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東漢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東漢末年,民不聊生,戰(zhàn)亂橫行,社會動蕩不安。黃巾起義帶來了各地連年的戰(zhàn)火。在東漢朝廷方面,平定各地、穩(wěn)定大局上居功至偉的三名將領、重臣,即皇甫嵩、朱儁、盧植,后人在傳習和引用時,習慣將他們合稱為“漢末三將”。他們以威信和將略,給漢末風雨飄搖的亂世帶來了短暫的安定。時人稱頌他們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功績。如:“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
“漢末三將”在立下大功后,不居功自傲,不擁兵自重,然而進取不足,沒有余力也無暇對地方軍閥進行有力且有效的制裁,導致群雄割據(jù)的局面無可挽回地形成,東漢朝廷也只能茍延殘喘,在權臣政治下一步步走向覆滅。
漢末三大名將與三國時期三大政權的奠基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曹操曾與皇甫嵩、朱儁共同參與朝廷平定黃巾起義的戰(zhàn)爭;孫堅在平定黃巾的戰(zhàn)爭中,是朱儁的得力部下,并由此獲得了戰(zhàn)功和聲望;劉備則是盧植的學生,從盧植門下得到了廣闊的人脈。
1、皇甫嵩
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今寧夏彭陽)人。東漢末期名將,雁門太守皇甫節(jié)之子、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之侄。
皇甫嵩出身于將門世家,最初被舉為孝廉、茂才。漢靈帝時被征為侍郎,遷北地太守。黃巾起義爆發(fā)后,皇甫嵩與呂強上疏請求解除黨禁,被授為左中郎將,率兵討平黃巾之亂,“威震天下” 。戰(zhàn)后被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到任后,他奏請減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稅。后因得罪權宦趙忠、張讓而被罷免,改封都鄉(xiāng)侯。中平五年(188年),被起用為左將軍,擊破王國叛軍。董卓掌權時,皇甫嵩遭董卓陷害,經(jīng)其子皇甫堅壽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董卓被誅后,皇甫嵩出任征西將軍,誅滅其宗族。晚年歷任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等職。
興平二年(195年),皇甫嵩去世,獲贈驃騎將軍。唐德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位列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2、朱儁
朱儁(?-195年),字公偉。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紹興上虞區(qū))人。東漢末期名將。
朱儁出身寒門,贍養(yǎng)母親,以好義輕財聞名,受鄉(xiāng)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舉為孝廉,任蘭陵令,頗有治績。再升任交州刺史,以家兵五千大破叛軍,平定交州。戰(zhàn)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為諫議大夫。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fā),朱儁以右中郎將、持節(jié)平定三郡之地,以功進封西鄉(xiāng)侯,遷鎮(zhèn)賊中郎將。又率軍討平黃巾,“威聲滿天下” 。中平二年(185年),進拜右車騎將軍,更封錢塘侯。后為河內(nèi)太守,擊退進逼的張燕。
