志,金氏入宮后毫無作用,反倒成為張玉貞崛起的墊腳石。
同年十二月初,肅宗頒布冊封張玉貞為淑媛的教旨,瞬時滿朝詫異,這顯然不符合內(nèi)廷升遷制度。以正言韓圣佑為代表的朝鮮言官們,紛紛群起而攻之,指責(zé)肅宗寵幸張玉貞,無視朝綱朝紀(jì),給肅宗扣上了“好色”的帽子。
言官們的口水,讓肅宗惱羞成怒,見搪塞不得的他干脆撕破臉,把嘴多的大臣革職查辦。翌年六月十三日,朝鮮國內(nèi)暴雨如注,江襄道(后改稱“江原道”)境內(nèi)發(fā)大水,致使164戶民居被沖毀,溺死流亡者不計其數(shù)。這場百年一遇的洪水,似乎預(yù)示著某種災(zāi)禍即將發(fā)生。朝鮮史官則在《肅宗實錄》里稱其為 “前史以大水為女寵之徵,是時張氏嬖寵方盛,是災(zāi)之作,非偶然矣” 。
大洪水爆發(fā),并未促使肅宗反省。見君王死性不改,戶曹判書李敏敘直接把張玉貞稱為“妖人”,希望起到振聾發(fā)聵的作用。誰知,肅宗面不改色,還進一步晉升張玉貞為昭儀??滴醵吣辏ü?688年)十月二十七日,張玉貞誕下肅宗的庶長子李昀,他就是后來的景宗大王。喜獲麟兒的肅宗龍心大悅,一年后再次晉升其為禧嬪。
此時此刻,仁顯王后閔氏愈發(fā)后悔自己引狼入室的行為。為了維護己方利益,她只好向莊烈王后趙氏尋求幫助,期待能夠制衡張玉貞??上У氖?,張玉貞早已羽翼豐滿,加上莊烈王后垂垂老矣,又聽信崇善君之妻申氏的讒言,閔氏的勸諫等于沒說。
仗著自己是王世子的生母,肅宗和莊烈王后作為靠山,張玉貞與兄長張希載合謀,大肆培植黨羽,與南人黨昏夜聚會,開始謀求政治話語權(quán)。期間,張希載在貞明公主的家宴上公然調(diào)戲歌妓,事后還利用捕盜大將的職務(wù)掩護其逃走。貞明公主可是宣祖與仁穆王后的嫡女,王室輩分極高,張希載的行為已經(jīng)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
事后,閔鼎重、李徵明、金昌協(xié)等一批重臣相繼上疏,要求國君嚴(yán)懲此事。肅宗非但沒認(rèn)真對待,還以“傳說之謬”為由把他們臭罵一頓,命令不準(zhǔn)危言聳聽,儼然一幅昏君模樣。經(jīng)歷一系列挫折,閔氏猶如泄了氣的皮球,特別是閔維重病逝后,失去靠山的她惶惶不知終日。見閔氏無計可施,囂張的張玉貞終于把手伸向了王妃寶座。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89年)新春剛過,王宮內(nèi)刮起了“中宮陷害嬪妃”以及“廢后”的謠言。霎時間,宮廷內(nèi)外議論紛紛,大家都在七嘴八舌討論著。四月二十四日,肅宗向承政院下達諺旨,打算廢黜閔氏王妃之位。都承旨柳命堅驚恐萬分,苦諫肅宗收回成命。
當(dāng)日,六卿大臣云集朝堂,肅宗當(dāng)眾宣布廢黜決定,群臣震驚不已。校理姜銑不滿肅宗無故廢妃,駁斥道: “中宮為一國之母,今將十年,未聞有失德。殿下何遽下此不忍聞之教耶?” 肅宗見狀大聲答復(fù)曰: “名為國母,而實無其德,尚可以國母待之乎?” 堅決要廢黜閔氏和金氏。
五月二日,肅宗正式下達教旨。消息傳來,明安公主(顯宗小女兒)和大長公主大驚失色,連忙入宮拜見肅宗,不斷訴說閔氏的賢淑德行和服侍大王大妃時衣不解帶之情形。但肅宗面無表情,兩公主見狀只好嘆息而出,前往內(nèi)殿通知閔氏。
當(dāng)閔氏聽聞自己被廢時,或許早就料到有今天,淡然脫下后服、摘下后冠、拔去鳳釵,準(zhǔn)備離開宮廷。旁邊的宮女們傷心痛哭,為王妃鳴不平。這時,張玉貞派來一位宮女,企圖搜身羞辱閔氏,誰知閔氏怒目而視,膽小的宮女驚嚇而去。這場風(fēng)波史稱【己巳換局】,成為朝鮮王朝著名的 歷史 事件。
閔氏回到本家禁宮后,命令封鎖所有入口,并把奴婢和仆人全部趕出去,身邊僅留下3名忠心的宮女。飲食方面,早前宮中會定期運來餐食,閔氏知道后果斷拒絕(擔(dān)心張玉貞下毒),只收干貨。宗族見閔氏處境凄慘,不顧阻攔送了些松茸,幫助閔氏補充營養(yǎng)。
