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碓B家族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常說袁紹“四世三公”,其實指的是袁紹所在的汝南袁氏,其家族世代官居高位,曾連續(xù)四代有人坐上了“三公”的高位。分別是袁紹的父親、爺爺、曾祖以及高祖四代人。
而這里的“三公”,乃是古代古代地位最尊顯官員的一個統(tǒng)稱。當然,不同時期的“三公”官職是不同的。比如在周朝乃是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而當初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建立秦朝后,建立了三公九卿這樣一套官員行政體系,其中“三公”分別是宰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乃是皇帝以下的最高管理者,丞相統(tǒng)領百官、太尉主管軍事、御史大夫則輔助丞相,并有監(jiān)察百官之責。這應該算是最早的“三權(quán)分立”。
到了西漢,則是以丞相、大司馬、御史大夫為三公;東漢時期,三公官職又發(fā)生了改變,分別是太尉、司徒和司空。
其雖然在東漢后期已經(jīng)不具備較大實權(quán),但至少從名義上來講,依然是東漢政府最高級別官員,相當于宰相。其地位非常高,可以說是位極人臣,是所有非劉氏皇族士人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
所以,一個家族出的三公越多也就說明這個家族的底蘊越深厚,其名望也就越高。
袁紹所在汝南袁氏,在東漢時期可謂氏名門望族。袁紹的高祖袁安為漢章帝時期的著名人物,曾官至司空和司徒;而袁紹的曾祖父袁敞則在漢和帝時期擔任過司空;袁紹祖父袁湯,同樣氏累居高位,司空、司徒以及太尉他都當過。袁紹生父袁逢同樣也官至司空。袁紹的叔父袁隗,則官拜司徒
這里需要提一下,袁紹在族譜上的父親乃是袁成,但事實上袁紹的生父乃是袁逢。因為袁成膝下無子,袁逢便將袁紹過繼給了二哥。所以袁紹和袁術(shù)從血緣關(guān)系上講,乃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不過袁紹是庶出,袁術(shù)是嫡子,袁術(shù)一直看不上自己這個哥哥,這也是后來袁紹和袁術(shù)兩兄弟不合,矛盾不斷的根源所在。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不管是袁紹還是袁術(shù),其之所以在東漢末年嶄露頭角,成為群雄爭霸時代最早那一批軍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的家族背景。
所謂“四世三公”家族,其并不是家里世代官居高位這么一個表面上的榮譽。
其背后代表的更是在這些“三公”帶領下,袁家所結(jié)識的人脈,所儲備的資源,甚至于所積累的名望。這都是這個家族強大的保證。
比如說人脈,汝南袁氏,時代官居高位,連續(xù)四代人位居三公。其意味著袁家的背后將會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利益集團。
因為只要某人擔任三公,他的門生故吏就會傍在他身邊,形成巨大的勢力和網(wǎng)絡。比如東漢時期的外戚竇憲,他在朝內(nèi)也就混了十多年時間而已,結(jié)果就是“掾?qū)偃?,皆故刺史二千石”?/p>
你想想四世三公,連續(xù)近百年都有人在朝內(nèi)擔任宰相,這個家族關(guān)系網(wǎng)絡得有多大呢?
