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清朝乾隆皇帝為了表示自己對皇祖康熙帝的尊崇,決定不超過康熙在位時間,于是在他當政的第六十個年頭選擇了禪位于兒子嘉慶,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不過雖然他退居二線,但是軍政大權(quán)依舊在他手上,這一點從他留居養(yǎng)心殿就能體現(xiàn)出來,對于自己仍然要住在養(yǎng)心殿,他自己是如何解釋的呢?
養(yǎng)心殿是清朝皇帝在紫禁城的主要辦公場所和休息場所,雍正和乾隆父子倆呆在這里的時間最久。養(yǎng)心殿是一個獨立院落,前面是上朝的地方,后面就是睡覺的地方,在養(yǎng)心殿的門前有專門的御廚,皇帝晚上批閱奏折餓了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飯食。出了遵義門,往東走就是月華門,也就是乾清宮,往南走就是乾清門廣場,軍機處就在內(nèi)右門的西側(cè),距離養(yǎng)心殿可謂是觸手可及。雍正和乾隆數(shù)十年來在此理政,掌控天下大局。如果說紫禁城是清朝的中心樞紐,那么養(yǎng)心殿就是紫禁城的中心樞紐,是中心里的中心。
在距離禪位改元不到一個半月的時候,乾隆皇帝下令讓嘉慶遷往毓慶宮。毓慶宮在乾清宮的東面,在齋宮與奉先殿之間,外形呈工字型,由穿廊連接前后殿。乾隆皇帝在這個時候下令讓皇太子住在這里,就是想告訴別人自己歸政后不會再搬遷了。果不其然,在禪位以后,乾隆依舊住在養(yǎng)心殿。
至于為什么不搬離養(yǎng)心殿,乾隆皇帝也曾自己說過,他是因為住習慣了,他說自從自己繼位以來,住在養(yǎng)心殿已經(jīng)60多年,覺得住得最安心踏實,今后自己還要訓政,應當繼續(xù)住在這里,辦起事來也比較方便。如果是住在偏遠一點的寧壽宮,新皇帝要去那里聆聽教誨,大臣們來此議事都要走上很遠的路,浪費時間而且累,不搬就沒有這些問題。
不過太上皇乾隆還表示,如果自己九十歲以后,體力不濟精力跟不上了的話,就遷往寧壽宮,安享晚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舉行禪位大典以后,當天下午他就去了寧壽宮,在寧壽宮徘徊許久,從花園到樂壽堂,一時感慨萬千的乾隆題詩一首:
歸禪人應詞罷妍,新正肇慶合開筵。 便因皇極初臨日,重舉乾清舊宴年。 教孝教忠唯一篤,曰今曰昨又旬延。 敬天勤政仍勖子,敢謂從茲即歇肩?
這首詩他想表達的意思就是,自己早在20年前就已經(jīng)做好了禪位的準備,也為自己將來歸政建好了宮殿,如今終于是得償所愿,可是自己卻始終不敢卸下肩上的擔子,不能讓兒子嘉慶承擔全部的重擔,自己什么都不管不顧跑來養(yǎng)心殿頤養(yǎng)天年。至于是不是乾隆皇帝的真心話,大家以為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8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