就這樣,閔氏在荒野禁宮住了整整5年,窗戶和四壁因缺乏修繕而破損,院子里雜草叢生,方圓數(shù)里不見人煙。雖然日子苦了點,但至少遠離宮廷爭斗。白天,閔氏會獨自在院子里散步,有時還會把兄長閔正字的女兒喊到身邊,教授她《小學(xué)》《烈女傳》和紡織手藝,借此打發(fā)無聊的時光。
閔氏被廢后,張玉貞順理成章頂替上位,成為朝鮮王妃??滴醵拍辏ü?690年)六月十六日,肅宗下詔冊封3歲的李昀為王世子,標(biāo)志著張玉貞權(quán)勢達到頂峰,意氣風(fēng)發(fā)的張玉貞如同當(dāng)年的廢妃尹氏一樣,認(rèn)為掌控了一切,其實張氏集團的覆滅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張玉貞成為國母后,愈發(fā)驕狂無比、專橫跋扈、目中無人,大有當(dāng)年廢妃尹氏的風(fēng)范。輕則打罵宮女,重則施以酷刑,把王宮搞得烏煙瘴氣。同時,她在煽動黨羽挑起黨爭之余,還瘋狂搜刮民脂民膏,借此滿足瘋狂的欲望。隨著時間推移,肅宗越來越厭惡張玉貞的驕縱,更忌憚支持她的南人黨勢力,害怕王權(quán)被奪,兩人的感情出現(xiàn)隔閡。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四月十二日,被張玉貞蒙蔽了11年之久的肅宗李焞逐漸清醒,認(rèn)清張玉貞的真實面孔。于是,痛改前非的肅宗下旨恢復(fù)仁顯王后閔氏、閔維重及3位夫人(李氏+宋氏+趙氏)的爵號,讓中使帶著自己親筆書寫的手札前往驪興,迎接閔氏回宮。
當(dāng)中使人馬駐足禁宮門前,閔氏命宮女遞出手信,坦言 “別宮移處之命,尤非賤臣所可祗承者” ,把對方晾在門外,中使屢次吃閉門羹。得知消息的肅宗清楚,閔氏心有怨恨,無法原諒自己的所作所為,但身為君王不可能低聲下氣去求一個女人,所以他派人傳達旨意,嚴(yán)令閔氏開門。
見對方心意已決,再矯情下去恐生是非,閔氏這才打開大門。眾人見院子里 “庭草蒙密,未有人跡” ,無不感傷落淚,很難想象在這種惡劣環(huán)境下,閔氏是怎樣堅持下來的?中使當(dāng)即派人召集坊民,一起動手清除雜草,隨后走到正室門前,跪請王妃回宮。
此時的閔氏尚有怨念,依舊很不情愿,推脫沒有合適的衣服。傳旨內(nèi)官來回跑了好幾趟,待肅宗把東西都準(zhǔn)備好后,閔氏才松口登上鳳輦,夫妻倆在西宮景福堂見面。翌日,肅宗下旨降張玉貞為禧嬪,收繳、焚毀先前頒賜的王妃璽綬和玉冊。
閔氏重登妃位,史稱【甲戌換局】。張玉貞轟然倒臺,南人黨再次被逐出朝堂,張希載、閔黯等人遭罷職流放,西人黨則恢復(fù)了元氣,而閔氏則成為朝鮮王朝518年國祚中,唯一一位生前被廢黜卻重新恢復(fù)身份的王妃。
閔氏回宮,被肅宗打壓的張玉貞又該如何應(yīng)對呢?心氣高傲的她當(dāng)然咽不下這口氣,屢屢找機會向肅宗抗議,兒子是王世子,自己也是天朝冊封的正牌王妃,憑什么剝奪妃位?藐視天朝還是欺負(fù)孤兒寡母?肅宗不好發(fā)作,以免被人抓住把柄,只答以“國無二尊”,暗示張玉貞認(rèn)清現(xiàn)實,則可保榮華富貴。
驕縱成性的張玉貞怎么可能放低身段?愈發(fā)痛恨仁顯王后閔氏,開始失去理智,開始思索除掉仇敵的方法??滴跞拍辏ü?700年)四月,原本就體弱多病的閔氏患病, “左右脈候洪大,胸膈煩悶,舌上有黃百苔,且有痞滯喘急之患” ,之后病情逐漸加重,以致 “腳部痛虛,受針為難” ,這個人形同枯槁,令人不忍直視。
得知閔氏病重,張玉貞十分喜悅。據(jù)《仁顯王后傳》記載,張玉貞曾散盡家財買通宮人,先是欲往中宮膳食里投毒;陰謀破產(chǎn)后,又利用王世子大婚契機,往新衣里散入符咒和毒藥,想通過獻納新衣整死閔氏。由于閔氏戒心十足,婉拒張玉貞所獻衣物,令其無法得逞。