權臣董卓秉政時,想任朱儁為副手,遭其婉拒。其后出逃荊州,更屯軍中牟,徐州刺史陶謙等欲推舉他為太師,并傳檄各州牧伯,相邀討伐李傕、奉迎天子。但朱儁卻奉詔入京任太仆。初平三年(192年),升任太尉、錄尚書事。興平元年(194年),行驃騎將軍事,持節(jié)鎮(zhèn)關東,因故未成行。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與郭汜相互攻殺,郭汜扣留朱儁作為人質(zhì)。朱儁性格剛烈,即日發(fā)病而死。
3、盧植
盧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東漢末期經(jīng)學家、將領。
盧植性格剛毅,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等,為鄭玄、管寧、華歆的同門師兄。曾先后擔任九江、廬江太守,平定蠻族叛亂。后與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東觀??比鍖W經(jīng)典書籍,并參與續(xù)寫《漢記》。黃巾起義時為北中郎將,率軍與張角交戰(zhàn),后被誣陷下獄?;矢︶云蕉S巾后,力救盧植,于是復任為尚書。又因上諫激怒董卓被免官,隱居在上谷軍都山,被袁紹請為軍師。初平三年(192年)去世,時年五十四歲。著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詁》等,今皆失佚。唐代時配享孔子,北宋時被追封為良鄉(xiāng)伯 。
公孫瓚和劉備都是盧植門下弟子。范陽盧氏后來也成為著名的家族。
提起漢末三杰盧植、皇甫嵩、朱儁三個人來,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們?nèi)藥П蕉它S巾起義,要知道黃巾起義是兩漢時期規(guī)模最為龐大的農(nóng)民起義,起義首領張角三兄弟發(fā)動了百萬農(nóng)民以宗教形式起義,當時的盧植、皇甫嵩、朱儁分別被朝廷任命為北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僅僅用了十個月時間,就搞定了規(guī)模如此浩大的起義,殺死了起義軍的主要首領,立下大功。
黃巾起義雖然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tǒng)治階層,但是并沒有動搖東漢的統(tǒng)治基礎,至少在漢靈帝在位期間,東漢的統(tǒng)治仍然在茍延殘喘,東漢在晚期造成天下大亂的緣由是從漢靈帝去世后開始的,三國亂世的開始也是從漢靈帝去世開始的,此時的漢末三杰盧植、皇甫嵩、朱儁仍然在朝廷當中任職。
盧植是幽州涿郡涿縣人,今河北涿州人,出身世家大族,有身份有地位,更是博學多才,文武雙全,還做過劉備的老師,當過九江太守和廬江太守,平定過當過蠻族,還在朝廷擔任過議郎、侍中、尚書,平定過黃巾起義,曾因言行得罪宦官而下獄,后被皇甫嵩所救,漢靈帝去世時,盧植擔任尚書。
盧植皇甫嵩是涼州安定郡朝那縣人,今寧夏彭陽人,出身將門士家,父親是太守,叔叔是名將,從小耳濡目染之下,皇甫嵩也成為一代名將,他當過議郎、北地太守,參與平定黃巾起義,而且皇甫嵩是剿滅黃巾起義最核心的將領,先在潁川郡一帶平定黃巾軍,然后接任董卓在冀州剿滅了黃巾軍,參與過平定羌人之亂,被宦官打擊誣告過,漢靈帝去世時,皇甫嵩擔任左將軍還在關中一帶平定羌人之亂。
朱儁是漢末三杰中唯一出身貧寒的人,年幼喪父,跟著母親長大,因為才能而被當?shù)乜h長推薦當官,當守主薄、縣令、交州刺史,因為平定了交州梁龍與南海太守孔芝的叛亂有功,被封為諫議大夫,參與過平定黃巾起義,擊敗過黑山軍張燕,漢靈帝去世后,朱儁任職河南尹。
皇甫嵩漢末三杰的命運,都隨著漢靈帝的去世而發(fā)生了改變,當漢靈帝去世后,年幼的漢少帝劉辯在何進和何皇后的支持下成為皇帝,但是漢靈帝卻喜歡自己的小兒子劉協(xié),并告訴宦官蹇碩,皇帝一死,權力的平衡被打破,于是朝廷內(nèi)部的權力斗爭空前激烈,主要是在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司之間的斗爭,最后以蹇碩、何進被殺,宮中的太監(jiān)全部被袁紹、袁術以及何進的部下所屠殺,整個朝廷亂成一團。
當時盧植是尚書,皇甫嵩是左將軍,朱儁是河南尹,三人基本上沒有力量參與朝廷內(nèi)部斗爭,盧植的尚書只是個文官,沒有兵權,朝廷內(nèi)部發(fā)生的斗爭,只能在邊上看著,皇甫嵩雖然是左將軍有兵權,但是帶兵在外抵御羌人,沒有大將軍何進及朝廷的命令,皇甫嵩也不敢私自率軍進京,朱儁的河南尹只是個文官,并且還隸屬于司隸校尉袁紹。
