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朱元璋杯酒釋兵權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凡成大事者,往往都是一批克服了人性弱點的人。所以,根本就不能在人性的維度上,來比較朱元璋與趙匡胤。
趙匡胤豁達且大度,所以杯酒釋兵權、所以不殺功臣;朱元璋天性走極端,所以要么不做要么做絕、必殺功勛。這就是在從人性與性格的角度來解釋,但這么解釋一點兒意義都沒有。
當解釋遭遇上帝,那么思考就該停止了。同理,當解釋遭遇壞人,那么也就不容置喙。朱元璋就是一個壞人,所以壞人就該干壞人該干的事,然后也就沒必要說什么了。但是,壞人也必須受制于局面,沒有局面的配合,空談壞人沒有任何意義。
人性或壞人的解釋,還忽略了個人的經(jīng)歷。趙匡胤從官宦世家打到九五之尊,而朱元璋更厲害,從一介貧民打到九五之尊。這兩個成功人士,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成功是自己打出來的,而不是世襲得來。這種成就的結果,足以反推他們的能力。所以,如果這他們不能克服自身的人性弱點,那么幾乎不可能取得這種的成就。
01.趙匡胤和朱元璋所面對的局面,完全不一樣
漢初屠戮功臣,明初屠戮功臣,所以歷代王朝初期都要屠戮功臣。但這就是徹底地以偏概全。唐朝就沒有屠戮功臣,宋朝也沒有屠戮功臣。秦朝,在秦始皇時期也沒有,只是因為秦二世得位不正,所以才屠戮功臣。這不是人的問題,而是局的問題。
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已經(jīng)是穩(wěn)固而有序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那么這伙人在建立新王朝后,一般不會發(fā)生屠戮功臣的事情。比如秦朝,創(chuàng)業(yè)團隊就是秦戰(zhàn)國;比如唐朝,創(chuàng)業(yè)團隊就是李淵的太原軍閥;比如宋朝,創(chuàng)業(yè)團隊就是趙點檢的一眾骨干。
但是,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如果沒能形成一個穩(wěn)固而有序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那么這伙人在建立新王朝后,一般都要屠戮功臣。比如建立漢朝的劉邦團隊,有團隊但不穩(wěn)固而且無序,誰都可能當老大,只不過是劉邦運氣好。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團隊,也是如此,他就是一個要飯的,自認為比他強的人太多了。
所以,這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局面。唐宗宋祖的局面,打了天下然后分配利益,但分配利益的工作就簡單很多,因為創(chuàng)業(yè)之前早有名分。但是,漢祖明祖的局面,就真心不好分配了,因為創(chuàng)業(yè)之前就沒有名分,所以無論怎么分也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
因此,宋太祖可以杯酒釋兵權,不殺功臣;而朱元璋則要么不做、要做做絕,必須殺戮功臣。一切都是局面使然。
02.朱元璋是怎么屠戮功臣的
圍繞皇帝這個核心,按照親疏遠近可以分出三支力量,依次是支柱力量、聯(lián)盟力量以及擁護力量。朱元璋的支柱力量,是濠州紅軍舊部,如常遇春這些人,最初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鐵桿兄弟,所以封賞最重;朱元璋的聯(lián)盟力量,是廖永忠的巢湖水軍,這伙人的功勛很大,但明朝立國后沒分到多少利益。在廖永忠?guī)椭?,朱元璋渡江成功,又得到了大批的投靠者,也算?lián)盟力量。這伙人分配利益的原則有兩個,一個是帶來隊伍的肯定能分到利益;一個是建立功勛的也能分到利益。但無論怎么分,都沒法跟紅軍舊部比。
然后,朱元璋就開始屠戮功臣了。但老朱絕不是一桿子婁平然后逐個收割人頭。朱元璋殺功臣是有章法的,越遠的就越要先殺,然后依次遞進,到最后才殺到支柱力量。
杯酒釋兵權,可以一起杯酒釋兵權。但是,殺功臣這個工作,可不能把功臣叫過來一起殺,因為真能殺到造反。于是,從外層到里層這么殺,阻力最小、做功最大。