《仁顯王后傳》是站在受害者角度所撰寫的宮廷小說,作者已不可考,一說是仁顯王后身邊宮女,一說是樸泰輔后人或王后本家親戚,對張玉貞的丑化難免會夸大,真實性有待商榷,內(nèi)容僅作為參考,但它從側(cè)面給予我們了解閔張之爭的新途徑。
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八月十四日,與病魔抗?fàn)幜艘荒甓嗟拈h氏,帶著對世間的遺憾和命運多舛的不滿,在昌慶宮景春殿內(nèi)薨逝,享年34歲,葬于明陵,一代傳奇落下帷幕。臨終前,閔氏向身旁的兄弟閔鎮(zhèn)厚訴說張玉貞對她的不恭,感嘆自己的人生艱辛。
仁顯王后的薨逝,讓肅宗很內(nèi)疚,他親自書寫志文,依托對亡妻的思念。同年九月二十三日,淑嬪崔氏獲知張玉貞在就善堂西側(cè)私設(shè)祭壇,惡意詛咒王妃的事實,當(dāng)即向肅宗匯報此事。惱羞成怒的肅宗于2天后的夜間下達備忘記,以 “罪已彰著,若不善處,則他日之慮” 為由,下達命張玉貞自盡的密旨。隨后,在仁政門公開審理巫蠱一案參與者。
十月八日,肅宗正式對外宣布張玉貞自盡的消息,并下旨囑咐后世子孫: “不得以嬪御登后妃” ??紤]到王世子的感受,肅宗沒有繼續(xù)深究,張玉貞自盡后遂草草了事。后來,即位的景宗追尊母親為“玉山府大嬪”,設(shè)立大嬪宮祭祀,遺址留存至今。自此,仁顯王后閔氏與張禧嬪之間的恩恩怨怨終于塵埃落定,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談資。
【參考文獻】
1.《朝鮮王朝實錄·肅宗元孝大王實錄》
2.《承政院日記·肅宗朝》
3.《仁顯王后傳》(譯本)——張龍妹/張彩虹/王艷麗
PS:未經(jīng)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請尊重版權(quán)。
經(jīng)典韓國電影推薦(第十四期)
賈家元迎探惜四春中,探春能力最出眾。脂硯齋曾批語賈探春的風(fēng)箏謎語【庚辰雙行夾批:此探春遠適之讖也。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致流散也,悲哉傷哉!】
“遠適”就是指遠嫁。賈家抄家時,如果賈探春沒有遠嫁,一定會團結(jié)所有賈家人共克時艱,不至于“樹倒猢猻散”。
脂硯齋批語將探春比喻成賈母般存在,認(rèn)為她有能力帶領(lǐng)賈家人,是極高評價。在地位和尊崇不如賈母時,探春若有此作為,必然是強大的個人能力作為支撐。
賈探春的風(fēng)箏謎語、金陵十二釵判詞、[分骨肉]曲子都體現(xiàn)出她遠嫁的讖語。尤其[分骨肉]三個字更證明她遠嫁之地太過遙遠,此生不能再回還。
古代女人出嫁,有句俗語叫“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旦出嫁就屬于婆家的人,對娘家要次一等對待。
女子出嫁后,最幸運的是離著近,還能“?;丶铱纯础?/strong>。那些遠嫁的女子要回娘家,基本是奢望。
所以,像賈敏嫁給林如海身在姑蘇和揚州,就沒辦法回京城的娘家。賈母至死沒見過女兒,林黛玉也七八歲前沒去過外祖母家。
李紈從金陵嫁到賈家后,也是不能回娘家,她父母不方便來探視,李嬸娘就經(jīng)常借進京的機會探看李紈。
另外像王夫人、王熙鳳也是如此。好在她們各有兄弟在京城。
那個年代,出嫁的女兒孤零零身在異地,都算是薄命人。一旦出嫁回家省親要看婆家的臉色,遠嫁回家就是個夢想。尤其上位者,像賈元春省親這種事,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為曹雪芹杜撰而來。
賈探春遠嫁異國為王妃,想要省親涉及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在那個交通訊息社交都不方便的時代,沒有任何可能性。
