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有什么傳奇的經歷?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今天,天機易測將帶大家走進一位在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歷史名將,戰(zhàn)略家,政治家。他是很了不起的,但他所處的大時代背景存在度很低,也就影響了他這個體的歷史地位。他的很多品德和智慧是非常值得我們反思的,他的事跡也是充滿傳奇的。
他就是魏晉時期著名戰(zhàn)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羊祜(hù)。筆者將用簡單干練的方式逐步撥開羊祜的傳奇經歷!本文預計四千字,閱讀時間5分鐘!
羊祜劇照
01身世之謎羊祜出身在士族之家,所謂士族,就是從羊祜開始追溯他家九代都是當官的。他的父親羊衟(dào)在曹魏時期做過軍事重地上黨的太守。羊祜父系的關系都是很明確的,但是,羊祜的母親是誰?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懸案!
史書記載,羊祜的母親蔡氏是漢代名儒、左中郎將蔡邕(yōng)的女兒。歷史上關于蔡邕后代的記載,似乎也只有一位歷史名人,這個人就是曹操的學妹,深得曹操欣賞,人生經歷異??部溃恍倥珦镒?,被匈奴左賢王納為妃,又被曹操用黃金千兩,白璧一雙換回,神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中國古代十大明確——《胡笳十八拍》,東漢第一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劇照
正是因為歷史對羊祜的母親只有這么一句模糊的記載,而羊祜后來的才華和成長歷程又是那么的傳奇,所以,人們自然會猜測羊祜的母親會不會就是蔡文姬?
因為蔡文姬一生婚姻坎坷,一生三次嫁人,蔡文姬自己又曾多次說父親蔡邕只有自己一個女兒??墒遣涛募枪?74年生,而羊祜為221年生。如果羊祜的母親真的是蔡文姬,那么,蔡文姬生羊祜時的年齡已經時45歲高齡了,在古代是絕對的高齡產婦了!但是,從羊祜的基因角度,我們還是寧愿相信他是東漢才女的兒子!
02傳奇少年羊祜少年時代就留給了周圍人很多傳奇的印象,在此,我們僅說兩件事:
傳奇少年
一、神奇老人的寓言:羊祜的命也不是很好,十二歲喪父,據史書記載:羊祜孝行哀思超過常禮。后來為叔父羊眈撫養(yǎng)。據說有一次小羊祜在汶水邊上游玩,突然遇到一個須發(fā)皆白的老者,老者手捻須髯,端詳羊祜良久后說道:“你這孩子相貌不凡,不到六十歲,必然為天下建立大功?!崩先苏f完就走了,不知所在。
二、前世的記憶:據說羊祜小時候還有前世記憶,在《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中就記載了這么一段:
據說羊祜五歲時候的一天,突然叫乳母去拿他玩耍的金環(huán)取來。乳母一下子有點懵圈,說道:孩子啊,我們沒有這個東西啊!羊祜一臉無奈的表情,隨即自己跑到鄰居李家宅院東邊的桑樹下,摸出了一個金環(huán)來。
前世記憶
這時,李家的主人正好出來,看著羊祜手里的金環(huán),吃驚地說道:這不是我亡兒生前的東西嗎?怎么在你手里?羊祜的乳母上前解釋了經過!
未想,李家主人抱著羊祜,眼含熱淚,不忍松手。據說,羊祜是李家亡兒的再來啊!
我們姑且不討論這兩件事的真實性,關于羊祜類似的傳奇經歷,還有很多!這里我們只想說明一個問題:羊祜少年時期,在周圍人眼中就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少年!這為日后他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輿論氛圍!
03出露鋒芒,定力驚人羊祜的成功與魏晉時期的其他名人不同,三國時代,猛將如云,殺伐征戰(zhàn),流傳后世的都是身經百戰(zhàn)的人物。羊祜則不同,在那樣一個亂世,羊祜更為突出的特點是品德和高情商。羊祜出身自泰山羊氏,家族勢力很強,羊祜本身又很有傳奇性,知名度一直很高。
帥哥一枚
但,羊祜并不著急做官,因為什么?他要在這個亂世紛紜的年代,看準真正能匡扶社稷的明主!這種情商和定力堪稱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羊祜長大之后,絕對是一個一流大帥哥,據史書記載,羊祜儀度瀟灑,身長七尺三寸,須眉秀美。這個相貌看,沒準羊祜還真是才女,美女蔡文姬的兒子啊!而且博學多才、善于寫文,再加上他小時候就有種種不凡經歷的輿論引導,士族的出身,傳奇的少年,一表人才,博學多才,這一系列的經歷和現實都會讓周圍的人們天然地對羊祜關注著,高看一等!
賢哉,回也
于是乎,羊祜的好運紛至沓來!泰山郡郡將夏侯霸認為羊祜非同凡響,自己沒有女人,索性把哥哥家的女兒主動嫁給羊祜。當時還沒有科舉制度,州郡各級官員紛紛推薦羊祜出來為官。郭嘉的兒子郭奕還盛贊羊祜“這真是當代的顏回!”
可是,羊祜此時表現出了非凡的定力,一一拒絕!一堆小破官,老子一點點從基層做起,得幾時平步青云啊!不做!