當時一群官員見面嘮嗑,見面攀關(guān)系,你老家是哪的啊?你啥時候當官的啊,你家恩師是誰啊?結(jié)果聊了一溜夠,可能全都是師兄弟。因為他們的恩師可能都是一個家族,比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所以只要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在朝廷內(nèi)的政治影響力都不可能低。
作為官員集團的首腦,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而他們的門生、故交甚至于利益共同體,相互糾葛交錯,形成的龐大關(guān)系網(wǎng),將會是袁家一個相當大的資本。
就拿袁紹來說,其少年成名,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康目刹粌H僅是袁紹的能力,因為當時可還沒有科舉。官員選拔靠的乃是舉孝廉制度,簡單點兒講就是被推薦。
其標準乃是唯“論族姓閥閱”,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舉、征辟中照例得到優(yōu)先。如果袁紹是寒門子弟,估計可沒這個機會。而后來袁紹隱居洛陽期間,與張邈、何颙、許攸混在一起,其實就是大家公子哥的聚會。
而后袁紹入選西園新軍,靠的也是袁家的背景。
當然,汝南袁氏還不是一般的士族豪強。東漢一朝二百年,出過三公的家族并不少,甚至于像袁家這樣的“四世三公”也有。比如大名鼎鼎的弘農(nóng)楊氏,也就是楊修他們家。從楊震開始,其子楊秉、孫子楊賜、重孫子楊彪,均官至太尉,堪稱太尉釘子戶。
但是我們熟悉漢末三國歷史的都知道,袁家成了大軍閥,袁紹、袁術(shù)兩兄弟一度乃是漢末最強。而楊家則是給曹操打工,并無多大作為。
因為在東漢后期,外戚和宦官才是朝堂的主導者,其實權(quán)一直在他們之間交換。通常觀點認為,東漢朝廷由士族官僚、外戚和宦官三大支柱組成。而由于外朝不如內(nèi)朝受信任,所以士族官僚相對不重要,其權(quán)力遠不如外戚和太監(jiān)大。
也就是說在東漢中后期,國家各項工作的決策權(quán)和軍權(quán),掌握在太監(jiān)和外戚手中,他們相互爭權(quán)。士族雖然也很重要,擔負著整個帝國正常運行的政務權(quán)。但相比之下,士族的權(quán)力沒有太監(jiān)和外戚大。像袁家、楊家這些士族門閥,雖然有名望,地位尊崇,但是并沒有太多實權(quán),更像是給他們打工的。
但是袁家到了袁逢、袁槐兄弟兩這一代,實力進一步增長。在朝堂愈發(fā)混亂的情況下,他們意識到需要給袁家找一些保障。而在亂世,最有力的保障便是軍權(quán),所以我們看到袁家和外戚集團打得火熱,逐漸將袁家后輩輸入軍隊。袁紹入了西元新軍,當了中軍校尉;袁術(shù)則掌控禁軍,坐上了虎賁中郎將。
而正是這些經(jīng)歷,得以讓袁家在亂世中轉(zhuǎn)為軍閥,而不是像楊家那樣繼續(xù)仰他人鼻息。
還比如當時袁家的大族長袁隗,他除了擔任司徒外,還以太傅參錄尚書事,擔任官員系統(tǒng)的二把手,掌握決策權(quán)。
軍權(quán)和決策權(quán)都掌握在袁家手上,袁氏家族怎么可能混的差?
最重要的是,當時的外戚領袖何進認為袁氏是自己的心腹??赡茉B、袁術(shù)、袁隗不這么認為,但何進是這么認為的。所以何進當大將軍時,袁家人在何進這屆政府中,扎的非常深。
綜上所述來看,汝南袁氏不是一般的四世三公家族,而是掌握了一部分外戚權(quán)力,握有軍權(quán)和巨大人脈關(guān)系網(wǎng)絡的加強版士族。就算是稱其為漢末第一家族也不為過。
有不少人認為,東漢后期的動蕩,就是袁隗和袁紹策劃的,他們先是激化外戚和太監(jiān)之間的矛盾,讓他們火拼。然后再招呼董卓進京,董卓是袁隗的門生故吏,袁隗召他,他自然就屁顛屁顛的去了。
后來何進被太監(jiān)殺掉,袁氏見二虎相爭之計達成便接管外戚部隊,鏟除了太監(jiān)。在消滅太監(jiān)的過程中,曾經(jīng)一度血洗了皇宮,差點連皇帝也殺了。
只不過董卓不按套路出牌,讓袁氏精心策劃的陰謀泡湯。如不然,袁氏就是東漢末年十常侍之亂的最大受益者。
所以,在亂世中家族名望固然是很大助力,但關(guān)鍵還是要看自身操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19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