[分骨肉]說“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strong>去了就回不來了,要接受現(xiàn)實,所以“告爹娘……莫牽連”。
賈探春之所以薄命,就是基于庶出身份,遠嫁異國的無奈,倒不是結(jié)局一定慘,相反,探春的結(jié)局還非常好。
關(guān)于探春遠嫁的目的地,之前撰文分析是那個“真真國”,在西海沿子,也就是現(xiàn)在的斯里蘭卡,古代叫錫蘭。
曹雪芹在《紅樓夢》設(shè)定了兩種命運。
一種以林黛玉、甄英蓮、晴雯為首的“蓮命”,都可憐;
一種以賈探春、李紈、嬌杏為首的“杏命”,都僥幸。
嬌杏本是丫頭,被賈雨村看中后恢復(fù)自由身,納為妾。不久生了兒子,雨村嫡妻又死了,反將嬌杏扶正成了誥命夫人。
嬌杏的經(jīng)歷是對賈探春遠嫁后結(jié)局最好的伏筆。關(guān)于賈探春遠嫁后的結(jié)果,第四十回她房中的陳設(shè)就是最好影射。
(第四十回)案上設(shè)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nèi)盛著數(shù)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 賈探春房中的陳設(shè),每一個都有吉祥的寓意。
一,大鼎。鼎為國之傳承重器,大禹鑄九鼎為華夏之傳承,鼎代表皇權(quán)傳承。
賈探春房中有鼎,暗示她成為王妃后,像嬌杏那樣生育了兒子。王子長大后還繼承了王位。探春“僥幸”母憑子貴成了一國之太后。太后的身份當(dāng)然要比賈元春的貴妃還要尊貴。
《紅樓夢》個人房中,只有探春房間描寫了有鼎。
二,大觀窯。“大觀”二字點出了大觀園的出處。“大觀”為北宋徽宗的年號,大觀窯是北宋皇家御用窯。
探春房中的“大觀窯”盤子,與秦可卿房中陳設(shè)影射金陵十二釵不同,指明她未來的王妃身份。
三,佛手。佛手是個吉祥物。為供養(yǎng)佛事之物,代表福德、富貴。
佛手是香櫞的變種,但香櫞內(nèi)心苦澀,沒有福德一說。
賈探春有佛手,代表她的福德多。能夠憑普通妃子生養(yǎng)王子繼承王位,并成為太后。
賈元春沒有佛手只有香櫞,證明她沒有福德。她雖貴為賢德妃卻無恩無寵,最后慘被賜死,更奢談生兒育女。
另外,整部《紅樓夢》也只有賈探春有真佛手。她給了板兒一個佛手,換給了巧姐兒。巧姐兒就有幸[留余慶],顯然佛手的福德就是影射。
四,白玉比目磬。磬是和合之音;比目寓意夫妻恩愛;白玉代表地位、品德和尊貴。
白玉比目磬預(yù)示賈探春遠嫁異國后“日邊紅杏倚云栽”,不光人生達到了頂峰,更得國王愛她。她也爭氣生了兒子繼位國王。
賈探春在異國他鄉(xiāng)實現(xiàn)了人生最頂峰,比之賈元春的貴妃,不知好上多少。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那種遠離故土的孤寂是難以言喻的。賈探春身份再高,也難逃薄命之說。
1. 可憐生在帝王家
要說到古代出身最尊貴的女人,莫過于公主。但是為什么身世悲慘,一生坎坷或者紅顏早逝的公主比比比皆是呢?難道身份越尊貴,命運就會越壞嗎?
這其實是因為只有身為公主,她的命運才更可能被記錄下來。平民家的女性,是很難進入史家的法眼的。
就算一朝一代非常受寵的妃嬪,若非有賢良淑德的名聲或者爭權(quán)奪利或者禍害國家的大作為,那么除了作為皇子的母親被記下姓氏家世之外,一般不會入史。
而同一時代的普通女性,可能會遭遇更悲慘的命運,但是卻不會被記錄下來,因為大家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
為什么紅顏多薄命呢? 因為如果沒有紅顏,薄命是應(yīng)該的,毫無記載的必要。
那么作為公主,這些天潢貴胄,她們命運悲慘,會有哪些原因呢?
