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仆固懷恩造反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仆固懷恩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最后卻落得個被唐代宗逼反的下場。作為一個功臣,實際上他在皇帝的眼里,也是個定時炸彈。對于怎么處理定時炸彈,玄宗、肅宗、代宗的策略一模一樣,都是狡兔死,走狗烹,用完了就想辦法處理掉。就拿郭子儀和李光弼來說,這兩位在安史之亂后,一個被奪兵權,被迫賦閑,通過委曲求全才落個善終;
一個沒交兵權,被宦官陷害,搞得惶惶不可終日,最終五十七歲就憂郁而亡。仆固懷恩作為安史之亂后期,唐軍的實際一號人物(郭子儀、李光弼都避嫌了),他自然也是皇帝要防備的對象了。那么,仆固懷恩當時對皇帝的威脅有多大呢?我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公元762年四月,唐廷發(fā)生內訌?;丶v認為此乃滅唐的大好時機。于是回紇登里可汗便親率大軍南下,兵鋒直指關中。當時,唐代宗剛剛登基,唐軍又在河北剿叛軍,長安只是一座空城。如果唐廷應對失措,唐朝估計又要跪。
(當時唐肅宗李亨病重,皇后張良娣和越王勾結,打算除掉權閹李輔國和太子李豫。李輔國得知陰謀后,搶先保護住太子李豫,派兵捉拿張皇后和越王,李豫才順利登基。事后李豫除掉李輔國,導致唐廷人心惶惶)
就在此時,唐代宗李豫想到了仆固懷恩,他連忙派登里可汗的岳父仆固懷恩去談判。仆固懷恩聽說代宗讓自己去談判,腦袋搖得跟鈴鐺一樣,死活就是不去。(仆固懷恩的女兒嫁給了回紇可汗)為什么不想去呢?因為唐朝有制度,將領若是私自結交番邦,是死罪!仆固懷恩不想自己被別人抓小辮子,就死活不去。
唐代宗當時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就特賜免死鐵券給仆固懷恩,并下手詔促行。仆固懷恩也不能給臉不要,就親赴虎穴,游說回紇可汗。老丈人出馬,恩威并施,登里可汗自然就轉向打史朝義去了。
后來,唐回聯(lián)軍在仆固懷恩的率領下,一路高奏凱歌,叛軍望風而降。最終于763年正月,將史朝義剿滅,歷時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徹底平息。試想一下,回紇可汗的老丈人,同時又是封疆大吏,皇帝怎能不防?
對此,仆固懷恩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就決定養(yǎng)寇自重,替叛軍向唐代宗上表,奏請將河北的安史諸降將就地任命為唐朝的節(jié)度使。唐代宗對他言聽計從,便將薛嵩、張忠志、田承嗣等叛軍都封為了節(jié)度使。
按照仆固懷恩的設想,叛軍繼續(xù)在河北發(fā)展勢力,他替唐代宗坐鎮(zhèn)河北,他的利用價值仍然很大,唐代宗不會拿他怎么辦。但是他忘了,唐軍的派系很多,他一個人占了河北,其它藩鎮(zhèn)的唐軍會不會眼紅?后來果不然,唐軍藩鎮(zhèn)之間就開始狗咬狗,紛紛把矛頭指向了仆固懷恩。
第一個跳出來的是河東節(jié)度使辛云京,他上疏稱仆固懷恩謀反,而理由就是仆固懷恩結交番邦。仆固懷恩聽說后,火冒三丈,隨即上疏稱辛云京害他。兩人矛盾越來越深,以至于鬧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遠在長安的唐代宗想和稀泥,就把他們各打五十大板(其實就是想借機削藩)。但這個處理意見直接就把仆固懷恩給惹毛了。按照仆固懷恩的理解,他為大唐復興死了那么多家人,現(xiàn)在剛剛平定叛軍,唐代宗就玩上午抽屜,讓他太心寒了。