04情商高手,運籌帷幄公元239年,曹魏政權的魏明帝曹叡(ruì)去世,曹叡就是曹丕的長子,曹操的孫子。曹叡盡管有三個兒子,但都沒有長大,只能將位置傳給養(yǎng)子曹芳,曹芳當時只有八歲,當然沒什么治國能力。這時曹魏政權內部就出現了兩大陣營的對立。
曹爽劇照
一方面是曹操養(yǎng)子曹真的兒子大將軍曹爽,一方面就是太尉司馬懿。曹爽的戰(zhàn)略是利用自己公族的身份步步緊逼,司馬懿則是韜光養(yǎng)晦。當時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曹爽能取得最終的優(yōu)勢,周圍人也是紛紛站隊!
此時,曹爽也聽說了青年才俊曹爽的名聲,要征辟羊祜做官,羊祜身邊的好友王沈也在應召之列。王沈極力勸羊祜與他一起去做官。等不了啊,有幾個古代的讀書人不想做官的?不僅如此,就連夏侯霸也一頭倒進了曹爽的陣營,也極力勸羊祜出山。但,羊祜內心清楚,他早已運籌帷幄,他堅定地認為:曹爽絕不可能是司馬懿的對手,此時貿然去為曹爽做官,將來必受其害!
司馬懿劇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歷史證明了羊祜獨到的政治眼力和高超的預見性,誰也沒有想到,蟄伏十年的司馬懿在公元249年突然發(fā)動高平陵政變,一舉奪回曹魏政權的實權!
政變之后,司馬懿開始大肆排除異己,當年早早倒在曹爽陣營的人統統遭到株連,夏侯霸都被逼無奈投降了蜀漢政權,當年百般勸羊祜出山的好友王沈也被罷免,基本永不敘用了!夏侯霸投降了蜀國之后,親屬都與他斷絕關系,以求自保,羊祜的妻子是夏侯家人,羊祜此時不僅沒有嫌棄妻子,相反對夏侯家人更加關懷,此時,羊祜的母親去世,羊祜又服喪十年。
05公車征拜,等待明君
公車征拜
羊祜盡管是一個孝子,但也不至于為母服喪十年啊,壓根沒有這個禮數啊。實際,表面羊祜在服喪,實際也是在繼續(xù)關注奪得實權的司馬懿能不能站穩(wěn)腳跟。后來司馬懿去世了,司馬師也走了,司馬昭登臺了。但是名義上還是曹操的后人在當皇帝啊,只是一點實權也沒有了!
司馬昭再次征辟羊祜,羊祜還是拒絕。后來司馬昭讓皇帝下令,朝廷公車征拜,說白了就是以曹魏政權皇帝的名義下令共公車去羊祜家接來羊祜。這個夠風光了!此時已經是公元255年,羊祜35歲了。羊祜為什么沒有直接接受司馬昭的征辟,而是等待曹魏傀儡皇帝的公車呢?是因為,羊祜一直在尋找他心目中的真正明主,他認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人膚淺,不足以成大事。所以,堅決不走他的后門!
司馬炎
羊祜做官之后,官路平步青云,陳留王曹奐即位后,羊祜被封為關內侯,食邑一百戶。此時,羊祜在尋找的明君終于快出現了!此人就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
06明君出現,全力輔佐盡管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他沒有完成司馬代魏,而是從他的兒子司馬炎走上政治舞臺之后才完成的。司馬炎作為后來的西晉武帝,其心胸,氣魄絕不是司馬昭可比。而羊祜一直苦苦等待的明君也就出現在他眼前了。
晉代魏前夕,司馬炎調羊祜為中領軍,這個官職實在太重要了,統領御林軍。這也宣告著羊祜徹底站在了司馬炎一隊,司馬炎也做好了一切代替曹魏政權的準備!后來,羊祜在司馬炎代替曹魏政權,建立西晉的過程中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叫什么?擁立之功,對于一個帝王來說只有兩種人是最值得信賴的,一是救主,二是擁立!
擁立之功
可以說羊祜等待的就是這兩件事,一是遇到明主,二是建立奇功。他都做到了!開始全力輔佐司馬炎!
07統一之功,名垂千古羊祜遇到了明君司馬炎,還有擁立之功,而且在晉國建國初期,羊祜從不與德高望重的老臣爭奪名利,為了表彰羊祜,司馬炎冊封羊祜中軍將軍,晉爵為郡公,食邑三千戶。羊祜為了避免自己成為眾矢之的,堅決請辭公爵之位,只受侯爵。從此贏得了晉武帝及滿朝文武的敬佩。
羊祜心里有數,當時的晉朝還有一件大事沒有完成,那就是統一全國,此時南方還有一個孫吳政權啊!這個大功還得我來完成的!
果不其然,司馬炎早有吞吳之志,公元269年,司馬炎調任羊祜為荊州諸軍都督,支持攻吳戰(zhàn)略。
荊州這個地名大家該不陌生吧,劉備諸葛亮隆中對早有謀劃,三國時期魏蜀吳爭相爭奪之地,羊祜到了荊州之后,發(fā)現這個幾經易主的地方,民心不穩(wěn),百姓生活困苦。
而且此時的東吳立國已40年,孫氏經營東吳已近百年。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能滅了東吳的。羊祜不僅是一個名將,更是一個戰(zhàn)略家,于是羊祜選擇了穩(wěn)扎穩(wěn)打,發(fā)展民生。羊祜大量開辦學校,興辦教育,安撫百姓,說白了,以攻心取代武力。
這一招果然奏效,很多東吳人主動來投靠羊祜,向西晉搬遷。羊祜他把軍隊分作兩半,一半執(zhí)行巡邏戍守的軍事任務,一半墾田。當年,全軍共墾田八百余頃。羊祜剛來時,軍隊連一百天的糧食都沒有,到后來,糧食積蓄可用十年。無論什么時代,什么樣的領導會不喜歡羊祜這樣的手下?不僅穩(wěn)定了軍心,民心,連軍糧都不用國家出了!