一、因為和政治太接近,所以容易受到傾軋打擊。在某些朝代,她們的生活可說是在刀尖上跳舞。
二、封建禮教對她們造成的迫害。
三、國破家亡的受難者。
四、作為政治犧牲品和親遠嫁。
根據(jù)現(xiàn)代史學(xué)統(tǒng)計,宋朝和清朝公主平均壽命都在19歲上下。這是多么驚人的一個數(shù)字!而且,看唐、宋、清代歷史,未出嫁而過世的公主比比皆是,公主能夠活到及笄嫁人,都是件不容易的事。
以前去蘇州園林游覽,第一感覺就是這些園子實在太小,十分逼仄,讓人有壓抑的難受感。然后聽到導(dǎo)游介紹,園中那個很小很高的閣樓,竟是這家小姐的閨房。
一直知道唐朝以后的大家閨秀輕易是不能出門的,但是沒想到竟然連自己家里也不能四處走動。所以,要把閣樓建的很高,這樣,小姐就能夠在自己的屋子里遍賞整個園子的美景了。
《水滸傳》里,潘金蓮本來是個窮人的妻子,那么她的活動范圍就只有那么一二十平米的閣樓空間,輕易是不能下樓拋頭露面的。因此,就算撐窗戶曬衣服掉了根竹竿子,讓人看了一眼,也能改變?nèi)松_@真實的反映了宋代婦女的生活狀況。
都知道運動有利于健康,開闊的視野有利于情緒的舒緩。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女人能生存下來,也真是不容易。
皇宮中的公主規(guī)矩更多,哪里能夠自由暢快的生活,這也許是她們壽命很短的第一原因。
“可憐生在帝王家”這句話,最早是用來形容南唐后主李煜的,他是一位偉大的詞人,卻不是一位好君主。最后國家滅亡,他也被迫害而死。
后來,這句話又被用來形容崇禎帝的女兒長平公主。崇禎帝在李自成破城之后,逼迫后妃自殺,然后親手揮刀砍向自己心愛的女兒,說的就是這句話。
國破家亡,公主自然命運凄慘,但是就算不國破家亡,公主的情況能夠好到哪里去呢?
2. 北周千金公主
首先來介紹一下我最喜歡的古代公主:北周千金公主宇文氏。
這位公主既是和親遠嫁的犧牲者,又是國破家亡的受害者,既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又是政治傾軋的被獻祭者。
而這位公主,更是身懷男兒的勇氣和魄力,身負(fù)國仇家恨,為復(fù)國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整個經(jīng)歷極為讓人動容。
南北朝時期非大一統(tǒng)王朝,因此這段時期的皇帝國王數(shù)目太大,讓人眼花繚亂,因此一般人很少會把目光放在這段歷史之上,因此千金公主的故事也很少被人提及。
千金公主宇文氏是北周趙王宇文招的女兒,以公主身份和親突厥,在十六七歲的年紀(jì)嫁給沙缽略可汗??墒窃谒陀H的第二年,楊堅篡奪了北周政權(quán),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北周宗室?guī)缀醣粴⒐狻GЫ鸸鞯母赣H宇文招起兵兵敗,被誅滅九族。
這樣的血海深仇,千金公主怎能不恨!
這時,沙缽略可汗為了自己的利益,又或者因為愛妻的悲傷,起兵反隋。隋文帝則采用長孫晟(長孫皇后的父親)的建議,分化突厥,讓突厥內(nèi)亂。
最終千金公主只好先幫助丈夫走出絕境,她屈辱的寫信給隋文帝,表示自己雖然是北周公主,但是仰慕楊堅的圣明,希望做楊堅的養(yǎng)女。楊堅也因為當(dāng)時的局勢所迫,順?biāo)浦?,收千金公主為養(yǎng)女,封大義公主,希望她以大局為重。
這樣表面上和平了幾年,公主卻暗中找來宇文皇族的遺孤,希望一旦有機會則扶持宇文家血脈登基,同時她也在秘密練兵為將來做準(zhǔn)備。五年后,她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她按照突厥規(guī)矩嫁給丈夫的兒子都藍可汗。
有一次,她思鄉(xiāng)心切,心中憤懣,一不留神寫了一首感懷身世的詩,被楊堅得知,楊堅擔(dān)心她挑動都藍可汗跟隋朝戰(zhàn)爭,覺得她是個隱患,起意要除掉她。
于是他借機褫奪了宇文氏公主的封號。接著,突厥的另一位可汗突利可汗向隋朝求親,楊堅對突利可汗開出了殺死宇文氏的要求作為交換條件。