03.朱元璋有力量屠戮功臣
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劉邦不僅把最恨的雍齒第一個封侯,甚至還把天下的三分之二都給分了出去。但是,朱元璋卻要比劉邦更有力量。所以,他不僅可以拒絕跟功臣分享利益,而且還能把他們?nèi)繗⒌簟?/p>
所以,朱元璋屠戮功臣的第一個前提,就是他能這么做。既然我怎么分你們都不滿意,那么索性就不分了,把你們?nèi)細⒌?,這么做最省事。如果劉邦也有力量,他也這么做,只不過劉邦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除了支柱力量、聯(lián)盟力量,還有一個擁護力量。朱元璋時期的擁護力量是誰?歷代王朝的擁護力量,都是天下百姓。但是,這個力量有強弱之分。
秦末漢初的天下百姓,只知有諸侯國,不知有什么大漢王朝。所以,對于劉邦來說,這個擁護力量很弱。歷經(jīng)五代十國亂世,天下剛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所以,對于趙匡胤來說,這個擁護力量也不強。但是,朱元璋接手大一統(tǒng)的元帝國,天下百姓不僅知道他這個皇帝,而且也能支持他的新王朝。所以,朱元璋的擁護力量就很強。
特別是科舉制成熟之后,擁護力量中的精英分子,完全可以通過科舉渠道躋身朝堂,變身為朱元璋的聯(lián)盟力量或支柱力量。
朱元璋打了天下,卻不把利益分給功勛,因為功勛基本上都被他殺了。但是,朱元璋總不能獨享利益吧?人總是生活在關系之中,朱元璋一定要尋求自己的新聯(lián)盟,他這個皇帝也要為自己所處的關系聯(lián)盟代言。這個新聯(lián)盟就是朱元璋的一眾子嗣。朱元璋有26個兒子、14個女兒,孫子就更多。所以,在位期間,他封了25個藩王,這個聯(lián)盟就建立了起來。
不是因為有了新聯(lián)盟就必須要殺掉老聯(lián)盟,而是有了新聯(lián)盟就不必在意老聯(lián)盟。所以,功勛集團也就真得成了食之真無肉、棄之不可惜的雞骨頭。
04.朱元璋為什么一定要屠戮功臣
擁護力量足夠強,擁護力量可以隨時轉換成聯(lián)盟力量和支柱力量,藩王子嗣連轉換都不需要,直接就能夠成為支柱力量。所以,朱元璋完全有力量屠戮功臣。而且屠戮之后,不用擔心沒人幫著他治理天下。
但是,朱元璋有必要做的這么絕嗎?杯酒釋兵權不會更好嗎?非要弄得殺人無數(shù)才罷休嗎?
今元朝失之于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人來自于傳承,歷史的教訓讓朱元璋不可能像宋太祖趙匡胤那么豁達大度。當大明軍隊已經(jīng)打到元大都的時候,元朝在干什么?元朝的蒙古貴族們還在自己殺自己,自己搞內(nèi)斗。這種局面是朱元璋絕對不允許的。
跟隨朱元璋起兵的人,他們的特長是什么?最大的特長就是造反,跟著老朱一起造元朝的反,早就成了最有經(jīng)驗造反的一批人。那么,朱元璋可能對他們有什么仁慈嗎?
明朝的皇帝,從朱元璋開始,幾乎沒有一個跟大臣把關系處好的。原因是什么?北宋的皇帝能夠與士大夫和睦相處,所謂“與士大夫共天下,非與百姓共天下”。但是,從老朱開始就不想跟士大夫共什么天下。
對大臣來說,朱元璋可能不是一個好皇帝。但對百姓來說,朱元璋要比北宋皇帝更愛民如子。跳過支柱力量和聯(lián)盟力量,直接蹦到擁護力量上,這就是明朝皇帝的一貫邏輯。這個邏輯就決定了皇帝跟大臣的關系,不可能好。而這個路徑依賴,就是從老朱定下的。因此,殺起大臣來,非但只有功臣,朱元璋從不手軟,明朝皇帝也不會手軟。因為老朱家就從來沒想跟士大夫共天下。
最后總結:
人心和力量決定歷史的前進,但局面決定歷史人物的不同選擇。朱元璋和宋太祖的局面完全不一樣,所以你別指望朱元璋也玩杯酒釋兵權。
雖說力量未必決定一切,但是有力量真得可以更少牽絆、更多自由。擁護力量足夠強,新的聯(lián)盟力量能夠迅速建立,所以功臣對于朱元璋可有可無。
元朝亡于寬松的教訓,功臣們的造反本性,以及自朱元璋開始,明朝皇帝就沒想學習北宋與士大夫共天下,所以殺功臣這件事也就沒什么奇怪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6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