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砹笋R超的一些趣事,歡迎閱讀評論。
(韓遂)乃點手下八部軍馬,一同進發(fā)。那八部?乃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也。八將隨著韓遂,合馬超手下龐德、馬岱,共起二十萬大兵,殺奔長安來。長安郡守鐘繇,飛報曹操;一面引軍拒敵,布陣于野。
西涼州前部先鋒馬岱,引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漫山遍野而來。鐘繇出馬答話。岱使寶刀一口,與繇交戰(zhàn)。不一合,繇大敗奔走。岱提刀趕來。馬超、韓遂引大軍都到,圍住長安。鐘繇上城守護。長安乃西漢建都之處,城郭堅固。壕塹險深,急切攻打不下。一連圍了十日,不能攻破。
龐德進計曰:“長安城中土硬水堿,甚不堪食,更兼無柴。今圍十日,軍民饑荒。不如暫且收軍,只須如此如此,長安唾手可得。”馬超曰:“此計大妙!”即時差“令”字旗傳與各部,盡教退軍,馬超親自斷后。各部軍馬漸漸退去。鐘繇次日登城看時,軍皆退了,只恐有計;令人哨探,果然遠去,方才放心。縱令軍民出城打柴取水,大開城門,放人出入。至第五日,人報馬超兵又到,軍民競奔入城,鐘繇仍復閉城堅守。
按照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馬騰被曹操殺害后,馬超的弟弟的馬岱躲過了曹操的追殺返回西涼,將馬騰遇害的消息告訴了馬超。此后,馬超與韓遂聯(lián)系,出兵攻打長安。長安郡守鐘繇堅守不出,戰(zhàn)事陷入僵持。馬超部將龐德獻策,佯裝撤軍,自己秘密率部進入長安。最終,龐德在長安西門斬殺鐘繇的弟弟鐘進,與城外的馬超里應外合,一舉拿下了長安城。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龐德口中的“唾手可得”, 意為向手上吐唾沫,動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毫不費力就可以得到。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后漢書公孫瓚傳》注引《九州春秋》中的“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
小說中妙處的馬超與韓遂起兵叛亂,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但原因和過程卻有著巨大的差異。按照小說的描述,馬超起兵是因為父親馬騰被曹操殺害所致,但在真實的歷史中,馬超起兵時馬騰還在許昌擔任衛(wèi)尉,并沒有被殺。按照《三國志馬超傳》載,馬超起兵是在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而馬騰則是在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曹操所殺。小說作者之所以將馬騰被殺的時間提前到馬超起兵之前,目的是為了體現(xiàn)馬超起兵叛亂的正義性,畢竟馬超是小說中的正面人物,豈能為了按照真實的歷史記載為了一己私利而起兵謀反呢?
至于小說中提到的馬超采納龐德的建議拿下長安,也不是歷史的真實,而是小說作者的虛構。按照《三國志鐘繇傳》的記載,盡管此時的鐘繇的確坐鎮(zhèn)長安,并參與了后來的關中之戰(zhàn)。但馬超、韓遂的叛亂,僅限于關中地區(qū),并沒有危及長安。因此,這個情節(jié)只是為了突出龐德的謀略和馬超的勇猛而虛構出來的情節(jié)。
小說中還提到了跟隨馬超、韓遂一起叛亂的十位將領,他們分別是龐德、馬岱、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這十人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據(jù)《三國志馬超傳》注引《典略》載:“建安十六年,超與關中諸將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韓遂等,凡十部,俱反,其眾十萬,同據(jù)河、潼,建列營陳?!倍嫷潞婉R岱原本就是馬超的部將。
此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曹操親征關中,擊敗韓遂和馬超。最終,馬超逃往漢中,后來又投靠了劉備。韓遂則在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被殺。龐德和馬岱的結局大家比較熟悉,前者后來在漢中歸順了曹操,最終在樊城之戰(zhàn)中被關羽所殺。馬岱則跟隨馬超投靠了劉備,成為諸葛亮北伐大軍中的一員將領。那么,其余的八人結局又是怎樣的呢?綜合《三國志》相關傳記的記載,這些人的結局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在關中之戰(zhàn)中戰(zhàn)死,如李堪、梁興、成宜和龐德;第二類是投降曹操。這類人有三位:侯選、程銀和楊秋;第三類則是下落不明。這類人有兩位:張橫和馬玩。
渭南之戰(zhàn)是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擊破馬超、韓遂等關中聯(lián)軍的作戰(zhàn)。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傳令,讓鎮(zhèn)守長安的鐘繇討伐張魯,并派夏侯淵出河東會合鐘繇。此時,夏侯淵和徐晃剛剛平定太原商曜的叛亂,大軍可以沿汾河出河東。討伐張魯,將有可能經過關中諸將馬超等人的防地。對此,關中各將果然產生懷疑,馬超、韓遂、侯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合稱“關中十將”)等十多位諸侯起兵反抗,從而和曹操爆發(fā)了渭南之戰(zhàn)。
此戰(zhàn),曹操使用了離間計。在離間計的基礎上,曹操立即與馬超、韓遂等約期會戰(zhàn),而馬超、韓遂等也急于結束對峙狀態(tài)。曹操先以輕兵前往挑戰(zhàn),大戰(zhàn)了很久,曹軍以虎豹騎夾擊聯(lián)軍,聯(lián)軍大敗,曹軍斬殺了成宜、李堪等人。結果韓遂、馬超、梁興敗走涼州,楊秋則前往安定,程銀、侯選南入漢中投靠張魯。渭南之戰(zhàn)到此結束。那么,問題來了,渭南之戰(zhàn):馬超、韓遂被曹操擊敗后,最終都是什么結局呢?