08羊陸之交,千古美談羊祜在荊州的作為引起了吳主孫皓的警惕,于是孫皓把陸抗排到荊州,陸抗是陸遜之子,東吳名將。羊祜一聽陸抗來了,知道自己真正的對手來了。馬上抓緊進行軍事部署,準備武力攻伐,開始在四川地區(qū)訓練水軍。
陸抗
后來,羊祜與陸抗第一次交手了,就是西陵之戰(zhàn),由于晉軍準備不足,羊祜承擔了戰(zhàn)敗的責任。經歷了西陵戰(zhàn)敗之后,羊祜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天下大勢盡管對晉國有利,吳國不利,但吳國仍然很有實力,陸抗也真是不好惹。所以,羊祜采取了軍事蠶食和提倡仁義攻心陰陽兩策對陣陸抗。
這就留下了千古美談的羊陸之交,所謂羊陸之交怎么可能是真正的友誼呢?說白了就是羊祜代表西晉,陸抗代表吳國,向天下百姓表演,誰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勢,誰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師。
請開始二位的表演:
在荊州邊界,羊祜對吳國的百姓與軍隊講究信義,每次和吳人交戰(zhàn),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zhàn)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
有部下在邊界抓到吳軍兩位將領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馬上命令將孩子送回。
仁義表演
羊祜的部隊行軍路過吳國邊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軍糧,但每次都要根據收割數量用絹償還。
打獵的時候,羊祜約束部下,不許超越邊界線。如有禽獸先被吳國人所傷而后被晉兵獲得,他都送還對方。
陸抗一看羊祜這明顯是用仁義道德攻心之計啊,自己也不能示弱啊,否則不久自失軍心民心了嗎?
羊祜與陸抗對壘,雙方常有使者往還。陸抗稱贊羊祜的德行度量,還夸贊羊祜:“雖樂毅、孔明不能過也”。
一次陸抗生病,向羊祜求藥,羊祜馬上派人把藥送過來,吳將怕其中有詐,勸陸抗勿服,陸抗不疑,并說:“羊祜怎會用毒藥害人呢”仰而服下。
就這樣,兩個人表演得都非常好,但客觀上環(huán)境也在發(fā)生變化,晉國的實力在穩(wěn)步上升,吳國的實力在平穩(wěn)下降,一直到七年之后,羊祜把陸抗熬死了!
09人生遺憾,遺策滅吳
人生遺憾
陸抗終于死了,吳國的政局越來愈不穩(wěn)了,羊祜認為時機終于成熟了,于是上《請伐吳疏》,司馬炎很贊同,但木秀于林,風必吹之,羊祜的德才早就遭到了晉國很多大臣的嫉妒,此時羊祜要建立千古功勛之時,權臣賈充、荀勖等以西北地區(qū)的鮮卑未定,不應該兩線作戰(zhàn)為由反對羊祜的正確的主張。
在《請伐吳疏》中,羊祜已經詳細地制定了滅亡吳國有條不紊的步驟,每一步驟都是切實可行的,可以說是羊祜十年以來含辛茹苦的精心策劃。但卻被擱淺了。
直到公元278年,羊祜染病去世,攻吳大計也沒有實施。同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歲,并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
羊祜的死可以說震動了天下,司馬炎親自披麻戴孝,哭得死去活來!荊州百姓聽聞后,罷市痛苦,街巷悲聲相屬,連綿不斷。
就連吳國的守邊將士也紛紛落淚。
可以說羊祜政治上他可比諸葛孔明,戰(zhàn)略上可比張良,軍事上更是一代儒將。他的一生不僅得到了皇帝的始終信任,百姓的真心愛戴,就連敵人都由衷的敬佩!
羊祜死后二年,杜預按羊祜生前的軍事部署一舉滅吳,完成了統一大業(yè),當滿朝文武歡聚慶賀的時候,司馬炎手舉酒杯,流著眼淚說:“這是羊太傅的功勞啊!”。
一部三國史就好比一部英雄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之時,群雄并起,名將輩出。硝煙彌漫的三國戰(zhàn)場,涌現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軍事將領,締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三國時期雖然將才無數,但頂級名將卻是屈指可數。所謂頂級名將,必須具備兩個核心要素:一是超乎尋常統領全軍的能力,二是區(qū)別于普通將才的戰(zhàn)略眼光。按照這一標準,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只有以下八位(排名不分先后):
周瑜
三國時期最杰出的軍事家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最具盛名的儒將!周瑜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zhàn)場平定江東,后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曹軍,赤壁之戰(zhàn)一把大火,更是燒出了周瑜的名聲,燒出了三分天下的態(tài)勢。周瑜才兼文武,精通兵法,長于統軍,堪稱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將!
關羽
三國時期東漢末年頂級名將,尊其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他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后,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梢哉f,在整個三國時期,能讓曹操和孫權同時感到害怕擔憂的軍事將領,只有關羽一人。雖然現在對關羽有了一定的神化,但關羽的軍事才能在整個三國時期無疑是一流的!