于是,他就上疏陳述自己功勞,并威脅唐代宗說“臣實不敢保家,陛下豈能安國!”。這種話等于就是威脅唐代宗。唐代宗一聽這話,也炸毛了,要求仆固懷恩入京面圣。恰巧當時李光弼也受到了誣陷,整天惶惶不可終日。仆固懷恩怕自己入京會被殺,就堅持不去面圣,并且還扣押了大唐出使回紇的使者。
唐代宗忍不了了,要收拾仆固懷恩。不過還沒等到他動手時,吐蕃人來襲了。廣德元年(763)七月,即平定安史之亂半年后,吐蕃向唐朝發(fā)起大規(guī)模進攻,手握大權的宦官程元振既不上報也不發(fā)兵御敵,任由吐蕃長驅直入。
十月,長安失守,唐代宗逃往陜州,向各地發(fā)布勤王詔書。然而由于各道節(jié)度使痛恨程元振專權而對朝廷心生不滿,一個多月內都沒有人向關中派出一兵一卒。關鍵時刻,還得看“老實人”郭子儀。當時賦閑在家的郭子儀集結四千潰散將士,采取故布疑兵之計,嚇退了吐蕃兵,竟然一舉收復長安。
事后唐代宗把程元振一擼到底,讓救駕有功的魚朝恩取而代之,成為新一代權宦。然后派他去拉攏仆固懷恩。但是,魚朝恩跟仆固懷恩有矛盾,唐代宗讓他去拉攏仆固懷恩,結果必然是把仆固懷恩徹底逼反了。廣德二年(764)正月,仆固懷恩、仆固瑒父子拉起反旗,攻打辛云京。
這一次護國的又是郭子儀。他臨危受命,出征平叛。 不過唐軍還沒到達前線,仆固瑒就被部將殺害,仆固懷恩逃往靈武,打算聯(lián)絡回紇吐蕃,再和大唐決一死戰(zhàn)。當年八月,仆固懷恩引回紇、吐蕃聯(lián)軍共計十萬人悍然入侵。但郭子儀早有準備,被他輕松化解。
事后,奸臣們開始攻擊郭子儀,把他又擠回老家賦閑去了。仆固懷恩聽說此事,便于永泰元年(765)九月糾集回紇、吐蕃、吐谷渾、黨項、奴剌等數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卷土重來。這一次,唐朝真的是無力抵抗了。但巧的是,仆固懷恩出兵沒幾天,他竟然暴病去世了。他一死,胡人陣營開始各自為戰(zhàn)。唐代宗請回郭子儀,讓他御敵。
郭子儀看清了胡人陣營的弱點,就采取逐個擊破的策略,在戰(zhàn)爭史上留下“單騎盟回紇”的經典一幕。事后,唐代宗雖然繼續(xù)不用郭子儀,但是對有功將領也不敢再往死里逼。而諸多功臣也算是因此才落了個善終。
總的來說,仆固懷恩的悲劇,是當時時代造成的結果。在當時那個特定的環(huán)境,朝廷被所謂的“忠臣”嚇怕了,安祿山沒造反前,他在唐玄宗心里也是一個標準的忠臣。但他居然辜負了玄宗的信任。有安祿山做榜樣,后來的忠臣在皇帝眼里,都是定時炸彈。
比較搞笑的,別看皇帝對忠臣很苛刻,但他們對亂賊賊子的處理辦法就不同了。比如安祿山的部將田承嗣,他在史朝義死后歸降大唐,完全沒有被追究責任。而且他還被允許繼續(xù)坐鎮(zhèn)魏博,擁兵五萬,死后把基業(yè)傳給侄子,開創(chuàng)了藩鎮(zhèn)世襲先例,可謂是生前富貴榮華,死了也享受諸侯待遇。
把郭子儀、李光弼、仆固懷恩和田嗣業(yè)做個對比,你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當時,越是忠于李唐的人,李唐皇室越要陷害他,打壓他。搞的忠臣良將不反則死;而越是亂臣賊子,朝廷越要安撫他們,遷就他們,好好的養(yǎng)著他們。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說的就是這么回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2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一直野心勃勃的朱高煦,最后下場有多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