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了明朝滅亡,文臣為啥紛紛投降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崖山上的海風(fēng)吹的甚是喧囂,蒙古軍看著茍延殘喘的宋軍,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蒙古終于快要征服南宋了。
此時宋軍已經(jīng)無路可退,他們只能在海上和蒙古決戰(zhàn),宋軍渴望勝利,他們不想亡國。宋朝的步兵打不過蒙古騎兵,同樣水軍也打不過蒙古水軍,最終宋軍慘敗。
宋軍將領(lǐng)陸秀夫帶著幼帝趙昺打算突圍,可是水面上都是蒙古軍,陸秀夫見突圍無望,于是便帶著趙昺跳海自盡。崖山之戰(zhàn)后,宋朝滅亡。
陸秀夫帶著皇帝跳海自盡后,宋朝十萬大臣和百姓也都紛紛跳海自盡,以身殉國,以死明志。宋朝的文臣和百姓都是很有骨氣的,國家滅亡了,他們也絕不茍活,以死明志。
在寧死不屈的大臣中,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文天祥了。他被俘之后,寧死不屈,舍身成仁,堪稱一代忠臣良相。
同樣是亡國,和宋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明朝,崇禎皇帝自殺后,文臣紛紛投降,他們投降李自成,投降多爾袞,總之誰贏了,他們就投靠誰,如劉良臣、尚可喜、洪承疇等人。
宋朝文臣和明朝文臣之間的對比,可謂是千差萬別。
宋朝和明朝可以說都是相當(dāng)重視文臣的朝代,為啥都是亡國,文臣的表現(xiàn)會是如此不同呢?雖然都是文人,可是皇帝對他們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
宋朝皇帝對文臣的態(tài)度是相當(dāng)?shù)淖鹁?,如果大臣不犯謀反造反這樣的大罪,皇帝一般是不懲罰文臣的。況且,宋朝的治國理念就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和士大夫一起治理天下,這就大大提高了文人的地位。
士為知己者死,皇帝對文人如知己,文人自然也對皇帝忠心耿耿,誓死效忠皇帝。反觀明朝皇帝是怎么對待大臣的,在明朝當(dāng)官是高危職業(yè),皇帝一言不合就喜歡殺人,尤其是朱元璋,死在朱元璋手上的大臣非常多。
況且,明朝皇帝打死文臣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文臣每天上班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說不定這就是最后一次上班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明朝文臣很羨慕宋朝文臣,他們渴望遇到像宋朝皇帝那樣的皇帝,希望皇帝對他們好一點?;实蹖ξ某疾缓茫某甲匀灰膊粫实酆?,所以崇禎死的死后,沒有一個文臣為他殉葬。
當(dāng)文臣聽到崇禎死的消息后,他們的內(nèi)心毫無波瀾,甚至想笑。
崇禎死的時候說“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如果換做是宋朝的話,那就是“君是亡國之君,臣非亡國之臣”,宋朝的大臣真是盡力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25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