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明朝小說和尚與尼姑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在我國所有封建朝代中,明朝是個很重要的朝代,無論經濟、科技還是文化,都達到了一定高度。
其中文化高度最是引人矚目,因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中,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便產生在明代。且還有《金瓶梅》、《封神演義》,及著名的短篇小說合集《三言二拍》,也是于明代成書。
不過在這些古典名著中,卻存在著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便是書中的和尚、尼姑,傷風敗俗者很多。比如在《水滸傳》中的裴如海,本來出場很拉風,是位高僧般,但結果卻大跌眼鏡。還有《三言》中的《郝大卿遺恨鴛鴦絳》,郝大卿閑的沒事進了尼姑庵,被里面的尼姑纏住,最后死在里面……
如以上這類傷風敗俗的和尚、尼姑形象,在明朝的小說中是很常見的。那么問題是,倘若此現象,只存在于一本書,或一位作者筆下還好解釋,但如此普遍出現,就顯得非常耐人尋味了。為何明代小說里的和尚、尼姑如此形象不佳,甚至達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其實,出現這種現象,是兩個原因導致的。先說第一個原因!
皆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當皇上前,是不是當過和尚?答案是肯定的!也都知道,朱元璋施政剛猛,不但對開國功臣“狠”,對其他官員也是非?!昂荨钡摹1热?,為了懲治貪官,發(fā)明了許多刑罰,甚至導致了官員白天工作,晚上坐牢的現象,因為由于懲治的太多,官員人手不夠了。
但同時朱元璋,對百姓卻顯得很寬容,鼓勵百姓告官,甚至還為此制定了相關法度等。這些措施,顯然是非常受百姓歡迎的,故而明朝在朱元璋時期,很快便安穩(wěn)下來,老百姓對明朝的認同感很強。
但奈何話語權卻并未在老百姓手中,都在知識分子或官員手里,也都清朝在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是官員的“蓄水池”,利益比較一致,故而朱元璋實際上得罪了知識分子(官員)階層。
這些階層內的人,雖不敢對朱元璋嘰嘰歪歪,可由于掌控著話語權,那筆桿子一晃悠,所謂的春秋曲筆便出來了,你朱元璋不是當過皇上嗎?好說,那我就塑造出一個又一個不靠譜,傷風敗俗的和尚“曲筆”罵你。
和尚對應的便是尼姑,自然尼姑也跟著倒霉。且在朱棣執(zhí)政期,由于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導致了朱棣對尼姑的“仇恨”。這便是要說的第二個原因。
在朱棣執(zhí)政時期,爆發(fā)過一次著名的唐賽兒起義。雖最后被鎮(zhèn)壓下去,但卻沒有抓住唐賽兒——其實,至今唐賽兒去哪了?都說歷史懸案。但由于當時有個傳聞,說:唐賽兒躲進尼姑庵,冒充尼姑去了。
這便讓朱棣注意上了尼姑們,于是大肆抓捕或遷移尼姑……
皇上跟尼姑較勁,這別說在明朝,就是如今也必會攀登時“八卦榜”榜首之位。再加上尼姑中由于曾出現過武則天,等于還有了歷史傳承。在這種情況下,敢問,若您是知識分子,會寫小說、玩文章,您會不會放過如此奪人眼球的素材?
答案顯然是不可能!所以正是如上這兩個原因,導致了明朝小說中,和尚、尼姑的形象普遍不靠譜,傷風敗俗的形象很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7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關羽“大意”是荊州不大意會丟掉荊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