陸遜
三國時期吳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建安八年(203年),陸遜入孫權幕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zhàn)成名。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zhàn)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歷史已經證明:陸遜跟隨孫權四十余年,統領吳國軍政十余年,深得孫權器重。其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張飛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少年張飛與關羽一起隨劉備輾轉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張飛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
張飛自跟隨劉備后,屢立奇功,深得劉備器重。具體戰(zhàn)績如下: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后,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云掃蕩西川時,于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zhàn)時又于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xiāng)侯。
雖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但不能否認的是,張飛的軍事才能同樣是一流的,具備著獨當一面的軍事能力!
呂蒙
三國時期東吳繼周瑜之后的又一位杰出儒將!呂蒙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他以膽氣著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后,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后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zhàn)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并于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去世后,呂蒙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雖然戰(zhàn)事緊張,并不忘學習,并致諸實用可以說他一生戰(zhàn)功赫赫,先后勇斬陳就,破黃祖、朱光;智擒郝普、關羽。
張遼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魏五子良將之首。張遼早期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呂布下邳敗亡后,歸順曹操。此后,他隨曹操四處征討,戰(zhàn)功累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zhàn),張遼率800將士沖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后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曹丕登基后,仍然派張遼抵御孫權。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屯兵駐扎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范。
可以說,在整個曹魏政權乃至整個三國時期,張遼的軍事才能都是一流的。能讓孫權聞風喪膽的曹魏將領,只有張遼一人!
陸抗
三國時期吳國名將,丞相陸遜次子。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后遷立節(jié)中郎將、鎮(zhèn)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zhèn)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xiāng)、公安諸軍事,駐樂鄉(xiāng)(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并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
可以說,陸抗與陸遜皆是吳國的中流砥柱,并稱“遜抗”,被譽為吳國最后的名將
鄧艾
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雙全,熟讀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
公元263年,他與鐘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后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鄧艾在戰(zhàn)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zhàn)略頭腦。在作戰(zhàn)中,鄧艾擅長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zhàn)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zhàn)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zhàn)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zhàn)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杰作而載入史冊。