突利可汗為達目的在都藍可汗面前挑撥離間,陳述利害,最終,都藍可汗殺死了千金公主,當(dāng)時公主年僅33歲。
千金公主的死因一說是公主因為心靈極為孤寂,跟小吏通奸,被突利得知,散播出去,都藍大怒,親自闖入公主營帳刺死公主。
另一說則是都藍可汗為自己利益著想,覬覦隋朝給自己的更大利益,害怕安定天下后的隋朝的強大力量,于是在千金公主前往復(fù)國軍隊閱兵的途中派人將她暗殺。
不管是何種結(jié)局,都為她悲慘飄零沉重?zé)o奈的一生畫上了心酸的句號。
歷史上其它的亡國公主雖然慘,但是她們到底享受了數(shù)年的金枝玉葉的生活,自己又不知反抗,或者無法反抗,讓人對她們少了幾許同情;其他的和親公主雖然不幸,但到底背后有整個王朝支持,有著最尊貴的身份;因為皇權(quán)斗爭而死或失去一切的公主雖然悲慘,但是她們未曾背負(fù)起整個王朝的重?fù)?dān),未曾在心靈如此孤寂的情況下存活接近二十年。
縱觀中國歷史,真的找不出比千金公主宇文氏命運更悲慘、心志更堅強、事跡更感人的公主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古代的帝王和皇室根本把公主當(dāng)做一件生兒子的副產(chǎn)品,籠絡(luò)他人、政治聯(lián)姻的工具。
千金公主的堂兄北周宣帝荒淫無道,于是將千金公主作為一件禮物送出去和親。為了這樣的國家,千金公主其實大可不必苦心孤詣的為復(fù)國傾盡一生的精力,最終凄慘被殺。也許,宇文氏這樣做,更是為了她的父親以及她被族滅的近親家人。
不過,最終隋文帝的兒子隋煬帝還是死在了北周宗室、千金公主的族人之奴仆宇文化及之手,隋朝滅亡。按照古人的說法,也算是報應(yīng)。
3. 國破家亡的公主們
亡國公主中最悲慘的莫過于北宋末年被金人擄去的那些徽宗、欽宗的公主們。
宋太宗趙光義奪了侄子的皇位之后,竟然強幸已經(jīng)歸降了的南唐后主李煜的妻子小周后,還讓人畫成了一幅畫流傳下去,實在是極無廉恥。
一百多年后,他的后代宋徽宗、宋欽宗把國家亡了,后妃公主們受到了難以想象的屈辱。于是古代的評論者們紛紛就說:看吧,宋太宗干了壞事,報應(yīng)來了吧!
滅了北宋的是金人,南宋和金的血仇算是結(jié)下了。又過了一百多年,南宋和蒙古聯(lián)合,滅了金,金國的后妃公主又同樣經(jīng)受了更為殘忍的對待。當(dāng)時宋人很高興,還畫了一幅《嘗后圖》來極盡意淫之能事。不過高興沒多久,南宋也被蒙古給滅了,最后的情況更加慘烈。
在這整個所謂的因果報應(yīng)循環(huán)上,干壞事的是趙光義、金初的君臣將領(lǐng)們,他們?nèi)鞘治諜?quán)力的男性。而受到報應(yīng)的全是沒有決策能力的無辜的女性。這是哪門子報應(yīng)?
而且,報應(yīng)的時候,這些始作俑者都死去一百多年了。就算活著,他們難過的不會是自己后代女性的悲慘,而是自己面子無光。僅此而已!
這一段國破家亡的歷史實在太過慘烈和屈辱,因此沒有人想提起。有興趣的人查一下靖康之難就會明白。
看了這一段歷史,任何人都能明白,崇禎帝在城破之時將屠刀舉向女兒,其實是一種真摯的父愛。 只是他最終也沒能下的去手。而后來,女真族金人的同族后裔滿人吸取了祖上的教訓(xùn),對待長平公主給予了相應(yīng)的禮遇。但是朱氏皇族的全部被殺,導(dǎo)致了長平公主身懷六甲凄慘死去。
除了宋、明的亡國公主之外,其他朝代的亡國公主命運也好不到哪里去。一般情況就是給新朝代的皇帝、皇子、官員做妾,像戰(zhàn)利品和貨物一樣被分配。
例如隋文帝楊堅的后宮中有好幾個南朝陳國的公主,隋煬帝的女兒也成為李世民的妃子。
還有破鏡重圓故事中的那位主人公南朝陳的樂昌公主,在國破前,她和駙馬感情非常要好。在國破家亡分離在即的時候,駙馬擔(dān)心今后二人再無相見之期,于是約定銅鏡之盟。
