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睚嫷鹿椭T葛亮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龐德公在三國演義中,是一位淡泊名利的隱士,和龐統(tǒng)是叔侄關系。為諸葛亮起名“臥龍”的人就是龐德公,也正是因為有龐德公的推薦,才讓他有了不錯的名聲。龐德公以耕讀為業(yè),一生友善好客,和襄陽一帶的名士交往密切,所以真正的有才之人都跳不過龐德公的眼睛。其實龐德公和諸葛亮還有一個隱藏關系,就是他們二人是親戚,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龐德公,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對于隱士始終都有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情節(jié),認為這些人都是難得的世外高人,具有常人難以企及的能力。所以,中國人的隱士文化源遠流長,即使進入現(xiàn)代社會之后,一提起隱士,還是容易讓人心生敬仰,是一種植入骨髓的文化因子。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隱士非常多,鬼谷子、顏回、陶淵明、陶弘景,這些都是相當著名的隱士。其中三國時期的隱士最多,這些人在《三國志》、《三國演義》當中均有描寫,人們比較熟悉的有竹林七賢、管寧、司馬徽。當然還有一位藏得更深的隱士,司馬徽、諸葛亮、龐統(tǒng),都因他的點評而名震天下,這個人就是"龐德公"。
認真說起來,龐德公不但是龐統(tǒng)的叔父,與諸葛亮也有著一層親屬關系。因為龐德公的兒子娶了諸葛亮的二姐,這樣算下來兩人的關系還真的挺近。不過舉賢不避親,正是因為親近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再加上龐德公隱居的時候整天與司馬徽、諸葛亮、龐統(tǒng)廝混在一起,對這幾人的影響非常大。
之所以很多朋友對龐德公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原著中只有一個地方提到過龐德公,而且還是通過水鏡先生司馬徽的牧童之口說出來的,除此之外,再無人提及龐德公。龐德公在《三國演義》中并未實際現(xiàn)身,也就很少被世人所知了。
而《三國志》比《三國演義》更徹底,根本一個字都沒有提到過龐德公。還好有裴松之引用《襄陽記》有云,"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原來就連三人"臥龍"、"鳳雛"、"水鏡"的外號都是來自于龐德公的點評,難怪他會被稱為南州隱士之首。
不過龐德公卻不像三人一樣等待時機出山大展身手,而是一名真正意義上的隱士。荊州刺史劉表曾多次請他出山,龐德公都堅持不就,并明確地告訴劉表,"天下人并不是我所要保全的"。從這一點上來看,龐德公確實是淡泊名利,是一名真隱士。
后來看到天下大亂,龐德公便帶著妻子、兒女以采藥之名隱居在鹿門山上,過起了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有人可能認為,龐德公這么做太自私,胸中文韜武略,卻甘愿默默無聞,為什么不肯匡扶天下,還百姓以太平呢?其實中國歷史上并不缺少建功立業(yè)的文化人,自古有云"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想要當官的學子可是一抓一大把。
龐德公對此事看得就比較透徹,他曾經對劉表說:"世人追逐名利,只會給子孫留下危險。而我想給子孫留下的是安居樂業(yè),彼此之間只是留下的東西不同罷了!"如此看來,龐德公的操守是不是更高一些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2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