可以說,曹魏政權能在三國中始終保持實力最強,特別是后期,鄧艾的許多軍事和政治主張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將排名:
1.呂布 獨戰(zhàn)關羽+張飛40回合 單挑100回合把張飛打鳴金 這就天下第一的呂布
2.趙云 長坂獨戰(zhàn)曹軍83萬 四更殺到天明 斬名將50員 鑲山獨戰(zhàn)許諸+于禁+李典 殺高纜 退張合
3.典韋 沒有任何裝備的醉酒狀態(tài)下 一人獨戰(zhàn)張繡整個軍團 硬是拖了大半夜 死后都沒人敢近身
4.關羽 土山打退徐晃+許諸 或許是誘敵 古城關羽輕易化解張飛全力一擊 張飛還是屬于偷襲行為 關羽滿心歡喜來迎 很難料到張飛會下殺手 斬顏良文丑 雖說有偷襲和馬快的嫌疑 但不是人人都能偷襲得手的 顏文都是猛將
5.馬超 戰(zhàn)張飛200回合不分勝負 2人實力很接近 但張飛被諸葛亮使了激將法 最后還是張飛那邊鳴金的 所以馬超略強于張飛
6.張飛 戰(zhàn)馬超200回合不分勝負 張飛是被諸葛亮激過的 最后也是張飛那邊鳴金的 所以張飛只能排張馬超后面 從戰(zhàn)張合的回合數看 馬超用20回合 張飛要100回合
7.黃忠 戰(zhàn)關羽150回合 黃忠絲毫不露敗像 馬失前蹄是馬太差 不影響對黃忠的武力評價
8.許諸 戰(zhàn)馬超 戰(zhàn)典韋 都是持久戰(zhàn) 許諸還能活著 但是許諸戰(zhàn)馬超200回合后 許諸雙手中箭 因該是許諸沒力氣閃避亂箭才會用手去擋 馬超把許諸打到力竭了 許諸的劣勢太明顯 就這原因許諸排在黃忠后面 而且許諸群毆別人的記錄太多
9.姜維 令趙云感到恐懼的家伙 秒殺西涼名將郭淮 郭淮能戰(zhàn)平魏延
10.龐德 戰(zhàn)許諸 戰(zhàn)徐晃 戰(zhàn)張合 車輪戰(zhàn)不倒 這是曹操的試探 戰(zhàn)關羽戰(zhàn)關平 也沒明顯敗像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11.文丑 瞬間打敗公孫贊麾下4將 戰(zhàn)趙云50回合 與曹軍的交戰(zhàn)中 文丑剛打敗張遼+徐晃組合 關羽又來挑戰(zhàn) 先后出動3員猛將 文丑難免膽怯 逃跑時關羽以馬快的優(yōu)勢斬了文丑 可惜
12.孫策 橫掃江東 除太史慈以外 斬將都是5回合之內的事
13.甘寧 打敗徐晃 打敗曹洪+李典
14.顏良 20回合戰(zhàn)退徐晃 攻擊犀利無比 一時之間連許諸也不敢貿然挑戰(zhàn)
15.張合 戰(zhàn)張飛100回合 實力不差 只是膽子太小 被馬超趙云打幾下 就先跑了
16.曹彰 30回合戰(zhàn)退魏延 徒手殺猛虎
17.太史慈 戰(zhàn)平孫策18.夏侯敦 把高順打的滿地找牙 可惜被曹性放箭射中眼睛 救走高順
19.文鴛 1挑多 沒死
20.周泰 秒殺蠻王摩沙可 保護孫權 徒步殺出重圍
21.張遼 雖然戰(zhàn)績不錯 但張遼+徐晃被文丑弄翻 實在接受不了 戰(zhàn)關羽50回合 也可能是關羽放水 他們有交情的
22.魏延 斬魏國名將王雙
23.鄧艾 后期猛將少 只能拿姜維參照了
24.高纜 戰(zhàn)許諸50回合不分勝負 被趙云秒殺 有偷襲嫌疑
25.張繡 董卓麾下4將之首 人稱“槍王”
26.夏侯淵 戰(zhàn)黃忠30回合不分勝負 后來一時疏忽被黃忠秒了
27.華雄 斬了上將潘風 汜水關一時無人能破 后來莫名其妙的被關羽秒了 孫堅是敗在沒糧 與華雄的直接關系不大
28.孫堅 秒殺劉表麾下3將
29.徐晃 出場幾率夠多 和眾多名將挑過 但沒有勝的 沒死已經很不錯了 戰(zhàn)關羽80回合 可能是關羽右手有傷 也可能是關羽不忍心殺好友
30.關平 戰(zhàn)龐德50回合 或許是龐德戰(zhàn)關羽時體力消耗過多
謀士排名:
第十位:徐庶
看過三國演義的應該對這一片段留有深刻的印象,劉備在新野任命徐庶當軍師,以弱勝強,幫助劉備取得對曹軍的勝利,并且擊敗曹軍名將曹仁。在軍事上生存為劉備贏得了生存的空間。徐庶的才能堪比諸葛亮,曹操的大謀士程昱謙虛地說徐庶的才能是他自己的十倍。曹操了解倒徐庶為人至孝,把他的母親帶到許都并模仿了徐母的字跡,將徐庶騙到了許都,結果徐庶的母親自殺身亡,徐庶從此也情緒低落,一蹶不振,滿身才氣不得施展,湮沒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歷史中。徐庶的結果是令人惋惜的,曹操是真的求賢若渴。令人痛心的是,他在這之后沒有任何的作為,仿佛遠離了三國時代,違背了曹操的本意,他的才華也象流水一樣慢慢消逝。
第九位:沮授
袁紹的首席謀士,然而沮授的才能仿佛沒有得到任何的施展,他自己也在官渡之站后淪為曹操的階下囚,當然這一切都不能怪他,因為他追隨了袁紹。袁紹并非沒有才能,數年時間從一個渤海太守發(fā)展到北方最大的軍事集團,決不是一般人能辦得到的,但他有一個最大弱點:“好謀無斷”,在最關鍵時刻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在曹操迎接漢獻帝之前,沮授就向袁紹提出了“協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正確的建議。同時他也告戒袁紹不要任人唯親,但沒有任何效果。顏良不能獨任,官渡決戰(zhàn)采用持久策略等一系列正確建議不得采納,可以說沮授的命運是悲慘的,像他那樣一個有才能得人,非但未能輔佐明主爭霸天下,連身家性命也陪了進去,實在讓人嘆息。 站錯了隊,是他排名較低的主要原因
第八位:郭嘉
曹操深通用人之道,他說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大才者不拘小節(jié)”,而郭嘉就是這樣一位不拘小節(jié)的“大才”。 郭嘉行為平時較為放縱,陳群多次向曹操“匯報”,曹操在嘉獎陳群的同時,非但未對郭嘉毫無責罰,反而更加重用。事實證明,郭嘉并沒有辜負曹操的厚望,在他以后的從軍生涯中,郭嘉屢出奇計,為曹操逐鹿天下,平定北方立下了不少功勛。郭嘉的才能是很高的,在他從袁紹處轉投曹操時,曹操與他談論天下事。就說:“使孤成大業(yè)者,必此人也?!?