一方面,就馬超來說,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也即渭南之戰(zhàn)后不久,馬超就迅速兼并隴上諸郡縣(隴西、南安、漢陽、永陽等),張魯也遣大將楊昂相助馬超,共集結萬余人,圍攻涼州刺史韋康于涼州治所冀城(今甘肅甘谷縣南)。同年五月,五月,曹操抓捕在鄴城的馬超族人(包括父親馬騰和兩個弟弟馬休、馬鐵等),共計三族人,全部斬殺。另一方面,曹操又派夏侯淵為首的征西部隊前去冀城救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馬超敗給了曹操,但是,面對夏侯淵這位武將,馬超卻和對方相持接近兩年。
對于馬超來說,以冀城為根據(jù)地,割據(jù)隴上,自稱征西將軍,領并州牧,督涼州。到了公元213年,因為腹背受敵,馬超進退狼狽,只得投奔漢中依附張魯。建安十九年(214年)春,投靠張魯后的馬超,很受張魯?shù)男蕾p,封馬超為都講祭酒,還打算把女兒嫁給馬超,但是在部下的勸諫下,反悔了。因此,對于馬超來說,也認識漢中張魯不是能成大事的諸侯。不久之后,劉備派人招攬馬超,這讓后者決定歸降劉備。
在益州之戰(zhàn),馬超率軍包圍成都,劉璋隨即開城投降。劉備平定西川后,遷升馬超為平西將軍,并命他督臨沮。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劉備與曹操爭霸于漢中之地,劉備派馬超與剛剛在巴西大勝張郃的張飛、吳蘭、雷同等將領屯兵于下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也即漢中之戰(zhàn)取得勝利后,以馬超為首的一百二十余名蜀漢官吏聯(lián)名上疏《立漢中王上表漢帝》,勸劉備進位漢中王。劉備稱王后,遷升馬超為左將軍,假節(jié)。
對于馬超來說,曾經的官職都是東漢王朝冊封的,加上又是一方諸侯,所以勸進劉備稱王的文臣武將中,馬超排名第一,位列關羽、張飛、諸葛亮、趙云、黃忠、魏延等人之前。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xiāng)侯。
彼時,馬超作為驃騎將軍,成為蜀漢武將之首,也即馬超在蜀漢擁有比較特殊的地位。蜀漢章武二年(222年),馬超患了重病。同年十二月馬超病逝,年僅47歲。對于馬超來說,雖然敗給了曹操,最終還是在劉備麾下獲得一席之地,并得到了善終的結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jù),互相兼并,劉備白手起家,經過不懈奮斗,最終,建立蜀漢政權。劉備手下五員大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勇猛善戰(zhàn),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下赫赫戰(zhàn)功,因為《三國志》作者陳壽,將其五人共同列為一傳,可以視為“五虎上將”。
那么,這五人誰最先死的?誰最后死的?都是怎么死的呢?死因是什么?在正史和演義中,有什么不同呢?