盧植、皇甫嵩、朱儁三個人甚至比不上袁紹和袁術,袁紹當時是司隸校尉兼西園八校尉的中軍校尉,有兵權,有名聲,又正好在朝廷中隸屬于大將軍何進,而袁術則是虎賁中郎將,掌管宮中的部分禁軍,有兵權,又處于朝廷之中,所以袁紹和袁術有能力率軍參與朝廷內(nèi)亂,而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不能。
朱儁之后就是董卓進京,董卓以地方軍閥身份強行進京并吞并了京城所有軍隊,比如大將軍何進的部隊,以及執(zhí)金吾丁原的衛(wèi)戍部隊,董卓控制軍隊之后,再行廢立皇帝之后,并且還毒殺了少帝劉辯和何皇后,完全掌控了朝廷,成為東漢末年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當董卓在朝廷作福作威之時,以袁紹為首的東漢地方政府軍聯(lián)合起來討伐董卓,這個時候原本是天下最好的反董卓時機,但是盧植無能為力,因為他只是尚書,并且因為反對董卓差一點被殺,之后盧植就辭官回家了,后來還被袁紹請出來擔任當軍師,無奈年齡太高,第二年就去世了,這一年是公元192年。
當時的朱儁仍然身朝廷被董卓控制,自然也反不了董卓,但是董卓在遷都的時候,居然把朱儁留在洛陽,這樣一來朱儁就開始與袁紹為首的關東聯(lián)軍聯(lián)系,因為手下的軍隊是董卓的,所以朱儁只能棄官而逃,因為沒有兵
朱儁在當時也沒有起到多大作用,袁紹為首的關東聯(lián)軍也不愿意給朱儁兵力,只有徐州牧陶謙給了朱儁三千精兵,朱儁就靠這三千兵與董卓部隊交戰(zhàn),但是寡不敵眾,被董卓手下中郎將牛輔手下的校尉李傕、郭汜擊敗。
黃巾起義董卓被殺后,朱儁被李傕、郭汜控制的朝廷召到長安任職太尉,并且還代理驃騎將軍,因為李傕與郭汜在朝廷中爭權奪利而發(fā)生內(nèi)訌,朱儁憂憤而死,這一年是公元195年。
當時身為左將軍的皇甫嵩是最有能力反抗董卓的人,皇甫嵩統(tǒng)領三萬精兵駐扎在長安附近的扶風郡,原本皇甫嵩與京兆尹蓋勛準備聯(lián)合起兵反抗董卓,這樣可是對董卓的致命一擊,因為董卓當時把主力放在洛陽周邊對付袁紹為首的關東聯(lián)軍,對于后方的長安兵力并不多,當然了,董卓也知道皇甫嵩手上有兵權,所以以皇帝名義征召皇甫嵩入京為官。
結果皇甫嵩放棄起兵,居然同意征召入京了,然后兵權也丟了,皇甫嵩一丟了兵權,也就失去了對董卓的威脅,之后皇甫嵩就一直在朝廷任職,默默無聞了,由于手中沒有兵權,又委身于董卓控制的朝廷之中,皇甫嵩起不了什么作用了,但是皇甫嵩卻等到了王允與呂布聯(lián)合刺殺了董卓,并再次率領朝廷軍隊誅死了董卓設在郿縣塢堡中的所有董氏族人,三年后,皇甫嵩病逝。
董卓亂政漢末三杰為什么在三國默默無聞呢?有二個原因:
1、漢末三杰都是朝廷官吏,在朝廷任職,后來在三國時期哪吒風云的人物,都是東漢的地方官,這是根本的區(qū)別,因為在朝廷任職的官吏,基本上不是被董卓殺了,比如丁原,就是被董卓控制了,比如皇甫嵩,或者被董卓趕走了,比如袁紹和袁術。
而東漢末年有實力的人物,幾乎都出自地方官,比如袁紹,從渤海太守開始,逐漸占據(jù)了整個河北,再比如曹操也是從東郡太守開始打天下的,其他如劉表、劉璋、孫策等人無一不是漢朝的地方官,東漢朝廷被董卓控制后,地方官成為封疆大吏,獨立一方,也只有東漢的地方官在當時才有發(fā)展機會,朝廷中的任何官吏都沒有機會。
袁紹為首的聯(lián)軍討伐董卓2、無論是盧植、皇甫嵩還是朱儁,三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愚忠,董卓以皇帝命令征召他們,他們都會接受,他們?nèi)司褪菛|漢忠實的官吏,根本沒有想過反抗過朝廷,或者自立的意思,不像袁紹有另立中央的打算,而袁術甚至有自立為帝的想法。
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也不像曹操那樣靈活多變,明知道董卓征召沒有一點好處,還可以丟了性命,但他們就是聽從,因為他們理解上的皇命不可違,雖然這個皇命也只是董卓脅迫的,他們之所以會應召,是出于他們骨子中的對東漢的忠心,對皇權的畏懼,所以漢末三大名將永遠只有漢末名將,他們只能維護漢朝統(tǒng)治,而不能改朝換代,所以也就在三國時期默默無聞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0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