“嘉深通有算略,達于事情”,這時三國志里的評價。的確,郭嘉思維敏銳,見地超人。特別是對當時局勢及人物動機分析相當準確。他視江東猛虎孫策為“一人之敵”,孫策果然死于刺客之手,判斷之準簡直有如神助;袁紹死后,二袁兄弟還有一定實力,郭嘉建議: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后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定也。以及劉表對劉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等事實都證實了郭嘉的先見之明。在平定河北后,勸曹操輕兵徑襲,徹底消滅了當時割據在北方的少數民族勢力。三國演義為了表現郭嘉,還有一個“遺計定遼東”,其實這是曹操自己的計策,不過這也比較符合郭嘉以思維見長的特點。
郭嘉在三十八歲病死,曹操常說:難奉孝為能知孤意。把他當成接班人來培養(yǎng)。如三國志中記載: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屬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乃表曰:“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赤壁之敗,曹操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見在曹操的內心深處,是真的對英年早逝郭嘉的深切緬懷。
第七位:荀攸
荀攸是曹操最重要的謀士之一,可以說荀攸在曹操謀士集團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獨一無二的。荀?推薦荀攸后,曹操即刻招來了荀攸,并對荀?、鐘繇說:“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 荀攸開始任太守,后升任尚書,以后曹操任他為軍師,在左右出謀畫策。攸深密有智防,自從太祖征伐,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稱曰:“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比龂萘x中顏良文丑被關羽所殺,突出了關羽的勇猛,事實上這二人是中荀攸之計后軍敗才被殺的。曹操擒呂布,滅袁術,破袁紹,都有荀攸的計謀,曹操為張繡所敗之前,攸言于太祖曰:“繡與劉表相恃為強,然繡以游軍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勢必離。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若急之,其勢必相救?!辈懿贁『蠡厝ゾ拖蜍髫硎玖饲敢?。
荀攸在軍中號為曹操的“謀主”,共獻奇謀妙策十二條,為曹操統一北方做了很大貢獻。荀攸并未像三國演義那樣反對曹操為魏王,而是成了當時曹操手下一號謀臣,官任尚書令。荀攸死后,曹操提到荀攸就痛哭流涕,可見這位“謀主”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他發(fā)揮得不錯了,取得了這個排位
第六位:魯肅
可能一提到魯肅就有一種忠厚長者的形象,三國演義中把魯肅塑造為誠實君子,對他的才能表現不足。魯肅家庭富裕,與周瑜相厚,袁術想起用魯肅,但魯肅見術無綱紀,不足與立事,就遷居到居巢,后從于孫權。孫權和魯肅初次相談十分融洽,縱論天下大事,魯肅立刻顯現了他高人一等的戰(zhàn)略眼光:勸孫權兼并黃祖,進伐劉表,以長江天險據守,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讓孫權極為佩服,當時頭號謀士張昭以魯肅謙下不足,年少粗疏,勸孫權不要重用,孫權不以介意。
劉表死后,魯肅提出聯劉抗曹,親自出使荊州,取得了理想效果,為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先決條件。在曹操的強大壓力下,孫權是戰(zhàn)是降猶豫不定,魯肅力排眾議,讓孫權十分感嘆: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破曹操后魯肅歸來,孫權持鞍下馬相迎表示對魯肅的尊重。赤壁之戰(zhàn)勝利后,又是魯肅力排眾議,從大局出發(fā),勸孫權借荊州給劉備,在當時來說無疑是十分正確的決定。周瑜有一個吞并張魯進而吞并荊州的長遠計劃,不過這好象不太可能,劉備絕不會讓東吳打壓自己的生存空間。并且違背了孫劉聯合的大局。周瑜死后,魯肅代他之任,但劉備強借荊州不還,惹怒了孫權,雙方幾乎兵戎相見,魯肅努力維持這個大局,與關羽單刀俱會。肅因責數羽曰:“國家區(qū)區(qū)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厲聲呵斥,辭色甚切,關羽無言可答。并不是象演義那樣嚇得魂不附體,簡直有點降低魯肅形象。
魯肅四十六歲就早逝了,沒有交代什么原因。孫權為他節(jié)哀,以后東吳失去了以和為主的魯肅,呂蒙襲取了荊州,但也打破孫劉聯合得堡壘,直接加速了蜀與吳的滅亡進程。
魯肅真知天下大事之英才
第五位:龐統
三國演義中龐統與諸葛亮齊名,事實上這絕非言過其實。也許龐統排在第五有點低,也許他比諸葛亮更能輔助劉備完成霸業(yè),然而龐統留給我們的印象太過短暫了,從投奔劉備到卒于雒縣,只有短短數年,他的才能還沒有得到完全的體現。龐統開始為功曹,以他的才能這是小菜一疊。龐統名聲遠揚,周瑜死后,送喪入吳,縱論吳國權貴,顯示出他的確是志大才高。投靠劉備后為縣令,后經魯肅諸葛亮推薦得到重用,親待僅次于諸葛亮。后隨劉備進軍益州。以劉備的知人之明可以預見至少他的軍事才能要在諸葛亮之上。龐統作為劉備二大謀士之一,在三十六歲中箭而死,劉備十分痛惜,言則流涕。
和郭嘉一樣,死得有點早
第四位:司馬懿