按去世的先后順序。
第一位:關羽。
關羽(?-220年),字云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
關羽是劉備手下第一猛將,是貨真價實的一哥,武將中,關羽的地位誰也比不了。
關羽斬顏良,解白馬之圍,在袁紹數(shù)萬人馬中,一戰(zhàn)將敵軍主將顏良斬殺,袁紹諸將無人能抵擋,是名副其實的在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關羽也是三國正史中,唯一在敵軍萬馬軍中,斬殺敵軍主帥,且是猛將的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襄樊之戰(zhàn)中,關羽圍困樊城,打敗曹仁,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都要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
關羽也是三國正史中,唯一的威震華夏的人。
只可惜,關羽后來被孫權偷襲,孫權在背后捅刀子,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大概死于公元220年的年初,是五虎上將中,第一個死去的,同時,關羽的兒子關平,也一同被殺。關羽的兒子關興,很有才名,諸葛亮很器重他,但關興早夭。
在正史和演義中,關羽的結局都差不多。
第二位,黃忠。
黃忠(?-220年),字漢升,南陽郡南陽(今河南南陽)人。
黃忠自從跟隨劉備以后,屢建戰(zhàn)功,特別是漢中之戰(zhàn),在定軍山一戰(zhàn)中,黃忠老當益壯,突襲夏侯淵軍,推鋒必進,勇冠三軍,一戰(zhàn)斬殺了虎步關右的夏侯淵。夏侯淵是曹操西部軍事戰(zhàn)線的統(tǒng)帥,是打運動戰(zhàn)的高手,黃忠此戰(zhàn),含金量非常之高。
《三國志 黃忠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zhàn)斬淵,淵軍大敗。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黃忠去世,應該是病死的。黃忠有一個兒子,名叫黃敘,英年早逝,因此無后。
黃忠在演義中,跟隨劉備伐吳,中了吳軍的埋伏,被馬忠射了一冷箭,回營后死去。
第三位,張飛。
張飛(?-221),字益德(《三國演義》為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
張飛是劉備手下僅次于關羽的猛將,長坂之戰(zhàn),劉備被曹軍追殺,張飛率二十騎斷后,曹軍諸將無人敢上前。
《三國志 張飛傳》記載: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飛據(jù)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關羽被殺后,劉備執(zhí)意伐吳,為關羽報仇。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張飛被封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xiāng)侯。同年,劉備出兵攻打孫權,讓張飛率一萬精兵從閬中出發(fā),到江州會和,張飛在出發(fā)前,被叛徒范強和張達刺殺。
張飛的死因在演義中和正史中都差不多。
第四位,馬超。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陜西興平)。
馬超本來是涼州的割據(jù)勢力,馬超作戰(zhàn)勇猛,潼關之戰(zhàn),殺得曹操落花流水,差點死了,幸虧許褚保護,曹操才脫險。
后來,馬超戰(zhàn)敗,依附張魯,因不受張魯信任,馬超隨即投降了劉備,并為劉備攻取了成都,立下大功。
《三國志 馬超傳》記載: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馬超被劉備封為驃騎將軍,位在張飛之上。
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逝,年僅47歲。
馬超的死因,在演義中和正史中差不多。
第五位,趙云。
趙云(?-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
趙云最開始投奔公孫瓚,不受重用,后來,投奔了劉備。趙云跟隨劉備,先后參加了長坂之戰(zhàn),入川之戰(zhàn),漢水之戰(zhàn),箕谷之戰(zhàn)。
趙云在長坂之戰(zhàn)中,在曹軍的追擊中,救了劉備的妻子和兒子,立下了大功。
《三國志 趙云傳》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云去世。
趙云是病死的,死因在演義中和正史中都差不多。
趙云是劉備五虎上將中,最后一個去世的。
呂布麾下的八健將分別是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宋憲、魏續(xù)、侯成;馬超的麾下八健將分別是梁興、侯選、程銀、李湛、張橫、成宜、馬玩、楊秋。這兩組武將只要列舉出來,壓根就不用對比就知道呂布麾下八健將穩(wěn)贏。
呂布麾下八健將,武藝最高的是張遼、臧霸兩人。張遼是一流武將,臧霸是準一流武將。其他六位大概都是強二流。
張遼是三國時期名將,曹魏的“五子良將”之首,武藝高強,曾八百勇士大破孫權十萬大軍。致使孫權聞張喪膽,江東小兒不敢夜啼哭。除此之外,張遼的單挑斗將記錄也非常的精彩。
官渡之戰(zhàn),張遼與河北將張郃單挑,五十余合不分勝負。合肥之戰(zhàn),張遼與東萊太史慈單挑,七八十合不分勝負。濡須口之戰(zhàn),單挑東吳大將凌統(tǒng),五十余合不分勝負。
以上張遼的這些對手,都是一流水平的猛將。而太史慈的綜合水平,甚至在強一流隊列,張遼能七八十合打平太史慈,足見其武藝非常了得。
雖然臧霸加入曹營之后,基本上都是留守后方,統(tǒng)領禁衛(wèi)軍,很少有隨軍記錄。但是在此之前,他也有三十合戰(zhàn)平樂進的戰(zhàn)績。樂進、于禁等人是公認的準一流武將。因此臧霸也應該有準一流水平。
再看其他這幾位。郝萌、曹性、成廉、宋憲、魏續(xù)、侯成
郝萌+曹性+宋憲+成廉Vs典韋→典韋完勝
侯成Vs典韋→典韋完勝
高順+侯成Vs典韋→典韋完勝
曹性Vs夏侯惇→曹性被一槍戳死
郝萌Vs張飛→活捉
宋憲+魏續(xù)Vs張飛→張飛完勝
宋憲Vs顏良→三合斬殺
魏續(xù)Vs顏良→一合斬殺
綜合以上戰(zhàn)績,呂布八健將中,除了張遼是一流武將,臧霸是準一流武將。其他的都只有二流水平。
再看馬超的八健將
成宜Vs夏侯淵→斬殺
侯選+李堪+梁興+馬玩+楊秋Vs馬超→死二逃三
于禁暗箭射殺馬超,李湛正面吸引馬超注意力,被馬超聽得弓弦響,急忙躲過,一箭射中李湛。
馬超的八健將,在“演義”中露臉極少,其戰(zhàn)績與魏續(xù)、宋憲等人相比,尚且差之甚遠。如果兩邊混殺,估計呂布八健將中只出張遼、臧霸兩人,就可以搞定馬超的八健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08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元朝權臣燕鐵木兒有多牛直接公開娶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