陳國滅,樂昌公主成為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的姬妾,駙馬按照約定前往隋朝都城的集市賣破鏡子,被公主所知,又為楊素所知。楊素這人其他方面名聲不怎么樣,但是對待樂昌公主這件事倒是很君子,他雖然十分寵愛樂昌公主,但是還是為公主和駙馬的真情所感動,將公主還給駙馬,二人相攜回江南終老。
這個故事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只是因為這種情況萬里無一,實在太少。
4. 和親的公主們
說到和親公主,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其實這兩位公主在和親公主中算是幸福的了。
王昭君只是宮女出身,因為十分貌美,本來有機會成為漢元帝的寵妃,只是最終遠嫁和親,在異域中孤寂的生活,肩負(fù)著國家的責(zé)任,這種境遇上極大的落差讓人對她的一生產(chǎn)生了極大的同情。
她的身世之所以讓人動容,是因為她本來有機會成為皇帝寵妃,可以盡享漢朝的榮寵。
文成公主是李唐宗室女,出身是很高貴,而她出嫁后,受到了吐蕃松贊干布贊普的尊重。她的背后,是有整個強盛的王朝作為支持的。
她們的命運在和親公主中,是相對很好的,其他和親公主就很少有這樣的“好命”了。
漢景帝時期有一位公主和親匈奴軍臣單于,這位公主有說是宗室女的身份,也有說是漢景帝的親生女兒。
當(dāng)時有一位漢朝酷吏兼名將郅都鎮(zhèn)守雁門,非常厲害,讓軍臣單于每次入關(guān)搶掠都撈不到好處。于是每次軍臣單于在郅都手里鎩羽而歸之后,就拿公主出氣,鞭打公主泄憤,公主十分凄慘。
后來,據(jù)說公主給自己的祖母竇太后寫信哭訴,竇太后本來就因為郅都害死了她疼愛的孫子而憎惡他,最終殺了郅都。
漢武帝的時候,使宗室女劉細(xì)君和親烏孫。
劉細(xì)君的父親是漢武帝的侄子,因為謀反而自殺,她父親的妻妾們都被砍頭棄市殺死了,劉細(xì)君因為年幼而未被處死。她出嫁前的生活很可能是處于宗室犯人的圈禁狀態(tài)。
于是和親這種事就輪上劉細(xì)君了。她滿懷悲哀的前往烏孫,沒幾年就死了。漢武帝只得再在宗室女里面挑選公主和親。
劉細(xì)君是琵琶的創(chuàng)始人,只為了排遣憂愁,她的《悲愁歌》更是感人肺腑。
文成公主之后的另一位唐代和親公主金城公主也很可憐。她本是被武則天逼死的二兒子李賢的孫女,她的父親一直受到她曾祖母的虐待。
待武則天退位后李顯繼位,其實他自己有八個女兒,但是卻將這個可憐的無依無靠的侄孫女封為公主養(yǎng)在宮中,就是等待一旦需要和親就送金城公主出嫁。最終金城公主入吐蕃三十年,以自己的一生幸福為國家換來巨大利益。
這些公主遠嫁雖然哀傷,不過唐朝的宜芳公主和親奚族首領(lǐng)李延寵,連哀傷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丈夫砍了腦袋祭旗。
宜芳公主是唐朝宗室女,有說是李隆基的外孫女,也可能是臣子之女,出嫁不到半年就被殺死,原因則是安祿山為了邊功而多次殺掠奚與契丹,激怒了李延寵。
《紅樓夢》里探春遠嫁,文中描述十分哀傷。
根據(jù)研究者推斷,她是作為宗室女和親南蠻。一個妙齡女孩,對自己的人生大事毫無任何發(fā)言權(quán),在規(guī)定的時間不得不嫁給規(guī)定的男性,無論那男人是什么人。這還是天子的賞賜,帝王的恩寵。
5. 死于權(quán)力傾軋的公主們
秦二世胡亥受趙高蠱惑發(fā)起神經(jīng),把自己無罪的所有姐妹全部車裂而死,何其悲慘!
漢武帝懷疑兩個親生女兒對自己不忠參與巫蠱,一道詔書就賜死二位公主,何其悲慘!
清朝皇太極的女兒建寧公主(和碩恪純長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yīng)熊,結(jié)果吳三桂不服削藩一朝謀反,公主的丈夫和親生兒子立即被推出去斬首祭旗,公主又不能再嫁,孤獨終老,生不如死,何其悲慘!
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李仙蕙(死時為郡主)在十六七歲的豆蔻年華,在即將臨盆之際突然失去至親哥哥和丈夫(被武則天所殺),自己也無聲無息的死去,何其悲慘!