喜歡諸葛亮的人都知道司馬懿,因為在三國后期中他們是一對冤家對頭,司馬懿跟曹操有些相似,都是架空了一個朝代的權力,讓自己的兒子去完成霸業(yè),這使他成為了一個朝代的創(chuàng)始人。就像諸葛亮一樣,他的才能得到了公認,曹操看出了他有野心,只讓他做一個“文學掾”的職位,曹丕時期司馬懿受到重用,顯赫一時,但還是處于曹丕的控制之下。曹睿是一個明白的皇帝,將他罷歸田里,后來還是不得不起用他??巳涨苊线_,智賺曹爽等顯示了司馬懿的老謀深算;平定遼東,對付諸葛亮讓他牢牢地控制了軍權,既增加他自己的功績,又加大了他的權力,為他日后奪權奠定的基礎。當然司馬懿智謀無疑極高,在漢中他勸曹操一鼓作氣拿下立足未穩(wěn)的劉備,可惜曹操沒采納;關羽敗于禁后力勸曹操打消遷都念頭,并成功利用孫劉矛盾擊敗了關羽,讓曹操取得了最大的勝利,因為曹操不但扭轉了局勢,而且挑起了其余二家矛盾,直接加快了三國統一的步伐。 有野心的謀士不算真的謀士,其實是魏武一類,他要是沒有野心,排名估計要在荀攸之后
第三位:賈詡(--------我喜歡)
從三國前期到后期,賈詡都活躍在不同的場合,開始在董卓手下效力,后勸李催等進兵洛陽,使當時都城飽受戰(zhàn)亂之苦,賈詡較為自責;后又輔助張繡,對抗曹操,取得了部分勝利,尤其是他對追擊曹操勝負的判斷讓人拍案叫絕,因為他的對手同是智計過人的曹操,更顯賈詡計謀高人一籌。官渡之戰(zhàn)時,他力勸張繡投靠曹操,分析入情入理,曹操果然不計前嫌厚待張繡,對賈詡更是格外重視,封他為執(zhí)金吾,從此賈詡成為了曹操最重要最信任的謀士之一。曹操對賈詡幾乎言聽計從,唯一一次不聽勸告在赤壁之戰(zhàn):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士樂業(yè),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曹操不從,損失慘重,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好機會;戰(zhàn)馬超時的離間計達到了分化瓦解的目的。
賈詡是曹營后期最重要的謀士,曹操曹丕都對他信任倍至,在立魏王太子的事情上他巧妙地引用袁紹劉表的例子達到了立曹丕為世子的目的,雖然賈詡是曹丕的心腹,但立曹丕確實是當時合適的選擇。曹丕稱帝后自然對賈詡感激萬分,立刻封他為太尉,三公之一。在后期他也為曹丕出了很多計策,成為魏國的元老。
可以說,賈詡謀人、謀己、謀天下都達到了很高境界,賈詡在封為三公之后毫不張揚,而是明哲保身、不結交權貴。曹丕為人陰險狠毒,連叔父曹洪都要處死,賈詡這一行動在當時十分明智,在魏國的高級謀臣中,賈詡善始善終,避免了悲劇的發(fā)生。
真正的謀士,像唐朝的房玄齡
第二位:荀? (-----------我喜歡)
荀?出生在潁川一個極有名望的家族,他風采雅量,年輕時就已名播遐邇,當時知名的人物鑒賞家何?,很早就對荀?下了"王佐才"的評價。荀?先從袁紹,見其不能成事,隨即投靠了曹操,曹操得到荀?大喜過望,稱他為“吾之子房”。
荀?作為曹操的頭號謀士,無論從地位、作用還是貢獻上都無人能出其右。他為曹操建立的功績無可計數。首先,他自己名重天下,影響了一大批智謀之士為曹操效力,在識別人才上,荀?顯示出高出群儕的眼光,舉薦了包括荀攸、郭嘉、程昱、鐘繇、司馬懿在內的智囊,這個班底幾乎囊括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謀士。同時,荀?賴以服人的,還有自己風高節(jié)亮的道德風范。他為人謙和,折節(jié)下士,居高不傲,一心為公。著名謀士鐘繇,對荀?就佩服得五體投地,稱他為顏淵再生,所謂"能備九德,不貳其過,唯荀?然"。司馬懿更不避美言地認為: "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荀?的才能實在是很難描述:他平身為曹操六出奇計,其他的更是數不勝數,曹操對他幾乎言聽計從,“深根固本以爭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先滅呂布后滅袁紹、四勝四敗之說力勸曹操對決袁紹、官渡之戰(zhàn)勸堅守以待敵之變、勝利之后建議平定河北以免二袁養(yǎng)成氣候、陰出陽、業(yè)迫使劉琮投降”等,這些計策極具長遠戰(zhàn)略眼光,全是舉一足而動全身,對今后局勢有著深遠的影響。有些建議是他力排終議而最終曹操采納。可以說,曹操從一個弱小割據勢力發(fā)展到與袁紹爭鋒的軍事集團,進而成為北方統治者,與荀?是息息相關的。在那種復雜情況下,曹操隨時都有“一著有誤,滿盤皆輸”的危險,袁術、呂布、張繡,陶謙、劉備、袁紹、公孫瓚任何一個都有爭雄天下的可能,然而為什么是他們失敗曹操勝利?就因為曹操能采納荀?正確意見,按照荀?戰(zhàn)略策劃一步步走向成功,這期間的時局復雜多變,在我看來,荀?的任何一計都不遜于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論,荀?的思慮之深,眼光之遠決不是其他人可以替代。就像曹操所說的那樣:侍中守尚書令荀?,積德累行,少長無悔,遭世紛擾,懷忠念治。臣自始與舉兵,周游征伐,與?戮力同心,左右王略,發(fā)言授策,無施不效。?之功業(yè),臣由以濟,用披浮云,顯光月?!煜轮?,?之功也。這段話的大意就是按照荀?的計策行事,沒有不成功的,我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全是荀?的功勞。當然曹操的話有些夸大,但是并沒有什么不實之處。作為統治者的曹操,能有這樣的心胸,也是難得。
曹操稱荀?為“吾之子房”,多數時候曹操遠征在外,荀?鎮(zhèn)守后方,治理朝政,總管軍糧人事調度,代曹操行使權力,很多事情都是全權管理,這很像蕭何。但這并沒有妨礙他為曹操出謀劃策?!斑\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是張良的功勞,也是荀?的風格,可以說,荀?集張良蕭何的才能于一身,的確是“略不世出”的大才。出于種種原因,諸葛亮的地位不可超越,將他排在了第二位。然而荀?阻礙曹操為魏公,不管他出于何種考慮,卻觸犯了曹操的大忌,由于曹操急于架空漢帝權力,考慮倒荀?在曹營中特殊地位,在那之前他對荀?言聽計從,不打倒他的話估計曹操難以如愿以償,造成了荀?不得善終的悲劇??上У氖擒?這樣一位德才兼?zhèn)涞拇蟛牛瑓s仿佛遠在天外的流星,不能像張良那樣照耀千古啊。
曹公最重要的手下,像唐朝的杜如晦,發(fā)揮了自己的最大能力,所以排名靠前,人品更是一流。他和李斯、蕭何、杜如晦、李善長、趙普、范文程一樣重要,估計沒有尉繚、張良、陳平、賈詡、房玄齡、劉伯溫等人聰明,但極端聰明的人往往建立不了這樣的功業(yè)
