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砜兹趦鹤拥某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古語有言:“時勢造英雄”,亂世急需人才為國家獻計獻策,反而使得有才之人有機會得到重用。但畢竟身處動蕩的時代里,人們的命運有時也不能為自己所把控。
東漢末年爭霸的時代,僅死于曹操手下的人才數(shù)量就非常驚人了。前有華佗,后有孔融,都是令世人惋惜的對象。
據(jù)史料記載,孔融四歲而能讓梨,是知禮懂理的神童。長大之后更是名滿天下,曹操對他又有什么不滿,以至于要殺了他呢?更何況不僅他一人丟了性命,在當時可是慘遭株連九族,連他年幼的兒子都沒被放過。
在這一樁慘劇中,孔融年僅九歲的兒子也因一句話而成名,流傳下來成了千古名句。曹操確定下手處死孔融一家時,孔融死前求曹操放過他兒子,年僅9歲的兒子說了8個字,竟成千古名句。孔融的兒子對于臨死之景有何理解,又說出了什么樣的真理名言呢?
四歲讓梨成名,卻因惹怒曹操被殺
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曹操將孔融處死,并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在當時那個時代,孔融已是名滿天下的才士,天下人皆贊賞他的才華。最初使他聞名天下的,便是四歲讓梨的故事。據(jù)《世說新語箋疏》記載:“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這也成了知禮懂謙讓的典范。
四歲小兒都能如此懂理,在長大之后,孔融更是因才氣大振天下。但他和曹操的另一個部下楊修非常相像,都是恃才放曠的人物。楊修最終被曹操所殺,孔融也同樣沒有逃過一劫,甚至連家人也一起受了牽連。
曹操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雄,而孔融一身書生清高氣,自然是看不慣他的行為,還多次出言諷刺他。起初顧忌于孔融的名聲地位,曹操不敢輕易對他下手。在孔融再一次上書勸阻曹操封諸侯后,曹操便找借口處死他,順帶株連九族。
孔融為幼子求情,九歲兒子卻一語成名
面對曹操的誅殺令,孔融并沒有因恐懼而認錯求情。但畢竟是牽連了自己的家人,連家中年僅八歲九歲的兩個兒子都不能幸免。在生死關(guān)頭,孔融向前來抓捕的人求情,希望能保全他年幼的孩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臨死關(guān)頭,孔融心中所想的還是自己的幼子。但現(xiàn)實卻是無情的,曹操已下了株連九族的命令,又怎么可能因為他的求情而改變心意呢?
面對父親的求情,他九歲的兒子卻反而看得透徹,對他說的一句話,后來也成了千古名句。
孔融年僅九歲的兒子僅說了八個字,便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正是這一句話,使孔融停止求情,接受了全家皆要赴死的悲劇結(jié)局。
孔融兒子年紀雖小,說的話卻都在理。身為頂梁柱的父親都要被處死了,年幼的孩子即便活下來,又如何能夠維持日后的生活呢?何況曹操并沒有開恩的意思,最終一家子還是誰都得不到赦免。
孔融一家子被處死的悲劇原本可以避免。之前,京兆人脂習(xí)與孔融相好,曾勸誡孔融性格太過剛直,容易得罪他人。
曹操就是最為典型的多疑,以及錙銖必較,太過直率的進言容易得罪他。但孔融始終不將他的話放在心上。等到孔融被害時,許昌沒有人敢為其收尸,一代名士也落得個慘死的結(jié)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樣的道理,孔融并非不明白。但在家人即便隨他一起受死之時,還是希望能多爭取一線生機。作為孔融的兒子,即便只是九歲,也早已看破了這背后的現(xiàn)實。
更難得的是,他接受了自己也即便面對“覆巢”的現(xiàn)實。
此話一出之后,世人皆以他為賢才,并將這句話流傳了下來。后人即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作成語用,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亦不能保全。直到如今,依然是一句被廣為引用的至理名言。幾千年前,孔融一家子的處境,用此話來形容也最為恰當不過了。
小結(jié)
曹操其人,歷史評價其為“奸雄”,而孔融則是名士。曹操愛才為世人公認,但過于恃才放曠的人才,卻會遭曹操記恨??兹谥?,便是出于這樣的原因。
孔融一家最終都被曹操處死,他年幼的兒子說出的便是真相。既然已決心殺了孔融,又怎么可能再留下他的兒孫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0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