蕭淑妃長女義陽公主在她母親被廢被殺的時候已經(jīng)到了出嫁的年齡(唐初是十三四歲),結(jié)果突然失去母親,和妹妹宣城公主一起被關(guān)入無人問津的黑屋,一朝從天堂跌入地獄,過著動物般的生活。
兩位公主過了十幾年這樣暗無天日的日子,最后因為弟弟太子李弘的義憤才得以出宮嫁人,過了十幾年尚算平靜的生活。
后來武則天登基前殺害了兩位公主的丈夫,將兩位公主重新幽禁于宮廷,義陽公主不久香消玉殞,宣城公主撐到了李隆基時代。
清朝皇太極的姐姐莽古濟本是努爾哈赤的愛女,因為觸及了皇太極的政治利益,被皇太極極度打壓最終凌遲處死。莽古濟的兩個女兒因此受到牽連,也先后死去。
唐太宗寵愛幼女新城公主,千挑萬選讓她嫁給了長孫無忌的兒子,婚后二人很幸福。只是一朝武則天掌權(quán),長孫家覆滅,駙馬在流放途中被殺。新城公主被迫再嫁,因為被武后所忌,因此受到繼任駙馬迫害,最終凄慘死去。
她的親哥哥李治為此大發(fā)雷霆,以皇后禮安葬她,殺死駙馬為其報仇,但是也于事無補了。
自己有選擇命運的權(quán)力最終失敗的公主不在此例,如唐朝的太平公主、安樂公主。
6. 因封建禮教而一生悲慘的公主們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隋煬帝楊廣的女兒南陽公主,唐太宗女兒高陽公主和隋文帝楊堅的女兒楊麗華。
南陽公主因為讓自己年幼的兒子去死而榮登《列女傳》,成為一代孝女的楷模,最終孤獨終老一生,其實完全是不必要的犧牲。
南陽公主為人十分賢惠,嫁給宇文士及后,宇文士及的哥哥宇文化及本因犯罪被隋煬帝收押打算處死,因公主的原因而被釋放。后來宇文化及弒君,殺死了隋煬帝。
然后宇文化及敗于竇建德,竇建德誅殺宇文化及及其全族。南陽公主有一個兒子,也是宇文家的人,本在誅殺之列。竇建德愿意給公主一個面子,放過那個年僅十歲的小孩子。結(jié)果公主不買賬,最后孩子被殺。
公主的丈夫宇文士及投奔了李唐,后來要見公主,公主死活不見,并且出家。宇文士及深受李唐皇室倚重,后來自然再娶賢妻,青云直上。只有南陽公主需要用一生來回味自己的痛苦。
這個故事真是看的人遍體生寒。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封建禮教可以把人毒害成什么樣子,南陽公主在不救自己親生兒子的時候,一定覺得自己的行為無比崇高。
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不滿父親給自己挑的夫君房遺愛,想要自由戀愛,也找到了心目中的至愛辯機。但是卻為封建禮教所不容,唐太宗或許覺得自己太對不起老哥哥房玄齡,因此腰斬辯機。
高陽公主痛失所愛,最終尋求擁有權(quán)力,失敗被賜死。若是高陽公主能夠有一個真正相愛的夫君,若是太宗能放過辯機無視女兒的戀情,后面的悲劇必然不會發(fā)生。
隋文帝的女兒楊麗華,在隋文帝篡位之前,被嫁給北周宣帝。周宣帝荒淫無道,更是曾經(jīng)想殺楊麗華,多虧楊麗華之母,后來的獨孤皇后跪著苦苦哀求,周宣帝才打消念頭。
后來,隋文帝篡奪周宣帝兒子的皇位的時候,那孩子并非楊麗華所生,楊麗華卻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對于一個無恩無義又無情的男人,有什么必要守護他的江山?
唐代中后期,王朝沒落,一般官宦子弟都不愿意娶公主為妻子。能有個人愿意當(dāng)駙馬,對公主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唐宣宗李忱之女永福公主,本來許嫁進士于琮,卻因為有一次跟父親吃飯禮儀不夠嚴(yán)謹(jǐn),因此婚事取消。不過駙馬奇貨可居,唐宣宗將另外一個女兒廣德公主嫁給了于琮??蓱z的永福公主因為一頓飯耽誤了一生,只能當(dāng)老姑娘了。
7. 清朝奇葩祖制下的公主
清朝的公主也算是中國歷史上命運悲慘的公主了。
清朝公主只有兩條出路,一是遠嫁蒙古和親,二是在臣子中找一人下嫁。
能夠避免和親蒙古的公主,一般都是很受皇帝寵愛的公主。而公主和駙馬的婚姻生活,卻有一個奇怪的規(guī)矩。
公主出嫁之后若不宣詔,駙馬不得覲見,更不可能有夫妻生活。公主身邊的奴仆為了自身的利益,常常阻止公主和駙馬相見。駙馬是可以納妾的,他們也不想去公主身邊卑躬屈膝,就把公主當(dāng)一尊菩薩供起來就好。
可憐很多公主一輩子都無法和駙馬親近一兩回,最后郁郁而終。因此,清朝入關(guān)后公主的平均壽命不到二十歲,而且很少有生育兒女的。
其中有一位公主,出嫁一年多,每次想見駙馬都被身邊人阻擋,連駙馬面都沒見過。后來回宮探望皇帝父親,詢問父親將自己嫁給何人,然后訴說其中隱情,皇帝也很震驚,給了她口諭,這樣她才能回去好好跟駙馬生活。
8. 寫在最后
古代公主要從嬰兒夭折率極高的環(huán)境中突圍而出,活到及笄,討好父親,避免和親,謀一門好婚事,婚后能和夫君相親相愛,過正常的夫妻生活,還要小心避免自己或丈夫和權(quán)力斗爭扯上關(guān)系而被處死,還要運氣夠好,不讓自己碰上跟封建禮教沖突而破壞自己幸福的事件,并且要肚子爭氣能生育,最終才能過上現(xiàn)代女人看起來算是幸福的生活。
這個難度,是不是遠勝于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的難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1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