第一位:諸葛亮
諸葛亮瑯邪陽都人,十七歲遷居到襄陽,他自己十分自信,經常自比管仲、樂毅,二十七歲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輔佐劉備,受到親待,劉備得到他喜不自勝,稱“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在初見劉備之時,諸葛亮就提出了跨有荊、益,外結孫權,以待天下有變的三分戰(zhàn)略大計,為劉備的霸業(yè)指明了方向。
不久劉備被曹操擊敗,諸葛亮出使東吳,他的分析解除了孫權疑慮,孫劉聯盟正式形成,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孫劉聯軍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之后劉備撫平荊州,命他為軍師中郎將,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劉備與龐統入蜀,龐統戰(zhàn)死后軍力不足,調諸葛亮與張飛,趙云等平定州縣,而后合圍成都,升任軍師將軍。以后很長時間他鎮(zhèn)守成都,負責國事治理與后方調度,有力地支持了前線的劉備取得漢中之戰(zhàn)的勝利。后勸劉備登上帝位,封為丞相。而后劉備發(fā)動了對東吳戰(zhàn)爭,敗于陸遜之手,托孤于諸葛亮。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并沒有勸戒不要伐吳,估計主要原因在于他跨有荊、益的戰(zhàn)略構想,不過關羽的大意和劉備精銳部隊的失敗讓他不得不重新修正自己的戰(zhàn)略路線,再次與東吳聯合。此后他掌握了蜀國的軍政大權,南征孟獲攻心為上,有力地鞏固了后方的穩(wěn)定,隨后幾度北伐,都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五十四歲病死于北征途中,葬于漢中定軍山。
諸葛亮幾次北征無功而返,大部分原因在于蜀國國力不如魏國,他的軍事才能沒有得到最大發(fā)揮。正如賈詡所說: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再從劉備的知人之明和對諸葛亮的使用情況來看,諸葛亮的治國才能高于他的軍事才能。三國志也如此評價:諸葛亮之為相國,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不過從他斃王雙,射殺張合以及司馬懿巡視他軍營對他天下奇才的評價來看,其軍事能力也是一絕。諸葛亮的才能十分全面,長于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咸得其要,三國演義神化他困東吳大將陸遜于陣中;還作書二十四篇。
諸葛亮是全才,也是天才。然“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諸葛亮苛于求全的性格有著正反兩方面的影響。蜀國后期“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局面跟他有很大的關系。魏延長于謀略,但諸葛亮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點,對魏延任用但不重用;李嚴押運糧草出了一些毛病,諸葛亮把他罷歸田里;馬謖有才,在南征時提出了“兵戰(zhàn)為下,攻心為上”的策略,可以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謀士,諸葛亮卻讓他為將鎮(zhèn)守街亭,后又在本缺人才的情況下斬了馬謖。其實諸葛亮更擅長在劉備這樣一位明主手下做事,他在掌權后用人上有著不小的缺陷,縱觀他的用人,由于他自己本身過于謹慎,對下屬要求很是嚴格,使得這些人在他手下做事小心翼翼,畏首畏尾,久而久之,這些人只會聽命行事,才能不得發(fā)揮。而且諸葛亮事必躬親既浪費了自己的才能,也從一定程度上打壓的他人的能力和積極性。早在新野的時候,他和徐庶共事了劉備一段時間,后曹操獲得了徐母,對徐庶的離去他沒有強留,為母盡孝還可以說得過去,而下面的事則有點不近情理:劉封為劉備養(yǎng)子,非常有才能,史書記載他勇力過人,平定郡縣,攻拔上庸等地所戰(zhàn)皆克,是一員難得的年輕優(yōu)秀將領,比劉禪不知強了多少倍,但劉封處于一個尷尬的位置,他不救關羽有錯誤,但孟達的反叛和魏軍的交戰(zhàn)可以看出他對劉備還是忠心耿耿,劉封敗回成都后,諸葛亮以封剛猛難治、劉備百年之后無人可治為由勸劉備把他了……;彭漾是一位很有才的人,得到龐統的認可和劉備賞識,平定成都后被提拔為“治中從事”,但他為人狂妄,登上高位后更是如此,得罪了諸葛亮,諸葛亮立刻進言把他貶到外地做太守,彭漾有些不滿,酒后向馬超發(fā)牢騷,結果馬超向劉備做了報告,將彭漾下獄。彭漾酒醒后十分后悔,向諸葛亮寫了很長一封道歉信,說身受劉備知遇之恩,無以為報,絕不是像馬超說的那樣要謀反,并隆重像諸葛亮道歉,表示要悔過自新,讓諸葛亮代他向劉備進言。照理來講諸葛亮該認真考慮才是,也許諸葛亮對彭漾印象太壞,反而勸劉備賜死彭漾于獄中……。當然人無完人,諸葛亮有著一定的性格缺陷,但諸葛亮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在他身上散發(fā)出太多讓人佩服讓人學習讓人崇敬的東西,讓他的英名流芳千古。
其實諸葛亮留給后人的更多是一種“鞠躬盡瘁,死而后以”的光輝形象。他在位期間盡力輔佐,親歷親為,為蜀漢政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得到了人民的愛戴乃至對手的尊重。數千年來他一直被視為智慧的代名詞,這一形象活在了每一個人的心里。歷朝歷代不乏賢才良相,然而不管他們有多么大的貢獻多么高的才能,諸葛亮卻超然于他們之上,成為智慧不可替代的化生。
諸葛亮排第一還用說嗎,單說名氣就夠了,和關羽一樣,已經被神化了,其他人只好委屈一點了,人畢竟不能和神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0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